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落暉尚品新消費
無套路,不營銷!
不知從何時起,誇張式「炒作」成為了品牌「自嗨式」宣傳的慣用伎倆。
陽山水蜜桃,「甜水炸彈」還能再誇張嗎?
「七月桃,八月梨,九月柿子紅了皮」,現在如果要問啥樣的桃子最受歡迎,估計有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陽山水蜜桃」,畢竟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報導宣傳不是「假把式」。
相信在「一口就爆汁」、「只要用力一捏,桃子的汁水就像水龍頭一樣流出來」、「徒手做一杯桃子汁不成問題」、「輕輕一捏一擠,汁水就如噴泉般四濺」、「水蜜桃中的『愛馬仕』」、「上了央視報導」、「《華爾街日報》稱它(陽山水蜜桃)是世界上頂好吃的桃子」等等信息頻繁的狂轟濫炸之下,再「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也會讓「陽山水蜜桃」過過耳和眼,甚至估計連五六線的農民伯伯們都會在村口的柳樹下討論討論「這個桃子是不是水做的」類似的話題。
可以說,靠著「王婆賣瓜」式的宣傳營銷,這個產自江蘇省無錫市陽山鎮的桃子品種,在這個夏天成功的「c位」出圈。
但真相是什麼,陽山水蜜桃是否能「一口爆汁」,想來也只有嘗試過的人知曉了吧。誠然,江蘇那裡多雨水,氣候溫暖溼潤,光照充足等可以為水蜜桃的生長創造飽滿多汁的條件,但若認真算起來,即使一個重達半斤的桃子,刨除果肉和果核之後的重量又能達到幾何呢?如果真能像視頻宣傳中所展現的一樣,用力一捏汁水就能像高壓水槍一樣源源不斷噴湧而出,想來這個桃子果皮之下包裹的,其實不是果肉,而應該是一個「自帶暗河的噴泉」了吧。
小罐茶,大師全年無休又能手工制多少茶?
扒一扒品牌圈可以發現,誇張營銷並非「陽山水蜜桃」首創,「網紅爆品」小罐茶的崛起之路上,誇張營銷也出力不少。不管你是否購買過小罐茶,但你總聽說過「小罐茶,大師作」這句廣告語。
2016年,小罐茶正式推出市場。為了徵服高消費水平人群,小罐茶在背後男人「杜國楹」的運作下,拍攝並在網絡上鋪天蓋地地推出了「小罐茶,大師作」廣告,在這段長達數分鐘的廣告中,小罐茶隆重介紹了八位制茶大師,均是各個茶葉品類中,制茶技藝在國內頂尖的人物,廣告中不乏這八位大師採茶、制茶的片段,讓消費者將小罐茶與「大師手工製作」相關聯,順利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起高端的產品形象,使得小罐茶成為了爆款產品,銷量逐年上升,2018年小罐茶的全年銷售額超過了20億元。
然而「謊言總有被戳破的一天」。2019年1月,「小罐茶,大師作」這句六字宣傳語讓小罐茶登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有人給小罐茶算了一筆帳,「按照相對便宜的銀罐價格來計算,一斤3250元,那麼20億的銷售額,至少需要賣出61萬斤茶葉。這樣算下來這八位制茶大師每人平均一年需要炒制7.5萬斤茶葉。如果每一位大師都兢兢業業,全年無休,則每天至少需要炒制200斤茶葉。平均每8斤鮮茶葉,才能炒出一斤成品茶葉,那麼大師們一天就要炒制1600斤的鮮茶葉。不知道小罐茶大師累不累?」
劇烈的質疑聲中,深陷輿論漩渦的小罐茶不得不站出來表示,公司產品都是由大師「指導」製作的,而並非親手製作。小罐茶終究「翻了車」。
褚橙,聯合微博大V賣「品牌故事」
無獨有偶,褚橙迅速走紅的背後,也難掩一些誇張炒作的痕跡。
縱觀各大知名品牌,不難發現「每一個品牌背後幾乎都有一個感人至深的品牌故事」。諸如雅詩蘭黛夫人引領女性時尚的故事、可口可樂的彭伯頓發明無酒精的Pemberton's French Wine Coka故事等。而褚橙也志在如此。
2012年,經濟觀察報發表了一篇《褚橙進京》的報導,寫了85歲褚時健的人生經歷、嫁接電商、新農業模式……褚橙以此為引,製造話題,邀請王石、柳傳志等行業、企業界的大佬進行微博轉發,在狂轟濫炸的炒作之後,「昔日菸草大王褚時健經歷牢獄之災,在75歲時再創業,承包2400畝荒山開始種橙,用10年時間辛苦經營,最終培育出酸甜比適合中國人口味的『褚橙』」成為了眾人皆知的故事。因此有人說,「褚橙賣的不是水果,賣的是褚時健的勵志故事」。
想來在如此感人至深的故事煽動下,橙子果肉是否入口即化、一咬就爆汁,酸甜比是否真適合中國人口味或許真的沒那麼重要吧?!
網際網路等新科技的發展,催生出了全新的模式和消費習慣,在這個信息碎片化時代,品牌通過各種營銷來吸引消費者分散的注意力,無可厚非。然而當一個個產品和品牌都只注重誇張炒作營銷,而忽略事實本身不知道是好是壞。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廣告大過實際功用,當產品宣傳只停留在玩文字遊戲的層面,終有一天會有「翻車」的危險。
不過話說回來,陽山水蜜桃、小罐茶、褚橙這些洗腦式營銷,不知道你中招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