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間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合理開發地下空間是有效解決經濟、社會飛速發展所帶來的人口劇增、土地緊缺、交通擁塞等系列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深圳在土地資源越來越緊缺的情況下,向地下拓展發展空間成為城市的必然選擇。從今天開始,本報將推出系列調查,對深圳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現狀、面臨問題等進行報導,並對未來如何更好地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提出探討意見。敬請讀者關注。
在深圳地上空間日趨緊張、經營成本日益增加之際,不知不覺中,一些精明的商家把眼光瞄準了地下,在繁華的華強北,在眾人關注的中心區,一個個地下商場相繼開業,「地下商業」開始火爆起來,成為這座城市亮麗的經濟現象。
COCOPARK:遺憾當初眼光不夠「深遠」「誰都沒想到,開業後遇到的最緊急的事情居然是廁所問題,」徐紅星指著商場的一間廁所對記者笑道。他目前是深圳市星河蘇活公園實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助理,負責COCOPARK的日常管理工作。
徐紅星所指的廁所問題,竟然與我們採訪的地下空間開發有直接的關係,就發生在今年4月間。
徐紅星自地鐵購物公園站開通,就開始細心統計起來,發現每天從地鐵通道湧向COCOPARK的人流絡繹不絕,每月都在30萬人次以上。如果算上地上從四面八方湧來的消費人流,每月至少都有60萬人次在這裡盤桓休閒購物及餐飲消費。令徐紅星始料不及的是,COCOPARK在中心二路上開設的酒吧一條街,大大小小8家酒吧扎堆進駐後,人氣飆升,原來做好的洗手間都已先後被酒吧經營者挪用成倉庫或儲物間,一樓商場的洗手間就開始對酒吧消費者提供服務。
到今年4月初,酒吧一條街的生意依舊出奇向好,夜色中前來消費的人越聚越多,到一樓商場如廁的人員愈發頻密,廁所的下水通道終於不堪重負。很快,口徑400毫米全新管道替代改造工程上馬,終於可以從容應付COCOPARK酒吧街上洶湧而至的消費人流了。
中心區購物公園的興旺,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深圳商業的繁榮,以及由此帶來的對地下空間商業發展的直接影響。
現在COCOPARK已聲名鵲起,從福田CBD中心區整體並不成熟的商圈中異軍突起,成為深圳商業界的新寵。深圳市星河蘇活公園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明介紹,COCOPARK是個全新的項目,集地鐵沿線物業、停車場、零售商業於一體。這裡總的建築面積8.5萬平方米,地下兩層,地面三層。地下二層的空間被用作停車場、倉庫和機房。地下一層是與地鐵一號線相連通的下沉式商業廣場,集納了休閒、購物、娛樂等商業項目,開設有生活精品、珠寶、皮具、餐飲及一間大型超市,都是與市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地面一、二層則是百貨商場、影院和酒吧,地面三層分布有大的餐飲品牌店。
管理團隊經過不溫不火的艱難招商期,煞費苦心的管理營運,別出心裁力邀周杰倫等一線演藝明星蒞臨現場等一系列大手筆推廣努力。每天人流源源不斷地從地鐵站漫出,還有從地面上四面八方湧來,人氣一路走旺,目前COCOPARK所有商鋪已全部出租完畢,但還不斷有新的項目投資人前來尋租物業。
「現在看來,建設之初,大家的眼光還不夠深遠,COCOPARK完全可以在地下開挖建設三層乃至四層物業,目前可供租用的空間還是顯得太有限了,一來可供業主租用的物業已沒有任何庫存,全部租完;二來目前地下二層的地下停車場車位有限,給駕車前來的消費者帶來了停車的困擾。我們管理層為此遺憾。」趙明語氣有些沉重。
深圳地面商業已趨於飽和,向地下開掘與拓展新的商業空間,成為不二之選。但目前福田CBD中心區商圈還遠未成熟,如果能夠再有二至三家能與COCOPARK比肩的大型購物廣場,就會在此形成成熟的地下商圈。近在咫尺的怡景中心城,還有正在招商的金島中心正在成為這一商圈中的實力成員。
記者近日實地走訪了中心城,中心城與地鐵1號線、4號線站點出口的連通工作已經完成,只要在會展中心站點行經B號出口,就能抵達中心城。在這間巨大購物休閒商業廣場內,處處分布著蔥蘢的綠意,綠化的植被以及四處擺放的花木突現出這一點。中心城總經理助理王彬告訴記者,增添綠化和休憩環境,改進商業業態,打造一個全新的生態型購物中心正是中心城的努力方向。
中心城佔地4萬多平方米,地下建有3層,地上建有一層,總的建築面積達16萬多平方米。今年4月28日剛剛開業,已成為中心區南中軸線的商業重鎮,目前商氣和人流穩步上升。但除了地鐵1號線、4號線在會展中心站點接通中心城外;雖然中心城周邊道路平坦寬暢,卻少有公交車輛從此經過,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開業不久的中心城的人流。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市民,他們反映福田CBD中心區是深圳地鐵網線最密集的區域,地鐵1號線、4號線在此交會,但前來中心城休閒購物,如果不搭乘地鐵,那就要選乘家樂福的購物巴士,要麼就只有打的了,乘公交車來這裡實在很不方便。記者發現,公交站點普遍設在離中心城較遠的地方,15、35A、35B、38、371、391路等公交車都在會展中心設有站點;而34、109、214等公交線路車在益田路口設有站點,無論乘哪路公交車下車後,都要徒步穿行近千米的距離才能到達中心城。
華強地下商圈:地上繁華正向地下延伸鄧達智合著音樂拍子,聚精會神地坐在T臺前欣賞模特秀。旁邊的櫥窗上印著鄧達智概念廊大字。與蔡瀾美食坊相似,鄧達智的大名成為中信地鐵商場的品牌服飾招牌。看過模特秀後,他要匆匆返回香港,打理那邊的生意。
結合地鐵科學館站的建設,中信深圳集團開發的地鐵商鋪規模宏大,已經成為目前深圳最大的地下商場。歐美風格的飲食,日韓潮流的服飾,各色商品琳琅滿目。地鐵將臨近華強北地面商圈的顧客吸引過來,使他們能夠足不出地面,在涼爽中休閒購物。
與中信地鐵商場只隔一個地鐵站的華強地下商場,規模不大,以華強北深南大道下穿空間的地下連廊形式,開闢了一個新的「賽格」迷你商場,出售電子元器件與耗材的小攤檔複製了電子一條街的模式。隨著地鐵人流的不斷增加,這裡有望吸引越來越多的客流。
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會長花濤分析認為,儘管從總體看地鐵只對城市內各商業區域的消費進行了重新分配,可能不增加商業「蛋糕」的大小,但由於地鐵改變了商業區人流的流向,對沿線區域的商業活動產生潛在影響,並進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應該看到的是,地鐵對人流具有強大的集聚功能,也具有強大的疏導功能。如果一個商圈不能適應地鐵商業的發展趨勢,可能導致老顧客被地鐵分流,面臨衰退的命運。而從目前商圈發展的趨勢看,具有個性化、一站式獨特服務的商圈,越來越為消費者青睞。無論是東門、中信,還是購物公園,深圳地鐵商圈格局的演變,都將為科學規劃開發地下空間提供借鑑。(記者王奮強王軻真)
地下商業發展火完善規劃不可拖「開發地下空間,深圳十分迫切,因此亟須儘快做好規劃,以免貽誤城市未來的發展。」深圳市民防辦主任、市地震局局長周幸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國內城市中成功探索開發建設地下空間的經驗,深圳責無旁貸。
在國際建築界流行這樣一句話:19世紀是橋梁世紀,20世紀是高層建築世紀,21世紀是地下空間開發建設世紀。毗鄰香港的深圳,從先進城市的地下空間開發中感受到其中的意義。作為一座年輕的城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深圳更需要提早對開發地下空間做出科學規劃。
周幸安認為,當務之急是儘快對深圳地下空間開發做出規劃。例如按照《深圳市商業網點規劃(2006-2010)》,結合商業在布局上呈現出「一軸、兩帶、十四個特色街區」的新格局,以地鐵一號線為主軸,貫穿金三角商業區(東門-人民南-寶安南)、華強北商業區、福田中心商業區和南山後海商業區四大市級商業區,成為深圳商業核心的趨勢,對沿線的地下空間做出硬性規劃要求,使各地鐵站點、商場和通道之間,預留接口,既實現交通無縫銜接,又能為商業街區「扎堆」打好基礎。如不及早科學規劃,勢必造成地下空間功能單一,商業聚集區人為割裂的後果。解決問題拖得時間越晚,留下的遺憾將越多。(記者王軻真王奮強)
(責任編輯: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