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07年的一部家庭倫理大劇《雙面膠》裡的故事情節:
上海姑娘麗鵑嫁給了一個大學畢業後留在上海工作的東北小夥子亞平。亞平在丈母娘家的幫助下,在上海買了房子成了家。亞平在父母來上海前是個上海標準的普通的丈夫,對老婆噓寒問暖,端茶倒水,小夫妻親密無間,恩愛無比。但婆婆到來後,溫馨的小家生活開始發生質變。婆婆傳統思想嚴重,希望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影響改造上海媳婦,這些思想與麗鵑現代的生活方式完全衝突,婆媳之間的矛盾與日俱增,摩擦不斷升級,倆人變得水火不融。在亞平的父親因病住院後,婆媳之間因為利益之爭而徹底決裂,倆人變得水火不融。即使在麗鵑為亞平生下兒子之後,婆媳關係仍然沒有得到緩解。小傢伙的一句「媽媽壞」將家庭推到懸崖邊緣。麗鵑因怒失言,將亞平母子逼上無家可歸的境地,亞平在其媽媽的鼓動慫恿下,喪失了理智,瘋狂地將拳頭砸向了麗鵑。
看完了,你有什麼感想呢?是不是感覺很不可思議,怎麼會有這樣的家庭?怎麼會有這樣糟糕透頂的婆媳關係?
等若干年後結了婚,才對劇裡的情節有所感悟。只是人不是那個人,而事還是那個事,只是同音不同譜罷了。
一個小家,有孩子,有爸爸媽媽,即使誰跟誰發生了問題,產生了什麼矛盾,只要溝通得當,解決是不成難題的。
難就難在,如果半道殺出了個婆婆或者姑姐啥的,比較強勢,咄咄逼人,愛管閒事,遇事愛搶著拿主意,而且不太聽勸。甚至是說話的語氣都透露出霸氣和堅決,或給人命令的感覺。
劇裡的婆婆就是這樣,在兒子兒媳的家裡,不是把自己當成「客人」,倒是當上了最能說得上話的「主人」,對兒子媳婦的家的所有事務發號施令,還不把兒媳婦看在眼裡,看不起媳婦的娘家人。
更是挑唆保姆欺負兒媳,看著保姆把兒媳氣的大哭,她在自己房間樂得合不攏嘴。到後來,甚至把麗娟擠出來的奶偷偷倒掉,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孩子不親近媽媽,讓孩子從小和媽媽有隔閡。
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在自己的兒子痛打兒媳時,她不是上前阻止,而是在一旁教唆自己的兒子:「打,狠狠地打,打死這個賤人!」
為什麼剛開始和和氣氣的一家人,到最後卻相愛相殺,釀成悲劇?
這個有現實原型的故事之所以悲劇,就在於太多的地方跟生活契合得嚴絲合縫。在我們的婚姻家庭中,類似這樣的糾紛每天都在發生,並且只會永遠發生下去。
家庭中,婆媳關係是最為敏感和普遍,處理起來也相當棘手。但是也同樣存在一些令人頭疼關係,比如姑嫂關係。
下面這個故事就不是電視劇了,而是活生生的事實。
小南和男友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因為工作上的頻繁交集,他們不知不覺地墜入了愛河。兩人很快發展為男女朋友,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雖然男友農村老家也有剛蓋沒多久的房子,但男友怕小南在農村待不習慣,為了討女友歡心,他咬咬牙,在某一線城市供了一套兩室一廳的婚房。
雖說是婚房,到了結婚的時候,還是得回老家領證操辦酒席。按理說,小南嫁過去了,就應該老老實實待在婆家,但她很不習慣婆家的生活,而且她自己也有工作要完成。在婆家折騰了一陣,她跟老公又回到了所工作的城市。
這一待便是將近一年時間,直到小南快要生寶寶的時候,婆家的大姑子來電話了,說要小南回老家生孩子,坐月子,外面雖買了房子,安了自己的家,但畢竟父母在老家居住,父母在哪,家就在哪……聽到這裡,小南頓時語塞,她口頭上敷衍電話那頭的大姑子,心裡卻是一萬個不情願。
後來,小南還是決定在自己的小家生孩子,讓婆婆過來伺候自己坐月子。就在孩子出世當天,小南虛弱地躺在病床上輸液,這時大姑子一個電話打過來,二話不說,就劈頭蓋臉地大罵小南,一番數落她空有學歷卻沒有教養,嫁了人沒有盡到孝順公婆的本分,沒有把婆家當成家……小南瞬間感到胸口發悶,手腳無力,手機隨之滑落下來,電話那頭還在嗡嗡作響。
小南被迅速轉移病房,經醫生診斷,她得了急性乳腺炎。生產的疼痛,加上該死的炎症,還有婆家大姑子的一頓羞辱,令小南身心備受折磨。她恨不得在病房裡,發瘋一般地嚎啕大哭一場。
雖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按中國傳統婚嫁習俗來說,姑娘嫁的不是一個男人,而嫁的是他背後的原生家庭,乃至整個家族。
很多矛盾和糾紛產生,除了夫妻之間的因素外,還摻雜著由於兩家人文化背景造就的風俗習慣,還有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
農村的傳統觀念和大都市的現代意識是婆婆和兒媳,乃至姑嫂之間產生矛盾的根本原因。
現實中,很多問題和現象都是日常生活中困擾人們最多的,我們誰都無法避免文化、家庭教育、生活觀念的不同,所以家家戶戶的玻璃上,都寫滿了瑣碎和紛爭。
面對這些差異時,我們所能做的也只能遵循基本的原則,那就是求同存異,互相尊重,彼此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