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草:記嶺南畫派楊善深大師

2020-12-22 夢裡落花Viola

劉春草

本文作者著名畫家劉春草與楊善深(左)

在近代的畫系裡,嶺南畫派是中國畫的新血脈,雖然國畫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步進明清兩代,已是暮氣沉沉,了無生氣。自嶺南畫派二高(劍父,奇峰)一陳(樹人)出現,以西方的技巧折衷國畫之形似不足,同時以大自然為師,故開一個中國繪畫的新面目,開世界東方藝術的一頁。

本文作者春草在樂從授課

嶺南畫派三位宗師已逝,關(山月)黎(雄才)趙(少昂)的隨風而去,因剩下來的便是九十二齡的楊善深大師,他常旅居加拿大,因為香港特別行政區,邀請他回港主持一切藝術的活動,所以小住香港,我是難得的機會,見見數十年來的老朋友。

同行的石景宜博士,帶來數十冊的中國書畫予楊先生,善深大師對石博士的發揚中國文化,甚表敬仰,這無私的捐贈,國內許多受惠單位,予以崇高的榮銜,北京大學便給他博士的勳銜。

石先生建藝術館於佛山,收藏中國名家書畫上萬幅,石景宜博士在事前在佛山的送畫儀式中,他熱心的把這些作品,贈送給佛山藝術單位予以永遠收藏,這是難能可貴的義舉。

楊善深先生是住在香港半山區的寶珊道,背上臨海,美麗的海灣,披襟一覽無遺,雖然我們都是步入老年,但一一往事,都如目前,楊先生在嶺南畫派裡,不但是高劍父宗師的亦師亦友,聯繫著各師門同輩,抗日勝利後在穗城六人聯展,及多次與少昂合展,及偕山月於加美展覽,嶺南畫系之能光大於宇宙,善深的功不可沒。五十餘年前我移居南洋的前夕,善深兄與各友好送我宴會於赤柱樓,歸途中車翻橋畔,慶幸大難不死,每年的春日,我便回港相聚,以記餘生。

春草在樂從竹園與荊棘鳥文學社談歷史

善深先生對中國畫的改善與研究,鍥而不捨,沒有依賴權貴指引,憑著一桿毛筆開拓了新的中國畫面目,吸引西方的描寫以師法自然為尚,不失中國藝術的風格筆墨,他所繪的禽獸,神態畢現,至難得的是以焦墨線條畫的人物,在西洋畫的人像繪作,在透視、色彩上達到真的境界,但線條的運作,神韻的表現,是東方藝術的中國畫所獨特的品味了。

最後據悉,楊善深先生已仙逝,這風雅堂是他最後的遺墨。

相關焦點

  • 「溯源與拓展·嶺南畫派世紀經典展」現身白雲機場
    大洋網訊 到白雲機場看畫展吧,5月10日-10月28日,「溯源與拓展·嶺南畫派世紀經典展」現身白雲機場1號航站樓主樓負一層「海天走廊」。此畫展為廣州白雲機場與廣州藝術博物院(原廣州美術館)共同推出旨在機場加強文化元素,為旅客出行增添更多文化體驗,推動嶺南藝術發展。
  • 嶺南四大家合作畫再次亮相 吳作人曾題贊:嘆為觀止
    —— 近日,嶺南畫派紀念館推出「鴻雁傳春聲——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合作畫展」,現場展出四位嶺南畫派藝術大家的64件精品合作畫。 據楊奇先生的文中回憶稱,在1980年的一次四老聚會上,趙少昂老先生興致勃勃地提出:由他們四位畫家各自拿出二三十幅新作,舉辦一次嶺南畫派作品聯合展覽。而楊奇則建議,「何不由你們四位合作一批新作品,每幅作品都有四個人的筆墨和題款,展出後還可留諸後世呀!」沒有想到,趙老和黎老居然當即贊同,楊善深也無異議,關老最後說:「這倒是一件創舉,只是港穗兩地往返傳送,恐怕不太好辦。」
  • 他曾揉合傳統與日本朦朧體畫法,終成嶺南一代山水大師!
    當代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擅長巨幅山水畫,精於花鳥草蟲,畫作氣勢渾厚,自具風貌,被評論界稱為「黎家山水」。為當代「嶺南畫派」代表畫家之一。 他與趙少昂、關山月、楊善深並稱為嶺南畫派第二代四大著名畫家。他雖然師從高劍父學畫,但受高劍父的影響卻不多。黎雄才成功地揉合了傳統與取法自日本的「朦朧體」風格畫法。
  • 嶺南畫派著名畫家陳金章向臺灣中研院嶺南美術館贈畫
    人民網廣州6月29日電  繼2015年捐贈書畫作品給家鄉廣東省化州市人民政府後, 第二屆廣東省文藝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當代嶺南畫派的「山水掌門人」、著名畫家陳金章昨日將自己的畫作——《雲山初曉》捐贈給臺灣中研院嶺南美術館。嶺南畫派大師趙少昂的學生,臺灣中研院嶺南美術館館長歐豪年親赴廣州接受贈畫,並向陳金章頒發收藏證書和回贈詩書畫。
  • 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展出103件嶺南畫派作品
    由廣州藝術博物院、關山月美術館主辦,高劍父紀念館協辦的「春睡夢先覺——高劍父作品展」近日在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拉開帷幕,展覽共展出廣州藝術博物院館藏的嶺南畫派藝術大家高劍父書畫作品103件,其中包括高劍父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為觀眾提供了深入了解嶺南畫派的難得機會。
  • 「翰墨繪新圖——嶺南畫派畫家描繪新中國...
    「嶺南畫派」的代表藝術家關山月、黎雄才帶來的作品無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兩位大師的作品如今更是來到重慶陪你過國慶了——9月29日上午,由重慶王琦美術博物館和廣東嶺南畫派紀念館聯合主辦的「翰墨繪新圖——嶺南畫派畫家描繪新中國作品展」重慶站的開幕座談會在渝中區王琦美術博物館舉行,這也標誌著由關山月、黎雄才兩位大師作品領銜的本次展覽正式和觀眾見面。
  • 嶺南畫派創始人,傳統畫法融入焦點透視,可供借鑑
    嶺南畫派創始人,傳統畫法融入焦點透視,可供借鑑文/文涓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從來都不缺乏優秀的畫家。有些畫家被眾人熟知,有些畫家可能默默無名。02學有所成高奇峰在學有所成之後,連同高劍父以及陳樹人創立了嶺南畫派。這一畫派主張創新,對嶺南地區一些特有的景物,作為題材進行創作。
  • 展訊 | 致甜蜜的生活——二十世紀以來嶺南風物研究展
    在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指導下,廣東美術館積極響應號召,將於開春之際特舉辦「致甜蜜的生活——二十世紀以來嶺南風物研究展」作為賀新年大展,力求通過藝術的方式呈現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景,惟願山河錦繡、國泰民安!惟願和順致祥、幸福美滿!
  • 美術研究|嶺南畫派最常見的題材是花鳥——學習麻雀的畫法技巧
    一、麻雀的畫法工具是畫畫最重要的東西,首先我們來關注一下嶺南畫派繪畫中常用的工具。我用的筆分成三大類。一類是白色的羊毫。羊毫又分大、中、小,大號是提筆,中號一般是寫楷書用的。第二類是棕色的狼毫。狼毫軟硬適中。第三類是嶺南派常用的三毛筆。
  • 兩年一度文化盛會,第六屆嶺南書畫藝術節啟動
    2007年,為釐清嶺南畫派傳承脈絡、凝聚嶺南畫派後人傳人、發揚嶺南畫派創新精神,舉辦了首屆嶺南書畫藝術節。首屆藝術節,十香園舊址修繕落成,至此嶺南畫派的後人、傳人有了一處尋根溯源的場所。2010年,第二屆嶺南書畫藝術節在十香園新建的專業美術展廳內,以「一人、一史、一畫」的形式展出嶺南畫派名家的代表作。2013年,第三屆嶺南書畫藝術節先後開展了重譜瑤溪二十四景書畫合卷以及居巢、居廉書畫文獻展等活動。
  • 2020廣州市嶺南畫派紀念中學中考錄取分數線(獨立招生)
    廣州市嶺南畫派紀念中學2020年錄取分數  錄取類別:公辦  計劃區域:全市  戶籍生最低分數:575  戶籍生最低分數同分序號  獨立招生學校錄取情況:  獨立招生學校錄取完成後,仍剩餘部分自主招生計劃,市2中、廣大附中和市86中的宏志生班,培英中學的港澳子弟班,廣州美術中學和嶺南畫派紀念中學的招生計劃未錄滿。
  • 文藝復興後期威尼斯畫派大師提香作品展(組圖)
    文藝復興後期威尼斯畫派大師提香作品展於3月5日至6月16日在義大利羅馬的義大利總統府斯庫德列展廳舉辦,展覽內容分為宗教題材和人物肖像,觀眾可欣賞到《天使報喜》《花神》等提香經典名作。新華社記者 許逆之  5月14日,在義大利總統府斯庫德列展廳,一名參觀者在提香作品展上參觀提香經典名畫《花神》。
  • 中國畫壇:畫派·劃派
    今天的中國畫壇,成立所謂「某某畫派」已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自稱「畫派」的數量已不下數十個。百度一下「畫派」二字,居然可以有數十萬條之多。「畫派」之興盛可謂前無古人,似乎中國當代繪畫藝術之興盛已經遠超過歷代。
  • 藝薦·展覽|嶺南畫派大師黎雄才晚年奇作現身,孔子文化展亮相國博
    ----------重師造化——黎雄才的尋源之路#推薦理由#黎雄才(1910-2001)是嶺南畫派最為傑出的代表畫家之一其早年師從"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後留學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回國後任教廣州美術學院。他在年逾古稀開始創作的《珠江長卷》是其晚年寫生的扛鼎之作。此次展覽展出了"貴州婁山關"段,長達7米,渾厚雄奇,筆墨酣暢,或可認為是黎雄才對自己一生寫生之路提交的最終答卷。
  • 文薈嶺南,藝耀星空|同懷赤誠之心,打造嶺南文化直播平臺
    金僑嶺南院是金僑集團落子大灣區的首個項目,金僑嶺南院坐落在龍興之地文曲昌盛的番禺化龍,番禺為廣府文化發源地,嶺南畫派創始於此,創始人之一陳樹人故居舊址亦位於項目內,周邊古村落詩書傳禮,宗祠遍布,書院林立。金僑集團更出資,打造廣州文化藝術公園、印象·樗園、廣州文化藝術家園、金僑嶺南會館,傳承嶺南文化藝術、建築為一體的綜合文化藝術村。
  • 雅居樂 嶺南建築的美學典範
    此後,歷宋明時期,從清朝開始嶺南文化逐步繁榮。  廣東沿海,不僅有肥沃的平原和魚鹽之利,而且海岸綿長,海島羅列,是我國通往東南亞、大洋洲、中近東和非洲等地區的最近出海口。明清時期,廣州的對外貿易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庫」之稱。深厚的經濟基礎,使得明清時期的嶺南文化逐漸發展成熟,無論是在南禪、心學等學術思想文化,還是嶺南建築美學,抑或嶺南畫派,都將這一地區人們的性格與人文思想表露無遺。
  • 八大展覽,還有沉浸式體驗……第六屆嶺南書畫藝術節來了!
    據悉,本屆嶺南書畫藝術節以「藝繪百年·幸福家園」為主題,以雋永書畫香助力羊城老城煥發新活力。首現三個「一」,系列藝術展覽亮點頻現記者了解到,本屆嶺南書畫藝術節依託十香園紀念館、潘鶴雕塑藝術園等舉辦多場嶺南藝術展覽,首現三個「第一」。一是首次開展「館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