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實驗室的在讀研究生們在吃瓜
最近復旦大學醫學院青年教授因愛自殺的新聞引發學術圈內的熱議,讓暑期堅守實驗室的研究生們感嘆,這麼好的導師為何我們沒有遇到?可以幫助自己寫碩士畢業論文,甚至送5篇SCI期刊,其中有一篇還是小NC,很多人不知道一篇小NC代表著什麼?由於不同學科,發表SCI期刊的難易程度不同,就拿自殺教授所在的基礎醫學領域,很多教授一輩子都發表不了一篇小NC。對於在讀的研究生,大部分基本上全年無休,每天在實驗室工作9小時以上,三年下來,能順利發一篇SCI期刊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基礎醫學院的學生體會最深!面對學術圈內這麼勁爆的花邊新聞,研究生培養的搜索文獻的技能可以用來吃瓜,用專業的技術和知識,解讀青年學術大佬對女研究生的感情故事!
專業解讀基礎醫學小NC的難度
從網絡搜索這名自殺青年教授的資料,如果不是遇到情感的挫折,這位青年學術大佬未來的發展前景不可估量,可以輕易送小NC給情人,說明該名青年教授絕對是真心付出,因為在基礎醫學領域想要發表一篇小NC,最少得積累四年左右的數據,需要做大量的動物實驗,在海外的一個課題組,實驗數據積累做8個圖,4年花費300萬元,也不一定能發一篇小NC。雖然很多生物、化學材料等熱門領域學科經常拿小NC灌水,但是還有很多學科多年實驗也很難發表小NC,作為一名沒有畢業的基礎醫學領域的研究生,能有一篇小NC,相信很多吃瓜的在讀研究生絕對更多的是羨慕、嫉妒、恨。
理工科研究生全年無休
雖然現在網絡熱潮學歷變水,很多碩士研究生屬於鍍金,然而理工科的研究生卻感受到強大的畢業壓力,2019年很多準研究生們還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就直接被導師招到實驗室,越是名校的研究生,所謂的寒暑假越少,甚至有些面臨畢業延期的研究生,連過年都選擇在實驗室努力。由於2019年教育部要求各大高校加強畢業生教育質量,中山大學網友爆料,某學院全班11名碩士研究生,只有兩人順利畢業,1人直博,其餘8名學生都延遲畢業。這些暑期堅守實驗室的在讀研究生看著這麼學術花邊的新聞,心中真實的感想也許只有他們自己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