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區塊改造後新景
喬莫東路整治後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我市提升城市國際化、實現城市功能提升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工作,也是餘杭區實現「全域美麗」的歷史機遇。2017年,喬司街道積極響應市、區兩級「全力打贏城中村改造、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號召,吹響了整治「號角」,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全面展開。
近兩年,喬司街道根據《餘杭區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安排,倒排時間,掛圖作戰,合力攻堅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各項任務。在工作中,街道始終堅持小城鎮規劃與整治「兩手抓」,集鎮秩序管理和工程項目建設「兩手抓」,統籌推進「拆、整、建、管」等各項工作。全面改善小城鎮環境,聯動推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轉型,讓喬司小城鎮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
通過全面推進小城鎮建設,喬司人民享受到了環境改造所帶來的成果。百姓的觀念也發生了轉變,從「我反對」到「我支持」,群眾對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支持度不斷提高。這也為喬司街道推進全域創新、全域美麗、全域治理建設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提升城市品位 打造宜居生活新環境
「以前這裡環境很差的。」今年68歲的單春化家住新街社區,所住小區建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如今,小區面臨設施老化、圍牆剝落、安全性差等問題,使居民的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
2018年,喬司街道通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對集鎮區域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如今,單大媽家的環境已有了非常大的變化。「現在樓跟新的一樣,還重建了圍牆,安裝了監控,整個小區環境變美了,更安全了。」單大媽說。
單大媽家的變化並不是唯一。2018年喬司街道投資400餘萬元,對集鎮轄內的7個老舊小區進行了基礎設施的改造,包括門禁系統,小區綠化、車位設置,屋內線路等。同時,相關部門還通過引入專業的保潔物業公司對小區進行環境整治,重點解決嚴重影響廣大居民基本生活、存在安全隱患的基礎設施老化以及功能缺失問題。
截至目前,喬司街道集鎮區塊老舊小區改造總建築面積達2.9萬平方米。其中,整治牆面5800餘平方米,規整線路26800米,雨汙分流15處,修補路面3850平方米等。
老舊小區改造是改善百姓居住環境的方法之一。如何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品位,築造宜居生活新地,喬司街道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首先是全面提升基礎環境,出好「美麗拳」。以「五水共治」來說,在喬司港整治中,相關部門通過常態巡查、定期會商、保潔扣罰等方法,使喬司港從原先的「髒亂差」,變成如今的清波蕩漾,綠樹成蔭。不僅提升了域內河道水質,也為街道美麗河湖建設夯實了基礎。
同時,街道還對集鎮住戶違法搭建的陽光棚、落地棚等不雅建築進行拆除。至今,共拆違9291平方米,整治赤膊牆8100米,沿街立面整治34100平方米;在管線整理方面,完成強弱電上改下13公裡;在立面整治方面,完成南街樓梯改造、農貿市場區塊廣告牌等整治,全面落實店招店鋪序化管理工作,城鄉環境面貌有了較大改善。
其次,提速城市項目建設。例如,快速推進喬司老街等2.88平方公裡、近40個標段、300餘危房戶的整治工程;先後對喬莫東路、城隍中路、喬井路和南街4條道路的沿線進行景觀提升改造,立面改造面積約1萬平方米,實施景觀綠化約0.5萬平方米,涉及道路全長約2公裡;新建佔地約2萬2千平方米的集鎮中心公園,綠化面積達7700平方米。
此外,針對貨車佔道影響集鎮道路通行問題,相關部門在重點路段安裝相關禁貨監管設備,不僅可以緩解道路擁堵情況,還可以改善域內大氣環境問題。
在垃圾分類方面,街道通過舉辦「垃圾分類進校園」、「垃圾分類進禮堂」等活動,積極做好宣傳工作。今年1-5月已開展不同類型培訓60餘場,參與人次接近15000人。接下來,喬司將努力實現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80%,從源頭減量。讓集鎮面貌得到根本改善,居住環境持續提升。
完善基礎設施 繪就區域發展新畫卷
青屋黛瓦,花草相襯,綠樹掩映……來到喬司集鎮中心公園,一座乾淨、美觀的廁所映入人們眼帘。與其他公共廁所不同的是,這座高標準廁所,給人的感覺已經不止是「方便之所」,更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中心公園公廁,佔地面積276平方米,總投資140萬元。目前,該高標準公廁已建設完成,即將投入使用。
高標準公廁的建設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不僅增加了第三衛生間,增配了嬰兒座椅、換尿片臺、兒童坐便器、兒童洗手臺等設備,以照顧家庭出行時的如廁需要,還配有人臉識別取紙機、新風系統、音樂系統、安全報警裝置、存包櫃等設備。
衛生間內,大人、小孩的洗手臺、小便池、鏡子、烘乾機等設備也是一應俱全。同時,調整男女廁位比例為2:3,設置女士廁位13個,緩解女性如廁排隊時間長問題。此外,該公廁採取一類保潔標準,設置保潔員兩名進行24小時循環保潔,確保環境衛生乾淨整潔,體現了城市管理的服務理念。
「現在的公共廁所建得真好,以後到外面散步,再也不用擔心沒地方上廁所了。」正在散步的市民鬱女士說,「主要方便還乾淨,位置也非常多,不用排隊。」
截至目前,喬司街道在集鎮範圍內已新建改建公廁13座,其中高標準公廁2座,標準公廁11座,總投入900萬元。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設並投入使用。
「完善基礎設施可以吸引更多的優質商業客戶來喬司投資建設。」喬司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謝巨波說,「從而進一步促進集鎮產業升級,並帶動周邊區域協同發展。」
隨著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快速推進,喬司的各項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也在逐步加快,城鎮功能逐步提升,城鎮景觀逐步完善,有效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例如,在道路整治方面,完成喬莫東路、喬井路、城隍中路等主要道路工程的修建;在市政配套方面,完成南街燃氣、老街區塊供水等管線工程修建等工程;並以喬司地鐵站為基點,拓展公共自行車配套站點布局、服務區域覆蓋面等。
又如,在智能停車方面,街道通過公開招標,將集鎮1280個公共停車泊位委託停車收費運營單位進行管理,提升泊位的使用周轉率;序化管理等方面,在主要幹道投資200餘萬元,設置10套智能禁貨卡口及8套違停智能抓拍設備;對喬司社區出入的44個通道安裝道閘、智能識別設施,實現轄內車位停放序化管理。
接下來,街道還將把產業發展、文化特色有機融合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以整治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助推文化傳承。
牢固群眾基礎 發揮黨建引領新優勢
喬司街道新街社區位於集鎮中心區塊。轄內既有住在老舊房屋的戶籍居民,又有小產權單位宿舍無物業管理的集體戶籍居民,還有商業物業管理的新居民小區,情況較為複雜。
「一開始百姓都不太理解我們的改造、整治工作。」喬司街道黨群工作科科長胡敬河說,面對複雜的情況,喬司街道與社區協作,以「黨建+協調」模式,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優勢。不僅凝聚了群眾力量,牢固了群眾基礎,也使整治工作快速推進。
以老街改造來說,社區通過設立老街危房改造區塊長和小城鎮建設網格長,推選老街居民代表和老舊小區業主代表,不定期召開代表會議,向居民宣傳、解讀各項政,實現雙邊信息互通。同時,社區黨員、居民代表還幫助協調居民家庭內部矛盾,並在施工現場監督施工作業,使老街危房改造工作逐步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截至目前,老街區塊已完成225戶改造工作,修建完成179戶。
改造和整治工作的效果是顯著的。通過建設,老街一帶百姓享受到了「集鎮改造」帶來的實惠,如今居民的想法變了,「我支持」成為了「主旋律」,居民紛紛參與其中,為集鎮發展做出努力。
比如,楊國文、周蓮珠等居民率先表態,帶頭建造「樣板房」,帶動了周邊居民參與改造工作的積極性;居民王國芬主動放棄自己的房屋所有權部分給了弟弟,協助推進老街改造工作;為使老街區塊整體布局更美觀,很多居民放棄了自有房屋面積等。
近年來,喬司街道一直在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新模式,制定了基層黨建項目化「6+1」工程和「一村社一品牌」建設等方案,推動基層黨群關係和諧發展。
如喬司社區以「黨建+治理」為項目化,在日常管理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頭上門入戶做好宣傳指導、政策引導、交流溝通,帶動居民做好垃圾分類及保籠拆除等工作;永和村通過「黨建+管理」提高了市場管理服務品質,保障了營商環境的安全有序。
目前,街道已確立了「流動黨員服務管理『322+1』工作法」、「黨建+鄰裡議事協商」等16個黨建品牌項目,形成了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為推動街道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社會治理、重點項目、民生實事等各項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本站編輯 洪曉霞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