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這三者都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不知道!

2021-02-19 魯國平先生

在從業資質和學術水平上副教授依次高於助理教授高於講師,且在學術研究上教授和助理教授的針對性更強,而講師只是一種職業資格,在傳經授道上具備一定的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教授協同助理教授他們在學術上具備較強的創造力,會突破舊有和創新學術觀點,而講師不過是將已有的成果通過自己較好的理解複製給他人而已。

網友二:

要講清這三者的區別應該弄清學銜、學位、職稱這幾個詞語的區別,學銜是針對科研機構設置的一種學術職稱,比如社科院裡的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等;學位是針對高等院校在校畢業大學生設置的一種學歷資質包括學士、碩士、博士等;而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則是高等院校教師的一種職稱。它們的區別這就是級別的差異,教授級別最高,副教授和講師基本應該是一個級別。

網友三:

職稱的級別。

1.在大學中,一般新入職的本科生一年後可評審助教(現在本科學歷基本進不了大學當教師)。

2.取得助教5年左右可評審講師(過去碩士畢業可直接評講師),要求發表學術論文。

3.講師之後約5年可申評副教授(過去博士可直接評),需要發表至少2篇核心期刊論文及其他課題(各省各大學評審條件不同)。

4.教授是取得副教授資格再約5年可評,學術要求更高。

網友四:

在大學裡教書,師範院校畢業的老師很少,大部分都是非師範院校畢業。以我所在的學院為例,剛入職學校,需要參加高校教師資格培訓和考試,考試合格後,獲得教師資格證。我當年是在合肥工業大學參加培訓和考試的。獲得高校教師資格證後,可以向學院申請認定助教資格,當時的認定是在本校完成,主要是試講,三個校外專家評議。完成後,獲得助教資格。

如果是本科學歷,助教需要工作五年,才可以申請講師資格。如果是研究生學歷,助教需工作三年,才可以申請評講師。博士嘛,在我們單位還沒有博士,所以不大清楚,可能是工作一年後就是講師了吧。所以,講師比助教的職稱高。另外,從工作能力上來講,講師可以獨立開課,而助教還在學習階段。

網友五:

副教授比講師職稱又高了一層。雖然不能說副教授一定比講師上課好,但一定可以說副教授的科研能力、學術能力比講師強。想評副教授,沒有拿的出手的成績,是不行的。

當然了,學校的職稱數是有限的,呈金字塔結構,職稱越高,職數越少。在沒有空缺的時候,業績再好,也很難評上,當然了,一般學校會控制,不讓高職稱滿額,讓老師們有個盼頭,但職數少,競爭就會無比激烈。

網友六:

大學的老師的職稱,副教授是大學的老師的職稱,但副教授肯定有編制的,助理教授只負責備課,講師只負責講課,但助理教授,講師不一定有編制的。從應聘條件看講師以前要有研究生學歷,現在要有博士研究生學歷,副教授要有美國留學博士。

剛工作第一年稱見習期,定級為助教(中學也一樣)第二年轉正定級,碩士定級講師,博士定級副教授,如果在中學,專科轉正定級為中教三級,本科定級為中教二級,碩士定級為中教一級,博士定級為副高。

相關焦點

  • 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導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不知道
    導讀:我們經常會在各個大學的介紹,看到某某講師,某某教授等。你是不是對大學裡的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稱謂一臉茫然呢?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這些職稱背後的區別。但是有不同等級優秀的講師,完全可以把課程開設對本門學科有巨大貢獻的基礎課。但是也可以做一些基礎的工作,基本上是去填補教授和副教授正常教學所遺留下來的空缺,來使整個教學系統趨於完善。當時北大只有專職教員才能成為教授,而兼職的一律都是講師。在當時著名的講師有梁漱溟,魯迅等。這就說明講師的水平不一定比教授差,只是他們承擔的任務有所不同。
  • 講師和教授有什麼區別?
    導讀:我們經常會在各個大學的介紹,看到某某講師,某某教授等。你是不是對大學裡的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稱謂一臉茫然呢?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這些職稱背後的區別。但是也可以做一些基礎的工作,基本上是去填補教授和副教授正常教學所遺留下來的空缺,來使整個教學系統趨於完善。當時北大只有專職教員才能成為教授,而兼職的一律都是講師。在當時著名的講師有梁漱溟,魯迅等。這就說明講師的水平不一定比教授差,只是他們承擔的任務有所不同。一般大學本科畢業擔任助教職務4年以上可申請講師資格,研究生班畢業或者獲得第二學士學位,擔任助教職務三年以上也可申請。
  • "助理教授"是不是"副教授":美大學職稱體系詳解
    正因為這三級與四級的區別,使得不少人對如何將美國的助理教授翻譯成對等的中國職稱大感頭痛,不少人將其翻譯成「副教授」,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其實,如果對美式三級制職稱的內涵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也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紛爭了。  美國大學有公立與私立之分,公立大學的經費由各州政府負責,教職員工乃是州政府僱員;私立大學則自籌經費,教職員工不是政府僱員。
  • 同樣都是教授,國外和國內有什麼區別呢?
    還有一種叫Adjunct Professor,即兼職教授,講師(Lecturer)、這些都不與終生制掛鈎,而是合同制,即off the Tenure-Track。評職稱首先要有博士學位,而且要做過若干年的博士後研究,才有望被聘為助理教授,助理教授大約5-6年後(各州不同),可提升為副教授。副教授獲得永久教授資格,不會被解聘。擔任副教授五年左右(各州不同),可被提升為正教授。
  • 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教授的區別是什麼?很多人都答不上來
    而博士後是一種工作經歷,並不是一種學歷,它是有工資的。教授是一種職稱,並不是一種學歷,所以和學士、碩士、博士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網友二:學士,是本科畢業能夠獲取的學位。我在中國的時候有理學生、工學士、文學士等之分,不知現在是否有變化。碩士,是研究生期間可以獲得的第一個學位,在中國碩士一般需要兩到三年全時攻讀,最後要寫碩士論文。
  • 【知識帖】美國訪問學者「助理教授」職位是不是「副教授」?
    所謂美式三級制,指的是美國的大學職稱,從低到高為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中式四級制,指的是中國的大學職稱,從低到高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正因為這三級與四級的區別,使得不少人對如何將美國的助理教授翻譯成對等的中國職稱大感頭痛,不少人將其翻譯成「副教授」,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其實,如果對美式三級制職稱的內涵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也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紛爭了。
  • 「助理經理」是什麼級別的官?和「經理助理」有什麼區別?
    外企的assistant manager,有的公司也翻譯為「副經理」,但不管怎麼叫,實質上的意思就是表示比manager低一級的崗位,絕對不是經理助理。普遍上外企的一線經理都是沒有助理的,最多是整個部門共用一個部門助理,所以也不存在經理助理這個崗位,要高級經理或者總監級別以上才有資格配一個專職助理。
  • 【科普】What is 助理教授?
    近期不少尋找教職的學者朋友與小編交流中問到,助理教授和講師(或者助理研究員)到底有什麼區別?助理教授雖然名為教授,但聽上去卻並不怎麼高級。聽慣了舊職稱體系(講師-副教授-教授)的求職者們有此疑惑非常正常,助理教授作為新職稱體系(「預聘-長聘」(Tenure-track)教職體系)中的崗位和當前國內大多數「雙一流」高校正在推行的「預聘-長聘教職」制度是緊密相連的。
  • 助理教授,是個什麼崗?
    助理教授雖然名為教授,但聽上去卻並不怎麼高級。聽慣了舊職稱體系(講師-副教授-教授)的求職者們有此疑惑非常正常,助理教授作為新職稱體系中的崗位和國內高校正在推行的非升即走制度是緊密相連的。在主流發達國家,例如比如美國,就採用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AP)→副教授(AssociateProfessor)→教授(Full Professor)→講席教授(Chair Professor)的職稱體系。國外的助理教授雖然聽起來不高級,但無論是水平還是待遇都非常高。
  • 985助理教授與二本教授哪個水平高?
    但在80年代,碩士已經是很高的學歷了,可以做講師、副教授乃至教授,因此很多老一輩的人後來是帶著教授職稱又去讀博士的。當然,不同層次的學校,其崗位沒法明確作對比;同理,不同年齡層之間的人作比對,也不太合理。
  • 副教授和教授有什麼差別?
    副教授和教授有什麼差別?2020-01-17 15:51:52 來源:有途網 副教授屬於高等學校教師的專業技術職務名稱的副高職稱
  • 講師在大學裡屬於什麼層次,年齡大仍然沒有評上副教授的講師多嗎
    大學老師身上會有三個常見頭銜,比如說,博士、教授和博導,這是三個不同體系,博士是學歷,代表著學歷的最高水平,教授是職稱,代表著職稱的最高水平,博導,是研究生導師,代表著研究生導師的最高水平。優青傑青長江院士都是帽子,不在這三個系列。
  • 別高興太早了,給你寫推薦信的很可能是個助理講師!
    亦可稱之為 adjunct lecturer/兼職教師或者好聽點的 adjunct professor/兼職教授。這個一般是美國高等教育系統中最低級別的職位,作為大學的非正式員工,工作崗位保障度比較低。這類崗位的教師一般負責教學生入門級的課程。但是兼職講師的門檻也是很高的,一般都是研究生起步,有很多都是博士生。
  • 盤點亞運冠軍學歷:有副教授,有博士,有講師,很多都是「學霸」
    2018雅加達亞運會終於閉幕了,在這屆亞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一共奪得132枚金牌92枚銀牌65塊銅牌,這些選手,在體育賽場上表現優秀,成績出色,但我們對他們的了解,可能還停留在,他們就是專業的體育運動員,從小到大,在有中國特色的體育訓練中,日復一日地訓練,才有了今天這麼好的成績。
  • 美國大學助理教授VS國內雙非校教授,哪個水平高?
    80年代,碩士已經是很高的學歷了,可以做講師、副教授乃至教授,因此很多老一輩的人後來是帶著教授職稱又去讀博士。再往後,多數大學教授都是以這樣的方式晉升:博士畢業留校成為講師,進而隨著年限、資歷的提高,評為副教授、教授。當然,不同層次的學校,其崗位沒法明確作對比;同理,不同年齡層之間的人作比對,也不太合理。
  • 助理教授,值得入坑嗎?
    助理教授雖然名為教授,但聽上去卻並不怎麼高級。聽慣了舊職稱體系(講師-副教授-教授)的求職者們有此疑惑非常正常,助理教授作為新職稱體系中的崗位和國內高校正在推行的非升即走制度是緊密相連的。在主流發達國家,例如比如美國,就採用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AP)→副教授(AssociateProfessor)→教授(Full Professor)→講席教授(Chair Professor)的職稱體系。國外的助理教授雖然聽起來不高級,但無論是水平還是待遇都非常高。一
  • 在高校工作的研究員和教授有什麼區別?看了就知道了!
    你的大學導師是研究員還是教授呢在高校工作的研究員和教授有什麼區別?看了就知道了!1、研究員研究員一般在研究所,而且沒有義務給學生上課,並且研究員是國家評定的,在研究所裡,領導或者是學術帶頭人才稱之為研究員,高級研究員可以說相當於教授,副研究員也相當於是副教授級別。但是在研究所裡,研究員都不用教授的職稱。
  • 舒紅兵回國任教時,在北大是教授,但在美國是副教授,職稱有差異
    比如現在的武漢大學副校長舒紅兵,在1998年到2005年之間,擔任過美國猶太醫學研究中心及科羅拉多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免疫學系的助理教授和副教授。在舒紅兵擔任國外的教育職務之時,他被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聘為「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同時,舒紅兵依然擔任科羅拉多大學的副教授。
  • 美國留學研究生選導師第一步,5分鐘弄清美國教授體系!
    很多同學在申請時,都會上夢校,找一找自己心儀的導師,在此之前,小編為大家科普一下美國教授的稱呼都是什麼級別的,以方便同學們的選擇。要說美帝對知識和學術的尊重,也正是體現在這一點上,這項制度的目的據說是為了保護學術自由,讓教授們可以安心做研究,不為生活憂愁,充分為學術和社會產出更優質的成果。但是同為終身教授,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都有什麼區別呢?
  • 講師助理應該知道的那些事
    從事講師助理的人越來越多,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講師助理而不僅僅是機構的「傳聲筒」?本文從兩方面講述講師助理應該具備的技能。第一講師助理應具備的專業技能。1.熟悉老師的職業經歷和職業背景,知道老師所講課程領域。職業經歷豐富的老師,要研究他的崗位經歷和所講課程的匹配度,比如,一位老師所講的課程都是和他工作經歷相關的課程,這樣的老師一般是實戰經驗豐富的老師,如果他是新出道的老師那課程內容方面不用太擔心,重點要關注的是老師的授課技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