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是如何放棄「大師作」的

2020-12-27 聶景秀

曾記得小罐茶剛上市的時候,那是相當地火爆。茶行業內外都以喝一杯小罐茶為榮。即使老茶膩子見面,嘴巴裡雖然對那小罐茶滿臉不屑,但等茶喝得差不多了,卻賊兮兮地從包裡摸出一罐小罐茶,說是那誰死活塞給他的。也就是嘴上很硬氣,身體卻很誠實。內心深處還是希望喝一泡小罐茶的。原因何在?六個字:「小罐茶,大師作」。

何為「大師」?別的行業咱不說,佛教界只要剃度落髮的,都可尊稱「大師」。但茶行業的「大師」,一般分兩種情況,茶行業高級管理者和茶行業資深技術從業人員。也就是說,茶行業的大師,除了個別的「大師」具備官方背景,大部分都是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二十年以上的技術專家。從這點看來,茶行業的「大師茶」還是深得老茶膩子們認可的。雖然有的人,嘴巴上不屑,其實你真正拿出一包大師茶開泡,他馬上會從身上摸出隨身攜帶清代或者仿清代皇家貢瓷專用杯,賤兮兮地伸過來,分一杯湯。

那個時候,小罐茶也很風光,公司形象高大尚,市場銷售火爆。尤其是北京市場,那是火得一塌糊塗。馬連道的朋友希望開一家小罐茶加盟店,託我去找小罐茶說說。小罐茶牛氣沖天的回答我:「小罐茶不會走傳統渠道!」那神態,仿佛害怕沾染上了馬連道的傳統茶商們,一不小心就可能玷汙了小罐茶金光閃閃的金字招牌。

我對小罐茶當時這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做法深表擔憂。

但小罐茶對自己的未來發展胸有成竹。某負責人坦率地對我說:「我們小罐茶就不是做給你這種老茶膩子喝的。我們的對象,是那些有錢沒閒,喜歡茶又不太懂茶的商務人士和白領階層。他們對茶的了解不多,沒有能力也沒有時間通過自己的力量,選到一款適合自己的好茶。小罐茶做的就是這個,只要你付給足夠的錢,就能從小罐茶這裡拿到一款足夠好,且足夠面子的放心茶。」

那麼我問,人對茶的需求各個不同,年齡和口感各異,環境和品飲方式差別。你如何能夠相信自己的那款茶,在消費者付了你認為足夠的錢後,他就會滿意呢?萬一他覺得你賣給他的茶,不值他付給你的錢呢?你如何說服消費者,你的那款茶和他付的那份錢價值接近,讓人心裡產生一種物有所值的慰藉呢。

他帶我走過公司的長廊,牆上懸掛著八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制茶傳承人的照片和代言:小罐茶,大師作。

我問,你們是用怎麼的方式,把這些制茶大師們綁在你們公司的軲轆上的呢,在我看來,這需要付出一個天文數字的代價。因為這些個大師大部分都是農民,而且,差不多都有自己的公司。如果小罐茶把他們和自己長期捆綁,那麼首先要解決他們自己的公司經營問題。否則,一旦小罐茶和大師自己公司利益發生衝突,那麼這些大師會首先拋棄和小罐茶的合作。努力維持自己公司的經營。除非,小罐茶能拿出不低於他們公司每年所賺數目的真金白銀。

小罐茶回答說,他們的辦法是商業秘密,不方便透露。

不方便透露就不透露,其實,我心裡也沒有打算知道。

但是,過完年。為小罐茶代言的八位大師,更換掉了一位。

2018年底,小罐茶宣布銷售過20億。成為茶行業的耀眼的營銷巨頭。

次年春季,市場開始對小罐茶模式的質疑。有位網友算了筆帳,如果按銷售額破20億來算,小罐茶8位大師平均一年需要炒出8萬斤茶葉。小罐茶廣告中制茶大師鄒炳良之女回應稱,小罐茶是他們的合作項目,大師「作」,不是大師親自「做」。

是年夏天,小罐茶進入馬連道。直營店加盟店山寨店將近十家。全國和多家茶企推出和小罐茶一樣的小罐裝茶品。但小罐茶公司似乎沒有得力的維權手段,他只能在自己官網上說:只有我們小罐茶公司的才是正宗的,別的都不正宗。小罐茶進入滿天飛的失控狀態。

2019年底,小罐茶加大了茶園建設力度,推出多跑裝,開始進入普通茶領域。至此,小罐茶似乎放棄了其原來的「大師作」的方向。基本融進了傳統茶的圈子,成為一家接近傳統意義上的茶企。

一個月前,我聯繫到我最初接觸的,對於「大師作」信心滿滿的那位小罐茶公司的負責人。詢問他最近的狀況。他略顯疲憊地這樣回答我:「累死了,你又不是不知道,現在賣點茶容易嗎?」

這種語氣,我在馬連道聽得最多。

靜下來我想,如果小罐茶能夠扛過2019年的那波質疑,也許,小罐茶就有可能成為一家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公司,可惜的是,他們沒能闖過市場的發難,最終放棄了「大師作」的路線,從而墮落成為一家與馬連道為伍的普通傳統茶企業。

我私下分析,小罐茶之所以沒能挺過來,主要原因可能有三點:

第一, 小罐茶沒能處理好他們和大師,還有大師自己公司的關係。小罐茶和大師們之間,可能只是一個鬆散的臨時聯合。小罐茶採購一批大師公司的產品。大師為自己,也順便為小罐茶代言。正因為「小罐茶」只是「大師」公司的產品合作方,面對市場對小罐茶「大師作」的質疑,大師們沒有義務和動力挺身而出為小罐茶證明清白。因為導致小罐茶公司獨自面對市場的冷箭,身上被戳得千瘡百孔。因而,小罐茶對這些「大師」也逐漸心灰意冷,從「小罐茶,大師作」退而求其次,只採購少量「大師作」的茶繼續維持小罐茶和「大師」間的關係,並用這批「大師作」茶,作為一面旗幟。在不同的場合揮舞起來,以證明小罐茶的品質和品級。而公司主要力量,則投入到普通茶的大批量的市場拼殺。我想,如果小罐茶能夠手段高明一些,在和大師合作時「買斷」而不是購買「大師」公司的商品。牢牢地把「大師」和小罐茶進行利益捆綁,那麼,在出現市場質疑小罐茶「大師作」的聲音的時候,相關「大師」現身說法,就比小罐茶公司的的單方面的辯解要有用的多。

舉一個慄子:小罐茶和武夷巖茶傳承人王順明大師的合作。王順明大師的拿手就是「大紅袍」。小罐茶如果按照王順明公司前一年的營業額,買斷王順明公司的「大紅袍」茶產量。然後每年按一個百分比遞增。比如2019年一萬斤,則2020年在一萬斤的基礎上增加百分之多少。而王順明的公司,則不能再經營被小罐茶買斷了的「大紅袍」這個茶類,只能經營水仙,肉桂等其他武夷巖茶。如果有這樣一個十年的合同,那麼,當市場質疑小罐茶「大師作」的時候,王順明大師就有責任站出來,現身說法向市場解釋。如果這樣,小罐茶可能就不會放棄「小罐茶,大師作」的初衷,轉身投身於普通茶類,與傳統茶企沒有分別的一通砍殺。小罐茶可以以茶貴族的身份,站在高高在上的制高點,告訴市場:小罐茶做的就是限量茶,是不可再生的奢侈品茶類。小罐茶公司不和馬連道的茶販子們一般見識,因為我們有所為,有所不為。

第二, 小罐茶沒能構築好智慧財產權的壁壘。小罐茶作為一家茶企,高舉的只是一面小罐茶公司的旗幟,而不是揮動的是一隻商標。也就是說,小罐茶的市場行為缺乏商標識別的排他性。小罐茶也曾試圖以外觀設計專利保護來構築產品籬笆,但也沒有得到專利主管機構的大力支持。也就是說,小罐茶公司每年天量的廣告投入,最終成為了「普惠」整個茶行業的公益行為。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模仿和小罐茶公司一模一樣的產品,只要不用小罐茶的公司名就可以。這樣一來,大量的非小罐茶公司生產的「小罐茶」搶走了本該是屬於小罐茶公司的市場份額,導致小罐茶公司沒有辦法站在「大師作」的高端,心平氣和地享受本該屬於自己的市場利潤。

第三, 小罐茶和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合作,徹底地瓦解了小罐茶貴族基因。使得小罐茶迅速地融進了和馬連道茶販子一般無二的氛圍。

在小罐茶眼中,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就如同他自己鼓吹的那樣,是茶行業的旗幟。小罐茶不知道,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不是茶行業的行業協會,它只是一個賣茶商的集合體。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茶葉流通」昭示的就是茶葉買賣。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無力覆蓋茶葉的種植,科研和文化領域。他能夠做的就是為茶商搭建一個這樣那樣的賣茶平臺。或者說,和地方政府合作,為地方茶葉站臺。以行業的名義,賣出一本本金獎,大師,100強證書。

當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看到本來高高在上的小罐茶遞過來用人民幣打造的橄欖枝時,笑得好幾個月都睡不著覺。於是,在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套路下,小罐茶終於低下了「大師作」的高傲的頭。

相關焦點

  • 累死大師的小罐茶,到底值不值得喝?
    如果說小青柑好歹還有幾分喝頭,有的質量上乘的也還算比較清口,那買小罐茶,就是真真實實的被割韭菜了。小罐茶打著大師之作的名號,橫空出世,售價500-1000不等,價格不菲。廣告噱頭無比有說服力,踏遍千山萬水,歷尋八位制茶大師,匯集成經典集郵之作,小罐茶!明清獅峰龍井(戚國鋒)。
  • 白酒過時了,今年過年流行送小罐茶,大師品質上檔次
    品韻金駿眉小罐茶實木禮盒裝 12罐小罐茶大事做已經成為全國送禮的最好佳品,這款小罐茶更是一級好品,而且298的價格一點都不貴,春節送禮我看行。品韻金駿眉小罐茶實木禮盒裝 12罐泡後的顏色清晰可見,入口唇齒留香,十分好喝。
  • 小罐茶背後的品牌邏輯
    2016年7月,小罐茶以「小罐茶,大師作」打響名號,圍繞制茶大師為主角投放了一系列紀錄片廣告,定位「總裁辦公室待客茶」,將第一批目標客戶繼續收窄到杜國楹最熟悉的商務人群。 在投放過程中,對廣告內容進行快速迭代和測試,通過央視、江蘇衛視、航空高鐵媒體、地處繁華商圈的體驗店等線下媒介組合,最大化投放效果,觸達第一批種子用戶,快速樹立起專業權威的品牌形象。
  • 只賣奶茶錢小罐茶「高端」不動了?曾因「大師太累」被質疑老闆是...
    據企查查電視上不斷「洗腦」刷屏的「小罐茶、大師作」「八位大師敬你一杯中國好茶」廣告宣傳;以及12500元一千克,近50元一罐只能泡一杯茶的價格,都令其在不少國人眼中留下了「高端」的形象。早前的小罐茶廣告引來無數網友幫大師們喊「累」,甚至表示小罐茶是收「智商稅」。對此,小罐茶方面很快回應稱,所謂的「大師作」,其實不是指的「大師製作」,而是「大師作品」,翻譯過來就是,大師們並不負責親自炒茶,具體的工作都是由機器完成。
  • 小罐茶背後的「炒茶人」什麼來路?
    有好事者開始計算:8位制茶大師手工製作、一位大師一年炒2.5億的茶、每位大師一天要炒1466斤鮮茶葉……對比之下,一般的手工炒茶師傅一年只能炒30斤左右鮮茶葉。小罐茶真是大師們手工炒出來的?年銷20億是誰「炒」出來的?究竟是誰炒?
  • 國寶級中國茶 小罐茶,獻禮風尚與財富
    ——小罐茶受邀成為「2015環球風尚·年度盛典」和《第一財經》「2016產品發布會」官方唯一指定用茶小罐茶正是這樣一款由茶行業8位泰鬥級大師聯手打造的「當代貢茶級」茶品。譬如林乃榮大師製作的茉莉花茶,一直作為外事禮茶,歷年被外交部駐外使館選為我國外事活動用茶,繼正山小種紅茶之後,再一次香飄世界。
  • 被央視「曝光」的小罐茶,到底是貨真價實還是虛假宣傳,一探究竟
    小罐茶的廣告十分吸引人,它利用了8位制茶大師的名號。更是打出廣告語「小罐茶,大師作」。每一罐茶葉都是由這八位大師親手製作,親自把關。茶葉的選擇並不容易,需要掌握大量茶葉知識,專業性較強,比如各類茶葉產地的好壞,茶葉年份的判斷,以及如何對茶檢驗。平時不太喝茶,沒有對茶葉專門研究了解的小白,尤其害怕買茶葉時商家以次充好。小罐茶的廣告則很好地解決的這一點,有大師為茶葉的質量把關,讓購買的人覺得很放心。
  • 小罐茶是不是好茶呢?
    而每次當他賺了錢之後,又重新尋找新的挑戰,小罐茶便是新作品。人們對非科班出身的杜國楹做茶是保留疑問的,他為什麼要做茶?他能做好嗎?他要怎麼做?杜國楹把飲茶人群定在了高端人群上,從小罐茶的定價上就可以看出。一般小罐茶一罐4克,一盒有10罐(小罐茶有5罐裝的,10罐裝的,20罐裝的),而一盒賣500元。如果換算成斤,那麼一斤小罐茶就要6250元。
  • 當生態原葉遇上大師技藝,小罐茶的每一罐都珍稀!
    七斤鮮葉出一斤毛茶,小罐茶始終堅持高標準甫一來到茶園,我們一行就被安溪的純生態自然風光迷住了,為我們介紹茶園的高大師說,"遠看是山林,近看有茶園,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就是小罐茶鐵觀音"出生"的家。"但震撼只是個開始,在接下來的環節,我算是悟到為何小罐茶"每一罐都珍稀"了。高大師全名高碰來,是制茶世家的第五代傳人,也是非物質遺產項目安溪烏龍茶製作技藝傳承人,一直潛心研習制茶技術和管理經驗。
  • 元氣森林,飲料界的小罐茶?
    手工製作、大師加持,這些都是成功人士眼中「貴得值得」的指標。這就不難解釋愛馬仕包包、高級定製的西裝總能夠讓成功人士趨之如騖、下足血本。小罐茶成功地抓住了成功人士和準成功人士的心理。小罐茶在推出之初就打出「小罐茶,大師作」的標語,宣稱自己邀請到中國八大名茶中最具代表性的8位泰鬥級制茶大師,而小罐茶,正是這些大師們畢生的心血之作。
  • 四「維」深度解讀小罐茶:茶行業最大的一匹黑馬
    在筆者看來,小罐茶可能比不上傳統茶客所追捧的稀有之作,那畢竟是鳳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同時還得為「人情味」買單。但作為自飲待客茶,小罐茶仍具有品質精良穩定的優勢。  國家一級評茶師、原福建茶葉質量檢測站站長陳鬱榕也對小罐茶進行了點評。在她看來,現在高端茶葉一泡價格高達兩三百元甚至近千,而小罐茶的品質表現相較於它的定價來說是合理的。
  • 高端茶品牌小罐茶,如何做得這麼優秀
    小罐茶是誰?作為中國茶行業的顛覆者,自成立之初即是中國茶品牌的高端代表。小罐茶在茶葉的選擇上設定"海選茶樣、目標茶樣、專家盲評、批批審評、問題審評、質量提升"6道審評關口,只有通過6道審評關口的茶葉,才有資格裝進小罐。這就是小罐茶優質的品質。
  • 小罐茶:標準化大師技藝溯就一罐好品,生態化茶園管理凝造一縷秋香
    金秋十月,恰是一年一度的秋茶上新時節。近日小罐茶開展了「溯源高品質尋味觀音韻」——小罐茶秋味品鑑之旅,邀請行業專家、權威主流媒體、KOL、紅書達人等數十人走進小罐茶鐵觀音生態茶園,深入了解小罐茶鐵觀音製作工藝和現代化生產線。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科學的茶園管理、大師古法技藝及行業領先的工業設備令大家驚嘆。
  • 小罐茶杜國楹:年銷20億背後的「炒茶人」
    在對外宣傳年銷售額突破20億元後,一張「小罐茶大師會不會累壞了?」的圖片開始在朋友圈中熱傳。有好事者開始計算:8位制茶大師手工製作、一位大師一年炒2.5億的茶、每位大師一天要炒1466斤鮮茶葉……對比之下,一般的手工炒茶師傅一年只能炒30斤左右鮮茶葉。小罐茶真是大師們手工炒出來的?年銷20億是誰「炒」出來的?究竟是誰炒?
  • 小侃「小罐茶」風波「食品有意思」
    2019年1月15日,一則微博點燃了「小罐茶」這個火藥桶。微博稱:按照小罐茶20億的年銷售額計算,號稱由「八位制茶大師手工製作」、「每一罐都是泰鬥級大師手工制茶」的小罐茶,一個大師全年無休的情況下,每天要炒220斤的淨茶。
  • 備受爭議的小罐茶現在怎麼樣了
    一、新產品如何完成0到1,快速起量?作為一個上市僅三年的品牌,小罐茶來勢太猛。一位經營茶企十幾年、企業規模超10億的老闆,說起小罐茶,曾感慨:「這個對手半路入行,經過短短幾年的時間規模已經很接近我了,如果我今年再不採取措施的話,它一定會超過我。」
  • 6種茶葉如何保存 小罐茶多泡裝告訴你
    現代派茶葉品牌小罐茶,近來針對消費者的需求推出了多泡裝系列,滿足日常家庭的飲用需要。小罐茶發現消費者在茶葉保留上有各種各樣的煩惱,有消費者示意:"出差時,用塑料裝的茶放包裡很容易被擠碎",還有消費者表示"本年春季茶葉上市,好不容易買回珍貴的西湖龍井,但南邊陰雨天氣很容易增加西湖龍井變質的概率,其口感和質量都會受到影響。
  • 東方茶與西方藝術的空間美學 小罐茶首批3.0品牌體驗店落地杭州
    小罐茶將世界頂尖藝術「搬進」杭州體驗店,不僅是對經典作品和大師精神的致敬,也為中國茶增添了新的文化內涵,打開了中國茶品飲體驗的新可能。  圖:小罐茶【致敬大師,品味經典】藝術展  小罐茶舉辦這場實現了跨越國界、穿越時空的人文藝術交流展覽,既是對兩位泰鬥級藝術大師在西方藝術史上的造詣致敬,也是在藉此機會向所有世界級大師人物獻禮,用大師的匠心之作致敬大師精神
  • 20億小罐茶背後的「炒茶人」什麼來路?
    有好事者開始計算:8位制茶大師手工製作、一位大師一年炒2.5億的茶、每位大師一天要炒1466斤鮮茶葉……對比之下,一般的手工炒茶師傅一年只能炒30斤左右鮮茶葉。小罐茶真是大師們手工炒出來的?年銷20億是誰「炒」出來的?  究竟是誰炒?
  • 褒貶不一的小罐茶,你怎麼看
    小罐茶的品質不會很高,這是客觀事實。相對於多年經營、擁有茶產區及規範生產工藝的國營茶廠和地方上的知名品牌,小罐茶的性價比並不高。網上的罵聲,有說以次充好,有說虛假營銷,有說包裝過於精緻等等。還有一個因素,源於小罐茶的創始人及其操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