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有網友曝料中國的「鮨一」日料店被日本「鮨一」指為山寨店,輿論質疑聲音不斷,後中國「鮨一」回應,曾與日本合作目前已終止。經南京市場監管部門檢查,南京「鮨一」商標不侵權。該事件也提醒企業跨國加盟還需謹慎,容易陷入品牌糾紛和山寨風波。
近日,網紅飲料「咔哇潮飲」因涉毒被查封,目前多地警方開展清查工作。網紅商品質量往往與其火熱的人氣不相符,食品安全問題頻出。媒體認為事件暴露出相關監管部門的嚴重失責,應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生產企業不應為蹭節目熱度,急於引進投產,應在質量監控方面把好關,品質有保障才能紅的長久。
9月13日,微博傳出消息稱褚時健已經去世,後被多家媒體闢謠,專家稱散布謠言者可能涉及傳播虛假信息的罪名。褚時健「被去世」事件,也引起了網民極大關注,褚時健親自手握褚橙錄闢謠視頻,成功把輿論熱度轉移到褚橙上。
【食品行業輿情熱點解讀】
1.人均上千元「鮨一」日料涉嫌山寨 市場監管部門認定商標不侵權
9月4日,有網友爆料:日本知名壽司店「鮨一」在官網發布聲明,指出在中國上海和南京的兩家「鮨一」日料店均為假冒。對此,上海「鮨一」創始人回應,曾與銀座鮨一有過合作,已向對方發去律師聲明函。目前,上海市徐匯區市場監管局已知曉此事並介入事件調查。最新的南京市場監管部門檢查結果顯示,南京「鮨一」商標不侵權。
輿論觀點:監管部門提醒重視商標保護 打擊山寨需制度保障
「鮨一」山寨事件,引發輿論熱議。《揚子晚報》報導了南京市場監管部門看法,雖然這家店可能和日本銀座的「鮨一」料理店早已經解除合作,「但從法律上講,包括南京在內的這家店在國內使用『鮨一』商標是合法的」。類似事情並不鮮見,「我們一直提醒企業做好自己商標的保護工作」。《新京報》引用專家觀點指出,山寨餐飲的出現反映出企業維權成本高、仿冒者違法成本低的問題,需要工商、法律等更多制度上的保障。
網友們普遍表示上當和尷尬。不少人認為商家虛假宣傳,不是分店就不值人均上千元,也有網友質疑「終止合作,品牌不能收回?」,提出「改名字吧!既然有信心,就不要再用人家名字」。有法律人士發表看法,「持有在中國註冊的商標,不等於具有日本鮨一在華開店的合法有效授權」。但也有網友表示理解,「就是涉及商業合作談判失敗,和SNH48獨走一樣」。
輿情點評:利用法律維護信譽值得肯定 跨國加盟合作需謹慎
目前中國「鮨一」日料在大眾點評網被食客留言惡評,消費者不滿主要源於高端餐飲品牌的「鮨一」居然是「山寨店」。此次事件中,中國「鮨一」負責人利用法律手段強硬維護自身信譽值得肯定,但也勢必會失去本就衝著日本「鮨一」品牌而來的消費者。跨國加盟店合作終止後的品牌糾紛一直存在,此前「大江戶溫泉物語」的上海加盟店也在開業不久就被日方撇清關係,從而陷入山寨風波。跨國加盟雖可以把國外成熟的品牌和人氣帶到國內,但同時也因為文化差異和經營理念的分歧面臨著合作終止的風險。中國餐飲企業還應將重心放在創新菜品、提升服務質量,做出好口碑,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影響力。
2.網紅飲料「咔哇潮飲」生產線被查封 食品安全問題再次引關注
近日,一款名為「咔哇潮飲」的網紅飲料經公安機關毒品實驗室的檢驗和分析,發現其中含有高濃度的管制毒品——「γ-羥基丁酸」。目前,廣東南海警方聯合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查封了維爾樂飲品有限公司「咔哇潮飲」飲料生產線,扣押「咔哇潮飲」一批,抓獲範某等涉案嫌疑人7名。據悉,咔哇飲料的走紅源於國內一檔旅途探秘真人秀節目,該產品在全國20多個省市地區都有銷售。因其宣傳不含酒精,且在網上熱銷,受到不少年輕人「追捧」。目前,貴州、廣東等多地警方開展清查「咔哇潮飲」的工作。
輿論觀點:「咔哇潮飲」涉毒暴露監管漏洞 理智消費避免跟風
「咔哇潮飲」事件受到輿論集中關注,「網紅飲料咔哇潮飲被查封」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健康報》評論認為,毒品網紅飲料的出現,暴露出相關監管部門的嚴重失責,應加強食品藥品監管,不能讓新型毒品偽裝成食品、藥品流入社會。微信公眾號「港股解碼」認為,網紅食品業的高淘汰率源於注重營銷、忽略品質,導致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網紅食品本身就存在容易通過網絡躲開監管的屬性,作為消費者,只能選擇不輕易跟風,對食品選擇有自己的理性判斷,避免購買來歷不明、品牌不穩健的食品。
對於「咔哇潮飲」,大部分網友表示頭一次聽說,有網友稱看名字就像是毒品,也有網友質疑被檢出國家管制藥品成分,廠家是怎麼拿到銷售許可的?還有喝過的網友表示,喝完整個人不舒服、想吐、頭疼。更多網友持調侃態度,表示「跟網紅沾邊的十有八假,從臉到飲料」「蠻心疼的,還沒紅就查封了」。
輿情點評:網紅食品安全問題頻出 給生產企業敲響警鐘
之所以網紅「咔哇潮飲」大部分網友沒聽說過,是因為該飲料主要通過網絡以及酒吧、夜店、KTV等娛樂場所進行銷售,這也突顯出了網絡和娛樂場所在監管上存在的漏洞,給非法商品提供了銷售途徑。網紅食品往往靠營銷噱頭及花哨的包裝在短時間內就受到追捧,而商品質量往往與其火熱的人氣不相符,食品安全問題頻出。而作為生產企業本身,不應為蹭節目熱度,急於引進投產,應在質量監控方面把好關,品質有保障才能紅的長久。
3.褚時健闢謠「去世」傳聞 借勢幫褚橙作廣告
9月13日,微博傳出消息稱褚時健已經去世,消息一出,立即被各大媒體、大V廣泛傳播引發關注。不過這一消息隨後即被證實為假消息,有媒體記者聯繫到褚時健身邊的工作人員,並發微博闢謠:目前褚時健先生安好。隨後多家媒體採訪到褚時健本人擊碎謠言,褚時健長子發布攝於當天的視頻,褚時健對鏡頭親自闢謠。褚橙莊園發表官方聲明,稱就造成的惡劣影響,將保留追究造謠和傳播者責任的權利。本來生活網的官方公眾號上也發布視頻回應謠言。在視頻中,褚時健手中握著兩顆褚橙,笑稱電話太多,自己身體很好。同時,公眾號還提及禇橙的上市事宜。
輿論關注:造謠「去世」涉及犯罪 闢謠後網友紛紛詢問褚橙
褚時健「去世」消息一出,不少媒體及大V紛紛中招轉發,北京時間引用「被去世」百度詞條顯示,娛樂至死的當今時代,凡是能吸引大眾眼球,引起社會公眾關注的話題,都會廣為傳播。金庸、成龍、趙本山、瓊瑤等名人都列在其中。要麼上了年紀,要麼身體欠佳,要麼久未露面,名氣越大越容易登上這份名單。中國之聲專家稱民事上,散布謠言者要對被去世的人和親屬賠償;刑事上,如果發布者非常惡意、影響範圍廣的話,可能涉及傳播虛假信息的罪名。
褚時健「被去世」事件,也引起了網民極大關注,紛紛譴責造謠者,願褚老長命百歲。有理智的網友認為,按道理應是家屬、企業官方消息最權威,而不是第三方大V的傳聞。還有很多網友關心起了褚橙,詢問購買途徑。有網友表示謠言反倒為褚橙又作了一次廣告。
輿情點評:巧借話題營銷 轉尷尬為機遇
一則謠言讓褚時健這位傳奇企業家又回到公眾眼前,他在闢謠視頻中握著褚橙,笑容滿面,闢謠的同時還不忘「蹭」自己的熱點營銷自家產品,使得這起謠言事件反而對褚橙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這不僅僅展現出褚時健的大度和幽默,更體現出作為企業家敏感的營銷意識。同樣是借熱點營銷的案例還有樂視因舉報快播事件被輿論譴責,樂事薯片卻因為一字之差無辜躺槍。樂事官微自嘲背鍋並借勢營銷了一把,成功炒熱輿論熱度。雖說借勢營銷一般選取正面話題,但有時負面話題巧妙運用,同樣可以轉尷尬為機遇。
(責編:王堃、朱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