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關於小罐茶的討論不計其數,有讚美也有批評,有推崇也有指責。讚美的人覺得統一等級統一價格是好事,對於不懂茶的人來講非常省事,一罐4克,一罐即是一泡,而且不需要懂茶就能買到好茶。即使買貴了,也不是自己一個人承擔,畢竟統一的價格,吃虧也是大家一起在吃虧,這樣想著,他們的心情可能就好了不少,覺得小罐茶沒必要太抵制。
而批評指責的人認為,小罐茶純粹在收智商稅,看小罐茶的創始人杜國楹之前的所作所為就知道了,杜國楹以前賣過背背佳、好記星、E人E本、8848鈦金手機等極具爭議的產品,然而這些在網上名聲好像不怎麼樣的產品卻讓杜國楹賺到盆滿缽滿。
從以前這些產品來看,杜國楹的特長就是會做廣告,太會宣傳了,能找到產品的痛點,引起大眾的購買熱情。而每次當他賺了錢之後,又重新尋找新的挑戰,小罐茶便是新作品。人們對非科班出身的杜國楹做茶是保留疑問的,他為什麼要做茶?他能做好嗎?他要怎麼做?
杜國楹把飲茶人群定在了高端人群上,從小罐茶的定價上就可以看出。一般小罐茶一罐4克,一盒有10罐(小罐茶有5罐裝的,10罐裝的,20罐裝的),而一盒賣500元。如果換算成斤,那麼一斤小罐茶就要6250元。這個價位是一個什麼概念呢?一般市面上的較好的龍井一斤四五百,很好的龍井在一千左右,非常好的頂級龍井小几千。
而白茶中的珍品白毫銀針,頭採銀針一般一千多,也有一千左右的。以上是各茶類中的頂級芽茶,如果是普通的葉茶,一兩百就能有非常多的選擇。由此可見,小罐茶六千一斤的價格要遠超很多茶類中的頂級芽茶,更別說其他普通茶葉了。
除了天價茶這一讓人詬病的點之外,還有「大師制」,小罐茶宣傳的大師制的「制」讓人感到不解,也容易讓人不解,是大師製作還是大師監製?如果是大師親自參與製作,那麼從小罐茶的產量來看,顯然不可能的,就算大師不吃不睡也無法滿足產能。
值得一提的是,杜國楹曾在論壇上說小罐茶零售額破20億,因此有好事的網友給杜國楹算了一筆帳,20億元零售額卻只有8個大師炒茶,那麼平均一個大師一年炒了2.5億的茶,平均一個大師每天炒出220斤淨茶,可是要知道,頂尖的炒茶師傅一天才炒40斤。
而且那些大師哪一個不是地位尊崇的人,哪一個沒有自己的一番事業要打理,所以不可能每天跟普工一樣給你炒茶。如果不是親自製作,那麼就是大師監製,如果僅僅是監製的話?那麼小罐茶是不是有偷換概念的意思?人們以為是大師親手製作的,沒想到卻只是大師代言的,人家大師只是收個廣告費而已。
不過小罐茶身上還有一些可取的點,拋開狂轟濫炸讓人感到審美疲勞的廣告和天價,小罐茶企圖為茶葉樹立名牌的事是值得高看一眼的。我們都知道,在茶葉界中存在「有名無牌」的尷尬現象。
通常提到十大名酒的時候,我們常想到貴州茅臺、五糧液等名牌酒,而提到十大名茶,可能不少人會說西湖龍井、金駿眉、福鼎白茶等等,然而這些只是茶葉品類,而不是品牌。就拿西湖龍井來講,西湖龍井是綠茶中的一種,而生產西湖龍井有好幾個公司、好幾個牌子,比如有西湖牌龍井、貢牌西湖龍井等。
有網友指出,小罐茶大搞名牌的做法有點像英國立頓取經的意思?我國茶葉市場廣大,但沒有一家制茶巨頭,大部分茶企各自為戰,也有很多小作坊的生產模式,很難形成一定的生產規模,更別說塑造名牌,更是遙不可及,所以坊間就有一句話,說的是中國7萬茶企抵不過一個英國立頓,聽著很殘酷,但也很現實。
立頓的成功在於規模化、標準化、工業化的茶葉生產,英國不產茶但卻有世界知名的茶葉品牌,這值得深思。立頓從印度、斯裡蘭卡選擇優質原料,然後聘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品茶專家和調茶師,他們的精心拼配茶葉,保證茶葉質量穩定,達到既定的質量標準,讓每一袋立頓紅茶都能一個味,並且實現規模化、工業化生產。也正是因為立頓對茶葉的嚴格要求,並且做到規模化、標準化、工業化,所以它成為全球最大的茶葉品牌。
從立頓身上看小罐茶,顯然小罐茶的野心不可謂不大。不過立頓紅茶的定價卻顯得很良心,走的是口糧茶的路線,一般一盒立頓紅茶几十元,一盒裡面有100包,一包2克。而小罐茶一盒就要幾百。
對大部分人而言,小罐茶是遙不可及的存在,太貴了,喝不起的。如果是錢包厚度很誇張的人,而且不喜歡麻煩,又想著送人有面子,那麼小罐茶對他而言就是合適的。總之小罐茶並非一無是處,也有可取點,但對於普通人而言,好像沒有性價比的說法,因為價格一開始就讓大部分人望而卻步了。小罐茶是不是在收智商稅,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對於小罐茶,大家有何看法?
文|小詹茶肆(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
更多精彩茶知識,歡迎關注【小詹茶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