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裡藏著哪些消費主義洗腦話術?

2020-11-15 二更

雙十一已經過去好幾天了,想必大家都有所收穫。

我們都知道,在購物的時候,不僅需要超強的計算能力,更需要一顆清醒的大腦。

首先,明確一點,消費本身沒什麼不好,每個人日常生活都離不開消費,消費是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

但是消費主義就不一樣了,消費主義最大的一個特徵就是以物為本,宣揚買買買能帶來快樂,甚至將「節日=消費=消費營造的儀式感=愛情or美好的生活」這個公式,深深植入了這一代年輕人的心裡,所以這屆年輕人幾乎每個月都要過節。


今天就簡單聊聊消費主義話術是如何影響到我們生活,並給我們洗腦的?


消費主義常見話術盤點

限量版星空裙,只有尊貴的VIP客戶才配享有

XX鑽石,一生只能為心愛的人買一次的鑽石

......

「物以稀為貴」是對人性的深刻認知,比如夏季限定楊枝甘露、9月限定香水、限量版回憶T恤,甭管這東西有多平庸,只要在前面加幾個限定詞,總有人會被戳中。


每年的購物季,都是買家和賣家的大狂歡。如果你觀察得足夠久,多用用比價插件,你就會發現,大促並不一定是全年最低價,日常的小促銷和大促差不了幾個錢。


這類話術多見於奢侈品品牌

你需要Chanel才能精緻

需要Fendi才能叛逆

需要Amarni才能高雅

十萬元的包包都不捨得買,還指望你遇到的人能有多好。

你現在買一個包20000元,如果能背兩年,那平攤到每個月是830元,平攤到每天是27元,那平攤到每個小時的話,就相當於白送。

如果你嫌貴,他們還會推薦你買輕奢,他們會把價格對標到一個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告訴你只要買了他們的商品就能過上這樣的生活。現實中,可能為了買一個包,你需要連續吃幾個月的泡麵。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立冬的第一條秋褲

冬至的第一件羽絨服

女人一生必買的七雙鞋子

女人一生必買的八條裙子

女人一生必買的十件襯衫

女人一生必買的十二款粉底

女人一生必買的二十四個色號

女人一生必買的一百零八個眼影

女人一生必買的一千零二十四款爽膚水

有些產品就算你已經有了,他們會告訴你市場上還有更好的選擇,總會有人害怕跟不上潮流。


這類消費主義不僅要賺你的錢,還要讓你焦慮到夜不能寐。

能穿上bm衣服的身材才是好身材。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


看一個男人多愛你,就看他肯為你花多少錢。

過節必須要有禮物,男人不給你買就是不愛你,他要是不買,你給自己買,因為你值得。

你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xx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男人必備的三樣職場法寶;

男人必備的七樣職場法寶;

......

男人必備的一百零八樣職場法寶;

男人必備的一千零二十四樣職場法寶;

先讓你產生焦慮,然後給你解決方法,那就是花錢投資自己,最後來一套成功學,只要你買衣服鞋子化妝品、各種學習課程,你就能變成更好的自己,把同齡人甩在後面,最後走到人生巔峰。


消費主義話術中最高級的恐怕就是什麼都不說,甚至都懶得看你,但是你就會因為他們的態度下單。

這類行為通常出現在高檔產品商店中,這個在心理學上叫「群體排斥」:人們不願意讓自己所在群體被玷汙,更不希望被歸為自己厭惡的群體。

被區別對待後,顧客更想通過購買行為證明自己可以負擔得起這件商品,從而證明自己不是店員眼裡的「窮人」。

以上的消費主義話術只是比較典型的一部分,在各類廣告跟種草文案裡,你所購買的已經不是簡單的商品,而是生活的快樂,是未來的無限可能,你在為背後的意義買單。


遇到非必需品,就記住「不買立省100%」,遇到剛需品,可以適當囤貨且不買貴的只買對的,物慾這東西,如果一直沉溺其中的話,是永遠也無法填滿的。


撰稿|sofia 設計|維尼

理智消費

相關焦點

  • 你是怎麼被消費主義洗腦的
    七夕,又是怎麼成為消費主義的營銷噱頭的? 相傳,牛郎織女的傳說大概出現在西周時期,最早的時候是紀念牛郎織女相會,但在後世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織女成為這一節俗的主人。 但乞巧節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漢代,那時候,參與節日活動的主體,也就變成了女孩們。
  • 讓眾多品牌翻車的反「消費主義」到底在說什麼?|TREND
    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消費主義是消費文化的一種表現方式,是其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而反消費主義是反對消費主義的思潮和社會運動,它反對以財富購買、佔有和消耗作為人生的終極目的,反對提前消費、過度消費,反對廣告、品牌和時尚,倡導可持續消費、綠色消費和生態消費,倡導簡單的生活方式,倡導精神財富,倡導人的全面發展*2。
  • 職場管理中,老闆們常用的幾句洗腦話術,你都知道嗎?
    不管在哪,都少不了雞湯和洗腦,特別是在老闆無法給予實際利益之時,必須要通過一些管理手段及職場話術,讓員工穩定、安心。否則人員的流失率一高,對公司來說,影響頗大。同樣的話語,如果最終能實現,其實算不得洗腦。為何說有些話只是洗腦呢?因為這些話說出來很好聽,能起到激勵作用,結果卻很難是正向,到最後往往竹籃打水一場空。
  • 誰製造的「消費主義」?
    這似乎也是當下中國人生活現實的寫照。從物質匱乏到消費狂歡,人們憎恨消費,又熱愛消費,被綁架上一輛後現代的馬車裡,滾滾向前。馬雲說,每晚有1700萬人逛淘寶,但什麼都不買,不知道他們在幹啥。前有秋天裡的第一杯奶茶,後有500元買一杯茶顏悅色,消費仿佛不再是它本身的含義,開始變得複雜多樣與撲所迷離。
  • 要消費,不要「消費主義」
    消費是人類社會的永恆社會現象。各大節慶假日,都是消費的好時機,商家忙不迭打廣告,買家熱衷於「買買買」,二者皆歡喜。每年不斷刷新紀錄的「雙十一」交易額,都在宣示著國人強大的購買力。「萬眾消費」的背後,不乏「理性消費」的人群,但「消費主義」的繼續擴張,值得我們警惕!在消費主義的認知下,人們之間的關心與照顧可以用消費行為取而代之。
  • 反對「物質俘虜」的消費主義
    原標題:反對「物質俘虜」的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通過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和滲透,給理性適度的消費觀念造成巨大衝擊。消費主義思潮不斷蔓延所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值得我們重視和思考。 個體一旦掉進消費主義陷阱,從觀念到行為都將超出理性範圍 消費主義是一種崇尚和追求過度的佔有和消費作為滿足自我和人生目標的價值取向。
  • 在買買買中尋找自我:消費主義的另一面
    消費主義在我們這個時代,至少已經在一個小群體中達成了一種共識,那就是:消費主義是在出售溢價,出售一種社會身份標籤,而不是出售一種實用的產品。它是我們這個時代裡的一種危害。誠然,消費主義作為一種思潮,往往會和「不理智」「浪費」等負面詞彙聯繫到一起,但當我們跨躍那些先入為主的觀點之牆後,我們為何不靜下來仔細想一想,消費主義是什麼?
  • 實用主義吊打消費主義!
    但是,糾其原因,不能把這個根本原因歸結於消費主義,消費主義有點冤枉,消費主義鼓勵大家消費,掙錢是為了什麼,掙錢之後理財,理財是為了什麼呢?為了想買什麼就可以買什麼啊!不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說到底,財務自由某種程度就是為了消費自由。實用主義和消費主義,這一對cp到底是什麼關係?
  • 看了李佳琦的催命直播,我覺得反消費主義就是個笑話-虎嗅網
    果然,「這盛世如琦所願。」由他、廠家和消費者共同構成的「生產-銷售-消費」循環,幾乎已經成為整個社會運轉的規律。否認也沒有用。朝錢看,欲望在召喚。就像李佳琦剛出圈的那段時間,網絡上不乏對他以及消費主義的抨擊論調,但總也繞不過那麼幾個字眼,比如「異化」「景觀」,再如「拜物教」等等。
  • 臥底直銷組織,學者發現「洗腦」話術與社會焦慮密切相關
    在那個充滿財富奇蹟的年頭,這群人「一邊親歷生活起伏,一邊觀看著社會巨變」。經歷了城市變遷的一輪輪衝刷,有著相似的生活經歷,這讓團隊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話術」,用袁長庚的話說,就是一套「語法原則」,這套原則有相對固定的受眾,在很多情境下是可以複製粘貼的。Z城曾在2014年年底組織過多場「肝膽排毒」班。在這個封閉式的培訓班,老師們告訴學員,每一種顏色的結石各自代表什麼毒素。
  • 消費主義、歷史語境與當代青年文化思潮
    但如果我們統一消費物品的特性在於它因其符號功能而相對喪失了客觀實用功能,如果我們承認消費物品的特點是一種功能的無用性的話,那麼,擺設恰恰就是物品在消費社會中的真相。在這一前提下,一切都可以變成擺設而且一切都可能是擺設。」〔9〕因此,在消費主義語境下,物品越來越仰賴於其自身所能衍生的符號意義,在這種邏輯之下,實在之物也日漸淪為一個個空洞的能指符號。
  • 牛油果是我對消費主義的最後一點掙扎
    「不愛吃牛油果三明治的人不配和我做朋友」,在你朋友圈裡,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小作精,吃個三明治都要連發9圖,其中6張還都是自拍,有的話,請在評論區留言……世界變化的速度總是讓我詫異,看到朋友圈裡的一個個同學好像都比我過的好得多。當他們捧起那個牛油果藜麥沙拉碗的時候,我覺得他們過上了理想中的生活。
  • 舌尖嚴選 | 美好生活要嚴選,不要消費主義
    【國民消費時代的變遷】國民消費1.0時代是從淘寶出現到雙十一誕生前,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電商這十年:2008-2017年"11.11"數據年鑑》顯示,在雙十一誕生前,"價格便宜"才是人們選擇網購的首要原因。當時消費者的消費,主要集中在用和住類等更實用的商品上。
  • 人類必須拒絕消費主義文化
    不言而喻,非物質經濟對於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能夠在同樣多的甚至更少的物質基礎上獲得更多的產品與服務,能夠使人們在享受較高物質生活標準的同時,消耗更少的資源和產生更小的環境影響,但是,必須明了,如果不改變消費主義文化,不改變消費主義文化帶來的物質主義的盛行與泛濫,則非物質經濟對可持續發展的貢獻是有限的。
  • 2020年末,我終於開始抵制消費主義…
    仙境與陷阱,這兩個近音詞的含義天地之別,用來描述消費主義卻再合適不過。 先來看看消費主義是什麼意思,根據百度百科顯示,消費主義是西方發達國家普遍流行的一種社會道德現象,是指導和調節人們在消費方面的行動和關係的原則、思想、願望、情緒及相應的實踐的總稱。
  • 消費主義思潮的困境與超越
    ,消費主義就是一種感性化的意識形態。因此,就有必要從消費價值、模式和立場上,認清消費主義這一社會思潮的真實面目,揭示消費主義的現實困境,進而建構科學消費觀,實現從以物為本到以人為本,從大量無節制浪費到適度消費,從個人自由到社會責任的轉變。
  • 傳銷洗腦有多可怕?其實洗腦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
    說起傳銷,我們都能想到洗腦,洗腦已經成為傳銷的標配,傳銷組織通過洗腦先控制思想,繼而控制行為。那麼傳銷洗腦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真的可以通過洗腦轉化一個人原有的三觀,讓他們做出從來都不敢想的事情嗎?首先在我們意識之下有一個「潛意識」,信息通過意識到達潛意識,而洗腦通過一些方法避開意識層,讓信息直擊潛意識層,在進行不斷催化,使原有意識無法控制潛意識,潛意識突破意識的束縛,讓你擺脫之前的意識,慢慢形成新的意識層,重新建構,完成洗腦。
  • 消費主義到實用主義,一年之間,中國人消費觀念徹底變樣
    今年這場困難算是一場大災難,同樣也改變了不少人,讓人們更加珍惜生活的本真。如今,更多國人消費趨於理性,買東西講究實用,選擇對的而不是貴的。有專家分析,今年由於困難衝擊,很多人連續幾個月零收入,不僅當前的生活品質發生改變,對未來的預期也相對降低。一時間,大家開始嘗試從生活的細枝末節處追求性價比。把錢留在兜裡,才是王道。用網友們的話說,什麼品牌不品牌,只要物美價廉就行。困難的確改變了我們,根據需要消費,這不是扣,而是成熟的表現。
  • 消費主義背景下經典廣告英語的語言特點
    另外,也提醒我們反思英語廣告語言折射出的消費主義,理性地、辯證地看待消費主義。 【關鍵詞】消費主義;廣告;廣告英語;語言特點 一、引言 在消費主義時代,廣告不僅是消費主義滋生的催化劑,而且也是消費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
  • 心理學家:無論對方怎麼說,只要談到這3點,就是想要「洗腦」你
    心理學與傳播學的發展,讓「洗腦」的方法越來越多,越來越隱秘,也越來越有效。如果有人和你以下面這種方式交流,那麼一定要提高警惕,對方可能正在對你進行洗腦。(1)信息摻雜話術這種洗腦最常見於各種宣傳會,推銷會。具體方法就是跟你講一堆正確的東西,讓你潛意識裡形成「他是可信之人」的觀念,最後在把他想要灌輸給你的信息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