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教授"是不是"副教授":美大學職稱體系詳解

2020-12-11 搜狐

>>>進入搜狐出國頻道                >>>去《搜狐出國》微博看看

  「助理教授」是不是「副教授」?這個題目有點怪,從字面上說,「助理教授」當然不是「副教授」,否則何必要有兩個不同的職稱,但實際的情況是,有些留美學人將自己在美國大學的「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職稱翻譯成中文的「副教授」,引起許多爭議。本文的題目,要問的便是這個問題,也就是說,美國的助理教授,是不是等同於中國的副教授?

  美國大學的教師職稱與中國大學很不一樣,兩個不同系統間的差別非一、兩篇博文能說清楚,但如果化繁為簡的話,我覺得可以用美式三級制與中式四級制來形容兩者間的差異。所謂美式三級制,指的是美國的大學職稱,從低到高為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而中式四級制,指的是中國的大學職稱,從低到高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正因為這三級與四級的區別,使得不少人對如何將美國的助理教授翻譯成對等的中國職稱大感頭痛,不少人將其翻譯成「副教授」,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其實,如果對美式三級制職稱的內涵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也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紛爭了。

  美國大學有公立與私立之分,公立大學的經費由各州政府負責,教職員工乃是州政府僱員;私立大學則自籌經費,教職員工不是政府僱員。雖然大學分公立私立,但教師的職位則是同樣的,主要分兩大系統,一個是終身系統(tenure-track positions),一個是非終身系統(non-tenure-track positions),非終身系統的職稱有很多,比如兼職(Adjunct)、訪問(Visiting)、研究(Research)、臨床(Clinical)等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以及講師(Lecturer)、導師(instructor)、助教(Teaching assistant)等。許多理工科以及醫學、生化等學科,除了擔負給學生授課的教師外,還有大量研究人員,這些人員基本上屬於非終身系統,他們的職稱常見的有資深研究員(Senior Research Scientist)、研究員(Research Scientist)、副研究員(Associate Research Scientist)或助理研究員(Assistant Researcher)等。非終身系統情況複雜,略過不談,本文要介紹的,主要是終身系統的情況。

  終身系統的職位基本上分為三等: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在這個系統中,助理教授是最資淺的入門職位,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終身系統內的助理教授並不是終身教職,而只是拿到終身教職的必經步驟(tenure-track),只有走過這一步,才有可能得到終身教職。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了解美國大學制度的人,才會特別看重這個身處終身系統內但又不是終身教職的職位。某些華裔學人在美國的大學擔任的是助理教授職位,但在向中港臺的大學或華文傳媒介紹自己時,往往誇大說自己是終身教授,原因便是這個職位的確是在終身系統內。

  助理教授不是終身教職,所以,任何人在這個職位上3-8年內如果不能升級成為終身教職的副教授(tenured position),在一般情況下就必須離開這個職位另謀高就。換句話說,這個處於終身系統內的助理教授職位,是一個「不成功便走人」的職位,所以競爭十分激烈,職業壓力也特別大,也正因為這個原因,處在這個職位上的人往往最有進取心,教書、研究、出論文、出書,都是拼盡全力去做,目的只有一個,在規定年限內升為副教授,得到終身職位。

  十幾年前我認識一個在麻州大學波士頓校區(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Boston)工作的猶太裔朋友,當時他已經是助理教授,正在申請終身職的副教授。在申請、評定的那段時期,只覺得他十分緊張,當時他已經做好最壞的準備:一旦落選就重新找工作,也可能搬家去其他地方。當時他們系裡有三個人處於同樣的情況,但空缺的副教授職位只有一個。最後的結果,我的朋友得到了副教授職位,大家都為他高興,但沒有幾天他卻告訴了一個令我大感震驚的消息,他的一位競爭同樣職位的同事,因為沒有得到這個職位而自殺身亡。我當時對美國大學終身教職的情況還不大了解,對此十分不理解,只是對這位青年才俊的早逝感到可惜,也為他的家人感到難過。以後時間長了,對大學中競爭終身教職的激烈、近乎殘酷的情況了解得多了,才發現類似這樣的「不成功便成仁」的事例,並非絕無僅有。

  從非終身職的助理教授成為終身職的副教授,可以說是拿到了鐵飯碗,此後便不必再為職位是否穩定而操心,只要自己願意,可以在這所大學一直工作到退休,而退休年齡是沒有限制的。只有三種情況終身教職的鐵飯碗才可能不保:一是整個系被撤銷,二是被發現學術造假、三是與學生戀愛爆出醜聞。

  從職業的穩定程度上看,大學中終身系統職位顯然比非終身系統更吸引人,也更難獲得,所以更受人青睞。而處在這個系統入門位置的助理教授一職,就有了與 「助理教授」字面不一樣的重要性。「助理教授」不僅需要上課,更需要做研究,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教研室、實驗室以及科研經費,可以指導碩士生、博士生。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的「助理教授」,與中國的所謂「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承擔相同的工作。所以,在將「助理教授」翻譯成中文時,由於中國有「助教」職稱,所以會讓人誤解為「助理教授」等同「助教」。事實上,從教學以及科研的廣度與深度看,「助理教授」不僅超過「助教」,也超過「講師」,所以,有人將「助理教授」翻譯成「副教授」也是情有可原的。

  不過,「助理教授」畢竟不是「副教授」,最好的解決方法,還是應該讓大家知道美國與中國的大學職稱體系的不同,傳媒應該在這方面多多解釋介紹,使更多人知道,美國的「助理教授」就是助理教授,與中國的「助教」不是一回事,與「副教授」也不是一回事。

相關焦點

  • 舒紅兵回國任教時,在北大是教授,但在美國是副教授,職稱有差異
    但是由於國內外教育體系的差別,歸國任教的精英在國內外的待遇和職務也存在明顯不同。比如現在的武漢大學副校長舒紅兵,在1998年到2005年之間,擔任過美國猶太醫學研究中心及科羅拉多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免疫學系的助理教授和副教授。在舒紅兵擔任國外的教育職務之時,他被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聘為「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
  • 985助理教授與二本教授哪個水平高?
    高校傳統職稱體系不斷向國際靠攏,造成中國高等教育崗位職稱體系混亂,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職稱體系仍需較長一段時間。高等教育崗位職稱體系主要有三種形式:1. 中國的舊職稱(準確說應該是崗位)體系;2. 發達國家(主要以美國為例)的PI職稱體系;3.
  • 【科普】What is 助理教授?
    聽慣了舊職稱體系(講師-副教授-教授)的求職者們有此疑惑非常正常,助理教授作為新職稱體系(「預聘-長聘」(Tenure-track)教職體系)中的崗位和當前國內大多數「雙一流」高校正在推行的「預聘-長聘教職」制度是緊密相連的。
  • 美國大學助理教授VS國內雙非校教授,哪個水平高?
    80年代,碩士已經是很高的學歷了,可以做講師、副教授乃至教授,因此很多老一輩的人後來是帶著教授職稱又去讀博士。再往後,多數大學教授都是以這樣的方式晉升:博士畢業留校成為講師,進而隨著年限、資歷的提高,評為副教授、教授。當然,不同層次的學校,其崗位沒法明確作對比;同理,不同年齡層之間的人作比對,也不太合理。
  • 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這三者都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不知道!
    在從業資質和學術水平上副教授依次高於助理教授高於講師,且在學術研究上教授和助理教授的針對性更強,而講師只是一種職業資格,在傳經授道上具備一定的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教授協同助理教授他們在學術上具備較強的創造力,會突破舊有和創新學術觀點,而講師不過是將已有的成果通過自己較好的理解複製給他人而已。
  • 助理教授,是個什麼崗?
    助理教授雖然名為教授,但聽上去卻並不怎麼高級。聽慣了舊職稱體系(講師-副教授-教授)的求職者們有此疑惑非常正常,助理教授作為新職稱體系中的崗位和國內高校正在推行的非升即走制度是緊密相連的。在主流發達國家,例如比如美國,就採用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AP)→副教授(AssociateProfessor)→教授(Full Professor)→講席教授(Chair Professor)的職稱體系。國外的助理教授雖然聽起來不高級,但無論是水平還是待遇都非常高。
  • 助理教授,值得入坑嗎?
    助理教授雖然名為教授,但聽上去卻並不怎麼高級。聽慣了舊職稱體系(講師-副教授-教授)的求職者們有此疑惑非常正常,助理教授作為新職稱體系中的崗位和國內高校正在推行的非升即走制度是緊密相連的。在主流發達國家,例如比如美國,就採用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AP)→副教授(AssociateProfessor)→教授(Full Professor)→講席教授(Chair Professor)的職稱體系。國外的助理教授雖然聽起來不高級,但無論是水平還是待遇都非常高。一
  • 美國大學的職稱體系 -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
    圖片來自網絡關於美國大學的職稱體系,最具特色的是終身教授職位(Tenure Professor),由英文tenure一詞翻譯而來,英文的說明為,取得終身職位的教授或管理人員的任用期一直延續到退休年齡其中預備永久職位通常包括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三個級別;合同制職位則包括很多,有研究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實踐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授課講師等等。美國大學的講師是合同制,每三年一籤,講師不需要科研,通常是負責講課。講師裡又分為全職講師和兼職講師。美國大學的預備永久職業類別,指的是正在為取得永久性職位而努力的教師,或者說得到該職位的人將來通過考核能獲得終身職位。
  • 2016北京理工大學預聘助理教授、預聘副教授、長聘副教授崗位教師...
    根據《教師「預聘-長聘-專聘」制度實施辦法》(北理工發﹝2015﹞43號)和學校工作安排,現面向我校原體系教師啟動2017年預聘助理教授、預聘副教授、長聘副教授崗位教師聘用工作。有關要求通知如下,請參照執行。一、申報條件預聘助理教授、預聘副教授、長聘副教授崗位申報條件按照《「預聘-長聘-專聘」崗位聘用條件》(北理工發﹝2015﹞46號)執行。
  • 上海財大11位"海歸"副教授、助理教授將上崗
    「博士生導師」的崗位向來是教授專屬,上海財經大學準備「破一破」。昨日從該校傳出信息:下學期開始,財大經濟學院將有11位「海歸」副教授、助理教授帶教博士生,他們平均年齡不到36歲,其中包括8位剛剛畢業的博士。院方稱,今後若國內教師在專業上特別出眾,同樣也有機會。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法國篇(三)法國大學的職稱體系
    法國的大多數大學都是公立的,法國公立大學教師的終身職位包括講師和教授,非終身職位包括臨時教學科研助理和博士學位候選人合同教師。獲得終身職位的講師和教授都屬於國家公職人員,教授須具有國家博士學位,講師須具有第三階段博士以上學位。
  • 東北財經大學現代供應鏈管理研究院招聘全職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東北財經大學現代供應鏈管理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 成立於2016年12月,是東北財經大學正式批准的校級科研機構,也是東北財經大學兩大學術高地之一。  聘任信息   研究院招聘全職教授、副教授及助理教授職位。主要針對商務數據分析、市場營銷、信息系統,尤其對於運營與供應鏈研究感興趣的學者。   1.學術要求   (1) 入職時已經持有博士學位。
  • 美國大學是怎樣的教授體系?優弗教育為你介紹
    美國的教育模式和我們國家的教育模式之間有著很大的區別,這也是很多國內學子想要赴美留學的原因,今天優弗教育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美國大學的教授體系是什麼樣的。美國大學教授體系的核心是終身制,一般來說正教授及副教授都是「終身教授」,終身任職,這也是為了能夠讓教授們安心研究,將精力放在學術上,而不是浪費在生活憂愁上。按照行政責任的大小,我們由低到高介紹一下美國大學之中的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助理教授。
  • 美國留學研究生選導師第一步,5分鐘弄清美國教授體系!
    首先,美國大學的教師體系核心其實是「Tenure」制,即終身制,也就是說,正教授以及副教授都算是「終身教授」,取得終身教授職稱後都是非常厲害的大牛,可以理解為美國的「鐵飯碗」,能夠一直做到退休的,除非有什麼刑事犯罪或學術不端的問題。
  • 30名副教授爭1個教授名額 北京高校"職稱擁堵"
    30名副教授爭1個教授名額 北京高校"職稱擁堵"2015-04-29 08:19:28 來源:  新華網    (中國網事·銳話題)「職稱擁堵」晉升難 考核不合理盼調整    ——北京高校青年教師心態錄
  • 英國訪學博後須知:英國院校職稱體系介紹
    一概述英國是最早在大學中設立教授職稱的國家。在一個學科中,往往只有一位教授,並形成了傳統。英國教授的晉升以推薦與評議相結合,校內推薦,後由校方發函至本國及國外的大學,徵求同行評議意見,最後確定。英國院校職稱體系中的高級職稱包括:教授(Professor)、準教授(Reader)、資深講師(Senior Lecturer)。英國大學中,教授職稱學者大約佔教學科研人員的10~20%。最主要的高級職稱是資深講師(Senior Lecturer),許多學者往往終身保持這個職位。
  • 副教授和教授有什麼差別?
    副教授和教授有什麼差別?2020-01-17 15:51:52 來源:有途網 副教授屬於高等學校教師的專業技術職務名稱的副高職稱
  • 揭秘加拿大研究型大學教授薪酬體系
    在前幾期專題中,我們介紹了美國研究型大學教授的薪酬體系,美國公私立大學教授的工資,Tenure Track制度考核體系,北美高校基本人事選聘罷免制度,從多個角度梳理了北美大學教授的薪酬和考核體系。而與美國毗鄰的加拿大,也因高度發達的高等教育水平和優越的自然社會等綜合因素,持續受到中國留學生和科研人員的關注和青睞。
  • 科學網—饒毅:回國博士後從助理教授做起
    這是改變科學界浮躁的一個步驟
  • 30名副教授爭一個教授名額 「職稱擁堵」嚴峻—新聞—科學網
    然而,比起生活壓力,他們更怕的是沒有寬鬆公平的學術環境和合理的評價體系,期盼能從根本上解決科研教學體制機制上存在的問題。 30名副教授爭一個教授名額 「職稱擁堵」嚴峻 從過去的「博士畢業留校任教即是副教授」到如今的「講師晉升副高都十分困難」,高校青年教師人才梯隊建設正面臨嚴峻的「職稱擁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