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褚時健,這個把一個瀕臨倒閉的捲菸廠打造成在全世界都舉足輕重的菸草巨頭,70幾歲高齡又重新創業,打造出「褚橙」這個勵志品牌的能人。在讀完他的傳記後,我更加深信這句話:「優秀是一種習慣,出色是一種態度。」
褚時健,他的這一生幾經起落。抗戰期間,父親在日軍的轟炸中不幸受傷去世,十幾歲的他作為當時家中長子,接手父親留下來的烤酒坊,烤酒添補家用,幫母親一起維持家人生計。由於他烤酒過程中做事認真仔細,善於總結,不斷改進工藝流程,所以他的出酒量比當時大人烤的還高,而且酒的質量也更好,趕集時挑去賣也比其他人的多賣錢。
上世紀50年代末,褚時健被打成右派,下放玉溪元江紅光農場改造。在隨後的幾年中,先後又到新平縣畜牧場,曼蚌糖廠,戛灑糖廠。可就在這些常人都難以忍受的艱苦惡劣的環境裡,褚時健無論是種地,養牛餵馬,榨糖,都是認認真真,想方設法做好,提高生產效益。在那個艱苦的年代。為了讓家人和同事多有點吃的,他可謂絞盡腦汁,下河抓魚,上山打獵,榨糖釀酒去跟農民換吃的,再艱苦的條件,也能想出各種辦法。
改革開放後,褚時健的人生迎來了新的希望和舞臺,擔任玉溪捲菸廠廠長,這是一個多年虧損,瀕臨倒閉的小廠。技術落後,職工也沒有什麼積極性,上班基本靠喊。褚時健到了工廠以後,調整了管理制度,改進了生產技術,最重要的是他立下軍令狀,貸款買了當時最先進的進口生產設備,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帶領全廠上下經過多年的努力,把玉溪檢煙廠打造成了國內最能盈利的菸草企業,打造出了紅塔山這一個知名品牌。
時光進入到了二十一世紀,巔峰過後的褚時健已經年過七旬。但他這種閒不住的性格和不服輸的態度,毅然決定上哀牢山種橙子。他種橙子的方法和過去別人的都不一樣。他把工廠的標準化生產和科學化操作運用到橙子的種植中來。嚴格按照規章制度,精細化作業,使橙子的單產打破了世界紀錄,品質和口感也極大的提升。一舉成為了中國橙王,褚橙也被譽為勵志橙。褚時健又一次地從低谷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在讀完《褚時健傳》以後,給我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褚時健每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他都能夠想出辦法來解決。那為什麼很多的問題別人解決不了,而褚時健卻有辦法解決呢?最主要的就是因為他做事認真的態度,養成了凡事都要做好的習慣。
在少年烤酒時,由於是用柴火烤,所以隨時都要加柴,不能熄火,而且鍋裡的玉米也是要每隔一段時間就攪拌一次,那樣才不會烤糊,出酒率才高。於是褚時健不分晝夜,隨時守著。其它人烤酒就是由於經常沒有及時地加柴和攪拌,所以出酒率都沒有褚時健的高。
褚時健除了做事認真,追求完美,而且還善於觀察細節,總結經驗,所以總能夠把很多別人辦不成的事情辦成。
在糖廠期間。為了提高糖廠的效益,要改造鍋爐煙囪。他就叫廠裡的人去買耐火磚,廠裡面的人去跑了一段時間回來都沒買到。於是褚時健自己坐了三天的車,去昆明海口的耐火材料廠。去到的時候工作人員愛答不理地告訴他沒有,說你們的人來過了。褚時健自己圍著廠走了一圈,發現一堆磚擺在那裡。
工作人員看他還比較懂行,跟他說了實話,原來這些都是不合格的報廢磚,拿去做煙囪達不到要求。褚時健看了這些磚,仔細比劃了幾下,告訴工作人員自己全要了。於是低價賣給了他。褚時健其實自己計算過,正常鍋爐煙囪的磚縫是兩毫米,這種形狀不正的磚縫會到三毫米, 褚時健熟悉鍋爐, 一毫米之差,砌磚的時候用心點,不會影響效果的,後來這個煙囪果然沒問題,一直用到了九十年代。
褚時健除了做事追求完美,而且還善於創新
在種植橙子的時候,他不停地學習農業種植知識,建立實驗室做各種種植實驗,調整肥料配比。提高果子品質。原來種果樹大家用的有機肥都是雞糞,褚時健通過研究,加入了煙梗,使土壤有機質含量大大提升。有機肥裡加入煙梗這也成了褚時健的獨創。他還不斷改進施肥過程,為褚橙的品質和口感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褚時健之所以能夠想到用煙梗。也得益於他在煙廠工作期間對業務的不斷鑽研,發現了煙梗中含有豐富的鉀,所以才在後來想到用煙梗。
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縱觀褚時健的這一生,我們會清楚地發現,他一生中能把很多事情做好,都是源於從小就開始養成了認真的習慣,從小開始養成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精神,敢於承擔責任的態度。他很多的成功和創新,表面上看起來有偶然因素,但是卻有必然因素。
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也沒有突如其來的靈感。優秀是一種習慣,出色是一種態度。我們學習褚時健,就是要學習他的這些習慣,學習他做事積極的態度。讓自己儘早養成這種好習慣,在面對生活和事業時,都有一種積極的態度。
特別申明: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僅用於文字配圖,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