國考行測如何做到合理分配做題時間?最牛的老師給你最強的建議
作者詢問了很多八十分以上的行測學生,看他們做題順序如下
行測的做題順序:1、言語理解
2、數字推理
3、數學運算
4、判斷推理
5、定義判斷
6、類比推理
7、邏輯判斷
8、常識判斷
9、資料分析
一、這九個部分最合理的做題順序怎麼排?(寫序號就行)
答:首先我要明確的告訴你,做題的順序每個人不一樣,這是根據自己平時的基礎和習慣而定的,所以我說的不能代表所有人,和你說說我個人的習慣吧,我的順序是2,3,9,1,5,7,4,6,8
為什麼我是這個順序呢?因為我本人數學部門稍強一些,所以我喜歡先做數學部分,而這數學部分如果你算的話基本上能拿分的,並且你做完之後自己心裡也會知道到底是做對了還是做錯。資料分析是因為他也是算的,所以我放在前邊了(佔的分值相對來說比較大),因為考試120分鐘140道題(各地不一樣)所以時間比較緊,越快到時間越會緊張,越緊張計算就越會出錯,並且在考試結束之前的5-10分鐘,頭腦會一片空白,呵呵。所以把能算的先放前邊做,然後做言語,因為言語佔的分值比較大。至於後邊的定義啊,什麼類比啊,都是比較簡單的。所以放在後邊,像常識啊,做了也不一定對,就放最後,如果時間緊的話,還可以蒙。
二、髮捲後開考前幾分鐘做哪種題型最合理?
答:開卷後開考前那5分鐘最好做數字推理和數學運算,一般這5分鐘可以做7-8道題,如果你再現翻找後面的題做,那樣是浪費時間的,並且從原則上來講,考前那5分鐘是不讓答的,所以要偷偷的小動作先可前面的做。
三、常識判斷是不是要放到最後做啊?
答:常識我一般是放在最後做的,因為常識部分就算做了也不知道對錯,如果是法律部門還好些,但是各個省的省考考得很雜的,什麼都有,人文啊,經濟啊,亂七八糟的。所以留在最後,如果時間不夠用,就蒙上。
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以上僅供參考
魯尚,男,漢族。1980年出生,1999年12月入黨,2001年7月參加工作,著名的公務員命題專家和公務員培訓專家。是國內最早開始政法幹警培訓的青年專家,專注政法幹警和公務員考試錄用專項工作十餘年,成果顯著。深諳學生考試弊病,講學由淺及深,注重實效和學生實戰技巧。在講學過程中,融入毛澤東思想[1] 和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實例,探索公考改革方向,生動幽默,富含激情。
公務員的行測和面試命題工作;面試試題研究。
培養了國家公務員2017年面試最高分(目前也是歷史最高分,98.3分),行測2016年山東省最高分94.5分(也是目前在省級以上公務員考試最高保持著。),魯尚老師自2003年專注公考,學生遍及全國。
特開設魯尚弟子班,每年招生10人,一直到學生考上為止。目前為第七期,學生目前全部在十個月內成功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