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斯洛伐克通過全民公投宣布脫離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成立一個獨立國家,雙方友好分手,史稱天鵝絨分離。目前捷克人口大約1000萬,斯洛伐克大約500萬人,雙方均是歐盟成員國之一。
捷克和斯洛伐克都是同一個民族,他們的語言類似於普通話和方言的區別,其語言真正分離也只有數百年時間。歷史上捷克受日耳曼文化影響最大,捷克語和斯洛伐克語的區別化只有兩三百年的歷史。10世紀左右,匈牙利王國吞併了斯洛伐克,因此斯洛伐克受匈牙利文化影響很深。從11世紀起,捷克人追隨了奧地利,而斯洛伐克則歸屬匈牙利王國。哈布斯堡王朝人18世紀開始實行開明的君主制度,捷克的工商經濟由此繁榮起來,並很快發展成為奧匈帝國最重要的工業中心,到20世紀初時捷克的工業產量佔帝國總產量的80%,捷克還是奧匈帝國中信仰、出版、教育最自由的地區之一,布拉格也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和學術中心。
而斯洛伐克就沒有這麼幸運和自由了,他們一直被匈牙利人主宰,其教育、文化水平等所造成的思想觀念與捷克差別很大。這將為以後的分裂埋下深深的禍根。
1918年奧匈帝國瓦解後,捷克人與斯洛伐克人一起組成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1939年,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成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國、斯洛伐克國。在歐洲,捷克是重要的工業國家,其工業生產力排名世界第七位,大名鼎鼎的捷克式輕機槍便是捷克的傑作,而斯洛伐克則是農業國。在現代社會下工業國的經濟產出自然要遠遠超過農業國,久之,雙方自然產生矛盾,捷克認為斯洛伐克一直在佔他們的便宜。
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後,將捷克成立為保護國,而斯洛伐克則獨立出去成為德國的僕從國。1945年,蘇軍攻佔捷克斯洛伐克,兩國再次聯合成立為捷克斯洛伐克。成立後的捷克斯洛伐克頒布《科希策會議》綱領: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平等民族的共同國家,但憲法中規定:斯洛伐克行使立法權、行政權和執行權,國防、外交、貿易則不屬於斯洛伐克直接管轄。
重新建國後,兩國的經濟實力仍然繼續拉大,而蘇聯對於發展不錯了捷克也是另眼相待。到1989年,東歐風雲突變,蘇聯帝國也終於支撐不下去。捷克斯洛伐克爆發了數十萬人的遊行,要求獨立,其中斯洛伐克民族政府提出輸油管線、鐵路、郵政、銀行等分離,捷克對於分離持反對態度。為了解決兩地之間矛盾,捷克方面進行激進的經濟改革,結果適得其反,斯洛伐克獨立意願更加強烈,無奈之下,捷克只得同意獨立,1993年1月1月,捷克斯洛伐克正式分手,分別成為兩個獨立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