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之於茶行業,有那麼一點點像郭德綱之於相聲界。
評價任何一個事物,角度很重要,公正的態度也很重要。請允許課代表試著從性價比、商業、茶行業三個角度說下自己的看法。
單從性價比角度看,用交智商稅形容買小罐茶不為過。
小罐茶的品質不會很高,這是客觀事實。
相對於多年經營、擁有茶產區及規範生產工藝的國營茶廠和地方上的知名品牌,小罐茶的性價比並不高。
網上的罵聲,有說以次充好,有說虛假營銷,有說包裝過於精緻等等。還有一個因素,源於小罐茶的創始人及其操作模式。
背背佳、好記星、8848鈦合金手機和小罐茶,都是出自一人手筆。
操作模式如出一轍,鋪天蓋地的廣告,高大上的代言,神乎其神的功效(內涵),然後極高的定價。
所以,再看小罐茶,大家眼神不一樣。
但是。
如果東家換成一個茶農或者一個茶藝師或者一個茶大師,罵聲會少很多,真的。
這裡面的味道,各位細品。
傳統文化和現代商業模式之間的磨合,還有路要走。
這就是為啥課代表開篇說小罐茶有那麼一點點像郭德綱老師,就那麼一點點,真的就一點點,綱粉手下留情。
從純粹的商業角度看,小罐茶是成功的。
茶是商品,商家是要賺錢的。怎麼賺?
先是品控,茶的品質一定要合格,但絕不能優秀,再無限提高附加值,小罐茶,大師做!
合二為一,最後定價高了,成本低了,也就有高利潤了。畢竟,廣告投入和代言費可是天文數字,人家得賺回來。
按理說,這兩項是不能分開談的。品質一者為裡子,附加值一者為面子。商品的面子和裡子是融為一體的,扒了人家的面子只看裡子,那叫耍流氓。
在鼓足勇氣憋出上面的話之後,課代表立馬心虛了。因為沒喝過小罐茶~(羞愧),自己買不起,周圍的茶友也沒人拿小罐茶招待(心照不宣)。
但這不妨礙課代表客觀公正的評價小罐茶。
最後,從茶行業和茶文化傳承的角度看。
再深厚的文化底蘊也需要有人欣賞,需要有人心甘情願為之買單才能延續生命力。
對茶行業而言,小罐茶的出現,堪稱亂拳打死老師傅,令一眾茶廠和茶品牌瞠目結舌,還能這麼搞?
能!
這不是宣揚營銷手段的重要性,因為再美的茶香也怕巷子深。
茶是好東西,是國飲,是全世界消耗量最大的飲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市場很大。
看一組數據:2018年中國茶葉市場規模達到2157.36億元,2019年中國茶葉線上市場規模達到235.0億元。
但這麼些年,誰做到了家喻戶曉?哪個品牌衝出來了?找十幾歲的精神小夥問問,白酒品牌知道幾個?茶品牌呢?
搞白酒的,哪年不出個標王?又有幾人說它品質如何如何?幾百一瓶的白酒一晚上折騰好幾斤,還不算下酒菜,醉醺醺扶牆就值。喝茶越喝越清醒能保健養生還修身養性,幾千一斤(確實貴了點啊)也不是不可以嘛。
現在小罐茶衝出來了,課代表覺得是個好現象,因為小罐茶讓更多人了解了茶文化,尤其是年輕人。而年輕人了解和喜歡才是茶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的生命力所在!
至於智商稅,小罐茶可不是口糧茶,目標客戶群體定位很是精準,就是有錢又不懂茶的土豪!或者送禮需要~小罐茶註定不會出現在普通人茶桌上。
懂茶的可以嘗嘗,可以笑笑,罵是沒必要的。非要罵的……課代表建議,有那精力,去做一款針對年輕人的茶嘛,同樣的手法,保準能賺錢!
最後總結,小罐茶品質中上,口感因人而異,對茶文化的推廣有功,價格偏高,還涉及一些虛假營銷之類的問題。
以上觀點是課代表個人態度,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意見,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