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物構所鋰硫電池隔膜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福建物構所鋰硫電池隔膜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2019-09-17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該電化學性能優於目前報導的大多數碳基正極材料,實現了鋰硫電池硫負載量、體積容量和面容量的同步提升,這對高能量密度鋰硫電池的設計構築具有重要意義。 上述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先進能源材料》上(Adv.
-
華南師範在鐵電材料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華南師範大學先進光電子研究院先進材料研究所高興森教授課題組在鐵電疇壁電流操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其研究成果以《Manipulation of Conductive Domain Walls in Confined Ferroelectric Nanoislands
-
中科院金屬所在電化學電容器儲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新華網瀋陽2月21日電(記者王瑩)電化學電容器具有可快速充電、工作溫度範圍寬、安全性能高等優點,可用作大功率電源,在混合電動汽車、備用電源、可攜式電子設備等領域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電化學電容器相比於電池其能量密度較低,即單位體積內儲存的能量低,限制了其更廣泛的應用。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及香港大學合作,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 在線發表題為「可調層間距、高效孔利用石墨烯薄膜的電化學電容儲能研究」論文,在提高電化學電容器體積能量密度方面取得新進展。
-
上海矽酸鹽所在鈮酸銀基陶瓷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鈮酸銀(AgNbO3)陶瓷材料具有類反鐵電的雙電滯回線和高的極化強度(~50 μC cm-2),從而具有較大儲能密度,在電介質儲能等領域展現出較好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AgNbO3材料自身固有的亞鐵電性以及反鐵電-鐵電相變引起的回滯效應導致能量損耗較大,難以同時實現高的儲能密度和儲能效率,成為制約該材料在儲能領域應用的關鍵。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董顯林和研究員王根水團隊提出一種提高AgNbO3反鐵電材料儲能特性的新思路,實現了儲能密度和儲能效率的同步提升。
-
福建物構所極化快速翻轉鐵電晶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鐵電體是一類重要的極性光電功能材料,表現出豐富的非線性光學、壓電、熱釋電、鐵電和光伏等性能,其本質特徵是自發極化在外電場作用下發生反轉。近年來,鐵電分子化合物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逐漸發展為傳統無機鐵電陶瓷的一類重要補充材料。
-
東北大學材料學院在反鐵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反鐵磁材料由於材料內部相鄰的不同磁晶格的磁矩相互抵消對外不表現宏觀磁性,這使反鐵磁材料的操控、探測和應用都存在巨大的困難。最近幾年,隨著相關新理論和新技術的發展,反鐵磁材料具有的超高抗磁場幹擾能力以及超快動力學等特點受到了廣泛關注。
-
專題 | 電介質材料和物理
百年來,包括鐵電材料在內的多種電介質材料及其應用研究均取得了重要突破,電介質材料與微電子材料與器件一樣,在現代電子元器件技術與產業中佔據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例如:BaTiO3的發明推進了電容器的大容量和小型化;PZT壓電陶瓷的發明促使聲納、微機電等技術的飛躍發展;低損耗微波介質材料研究的突破使得移動通訊的實用化成為現實。
-
新研究或讓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
原標題:新研究或讓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 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研究人員通過國際合作,在鐵電材料中發現了通量全閉合疇結構以及由順時針和逆時針閉合結構交替排列構成的大尺度周期性陣列,並發現了閉合結構核心處存在巨大彎電效應,有望使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功能,相關成果4月16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
-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教授Nicola Pinna訪問福建物構所
3月7日,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教授Nicola Pinna應中國科學院青促會福建物構所小組的邀請訪問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作了題為Interface Design in Hybrid Nanostructures的報告。
-
福建物構所磷屬紅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因此,急需探索性能更優異的中紅外非線性光學材料。磷屬化合物非線性光學材料通常展現出較大倍頻係數及較高熱導率,因此,磷屬化合物是合適的紅外非線性光學材料的候選體系。磷屬化合物自身帶隙較小、合成難度大,這導致長期以來,磷屬化合物新晶體探索研究進展緩慢。
-
美國研發高級儲能材料 可製成超高能量密度的電容器
圖片來源: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現在,據外媒報導,美國能源部(DOE)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小組通過在後處理步驟中,在商用薄膜中引入隔離缺陷,可以將一種常用材料加工成表現良好的儲能材料。人們對降低成本和小型器件的需求不斷增長,也推動了高能量密度電容器的發展。
-
科研快報 | 理學院物理系陳朗團隊在合成二維鐵電金屬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物理系教授陳朗團隊在合成二維「鐵電金屬」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Electric Polarization Switching on an Atomically Thin Metallic Oxide」為題在Nano Letters發表。
-
福建物構所稀土上轉換螢光生物標記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與傳統的分子螢光標記材料(如螢光染料)相比,稀土上轉換納米發光材料不僅化學穩定性高、螢光壽命長、潛在生物毒性低,而且由於採用近紅外光源激發具有較大的光穿透深度、無生物組織自螢光以及對生物組織幾乎無損傷等顯著優點,在螢光生物檢測和成像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西安交大在高溫有機薄膜電容介質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有機薄膜電容因其超快的充放電速度、極高的功率密度、高工作電壓、低損耗等特點,成為重要的功率型儲能器件,在智能配網儲能、直流輸電、新能源汽車交直流變換等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功率型電力電子設備運行負荷的不斷增加以及小型化集成化的發展趨勢,薄膜電容的運行溫度將不斷升高。
-
德國馬普固體科學所教授Jürgen Kohler訪問福建物構所
德國馬普固體科學所教授Jürgen Kohler訪問福建物構所 2017-11-25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報告中,Jürgen Köhler介紹了實驗發現的203K,150GPa下H2S的超導性以及相關研究的進展,提出了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如:高壓下H2S體系各相的成分,結構和穩定性以及高溫超導機理等等。報告交流環節,各位老師學生積極地與Jürgen Köhle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
化學與材料領域熱點Top10,它憑啥排第一
目前電能儲存裝置主要有化學儲能裝置,即電池和固體燃料電池;電化學電容器;介電儲能電容器。「介電儲能電容器各項指標相對更優。」汪春昌綜合分析發現,如果能提高介電儲能電容器儲能密度,則可減小儲能裝置的體積,使得其在小型化、集成化的電路系統中的應用更加廣泛,甚至有可能超過化學儲能裝置和電化學超級電容器在儲能裝置中的應用水平。
-
青島科技大學在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年來,超級電容器以其快速充放電、功率密度大及循環壽命長等特性已成為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能量存儲裝置,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負極材料作為構建超級電容器的核心部件之一,決定著其性能的優劣。因此,開發高性能負極材料就成為本領域的熱點和難點課題。
-
任詠華院士應邀訪問中科院福建物構所—新聞—科學網
4月26日,應中科院福建物構所所長曹榮邀請,香港大學任詠華院士訪問福建物構所,並作了題為From Discrete Metal-Ligand
-
中南大學張鬥教授團隊在三明治結構BaTiO3/PVDF電介質複合材料方面的新進展
中南大學張鬥教授團隊《Nano Energy》: 採用高長徑比納米線在低填料含量下顯著提升三明治結構BaTiO3/PVDF電介質複合材料的擊穿強度和能量密度。電介質儲能材料以其高功率密度、快放電速率、低生產成本的特點,在智能電網和脈衝雷射設備、電磁器件等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
-
缺陷對鐵電材料疇壁傳播影響研究獲進展
由於在固體電子學領域顯示出的廣泛應用前景,鐵電材料已成為凝聚態物理和相關領域研究中的熱門課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