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啟蒙語言表達,其實也是在訓練語言思維;而語言並不是隨口說的,而是在語境中,切實的場合,具體的事情中合理有效的互動和溝通。對語言有反應,其實並不是對聲音有感應,而是聲音所代表的含義有感應。互動中,教孩子用英語打招呼,其實就是教孩子如何打招呼,而付諸於英語發音和符號記憶上。語言是花,實踐是根本。教孩子學少兒英語,難的是什麼,並不是嫁接;所以感覺用不上,是因為在生活中找不到落地,思維在實踐中行不通,所以在實踐中使用不了英語。那就是不能在實際生活中或現實需求中使用英語。所以,在幼少兒英語課堂培訓中,老師會採用豐富的遊戲或互動,角色扮演來代替課本上生硬的對白;用故事戲劇來給閱讀內容更生動形象化,在閱讀中享受形象中的樂趣。學英語,就是在學使用英語。
只有需要的時候,才會開口說;所以需要是根本,表達是文飾。就像蓋房子一樣,實踐是框架,學習就是在夯實基礎;而語言表達是裝飾。沒有框架,就沒有裝飾的地方。沒有實踐,語言表達就無處落腳。不能落地的學習,就不能在實踐中得到運用。老師教孩子學英語,培養聽說讀寫能力,其實都是自我模仿和練習形成的。學英語,注重語言上的使用,其實是就是教孩子如何在語境中表達。比如老師示範一個動作,展示一個表情,配合一個英語發音。孩子就會知道,這個發音和動作,表情有關;和動作和表情所代表的含義有關。在互動中,就會將這個形象和發音形成直接關係。在使用的時候,並不是先想著詞彙,再去使用。而是在使用的時候就想到了詞彙。希望是什麼或陳述什麼,其實腦海中已經了有預期的形象,而不是預期的發音。所以才會將內在的形象,通過外在的發音表達出來。
孩子通過音視頻或動畫來學英語,複習的時候,回憶的是動畫中展示的詞彙。啟蒙英語,認知是基礎,但認知的時候已經在實踐了。如果沒有實踐就不能認知,所以認識一個英語單詞,就是學習使用這個英語單詞。使用單詞也是在教方法,發音,拼寫,朗讀和口語。使用單詞,也是在運用語境,更是在培養孩子掌握詞彙的思維。在教學課堂上,讓孩子參與練習,也是培養孩子如何學習英語。認知,並不是記憶並提問,而是在實踐中記憶,在提問中引導和啟發思考,也是在具體事物或對話互動中理解。在對話中也是在學英語口語,所以課堂參與和練習是必要的,也是要認真的,更是無形中的培養孩子動手動腦,互動中培養興趣,溝通中訓練表達,哪個過程都離不開實踐。實踐包括生活中的經歷,體驗或感想。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就是以合理有效的例子來引導。家長不讓孩子做什麼,孩子有時候反而要去做什麼。因為家長說不要做什麼的時候,孩子已經在想這個什麼。不讓做什麼,為什麼不讓呢,家長已經在引導孩子朝著這個方向思考了。孩子思考,就會嘗試,所以反而會去做。有時候,教孩子學英語,學什麼都是一個過程,思考也是靠引導,因為家長或老師不能阻止思考。英語學習,就是引導孩子用適當的詞彙去思考,而不是徘徊在表面詞義的分辨上。如果在實踐中有足夠的經歷,那就會有清晰的認知。只所以記憶不準,模糊不清;並不是孩子記憶能力的問題,是英語單詞,在孩子生活體驗的實踐中,找不到可以依據和共鳴的地方。英語學習,就是實踐中鍛鍊語言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