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龍頭*ST金正併購頹局:市值縮水220億 實控人持股悉數被凍結

2020-12-22 中國科技新聞網

中國科技新聞網11月10日訊(李欣)近日,*ST金正(SZ 002470)控股股東臨沂金正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臨沂金正大」)的股權遭遇司法凍結或司法拍賣,讓這家臨沂大型民企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11月10日,*ST金正發布 《關於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所持股份新增司法凍結及輪候凍結的公告》,臨沂金正大和實際控制人萬連步先生累計被凍結的股份數量為17億股,佔其所持公司比例的100%,佔公司總股本的52.04%。

此前,10月31日,*ST金正發布《金正大關於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所持部分股票被司法拍賣暨可能被動減持股票的提示性公告》,本次公告司法拍賣的標的為臨沂金正大及萬連步先生合計持有公司股份數量為4.54億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13.81%。如本次公告拍賣最終成交,臨沂金正大及萬連步合計持有公司股份將由17億股減少為12億股,合計持股比例由原來的52.04%降至38.22%。

控股股東列為被執行人

*ST金正的母公司臨沂金正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臨沂金正大」)似乎也遇到了「麻煩」。

據企查查顯示,2020年11月9日,臨沂金正大被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資金1.5億元,此前在10月29日,臨沂金正大被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2次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資金總額分別為2813萬元、2934萬元。

此外,在2020年5月至7月期間,臨沂金正大被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3次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金額分別為7億、8億、10億。

據中國科技新聞網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臨沂金正大被列為執行人,執行標的金額總計約27.07億元。

在屢屢被列為被執行人的同時,*ST金正的經營業績也不容樂觀。10月30日,*ST金正披露三季報,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76.9億,同比下降30.88%。實現歸母淨利潤-3.13億,同比下滑164.42%。

中國科技新聞網梳理財報發現,2020年前三季度,*ST金正流動負債總計103億,其中短期借款43.40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7.57億。

拉長時間線,在2017年至2019年,*ST金正流動負債直線攀升,其金額分別為64.75億元、89.28億元、104.15億元。

與*ST金正貨幣資金相比,該公司已然出現債務與現金不匹配的局面。截至2020年9月,該公司貨幣資金8.7億元。

對於該公司列為被執行人和資金狀況等情況,中國科技新聞網致電致函*ST金正及其控股股東,截止發稿該公司及其控股股東未予回應。

連續兩年年報被出具非標

公開資料顯示,*ST金正是國內民營化肥龍頭企業,其主營業務為複合肥、緩控釋肥、硝基肥等肥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0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緩控釋肥領域第一股。

上市後,*ST金正業績迎來大增。2011年,*ST金正營收為76.3億,同比增長率為39.19%,此後數年,業績表現相對穩定。直到2017年後,其業績開始出現下滑,2018年*ST金正營業收入、淨利潤同比分別下降22%、41%。

同樣在2018年,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對金正大年報出具保留意見,認為公司內控存在重大缺陷,特別是高達43億資金有可能被關聯方佔用的情況,在資本市場反應劇烈。

2019年3月,金正大每股股價最高上破8元,按32.9億總股本測算,總市值達260億元。此後金正大股價持續下滑,截至2019年底,該公司每股股價已跌至2.6元區間,9個月跌幅超過60%。

股價下滑的背後,2019年金正大也陷入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當年其實現淨利潤-6.83億元,同比下降262.10%。

2020年6月30日,金正大2019年報掐點出爐,再次被審計機構出具「非標」意見,;受此影響,7月1日起,該公司將「披星戴帽」,證券名稱也變更為「ST金正」,面臨退市風險。

*ST金正的資金困局或與近年來瘋狂的擴張有關。

2014年,*ST金正給全資子公司金正大諾泰爾化學有限公司增資,用於年產60萬噸硝基複合肥及40萬噸水溶性肥料工程項目建設。然而,這筆數額較大的投資卻並沒達到預期效益。2018年,金正大諾泰爾的營收僅為13.37億元,淨虧損1.59億元。

2017年7月*ST金轉型。開始與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華夏銀行等聯合成立金豐公社。*ST金正方面當時提出,將建立1000家縣級金豐公社。

截至2019年6月30日,金豐公社已在全國22個省建立了337家參股縣級金豐公社,據了解,金豐公社的收入主要是通過集中採購上遊供應商的農藥、肥料、種子、農機等生產資料,銷售到縣級金豐公社,在大規模採購中獲得價格優勢和利潤。

然而,2019年1月至6月,金豐公社已虧損5195.58萬元。金正大方面表示,主要原因是目前金豐公社仍處於創業階段,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於市場開拓,導致整體利潤出現虧損。

此外,金正大也在布局國外市場,2016年,金正大斥資1.16億歐元(約合8.5億元人民幣),收購了德國康樸公司等24家企業。據悉,德國康樸公司是歐洲最大的城市園藝化肥和植保產品供應商。

2018年7月,金正大將德國康樸公司的技術引入中國,並將德國康樸公司旗下的康樸(中國)公司落戶中國貴州,德國康樸公司針對果蔬等經濟作物的全線特種化肥,在這裡正式投產。

2019年,德國康樸投資(Compo園藝業務板塊和Navasa公司)實現淨利潤646.135 萬歐元,其中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646.135萬歐元,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674.92萬歐元,業績承諾實際完成率為60.77%。

顯然,無論是擴張還是轉型,都未能給*ST金正帶來局面扭轉。截至11月10日收盤,ST金正每股股價報1.24元,總市值已掉落至40.7億元。

相關焦點

  • 百潤股份49億併購業績暴雷 190億市值蒸發坑慘股民
    2015年5月,百潤股份總市值曾達到過278億。2018年4月27日收盤,市值僅剩87.11億元。3年時間市值蒸發約190億元。  以前復權股價計算,期間最大跌幅高達84%。2016年和2017年,百潤股份股價跌幅分別高達52.59%和34.44%;2018年至今跌幅近8%。
  • ...市值蒸發275億,併購基金「雙刃劍」下愛爾眼科財務壓力隱現
    愛爾眼科是否診療恰當暫時還難以得出結論,2021年第一個交易日滬指站上3500點,但受此消息影響,愛爾眼科開盤即大跌,下午收於每股68.22元,最終跌幅達8.91%,開盤首日市值蒸發275億。市值2812億的眼科龍頭,白內障為第三大業務2009年,愛爾眼科作為第一家民營醫療機構登陸資本市場,上市之初公司只擁有19家醫院,年末時歸母淨利潤為9249萬元,2019年公司營收規模已達到99.9億。
  • 曾經市值縮水200多億,如今開始回暖業績大幅增長!這家化肥公司經歷...
    (央視財經《交易時間》)我國是世界化肥第一生產和消費國,產量佔世界30%左右。2017年全國化肥產量為6184.3萬噸,而雲南雲天化一家企業具有近1000萬噸各類化肥的生產能力,由於兩市大盤持續調整,雲天化股價近一年來跌了45%左右,市值由最高300多億,縮水到現在的67億。那麼這家企業現在的生產經營情況如何呢?
  • 以「一直在正常行使股東權利」模糊回應 深交所再追問*ST兆新實控...
    每經記者:歐陽凱 每經編輯:湯輝一邊是*ST兆新(002256,SZ)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追加股份限售承諾,另一邊則是媒體報導稱實控人已處於失聯狀態,近日,*ST兆新收到了深交所關注函,要求公司核查上述信息是否屬實。
  • 15位明星身家熊市縮水3億 "小巨人"姚明市值縮水4500萬
    A股這波熊市行情帶來哀鴻遍野,那些依靠各種途逕入市的「明星」們也同樣受了傷,記者對上市公司中15位影視、文化、體育的身家統計顯示,自2010年以來他們的身家市值至少縮水了3億。   明星代表 「小巨人」姚明   市值縮水4500萬   持股表現:合眾思壯暴跌,財富縮水4500萬   股市身份:上市公司代言人   即使抱上姚明的大腿,合眾思壯也依然難逃虧損的厄運。
  • 「玩具龍頭」遭兩大利空暴擊:證監會立案調查,大股東股份被凍結...
    不過,6月3日,再傳兩個利空:遭證監會立案調查,控股股東股份被司法凍結及輪候凍結。截至6月2日收盤,ST群興報收3.69元/股,股價自2月26日高點10.93元/股以來,已經暴跌65.99%,最新市值僅剩下22.84億元,A股股東戶數25752。
  • 私募大佬陷9億官司:20億股權被凍結 瀚葉股份實控人恐變更
    公告顯示,2017年4月,申萬宏源證券與瀚葉股份實控人沈培今籤訂協議,約定由申萬宏源證券作為融出方,沈培今作為融入方,雙方進行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 依據協議約定,沈培今以其1.75億股「升華拜克」(後更名為「瀚葉股份」)作為質押標的股票,向申萬宏源證券融入7億元的資金。此後,沈培今又補充質押「瀚葉股份」1566.6萬股。
  • 減持違規收監管函 永和智控原實控人輪番清倉 新實控人忙併購轉型...
    減持違規收監管函 永和智控原實控人輪番清倉 新實控人忙併購轉型前途未卜
  • st信威驚天局續:復牌市值蒸發超20億 跳水錶演開始
    昔日僅有不足12億元市值的中創信測,華麗變身為最高市值近2000億元的信威集團。然而,自9月10日解禁14.9億限售股起,信威集團股價已從9月9日收盤時的32.53元/股,最低跌至9月18日的16.72元/股。一年前,一場「蛇吞象」式的借殼,一度把信威集團推向千億市值「俱樂部」的行列。
  • 海底撈關聯方頤海國際跌逾8%:市值縮水百億 此前高管套現2500萬港元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中國科技新聞網10月19日訊(成方) 10月19日盤中,港股上市公司頤海國際暴跌逾8%,盤中每股股價報105.6港元,總市值縮水96.6億港元。公開資料顯示,頤海國際系海底撈關聯方,據東方財富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ZYSP Yihai Ltd直接持有頤海國際3.725億股股份,持股比例35.6%。而根據頤海國際2016年發布的招股書,該公司最終控股公司為ZYSP Yihai Ltd,而後者由張勇及舒萍夫婦共同全資擁有,為最終實際控制人。
  • 環旭電子市值7天蒸發108億 31億詭異併購標的業績離奇大增
    集蘋果概念、無線耳機、MSCI、富時羅素等眾多熱門概念於一身,近百家機構前往調研,行業龍頭環旭電子(601231.SH)耍了市場一把。   12月19日,曾經連拉4個一字板的環旭電子股價大幅變臉,進入調整模式。短短7個交易日,股價跌幅超20%,市值蒸發超百億。
  • 股權遭拍賣 ST威龍實控人懸而未決
    資本市場的走低,來源於多日來ST威龍實控人以及股權歸屬的風雨飄搖。根據ST威龍披露的《關於控股股東部分股份被司法拍賣進展暨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的提示性公告》顯示,ST威龍原實際控制人王珍海持有的公司6264萬股股份經司法拍賣,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公司該股份所有權歸於是鑫誠一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鑫誠基金」)所有。
  • 「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將被ST,3億和解協議籤署方投資者不知情...
    一個月前,加加食品發布提示性公告,自查發現控股股東湖南卓越投資有限公司(下稱 「卓越投資」)及其關聯方涉及4.6億違規擔保,金額佔淨資產超過10%並超過5000萬元,若在一個月內未解決,公司股票交易將被實行其他風險警示。期限已至,違規擔保警報未除,股票被ST。據披露,上述關聯方包括實控人楊振及其配偶肖賽平。
  • 17億撬動379億併購,市值暴漲50倍,中興「打工...
    在這場金額超過300多億元的併購中,聞泰科技自有出資僅17億元,其他均通過借款+股份支付的方式籌得。併購完成後,聞泰科技估值從借殼上市時的35.8億元暴漲至最高1800億元,而張學政的股權稀釋不到一半。收購安世半導體後,聞泰科技償債壓力陡增,商譽高達227億元,其近2000億市值能否得到有力支撐?
  • ...億撬動379億併購,市值暴漲50倍,中興「打工仔」如何逆襲成掌門人?
    41.45億元的現金出資中,35億元為興業銀行上海分行向上海聞泰提供的併購貸款,6.45億元為張學政控制的聞天下的借款。增資後,上海聞泰持有合肥聞泰76.76%的股權,張學政取得合肥聞泰實控權。而合肥聞泰受讓了合肥廣芯的LP份額,間接持有安世半導體33.66%股權。
  • 「財經天眼」「醬茅」海天味業吊打十大行業龍頭!龐康身價超抖音張...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閆利賣醬油的海天味業吊打各行各業龍頭的故事正在A股上演。 幾個月前,海天味業市值超過4000億時,市場調侃賣房子的萬科不如賣醬油的海天;如今,5000億的海天醬油一言不合開始碾壓中石化,全國人民感慨賣石油不如賣醬油。
  • 資本動態| 牧原股份三季度預賺100億,股價卻暴跌26%,市值縮水1000億
    然而,牧原股份的市值卻同時蒸發了約1000億元。受公司市值縮水的影響,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的身價也快速縮水,在7月,秦英林的身價一度達1900億元,而近日秦英林的身價已下降至1400億元。對於豬企股價下降現象,多個券商均分析,豬肉價格預期已經下降,同時豬肉產能快速擴張,這都將使豬價承壓,並影響豬企業績。
  • 割草機企業大葉股份上市:市值112億 實控人妻子為澳籍
    以收盤價計算,大葉股份市值為111.98億元。上半年營收為6.8億大葉股份主要從事割草機、打草機/割灌機、其他動力機械及配件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和銷售。公司是國內園林機械行業領先企業、割草機龍頭企業。園林機械產品消費區域主要集中在歐洲、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