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是一種習慣,出色是一種態度,讀《褚時健傳》有感

2020-12-25 自強不息先生

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褚時健,這個把一個瀕臨倒閉的捲菸廠打造成在全世界都舉足輕重的菸草巨頭,70幾歲高齡又重新創業,打造出「褚橙」這個勵志品牌的能人。在讀完他的傳記後,我更加深信這句話:「優秀是一種習慣,出色是一種態度。」

褚時健,他的這一生幾經起落。抗戰期間,父親在日軍的轟炸中不幸受傷去世,十幾歲的他作為當時家中長子,接手父親留下來的烤酒坊,烤酒添補家用,幫母親一起維持家人生計。由於他烤酒過程中做事認真仔細,善於總結,不斷改進工藝流程,所以他的出酒量比當時大人烤的還高,而且酒的質量也更好,趕集時挑去賣也比其他人的多賣錢。

上世紀50年代末,褚時健被打成右派,下放玉溪元江紅光農場改造。在隨後的幾年中,先後又到新平縣畜牧場,曼蚌糖廠,戛灑糖廠。可就在這些常人都難以忍受的艱苦惡劣的環境裡,褚時健無論是種地,養牛餵馬,榨糖,都是認認真真,想方設法做好,提高生產效益。在那個艱苦的年代。為了讓家人和同事多有點吃的,他可謂絞盡腦汁,下河抓魚,上山打獵,榨糖釀酒去跟農民換吃的,再艱苦的條件,也能想出各種辦法。

改革開放後,褚時健的人生迎來了新的希望和舞臺,擔任玉溪捲菸廠廠長,這是一個多年虧損,瀕臨倒閉的小廠。技術落後,職工也沒有什麼積極性,上班基本靠喊。褚時健到了工廠以後,調整了管理制度,改進了生產技術,最重要的是他立下軍令狀,貸款買了當時最先進的進口生產設備,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帶領全廠上下經過多年的努力,把玉溪檢煙廠打造成了國內最能盈利的菸草企業,打造出了紅塔山這一個知名品牌。

時光進入到了二十一世紀,巔峰過後的褚時健已經年過七旬。但他這種閒不住的性格和不服輸的態度,毅然決定上哀牢山種橙子。他種橙子的方法和過去別人的都不一樣。他把工廠的標準化生產和科學化操作運用到橙子的種植中來。嚴格按照規章制度,精細化作業,使橙子的單產打破了世界紀錄,品質和口感也極大的提升。一舉成為了中國橙王,褚橙也被譽為勵志橙。褚時健又一次地從低谷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在讀完《褚時健傳》以後,給我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褚時健每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他都能夠想出辦法來解決。那為什麼很多的問題別人解決不了,而褚時健卻有辦法解決呢?最主要的就是因為他做事認真的態度,養成了凡事都要做好的習慣。

在少年烤酒時,由於是用柴火烤,所以隨時都要加柴,不能熄火,而且鍋裡的玉米也是要每隔一段時間就攪拌一次,那樣才不會烤糊,出酒率才高。於是褚時健不分晝夜,隨時守著。其它人烤酒就是由於經常沒有及時地加柴和攪拌,所以出酒率都沒有褚時健的高。

褚時健除了做事認真,追求完美,而且還善於觀察細節,總結經驗,所以總能夠把很多別人辦不成的事情辦成。

在糖廠期間。為了提高糖廠的效益,要改造鍋爐煙囪。他就叫廠裡的人去買耐火磚,廠裡面的人去跑了一段時間回來都沒買到。於是褚時健自己坐了三天的車,去昆明海口的耐火材料廠。去到的時候工作人員愛答不理地告訴他沒有,說你們的人來過了。褚時健自己圍著廠走了一圈,發現一堆磚擺在那裡。

工作人員看他還比較懂行,跟他說了實話,原來這些都是不合格的報廢磚,拿去做煙囪達不到要求。褚時健看了這些磚,仔細比劃了幾下,告訴工作人員自己全要了。於是低價賣給了他。褚時健其實自己計算過,正常鍋爐煙囪的磚縫是兩毫米,這種形狀不正的磚縫會到三毫米, 褚時健熟悉鍋爐, 一毫米之差,砌磚的時候用心點,不會影響效果的,後來這個煙囪果然沒問題,一直用到了九十年代。

褚時健除了做事追求完美,而且還善於創新

在種植橙子的時候,他不停地學習農業種植知識,建立實驗室做各種種植實驗,調整肥料配比。提高果子品質。原來種果樹大家用的有機肥都是雞糞,褚時健通過研究,加入了煙梗,使土壤有機質含量大大提升。有機肥裡加入煙梗這也成了褚時健的獨創。他還不斷改進施肥過程,為褚橙的品質和口感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褚時健之所以能夠想到用煙梗。也得益於他在煙廠工作期間對業務的不斷鑽研,發現了煙梗中含有豐富的鉀,所以才在後來想到用煙梗。

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縱觀褚時健的這一生,我們會清楚地發現,他一生中能把很多事情做好,都是源於從小就開始養成了認真的習慣,從小開始養成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精神,敢於承擔責任的態度。他很多的成功和創新,表面上看起來有偶然因素,但是卻有必然因素。

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也沒有突如其來的靈感。優秀是一種習慣,出色是一種態度。我們學習褚時健,就是要學習他的這些習慣,學習他做事積極的態度。讓自己儘早養成這種好習慣,在面對生活和事業時,都有一種積極的態度。

特別申明: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僅用於文字配圖,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優秀老師對讀書是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
    ,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後,還要耐得住寂寞,保持一種良好的思考習慣。我是@教育人王福明,上二篇章已把21位優秀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精彩片段分享給大家了,今天接著繼續分享大師讀書的樂趣。目的是分享讀書的幸福,分享讀書的快樂,讓我們都喜歡上讀書。
  • 優秀是一種習慣!打卡坑害孩子,不過是家長懶惰的說辭
    (2)優秀是一種習慣,父母的不堅持就給了孩子懈怠的機會。女兒從小受姐姐們的薰陶,對舞蹈尤其痴迷,所有興趣班都可以不報,但舞蹈必須要學。從4歲半開始學跳舞,現在六歲了,這一年半的時間裡,她天天練習舞蹈從未有一天缺席。
  • 內驅力管理,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神經科學家已經證明了,我們學得越多,大腦裡的神經迴路就會越強大,我們就會有更高的目標和更出色的表現,而反過來又會激發大腦釋放令人愉悅的多巴胺。【方法】①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即知道自己不知道。②為自己設定挑戰目標,並制定計劃。
  • 期中考試總結:優秀是一種習慣
    跑辦公室多了,也就煩了,讓學生叫他都不來,還得你親自去請他,態度還得好一點,不然就會激起他的一團無名火。這學期,徐ⅹ同學好象變了一個人一樣,上課比以前認真了,作業按時按質完成,脾氣也不像以前那麼暴躁了,老師說的話也聽了。在以前,徐ⅹ同學政治能及格就不錯了,這次期中考試得了94分,這是他不曾想到的。
  • 周末閒讀有感:人活著是一種心情,也是一種態度
    周末在家當宅閒讀幾頁書,不經意間停留在一篇講述男女更年期的文章,在增進了一些相關知識之餘,忽然覺察到自己正在向「男性更年期」挺進,並開始關心起人生亦老的話題,更不由得想一想已經過去的人生和將要面對的餘生。
  • 人物誌||李明慧:優秀是一種習慣
    現在我們就來走進看看優秀是怎樣煉成的...(話說採訪完我才覺得學姐的優秀壓根就不是煉成,而是自然而然的,用實例闡述了:優秀是一種習慣。)下面就進入到你們最喜歡的快問快答環節:你學習生涯中感覺難學的一科是什麼,你是怎麼克服的?理科類學起來相對費力。解決方法就是花更多時間複習直到掌握類型題,去考場不慌就成功了。為了自己想要的未來。
  • 記筆記只是優秀孩子的一種習慣而已!
    記筆記只是優秀孩子的一種習慣而已!想要養成習慣首先要擺正態度,克服記不記筆記無所謂的態度,在思想上真正重視記筆記。要從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的高度去認識做聽課筆記的意義,把做聽課筆記作為一種自覺的行動。而不能高興就做,不高興就不做。
  • 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給職場新人的八點建議
    「我不會,我可以學」,這句話簡單,卻表明了一種積極的態度,哪怕最後這個事情阻力太多沒辦成,也說明你對這個事情上心了、盡力了,職場上也不會那麼被動了。我不會,但我可以學正如上面提到的,這是一種積極態度的體現,且不論事情是否辦成,態度先要表明在那裡。特別是領導臨時交待的任務,時間緊,也可能是沒接觸過的,但如果出色地把這樣的事情辦成了,領導的印象、信任和認可感會更強。主動做一些工作主動去做一些工作,而不是被動地聽領導的工作安排。
  • 《讀者》:讓孩子的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和夫人的閱讀習慣影響著孩子們,孩子們也都愛上了閱讀,一家人的這一習慣一直延續了下來,後來煤油燈換成了汽油燈,再到有了電燈,即使託爾斯泰不在家的時候,孩子們圍著母親閱讀,父母都不在的時候,孩子們自己圍著燈讀,他們「常常是充滿期待地等著晚上的全家共同閱讀」。於是,久而久之便在每個孩子的心裡有了一盞燈。
  • 褚時健15歲被指腹為婚,父親在交代後,就離開了這個家
    萬科集團王石在《褚時健新傳》裡,曾經提到:褚廠長和歷史上的雲南商人又有很大不同,滇商王熾在商業上的成功最後還需要國家的冊封來肯定,商而優則仕,這並沒有跳出胡雪巖、盛宣懷等「官商」的範式。在《褚時健新傳》一書中寫到,1942年褚時健的父親在一次運送木材的時候,被日本飛機轟炸炸傷了,當時,褚時健父親正在裝木頭,突然的轟炸來不及躲避,被炸傷的褚時健父親一時也沒辦法通知家裡人,過了大概半個月,在工友搭建臨時擔架回來,此時,褚時健父親已經全身包紮,母親竟然是高興的,畢竟一顆懸浮的心總算安定了,人活著回來就是最好的。
  • 川大學霸宿舍全員保研清北:優秀是一種習慣
    而真正優秀的孩子們,都已經把優秀當成了一種習慣。這四個孩子,也是這樣的,把優秀當成了一種習慣。川大的本科,能夠保研進了清北,本身就是一種特別的難得。在他們的同班同學之中,是出類拔萃的存在。至少在這一屆的本科畢業生之中,他們已經走在了3%的位置。
  • 6個步驟,讓優秀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是別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家子」。每個家長也都明白,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個良好的習慣。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可見,習慣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好的習慣會讓人變得更優秀,懂得命運只有把握在自己手裡,才是真正的命運。
  • 6個步驟,讓優秀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是別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家子」。每個家長也都明白,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個良好的習慣。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可見,習慣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好的習慣會讓人變得更優秀,懂得命運只有把握在自己手裡,才是真正的命運。
  • 教育故事《一種習慣就是一種品質》
    因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決定一個學生未來成功的基礎和保障。英國有句諺語: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培養學生課堂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課後複習的習慣;培養學生大膽探究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寫字的姿勢;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家庭作業的習慣;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習慣;培養學生寫作的習慣……諸多的習慣就是我們現在倡導的素質教育,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歸宿。有了學習習慣,就有了一筆精神財富,就具備了勤奮、拼搏、向上的品質。
  • 【好書大家讀】讀《沒有任何藉口》有感
    【好書大家讀】讀《沒有任何藉口》有感 2020-06-09 0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安翻譯學院尹璐:把優秀當成一種習慣
    2019年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尹璐:把優秀當成一種習慣自初中起,尹璐就對英語抱有極大的熱愛,「成為同聲傳譯員」的種子在她心中悄然生根發芽,促使她跨越一千多公裡的迢迢遠路,加入翻譯系這一大家庭。當尹璐大三時,就讀的翻譯系自亞歐語言文化學院併入翻譯研修學院。
  • 褚時健去世:「橙」意十足,而不是「煙王」長辭
    當時正值日本侵華戰爭時期,褚時健的父親在一次空襲中受了重傷。臨終前,父親交代他「你是老大,家裡以後靠你了」。父親的離世讓褚時健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無常和生活的殘酷。那一天起,他輟學、烤酒、種地,和母親一起支撐起這個家。
  • 哲學是一種有系統的反思——讀《中國哲學簡史》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釋,馮友蘭先生認為「哲學是一種有系統的反思」。本文,就只簡單說一說讀《中國哲學簡史》引發的一些思考,和書中的內容關係不大。首要說到的是「不知之知」,這被稱為道家的最高境界。如果只聽他這幾句話,大多數人一定不理解,但是我讀到這句「不知之知」之後,想到第一個就是我的導師。他不看文學,卻是一個風流的性情中人;他不看哲學,卻有著覺者的慈悲;他不看悲劇,但是卻能感受到他人的痛苦,有極強的同理心。他經常說,正因為知道這麼多黑暗,才更要堅守自己的良知,知黑守白。
  • 傾聽,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態度
    一「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說的就是要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一個人如果能夠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比死讀十年的書都要強。可見,能傾聽別人的意見是多麼重要的事。卡耐基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一雙靈巧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
  • 優秀是一種習慣,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是教育家葉聖陶先生的一句名言。在此用它做本文的標題,意在引起廣大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注意。教育孩子,必須先抓習慣,再談成績。有句俗語說得好:「積千累萬,不如養成好習慣。」葉聖陶也強調「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由此可見培養習慣的重要。良好習慣一旦養成,必將受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