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晶報
福田綜合樞紐地下效果圖
日前,記者從深圳地鐵集團了解到,隨著地鐵線網規模的擴大,深圳地鐵地下商業空間將覆蓋城市各級核心商圈。
目前已開發並投入商業經營的地下空間總面積約12.7萬平方米,隨著線網的延伸,深圳地鐵將大力開發地下商業空間,預期到2030年,深圳地鐵地下商業空間將增長至47.7萬平方米。
已開發地下商業14處
未來將覆蓋各級核心商圈
近年來,深圳地鐵針對交通樞紐、重點車站、換乘車站、商務建築群等人流聚集地段的地下空間進行開發,形成了「高覆蓋站點便民商鋪+以核心商圈為主的線式商業+推動片區產業升級改造的核心立體商業」的地下空間開發形態。其中,作為深圳地鐵第一個「嘗鮮」的地下商業街,如今,連城新天地的發展成績在業內已難有比肩。
目前,深圳地鐵已開發的地下商業街共14處,跟隨地鐵線路的延伸,分布在福田中心區、大劇院、華強北、車公廟、上梅林等城市核心商圈,地鐵一、二期已開發地下空間總面積約12.7萬平方米,已全部投入商用。
未來,隨著軌道交通線網規模的擴大,深圳地鐵地下商業空間將覆蓋城市各級核心商圈。預期到2030年,深圳地鐵地下商業空間將增長至47.7萬平方米。
以交通為驅動
串聯地上地下空間
作為以交通樞紐為驅動的地下商業項目,福田綜合樞紐和連城新天地與公共運輸做到了真正的無縫對接,把地鐵、公交、綜合性寫字樓等自然串聯起來,既方便了市民出行,更以此優勢為商鋪帶來了高密度的人流。
據了解,福田綜合樞紐設有32個出入口,連接了周邊十餘棟寫字樓和星級酒店。除接駁的地鐵2、3、11號線福田站外,還有33條公交路線可基本輻射全市。
連城新天地連接起深圳地鐵會展中心站、購物公園站、崗廈站的地下空間,跨度長達1.5公裡,30個地下出入口與周邊福田COCO Park等多座購物中心、甲A級寫字樓直接連通,解決了為會展中心商務區辦公人群及到深圳中心公園、博物館、中心書城、少年宮及蓮花山片區的休閒出遊人群的就餐問題。
依託地鐵客流的優勢,目前,深圳地鐵地下空間開發形成了面向白領、年輕時尚人群,涵蓋時尚品牌零售、休閒零食、特色輕餐、便利服務的複合業態,快節奏、輕消費的商業模式。
業態豐富+「親民」體驗
眾所周知,地下空間開發和利用並不是一個容易運營的項目。在這個強調體驗感的時代,深圳地鐵秉持「美麗地鐵、溫暖商業」的理念精心經營,凸顯福田交通樞紐和連城新天地商業街的成功更加難能可貴。
其中,憑藉核心的區位地勢,深圳地鐵與承租商攜手形成了快時尚餐飲、休閒餐飲、特色餐飲為主,零售、生活服務配套為輔的業態布局,商家入駐率達100%。從品牌上來看,整體上連城新天地的品牌多偏向於大眾化品牌,更為「親民」。
2019年,連城新天地日均客流達20多萬人次。可以說,經過10餘年時間的培育和發展,如今,福田CBD的地下空間價值已發揮得淋漓盡致。
優化空間設計
提升購物體驗
目前,已經營多年的連城新天地和福田綜合樞紐在空間設施配套上也已全面升級,除了傳統便民休閒設施外,內部還配有母嬰室、殘疾人洗手間等。
「拋開項目的配套優勢,深圳地鐵在這兩座地下空間建築設計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深圳地鐵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地下商業,福田綜合樞紐和連城新天地在建築設計方面通過採光天井、採光天窗、導光管等工程手段,將陽光引入地下空間。同時,採用靈活多變的空間形態,充分彌補了地下空間項目採光不足、空間單一的缺陷。走在福田綜合樞紐,會讓人感覺不是在地下,就和在普通購物中心裡購物、就餐一樣地舒適自然。
「地下空間的規劃設計要把採光、照明、通風處理好,這是影響消費者空間體驗的一個重要因素。」深圳地鐵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此外,還可以從室內設計上加以改進,增加空間布置上的靈活性,提高空間藝術的處理水平。」如連城新天地場內設置了地下音樂噴泉,水幕藝術演出舞臺等,給市民帶來不錯的體驗感。
此外,由於連城新天地商業街總長度較長,除了業態各異的鋪位外,運營方還合理利用空間,設立了充足的座位供顧客小憩。此外,在連城一期巨幅的《清明上河圖》、機器人塑像、足球展櫃,連城二期的兵馬俑展櫃、芭比娃娃展等,還使空間功能設置不再局限於消費,還擁有了更多延伸的可能。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