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產檢化驗檢查報告

2020-12-11 安安科普

雖然說懷孕生孩子對大多數孕媽媽來說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但早產、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嬰兒出生缺陷等各種問題加起來的概率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在整個孕期接受規範的產前檢查,對於影響母親和胎兒的疾病可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從而進行早期預防和早期治療。

每次產檢,孕媽媽都會拿著一大堆化驗和檢查報告單給醫生看,包括血、尿檢測、B超檢查、心電圖等,報告單上基本都是些醫學專業名詞或者英文字母縮寫,有的檢查結果還沒有正常範圍的提示,雖然醫生會根據孕周和檢測結果來判斷孕媽媽和胎兒的健康狀況,給出科學的指導,但不少孕媽媽還是對產檢結果有不少困惑,針對一些主要的常見問題,安安來給大家解讀一下。

血常規檢查:用於判斷是否貧血

血常規檢查主要目的是用於判斷孕媽媽是否貧血,輕度貧血對孕媽媽及分娩的影響不大,但是重度貧血可能會引起早產、低體重兒等不良後果,孕媽媽們要特別注意。

血常規檢查結果中主要看的是白細胞、血紅蛋白和血小板的值。

白細胞正常值範圍為4╳109-10╳109,但孕期多數孕媽媽都會出現白細胞的升高,只要沒有感染的病史和相應的症狀與體徵改變,就不用了太過擔心。

血紅蛋白主要是判斷孕媽媽是否貧血,低於110g/L為輕度貧血,低於90g/L為中度貧血,低於70g/L為重度貧血。

另外一個重要指標是血小板,如果血小板值低於100╳109,凝血功能可能出現問題,需要引起重視,進行進一步檢查和處理。

尿常規檢查:用於判斷腎臟情況

每次產檢都需要檢查尿常規,通過尿蛋白、隱血、酮體、葡萄糖、細菌、真菌等項目的檢測,可判斷孕媽媽是否排出蛋白尿,以此來初步預估準媽媽的腎臟情況。尿液中蛋白、糖、酮體及鏡檢紅細胞和白細胞指標均為陰性,為正常。蛋白為陽性的,提示有妊娠高血壓、腎臟疾病的可能。紅細胞和白細胞為陽性的,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如伴有尿頻、尿急等症狀,需及時治療。糖或酮體陽性的,提示有妊娠糖尿病的可能,究竟是不是,還要看孕24-28周的糖尿病篩查結果。

超聲檢查:孕期需做5次

正常情況下孕期需要做5次超聲檢查,包括6-7周的早孕檢查、11-14周的NT檢查、20-24周的系統超聲檢查(大畸形篩查)、32周左右的超聲檢查、38周左右的超聲檢查。孕早期超聲檢查主要是排除宮外孕,確認胚胎數量和是否存活,確認胚胎孕周大小;孕中期和孕後期的超聲檢查主要是看胎兒的生長趨勢以及篩查胎兒生長缺陷。

先來看看關於胎兒的生理指標,主要是雙頂徑(BPD)、股骨長度(FL)、頭圍(HC)和腹圍(AC)。到足月(孕40周)的時候,胎兒的雙頂徑達到9.3釐米及以上的話屬於正常。一般雙頂徑與懷孕的月份是基本相對應的,也就是說懷孕7個月的時候雙頂徑為7釐米,8個月時為8釐米,8個月之後,平均每周增長0.2釐米也屬於正常。

股骨長度指胎兒大腿骨的長度,一般它的值與胎兒的雙頂徑相差2-3釐米左右。也就是說如果雙頂徑是9.3釐米,那麼股骨長度應該在7.3釐米左右。一般在孕20周左右,通過測量股骨長來檢查胎兒的發育情況。

頭圍是繞胎兒頭部一周的最大長度,孕12周時頭圍是55毫米左右;孕36周之前每周的增長10-15毫米;孕32周以後每周約長7毫米左右;孕37-41周時頭圍通常在320-360毫米。腹圍是胎兒腹部的周長,孕12周時胎兒的腹圍50毫米左右,腹圍每周增長10-12毫米;孕36周前胎兒的腹圍小於頭圍,孕36周左右胎兒的頭圍和腹圍基本接近;孕37周以後胎兒的腹圍會漸漸大於頭圍;孕37-41周腹圍通常在330-370毫米之間,腹圍會比頭圍大10-15毫米。

另外,超聲檢查中還要看羊水的情況,羊水的多少是鑑別胎兒是否可以健康生長的重要指標之一。羊水深度(AFV)在3-7釐米之間為正常,超過7釐米為羊水增多,少於3釐米為羊水減少。

相關焦點

  • 教你看懂產檢報告單
    在你拿到一大堆的化驗和檢查報告時,這些化驗和檢查報告上會有很多的高高低低的改變和箭頭(異常改變的提示),以及讀起來很拗口
  • 13次產檢都檢查什麼?看完全懂了!
    第2次產檢(懷孕16周)從第二次產檢開始,以後準媽媽每次必須做的基本檢查包括:稱體重;量血壓;驗尿;量宮高;腹圍;問診及看寶寶的胎心音及對照上次檢驗報告等。第5次產檢(懷孕28周)第五次產檢項目包括:體格檢查,體溫、脈搏、呼吸、血壓、體重、宮高、查體(水腫等);化驗,血常規、尿常規;輔助檢查,產科彩超、都卜勒聽胎心。
  • 孕婦產檢空腹白等半天 婦兒醫院護士敢開化驗單
    信網9月19日訊 孕期做產檢本身圖的就是一個心安,可是劉先生夫婦卻在青島婦女兒童醫院(以下簡稱婦兒醫院)經歷了糟心的一上午。近日,市民劉先生向信網(0532-80889431)反映,他的妻子在婦兒醫院做糖篩時發現,產科分檢處的護士不僅可以向孕婦開具化驗單,並且因為管理混亂導致他的妻子空腹一上午卻做不成檢查。婦兒醫院宣傳科遲主任告訴信網,當天由於等待檢查的孕婦比較多,為了提高檢查速度,護士是出於好心才向孕婦開具化驗單。
  • 孕期檢查時間表,千萬別錯過了最佳產檢時間!
    2、第2次產檢(懷孕16周):第二次產檢項目包括:體格檢查,體溫、脈搏、呼吸、血壓、體重、宮高、查體(水腫等);化驗,血常規、尿常規和唐氏篩查;輔助檢查,都卜勒聽胎心。專家提醒:第二次產檢項目中最重要的是唐氏篩查,需要絕對空腹12小時以上抽血檢查。
  • 最全孕婦產檢時間表,包括產檢時間、產檢項目及產檢注意事項
    2、取結果:北醫三院手機app上會顯示uAE、AFP的結果(但無最終報告),app出化驗結果後1-2天自行到門診取正式報告(採血後1周)。 3、抽血時間:工作日上午和下午均可採血(下午要求3點之前)。
  • 孕期檢查時間清單,千萬別錯過了最佳產檢時間,建議收藏哦
    第2次產檢(懷孕16周):第二次產檢項目包括:體格檢查,體溫、脈搏、呼吸、血壓、體重、宮高、查體(水腫等);化驗,血常規、尿常規和唐氏篩查;輔助檢查,都卜勒聽胎心。專家提醒:第二次產檢項目中最重要的是唐氏篩查,需要絕對空腹12小時以上抽血檢查。
  • 詳細了解產前檢查項目及各階段產檢費用
    從確定懷孕開始,便要開始各種檢查和「消費」了。42天時,要化驗尿HCG、做婦科檢查和陰道B超檢查。12周時,要做B超、量血壓、腹圍、宮高、體重常規產檢,抽血檢查早期唐納氏篩查。
  • 產檢化驗結果有高低,看不懂?6項常見結果分析,讓孕媽媽有數!
    導語:產檢的時候,有時候是抽血化驗的,看到報告單上一些數據有高有低,箭頭向上向下,感覺懵懵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胎兒會不會受到影響呢?對於常見的化驗結果進行分析,讓孕媽媽有數。對於產檢報告單上的數值,再加上後面的箭頭方向,很多孕媽媽感覺看不懂。畢竟我們不是專業的,但是又害怕哪項數據不合適影響到胎兒的健康。
  • 建檔後的第一次產檢,費用還不低
    帶齊全建檔所需的資料:確認宮內孕的本醫院的B超單子,B肝、愛滋梅毒B肝三項、A肝抗體化驗單,母子健康手冊,醫院掛號條就可以了。建檔後醫院會給一個大本建檔開本,用於記錄產檢過程。醫院有一個健康雲軟體,可以查詢自己的檢驗報告。還是很方便的。看醫生的時候需要去報告列印自助機列印紙質版。
  • 產檢攻略:那些檢查都是什麼時間做?
    但早孕試紙準確性無法保證,加上無法測出宮外孕等異常情況,應到醫院進行早孕檢查確認。一般在受精後8~10天去醫院抽血確認是否懷孕;而B超檢查是否宮外孕和確定胚胎數目,一般需要孕5~8周才能檢測出來。2、NT檢查+早期唐氏篩查在孕11~13周+6天,B超檢查測量NT(胎兒頸項透明層厚度),初步篩查胎兒染色體異常,並結合唐氏抽血化驗,篩查唐氏畸形的風險率。
  • 北京各大醫院產檢項目及流程整理(附各醫院產檢時間表)
    糖耐量檢測重點及流程  1、化驗前一天晚上10點至次日抽空腹血前,不能進食及甜飲料,可飲白開水。  2、當天早晨在家將75克糖溶於300ml水中,帶到醫院。  3、採血前出示就診卡,化驗當日早晨7:30前到靜脈採血取號機取「產前糖耐量號」,然後等候叫號採集第一管空腹血。
  • 如何正確解讀病理診斷報告
    然而在臨床診療工作中,有相當一部分病人以及部分醫務人員對病理診斷報告的重要性並不了解,常常把病理診斷報告視為一般的化驗報告,每當面對不同類型的病理診斷報告時顯得很困惑,不知如何解讀。本文就如何正確解讀病理診斷報告做一簡單闡述。
  • 準媽產檢報告,怎麼解讀?這篇文章沒一句廢話,準爸媽們值得一讀
    產檢報告怎麼解讀,今天和大家來分享。但是,如果準媽媽不小心感冒發燒了,那就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解讀這張血常規報告啦。7血糖篇整個產檢階段會查好幾次跟血糖相關的檢查,每個都很重要哦:1. 空腹血糖 2. OGTT篩查(妊娠期糖尿病篩查)3.
  • 產檢哪些項目需要空腹或憋尿
    很多孕媽產檢之前會糾結,這次產檢到底需不需要空腹或者提前憋尿呢,今天高半米就來解讀這個話題。產檢的時候很多需要抽血的項目是需要空腹的比如孕6到13周+6天第一次產檢時,血糖、肝功能的篩查; 24到28周第四次產檢時的 75克OGTT的檢查,也就是妊娠期糖尿病的檢查。一般建檔後,醫生會根據具體需要,註明哪次產檢需要空腹;如果還是不清楚,也可以在預約產檢時問問工作人員。
  • 懷孕生孩子那些事之令人糟心的產檢超聲報告
    懷孕生孩子那些事之令人糟心的產檢超聲報告 2019-11-11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這份最全產檢時間表,送給正在孕期的你!
    第一次產檢     發現懷孕-12周前(確定孕周、超聲檢查、空腹完善各項化驗、建卡,早孕期是孕媽媽第一次產檢,除在醫院進行常規產前檢查與高危因素評估外,應到社區領取母嬰保健手冊,以後每次產檢結果都將記錄在內,供日後參考)第二次產檢     11-13+6周(彩超查NT值,第二次產檢開始,孕媽媽每次必須做基本的例行檢查,包括體重
  • 產檢又貴又沒用?拿著一摞產檢單,一塊算算孕期產檢要花多少錢!
    媳婦懷孕了去婦幼建檔案,醫生常讓檢查一大堆沒用的且費用昂貴的檢查,怎麼避免這事?大家一般的思維是,我要做儘可能全面的檢查,我要一個聰明健康的孩子。正常情況下,醫生給孕婦所開的檢查都是必要的,通過檢查醫生可以科學地了解並判斷孕婦和胎兒的情況。但是確實有很多家庭,由於經濟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當然主要是經濟原因),並不想做過多的檢查。
  • 孕婦建檔產檢指標有9項,檢查結果全部合格嗎?詳細報告來了
    孕期的產檢是事關孕婦和胎兒的重要環節,沒有孕媽媽都看得特別重,如果有一項小指標出現點風吹草動,就會草木皆兵,擔心得不得了。這不,有一位朋友很好奇地問:「哪些孕婦第一次做產檢的時候,指標全部合格?孕婦做產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第一次的產檢分兩種情況,可以指7-8周的懷孕確認產檢,也可以指12周左右的建檔產檢。我想她應該指的是12周左右建檔時的那次產檢,因為那一次要經歷最全面的產檢。我在13周建檔時產檢也是最多的,然而並沒有全部通過。因為身體也沒什麼特殊問題,醫生沒有讓我做任何治療。
  • 每次產檢都正常就可以少產檢幾次嗎?答案是......
    懷孕之後,很多準媽媽都會按時到醫院做產檢。一般整個孕期需要做大大小小十幾次的產檢,每次產檢都要排隊,著實很費時費力。  有些寶媽每次產檢都沒什麼問題,不禁產生疑問:既然每次都正常的,那少產檢幾次可以吧?省錢又省事呢!  這樣做ok嗎?科學嗎?接下倆給大家說說。
  • 孕16周唐篩檢查過關,原來醫生會問這麼多問題,報告要等半個月
    懷孕後就是不斷的跑醫院做檢查,跟蹤自己孕期的身體情況和寶寶發育情況。整個孕期產檢中,發現等待報告最長時間的是唐篩檢查,檢查時才發現醫生原來會問怎麼多問題(文章將全部寫出),報告要等半個月。羊水穿刺是取出羊水化驗胎兒的染色體,這是確診檢查屬於金標準。目前羊水穿刺技術已經大大提高,不良反應以及流產的發生機率在1%左右,所以權衡利弊是需要做羊水穿刺。如果有羊水穿刺的禁忌症,也可以選擇做無創DNA。唐氏篩查是產檢的一個重要項目,也是準媽媽和寶寶需要經歷的小小考驗。別害怕,準媽媽只要聽醫生的指導就好了,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