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學術主任袁小玲:「為國赴難不能...

2020-12-23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袁小玲。南方日報記者 葉志文 攝

&nbsp&nbsp&nbsp&nbsp「這個獎項沉甸甸的,是一種責任。」在10月21日舉行的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袁小玲獲評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優秀共產黨員。當從鍾南山院士手中接過獎狀的那一刻,她似乎回到18年前抗擊「非典」的日子。

&nbsp&nbsp&nbsp&nbsp2020年年初,58歲的袁小玲再一次主動請纓,帶著抗擊非典的診療經驗,馳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別人問她,年過半百為什麼還仍衝鋒在前?她說:「人生在世有三件事不能避:為民請命不能避,為國赴難不能避,臨危受命不能避。」

&nbsp&nbsp&nbsp&nbsp創下「廣東速度」

&nbsp&nbsp&nbsp&nbsp2月11日,袁小玲接過隊旗,成為中山市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帶領15名隊員奔赴湖北,馳援松滋市抗疫,「患者非常分散,352個病人分布在6個不同的地方,情況不樂觀」。

&nbsp&nbsp&nbsp&nbsp在6個醫療點中,松滋市人民醫院收治重症、危重症病人。部分普通和輕症病人收治在當地其餘的5個機構種,其中,3家醫療機構屬於民營醫院,1家醫療機構僅是鄉鎮衛生院,甚至還有一座新建的、沒人入住的工廠也變成了收治機構。

&nbsp&nbsp&nbsp&nbsp第二天,袁小玲前往3個醫療點調研發現,「當地防護條件非常差,防護用品極度緊缺。我們帶的防護用品只能堅持一周左右」。隨後,袁小玲帶領團隊與松滋市領導討論,隨即決定將人民醫院的外科大樓3—8層改建成當地新冠肺炎患者的集中收治中心。

&nbsp&nbsp&nbsp&nbsp從業30年的袁小玲深知,一定要從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三個環節去著手防控,「這是一個很樸素的想法,必須要『四個集中』,分散管理浪費資源」。

&nbsp&nbsp&nbsp&nbsp2月13日當晚,袁小玲及隊員黃小強牽頭設計病房改造方案,以外科大樓的8樓作為改建模板,3—7樓模仿8樓復建。「改建的關鍵點是分區,保證醫護人員安全,同時病人有獨立的空間和出入通道。」黃小強說。

&nbsp&nbsp&nbsp&nbsp2月16日,第一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終於順利轉入了新改造的病房。不到兩天時間,在袁小玲及醫療隊的努力下,所有新冠肺炎患者都轉移至松滋市人民醫院外科大樓5至8層。重新改造的隔離病房按照患者的病情輕重嚴格分區,符合科學的院感指引,這不僅被當地人稱為「廣東速度」「松滋速度」,更加快松滋市周邊多地建立科學的院感指引及隔離分區。

&nbsp&nbsp&nbsp&nbsp開往春天的專列

&nbsp&nbsp&nbsp&nbsp3月20日,被前線指揮部任命為松滋醫療隊隊長兼黨支部書記的袁小玲帶領著56名中山赴湖北醫療隊隊員,全員返回中山。

&nbsp&nbsp&nbsp&nbsp在抗疫期間,袁小玲最擔心的是隊員。「早期在防護服不足、醫療人員不足的情況下,我們的隊員在病房裡呆了整整12個小時。我記得那天,袁主任在病房外著急地哭了起來。」中山赴湖北第二批醫療隊隊員柳蕊說。

&nbsp&nbsp&nbsp&nbsp在袁小玲眼中,這批年輕的護士群體是不該被忘記的人。在中山赴松滋市人民醫院的醫療隊伍中,護士佔67%,「護士平均年齡只有32歲,而且女護士佔據88.88%。」袁小玲說,「這支護士隊伍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我們不能忘了這個群體。他們日日夜夜近距離照顧病患,幹最累的活兒,他們是最勇敢的、最正直、最善良的、最熱血青年的、最單純的,我沒有辦法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們。」

&nbsp&nbsp&nbsp&nbsp3月20日恰逢春分,袁小玲與隊員們乘坐著高鐵專列,在荊州江漢平原上飛馳。她感慨道:「當初,我決心要把大家一個不少地帶回家,平平安安地帶回家,我終於做到了。這是一趟真正開往春天的專列。」

&nbsp&nbsp&nbsp&nbsp聽聞袁小玲回家的消息,袁小玲身處海南的母親主動要求喝酒。喝完酒後,她坐在家中的陽臺上,唱起了《青藏高原》。

&nbsp&nbsp&nbsp&nbsp在經歷52天的「抗疫」後,松滋市已經成為荊州各縣市區中最早實現「四個集中」、第二個「雙清零」城市,實現了醫務人員零感染、開展工作後無新冠患者死亡的目標。

&nbsp&nbsp&nbsp&nbsp在袁小玲抵達中山那晚,她雖滿頭白髮,但笑容滿面。

&nbsp&nbsp&nbsp&nbsp南方日報記者 曾豔春

相關焦點

  • ...凝聚發展力量|中山市|醫護人員|袁小玲|賴澤華|中山市人民醫院
    但人生在世有三件事不能避:為民請命不能避,為國赴難不能避,臨危受命不能避。」這是曾與鍾南山團隊並肩作戰的「抗非」英雄袁小玲,在出徵湖北臨行時的肺腑之言;「現在國家真的很需要你們。要相信黨、相信政府,一定能打勝疫情的。」這是感染科護士毛燕萍投身抗擊疫情一線時,她80歲老母親的囑託。醫者之心,既仁且勇。
  • 中山市第二批15名醫護人員馳援荊州
    2月10日晚,中山市衛健局再次接到省衛健委通知,將於11日即刻派15名醫護人員再赴疫區,支援前方抗擊新冠肺炎。根據通知要求,選派醫療隊醫務人員的醫院,要求由三級甲等醫院和承擔傳染病救治任務的傳染病專科醫院組成,重點從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醫院選派。
  • 長治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 王晚萍--精湛醫術續寫呼吸...
    長治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 王晚萍 精湛醫術續寫呼吸病學發展新篇章   王晚萍,女,現任長治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博士、碩士生導師。
  •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舉辦2020年度呼吸專科護理講課競賽
    近日,益陽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組織召開了2020年度呼吸專科護理講課競賽。 此次比賽活動分兩個下午進行,3個護理單元共有48名護士參與,還特別邀請了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首席專家劉飛宇教授、院辦王穎主任、護理部科護士長謝麗麗以及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專家教授擔任評委專家。活動由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長蔡建蓉和丁曉主持。
  • 廣西民族醫院呼吸危重症監護室病區正式揭牌啟用
    10月20日上午,廣西民族醫院呼吸危重症監護病區(RICU)正式揭牌投入使用,呼吸危重症患者有了專屬監護病房,這標誌著該院呼吸危重症救治平臺的進一步完善與提升,今後將更好地為呼吸系統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救治服務。
  • 煙臺毓璜頂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順利通過國家PCCM規範化建設評審
    中國山東網煙臺4月24日訊 (通訊員 李成修 王婧) 4月18日,由同濟大學附屬上海第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昌惠教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分院大內科主任高習文教授組成的國家PCCM專家評審組來到毓璜頂醫院,對醫院PCCM規範化建設項目進行了現場評審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延安分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成功開展2020年...
    為推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工作,提升居民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素養水平,維護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醫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在門診大廳開展了「改變慢阻肺生活,無論何人與何地」義診宣教活動。
  • 鍾南山團隊遠程會診中山危重產婦|鍾南山|中山市第二人民醫院...
    「這些病人(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治療如繡花一樣,精雕細琢,包括按摩、調劑量逐步增加、慢慢轉換等,這個工作我覺得中山市還是做得非常好的。當然有省醫院、我們醫院的專家來指導,但最關鍵是你們自己團很爭氣,做得很出色,所以,首先祝賀你們。」他會診時向中山方面表示。他建議,目前這一階段應加強對病人的觀察,在患者的營養、護肝方面要注意,因為這是危險因素之一 。
  • 煙臺山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與患者同呼吸 戰疾病
    煙臺山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在科室主任費建文的帶領下,為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建起一個充滿愛和力量的避風港,在這裡,他們與患者一起戰勝疾病,走向健康。  推進規範化建設 為科室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隨著2020年煙臺山醫院東院區正式投入使用,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無論是病房還是門診建設上都越來越全面、規範,在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費建文看來,這不僅僅是工作環境的改變,更是給患者提供更加規範化診療的基礎和保障。
  • 國藥北方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被認定為「全國PCCM規範化建設...
    12月8日,國家PCCM(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學科建設論證專家組對國藥北方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PCCM學科建設進行了線上論證。國藥北方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順利通過評審,被認定為「全國PCCM規範化建設」三級醫院達標單位,為包頭第二家線上認證通過單位。
  • 2019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
    2017年4月3日,呼吸內科四個病區全部更名為「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目前我專培基地具有以下優勢:一、省內起步最早,水平醫院是河北省最早一批內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業基地。首批「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科試點培訓基地」,也是河北省的一家。
  • 中山巾幗有力量|中山巾幗袁小玲獲評「廣東好醫生」
    現年58歲的袁小玲中山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學術主任2003年被授予廣東省抗擊非典二等功今年1月以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始終牽動著袁小玲的心她是呼吸疾病治療專家還是一名有著36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密切關注著疫情發展在整個防控工作中始終戰鬥在一線得知中山市要派出醫療隊奔赴湖北她多次主動請戰今年2月11日
  • 三水首個呼吸ICU投用!呼吸危重症患者有了專屬監護病房
    6月15日,49歲的佛山三水居民王女士突然出現呼吸困難,左肺超9成區域被大量胸腔積液佔據,三水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為其緊急治療,考慮到治療後有復張性肺水腫和急性出血的可能,醫生將其收入呼吸危重症監護病房。
  • 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新建呼吸危重症監護病房及呼吸內鏡介入室啟用
    在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醫院按照國家要求促進復工復產,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4 月 24 日上午,醫院舉行了簡短的揭牌儀式。桂林醫學院副院長、附屬醫院院長李清華,附屬醫院黨委書記文瓊仙,附屬醫院副院長曾錦榮出席揭牌儀式。這標誌著,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呼吸危重症監護病房和呼吸內鏡介入室正式投入運行。
  •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張旃:請纓抗「疫」,衝鋒...
    她叫張旃,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一名醫生。「在一場看不見敵人的戰場,無人可以倖免。我申請長駐留觀室,進行下一步的病情分檢工作。」隨著疫情發展,作為科室黨支部書記的張旃瞞著丈夫,向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黨委遞交了請戰書。「本來處處是戰場」長駐急診留觀室,意味著接觸高危病人的概率遠比在普通門診大得多。
  •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專科Ⅱ科主任胡克:「5個多月,我打滿...
    4月26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3病區最後4名新冠肺炎患者核酸轉陰,臨床症狀解除,達到出院標準。該院所有新冠肺炎在院患者清零。同一天,隨著武漢市肺科醫院77歲的新冠病人丁某出院,武漢市肺科醫院、省人民醫院東院的12名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癒。至此,武漢市在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正式清零。
  • 打鼾者的福音——金醫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睡眠監測中心」成立啦
    近日,金鄉縣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成立睡眠監測中心,可進行多導睡眠監測,來診斷患有睡覺打鼾、鼾聲大且不規律及夜間有窒息感或憋醒等症狀的患者,同時給予個體化治療,從而有效緩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患者症狀,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目前,多導睡眠監測(PSG)是診斷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金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