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嶺南畫派創始人,傳統畫法融入焦點透視,可供借鑑
嶺南畫派創始人,傳統畫法融入焦點透視,可供借鑑文/文涓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從來都不缺乏優秀的畫家。有些畫家被眾人熟知,有些畫家可能默默無名。直到他的哥哥高劍父歸鄉振興家族之後,高奇峰的生活才是慢慢變好。之後他便一直跟著哥哥學習繪畫技巧,17歲跟隨高劍父去日本留學,學習到了許多先進的知識,同時在這段時間也不斷精進自己的繪畫技巧。回國之後,一直從事與美術相關的工作。
-
畫家張杰玉:從傳統山水畫法向現代寫意山水畫法過渡之我見
硯池勤耕六十餘載,一路從傳統走來,基礎堅實,功力深厚。繪畫工山水,兼習人物,花鳥。書法工隸,旁及楷行。作品在多家報刊雜誌發表,並被《今晚報》評為最受百姓喜愛的十大山水畫家,專訪節目在天津電視臺播出。傳統山水畫得到山水畫大家何延喆先生詩讚--「筆底酷肖王耕煙,南宗嫡派得真傳」。作品百姓喜歡,專家首肯,深受書畫市場歡迎。多年從事青少年兒童書畫教育。
-
「津門網」他邊教學邊總結,從事小寫意繪畫60多年,終成一代大師
他是我國非常卓越的花鳥畫大師,他的繪畫非常傳神,形象的將花鳥畫的氣質展現出來,同時在他的繪畫作品當中也富有筆墨的趣味,呈現出一股絢麗清新的畫風,他早年曾受教於陳師曾、王夢白等人,王夢白先生對他的影響可以說是巨大的。
-
黎雄才手卷大展重磅亮相,深度揭秘一代大家與花城的文化故事
花城君還將為你深度揭秘一代嶺南山水畫大家與花城的故事、在花城的創作、開拓嶺南畫派藝術之路。在此期間,他曾一度罹患白內障。他眼疾治癒前後對景物的不同感受,也在畫面表現了出來。儘管如此,他仍堅持創作,平時只要有感覺,就會在畫上增添筆墨。按照黎老的原本預想,《珠江長卷》總長約200米,從雲南的珠江源頭一直畫到虎門入海口。
-
「花開嶺南」孫延民中國畫藝術作品展舉行
墨彩河洛,花開嶺南。7月3日,由嶺南畫院主辦、嶺南美術館承辦的孫延民作品展將在嶺南美術館4、5號展廳開展。此次展覽將展出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花鳥畫研究會理事孫延民近幾年創作的80餘幅作品,涉及中國花鳥畫、山水、線描等,畫法工筆和寫意兼顧,展覽將持續至2020年7月12日。
-
雅居樂 嶺南建築的美學典範
故薄如蟬翼、細若蛛絲、豔似牡丹、淡如野竹,無不發展了工筆沒骨花鳥草蟲的寫生傳統。嶺南畫派一反勾勒法,而用「沒骨法」和「撞水撞粉」法,在引入西洋畫派的同時,發展出了一種全新的中國畫畫法,以求其真,使藝術從文人畫的體系中解放出來,成為雅俗共賞的作品。而居巢、居廉兩人的得意門生,高劍父、高奇峰和陳樹人,則將嶺南畫派的寫生傳統發揮到了極致。
-
墨客書院:國畫揉紙畫法介紹
中國畫是漢族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下面來看看中國畫知識:國畫揉紙畫法介紹。實踐多了,便可以活用,也可以與其他畫法並用。揉紙的方法即為其一。熟宣紙做肌理一般要在畫面主要形象完成之後,將畫從畫板上取下來放在一張桌上,然後用手指小心地將紙捏起,根據畫面需要抓捏成放射狀、平紋或直紋均可。熟宣紙較脆易破,故加工時立十分小心。
-
方案揭曉丨八位建築大師集群設計重塑嶺南傳統古村
作為對校內建築教育的補充,大師工坊應以建築本身作為一種導引:在環境層面,強調建築氣候適應性,綜合考慮通風遮陽、功能視線關係,利用光伏建築一體化設計成產能建築;在營造層面,鼓勵傳統材料技藝與現代材料技藝在碰撞中創新,村民學生共商共建,從而推動建築教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社會層面,旨在鼓勵公共交往,空間共享,提供彈性的公共空間以滿足人群與活動的多樣性;在運維層面,配合完善智能的管理系統
-
山水畫的八大皴法與山水畫法口訣大全
董源多用披麻效描寫江南山水,淡墨輕嵐,不裝巧趣,具有渾樸自然的風格。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披麻的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雲頭皴郭熙《窠石平遠圖》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如「夏雲多奇峰」,故稱雲頭皴。這種效法創自北宋山水畫家郭熙,他的山水煙雲隱現,奇峰多變,「獨步一時」。
-
王兆軍和他的焦墨畫:大道至簡黑白 濃墨重彩山水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書畫是不分家的。王兆軍在鑽研書法的同時也研習繪畫,他畫的是焦墨畫。曾有畫集《園柳變鳴禽》問世,並舉辦過多次王兆軍書畫展。焦墨也稱為枯筆、渴筆、竭墨。焦墨畫是採用幹筆濃墨而不藉助於水滲化作用的一種畫法,也是一種最古老的畫法,比如五千年前的彩陶就是焦墨畫法,隋唐時期興盛起來的壁畫,也基本上是焦墨。
-
傳統的山水只是沙與石?這個和尚把它推向了日本現代花園的最高境
02日本國寶山水主人:譚業俊明說到日本幹山水,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Shino俊明。他身上有許多標籤,如當代國寶級的日本奎大師山水、古寺建公寺的日本第18代主持人、園林設計公司的日本總設計師、多摩藝術大學環境設計專業教授等。
-
四位潑彩大師的潑彩大作真是讓人陶醉
張大千 幽谷圖 1970年張大千的潑墨山水開始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居住巴西時期,雖未接受過正式西洋畫訓練,但張大千的接受性和領悟力強,將前中國畫家曾用過的潑墨法,變化成層層的潑彩,水份控制得宜,保留一些空白
-
經典山水畫法口訣大全,收藏!
畫半要細看,似乎可以成。若是不合意,尋找順勢形。該改側大膽,不改須細心。畫前須靜想,畫時耐心穩。多在牆面畫,才好看得正。畫好需回味,多看否改進。細看多難處,記得下次穩。此為畫中意, 意境難悟成。悟到深思處,好畫自然成。如何畫好山水畫快樂作畫最重要,破除孤悶解煩惱。依法入手定規距,靈活運用是正道。一樹一石打基礎,循序漸進熟生巧。
-
這組潑墨山水,這構圖,這用色,真的絕了!
宋文治 潑墨山水他繼續堅持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遊歷名山大川,外師造化,內得心源,不斷錘鍊筆墨,開拓畫境視野,繼續以傳統水墨寫意筆法表現時代風採,由此畫名日隆。他以典雅獨致的審美觀念和筆觸生動地描繪黃山、廬山、長江等,作品構思精巧嚴謹,筆墨蒼勁凝練,畫風清新秀潤,氣勢雄放宏大,意境深邃雋美。特別是他的江南風情畫作因為清麗典雅、個性秀逸明快而獨標一格。
-
蒲華、吳昌碩、潘天壽,三位大師的時空臆想
而作為近代畫壇承先啟後的人物,詩書畫印於一身的一代大師,吳昌碩是一棵坐標式的參天大樹,與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並列為中國畫壇借古開今的四大家。 僅就個體的人生道路而言,早年飽嘗生活艱辛、最終在人生暮年實現華麗轉身的吳昌碩是幸運的。
-
他為了餬口55歲拿起毛筆,卻成了藝術史上一代大師!
注圖文來源網絡,侵刪 活了77歲,知命之年為餬口拿起毛筆,卻成了名載藝術史的書畫大師,別不相信,有這麼一位怪老頭
-
對話唐卡大師桑傑本:揭秘56米唐卡創作歷程
隨著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蔣堅永宣布展覽開幕,56米《班禪大師》巨幅唐卡正式亮相博鰲,本次展覽也是博鰲亞洲論壇首次展出大型唐卡繪畫藝術,開幕式吸引了大批媒體及各國友人,中國古老的唐卡藝術在博鰲論壇的國際舞臺上引起全球矚目。以下是鳳凰佛教專訪《一代宗師十世班禪》巨幅唐卡總設計師桑傑本,視頻實錄文字如下: 記者:《一代宗師十世班禪》巨幅唐卡的創意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
寫真黃金一代——日本攝影大師五人展精彩回顧
寫真黃金一代——日本攝影大師五人展精彩回顧 2020-09-20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他篤志科場,輔佐閩王,終成一代詩賦大家
他篤志科場,輔佐閩王,終成一代詩賦大家圖:百科「他博學多才,但生不逢時;他篤志科場,但56歲才考中進士;他客居京都24載,連續20場屢試不第,飽受浮名難立之苦;公元895年,他終以《人文化天下賦》等三賦金榜題名,提出人為國本、英才佐國、治國者應重視英賢的政治理論,然而,不管是博取功名還是經營仕途,他都很不在行。
-
他是金銀工匠出身,畫法獨成一派,讓人敬佩!
他是金銀工匠出身,畫法獨成一派,讓人敬佩!文/華勇他是明代最為出名的一代國畫大師之一,被當時的人誇為「畫聖」。但是我們仍可以了解他在明朝畫史上的地位。而這位大師並非是從小就學畫,起先,他也只是一位金銀工匠。他就是戴進。而戴進在學習繪畫之前,對自己的製作金銀飾品的手法是非常自信的。因為戴進位作的飾品風格多樣,且個個都是精妙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