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娜菲目前已經貴為美國電視圈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才女,而一手捧紅她的就是NBC的王牌模仿真人秀節目《周六夜現場》。據說,這個節目甚至能左右總統的選情,還成為了總統們的另一個舞臺。那麼,這個以「山寨版政客」而聞名的節目,到底擁有什麼來頭和魔法呢?
政客模仿秀極盡諷刺在一個流行混搭的時代,政治與娛樂已經密不可分了,政府領導人不但要在峰會上演講,還要懂得適當地在娛樂圈表演,或足夠大度地被人調侃性表演,這些成就了美國《周六夜現場》這個節目。
《周六夜現場》從1975年首播,至今已有33年歷史,是美國電視史上最長壽的節目之一。這檔節目以現場直播的方式播出,是一檔90分鐘的娛樂喜劇秀,由7個部分組成,包括商業廣告的滑稽模仿、現場樂隊表演、明星嘉賓訪談等。數十年來,演員一撥一撥更替,每周都會迎來一位新的嘉賓主持,不過,《周六夜現場》最重要的幾大「基因」卻從未改變——冷靜的開場、大段獨白、歌舞表演,還有就是政客模仿秀。
該節目曾被認為是1970年代美國反文化的代表,創始人洛恩麥可斯將它比作「電視時代的馬克吐溫」,足見節目的諷刺與辛辣。多年以來,《周六夜現場》節目一直以模仿政治家們而出名。它們自己的廣告語有時對政治家們的描述比政治家們自己的話語還要準確。
山寨版政客比原版更火2000年,模仿小布希的威爾法瑞爾就把惡搞的分寸拿捏得相當到位。儘管法瑞爾版的小布希口齒不清,還有點兒智力低下,但相當可愛。據說當年還幫小布希拉到了不少選票,就連小布希本人都一再邀請法瑞爾去白宮表演。
今年大選年,《周六夜現場》著實又火了一把。山寨版的希拉蕊和歐巴馬在螢屏上進行慪氣對決的那期節目,竟然吸引了750萬觀眾收看,真人版希拉蕊看了節目之後竟然對這個假希拉蕊頗為滿意,親自做客節目。節目播出後,希拉蕊的支持率迅猛上升。多家主流媒體都將希拉蕊此次「扭轉乾坤」歸功於《周六夜現場》節目。
另外,就如真假希拉蕊在鏡頭前「狹路相逢」一樣,真假佩林的「正面交鋒」也在所難免。真佩林在蒂娜菲版佩林的壓力下,「被迫」來到節目中,但真佩林的支持率不見得因此飆升,反而是蒂娜菲的人氣急升。有媒體甚至諷刺說,麥凱恩想要戰勝歐巴馬,乾脆把蒂娜菲選為副手,這樣得勝率還要高點。據《周末畫報》
蒂娜菲扮佩林獲2008最佳藝人美聯社前日公布本年度10大最震撼娛樂新聞,澳大利亞男星希斯萊傑今年1月猝逝排名榜首,至於他主演的電影《蝙蝠俠─黑夜之神》打破全球票房記錄,也被列入第三位。
排名第二是美國編劇工會大罷工。此外,今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藝人扮政治人物蔚然成風,其中38歲的女藝人蒂娜菲因扮美國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佩林火速上位,是本年度娛樂圈大事第四位。同時蒂娜菲還當選本年度全年最佳藝人,評論指她由平凡演員搖身變為橫跨娛樂版及政治版的焦點人物,成績斐然。
人氣一度跌至谷底的「小甜甜」布蘭妮,今年多次進出療養院,但她年中決定改過自新,上月推出大碟《馬戲團》,賣個滿堂紅,打入榜中第五位。
另一邊,好萊塢影壇巨匠保羅紐曼、老牌諧星喬治卡林及著名新聞評論員TimRussert先後因病辭世,震驚演藝界。女星珍妮佛哈德森的母親、兄長及侄子被槍殺案,也打入第10位。蘇文
何謂真人秀 Reality TV ShowRealityTVShow即電視真人秀節目,是對自願參與者在規定情境中,為了預先給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規則所進行的競爭行為的記錄和加工。
自願參與、規定情境、給定的目的、特定的規則、競爭行為、記錄和加工七個基本元素構成了真人秀節目的共同點。真人秀在內容上,是真(真實)與秀(虛構)的一種結合;在形式上,是記錄性與戲劇性的一種融合;在傳播方式上,則是觀看與參與的互動。
什麼都能秀 求職秀——《學徒》節目共有16名參賽者,8男8女分成兩組,到紐約來面對美國地產大亨唐納德川普的挑戰,大家輪流擔任團隊領導,每一周分別做一個諸如賣礦泉水、出租房子的項目,輸掉的一方中會有一位對團隊最沒貢獻的成員被「炒掉」,最後勝出的一位則可以得到一年的合約,在唐納德川普旗下的某個公司擔任「學徒」。
惡搞秀——《我想吃魷魚》兩名參賽者在同一天各自得到一份新工作,如果誰在最接近下午3點時(不能超過3點)被炒魷魚,那麼他就贏得25000美元。在參賽者身上藏有隱蔽攝像頭和話筒,將記錄下他們是如何將老闆和同事氣得暴跳如雷的。競賽規則:1.不能有違法行為;2.不能請求老闆炒你;3.不能告訴老闆和同事:你在參與真人秀。
健康秀——《終極減肥王》12名參賽者分成兩組進行減肥,每組都配有專門的教練和食譜,並需要接受各種訓練與挑戰。一個隊的教練是吉利安,鐵面無私,永不心軟,對懶惰和暴食毫無口德,用最少量的纖維素和蛋白質「餵養」他的學員們;而另一個隊的教練鮑勃,慈母心腸,總是細聲細氣地懇求隊員要少吃,不同的風格相映成趣。節目規定,規定時間內哪組減去的重量最多哪組就獲得勝利,減重最多的選手將贏得25萬美元的大獎。
家庭秀——《換妻》聚焦於兩個生活習慣幾乎完全相反的家庭,將女主人交換一下,去對方家裡過上兩周。第一周,她們必須遵守新家的規矩,按照別人的習慣行事;第二周,她們則掌握起主導權,能夠以自己的意志改變新家,譬如「新丈夫」能否在家中吸菸、孩子放學後是否必須立即回家等。當「換妻」時間到期後,兩個家庭將重聚一堂,互相討論彼此的「換妻感受」。
整容秀——《美麗起義》每一集選出兩位「醜小鴨」進行比賽,只有其中一位可以進入「終極天鵝盛會」,和另外7集的勝出者一起競逐該季節目的「冠軍天鵝」;在「醜小鴨」接受美容指導訂立的一系列整容手術後,3個月內不能照鏡子,直到揭曉賽果當天才知道自己的新面目;這些所有的過程都會被詳細記錄下來在電視上播放。王文
還有什麼不敢秀 道德底線不能賣一檔贏得不少人眼淚的情感訪談類節目,竟然是由導演執導、演員出演的情景劇。最近,中國國家廣電總局向真人秀節目頒發「緊箍咒」:要求各情感類節目必須禁止低俗化傾向。這個緊箍咒真是很及時,否則,這類節目尺度將會越來越寬,最後恐怕連人身上的跳蚤都無所遁形。
追根溯源,中國的情感訪談節目還是學習於美國的真人秀節目,如今美國已經發展到換妻、隱私大曝光、整容、24小時全景直播,美國電視臺對人的生活無孔不入,讓觀眾在欣賞普通人的隱私中獲得樂趣。參加者必須在測謊儀前被拷問是否出軌過,真心話雖然贏得大筆獎金,後果卻是家庭破裂。
之前,中國的一家電視臺也做了一臺整容節目,血淋淋的現場讓觀眾無法接受,被廣電總局叫停。相比之下,中國真人秀節目還是初級階段,靠婚外戀、家庭糾紛這些事賺收視率,各個真人秀節目的內容幾乎都是「拳頭」加「枕頭」的情景劇。原以為美國觀眾比中國人的容忍度要高一些,原來他們也對這類真人秀節目受不了,紛紛提出抗議。拿道德底線做賣點,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責任編輯:D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