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女生宿舍校園暴力:校園中的惡絕對不能不了了之!!

2021-02-09 緩緩說

文 | 雷斯林

本文系作者授權轉載

01

昨天,太原師範大二學生表示自己遭受了室友的校園暴力。

她的室友,不但會辱罵她,欺負她,甚至會偷拍她換衣服的照片,然後發在QQ群裡。

在中國比較壓抑的氣氛下,很多女生遇到這樣自己換衣服的視頻被傳上網,自己被起侮辱性外號的事情會不對外講。這位潘同學也嘗試著忍了很久,會在微博上說出自己的遭遇,實在是忍無可忍了。

很多微博網友對她的遭遇不當一回事,覺得大學生之間能鬧出多大事——那真是小瞧大學宿舍了。

遠一點說,有馬加爵事件。

2004年,馬加爵因為覺得同學「傷了自己的自尊心」,連殺4人,被執行死刑。

近一點的,有川大殺人案。

事實上這些年,由於宿舍室友間產生矛盾導致的投毒/砍人/刺人的惡性案件都被一些媒體做成系列盤點了:

這還是最極端的情況,現實中還有更多更多的欺凌/打架/侮辱/集體暴力/冷暴力的情況。

我做大學團支書的時候,就聽朋友說她們宿舍有位女生,每天就用她洗髮水、化妝品。朋友阻止她,還被她打了,最後不得不換宿舍。

她想不通,明明是對方有問題,為什麼最後是她必須收拾東西離開。

我慶幸她換了宿舍,否則不知道會不會發生更大的衝突。

02

上面還是大學,大學了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懂法,雖然時常會有看不慣別人的情況,但至少會克制。

到了中學,同學之間的霸凌要誇張的多。

幾個月前,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段校園暴力的視頻。

五名學生將一名男生困在樓梯一腳,五人同時對男生用腳踹、用棍子、皮帶進行圍毆。

這位男生最初是站著被打,經不住五個人的拳打腳踢被打倒在地,只能蜷縮在樓梯,雙手抱頭,任人毆打。

每一腳都兇狠地踹在男生的身上,甚至是踢到正臉,每一棍打擊部位都在頭部,期間,手腕粗的木棍被打斷。

整段視頻拍攝時間是五十幾秒,每一秒都觸目驚心,視頻中傳出器械敲打在男生身上的聲音,讓人不忍心繼續往下看。

當時很多人義憤填膺說一定要嚴懲這幾個孩子。

但我看後續消息,似乎也就是賠錢了事。

不要以為這只是個例,也不要以為這就是西安的不好,事實上每個城市總有那麼些很差的老師完全不管的學校,裡面有一批這樣以打架為榮,以欺負人為樂的學生。

2018年3月29日,雲南昭通初一女生在寢室被9名同學毆打,邊打邊問「錯沒得」。被打女生始終沒有開口說話,也未還手,直至被打翻在地上。

2018年6月8日,廣西柳州發生校園欺凌:兩男子用鐵鎖狂砸踢打女生。

2019年初,香港馬鞍山一間中學爆出校園暴力事件,一名男生在教室遭約7個同學按倒在地並用椅子圍困,這幾個男同學一邊嬉笑,一邊多次拍打其屁股,其他男生則在旁起鬨。

這還只是被查獲的,曝出來的。據統計,校園暴力案件有個1:7的黑數,也就是每查獲一起此類案件,還有7起是未被查獲的。

這些未被查獲的案件,藏在施暴者打人之後得意的嘲笑生中,在被施暴者的哭泣聲中;藏在施暴者與人炫耀的談資中,在被施暴者驚醒的噩夢中。

知乎上一位被施暴者在成年之後回憶起校園暴力:整整十五年,在那一間我被他們毆打的教室中,他們欺凌完我順利離開,只有我,被無盡的恐懼困在裡面,十五年都沒有走出來。

最壞的是,這些校園暴力受害者,因為校園暴力,在最應該獲得安全感的時候被恐懼包圍。於是自卑、恐懼、絕望、不安、焦慮、抑鬱將會伴隨這個孩子的一生,即便是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之後。

打心底裡不自信,打心底裡對世界恐懼,是很多校園暴力受害者最大的控訴。

這些負面情緒圍繞著他們,嚴重的甚至會讓他們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2016年,在兒童節這一天,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的一名初中學生陶成鵬,喝下一整瓶劇毒農藥,結束了自己年僅15歲的生命。

在整理孩子遺物的時候,家人意外發現了陶成鵬留下的三封遺書,其中一份遺書是寫給老師、父母和弟弟的,在這份血跡斑斑的遺書上他寫道:你們的學生、孩子、哥哥對不住你們,我因受不了幾名同學的欺凌,所以選擇離你們遠去了。

可問題是被欺凌者的自殺,不會對欺凌者產生任何影響。

就像《非自然死亡》中三澄美琴說的那樣:他們一定會轉學,改名,開始他們嶄新的人生,徹底忘記你的死,開開心心地活下去,他們也絲毫不會感受到,你的痛苦。

03

如果是犯罪,我也就不寫這麼長了,因為罪犯自然有法律制裁他們。

但關鍵在於,雖然校園暴力會給受害者帶來巨大身心創傷,但大多數時候,其肇事者卻不會受到什麼懲罰。

比如上面那段西安的大人視頻,據北青報記者向未央區公安局工作人員向證實,視頻中的事情發生在今年1月份,事發後,當地公安部門、學校及涉事學生的家長都曾參與處理,這件事的處理結果是:

由於涉及到未成年人,所以主要對涉事學生進行了批評教育。

因為他們「只是孩子」

大學中的霸凌,大多數時候不會傳到外面,就算傳到外面了,也就是輔導員談心了事。

因為他們還「只是學生啊」

我們可能還經常能聽到:

「他還是個孩子,算了吧」。

「他是個好人,只不過有點衝動…」

「他本性不壞,但是…」

「他平常不這樣,今天心情不太好,你讓讓他…「

有部電影《伊甸湖》,講述一對熱戀中的情侶周末到湖邊度假,卻被一群胡作非為的少年攪亂。之後食物及車鑰匙被偷,被一群十幾歲的少年窮追猛打,不整死二人誓不罷休。

電影的結局尤其絕望,女主角逃到其中一名施暴少年的家中,家長為了袒護孩子將女主角殺死,殺人的少年隨著手機視頻的刪除消失在人群中。

影片中主謀少年作惡沒有被懲罰,「只是個孩子」就是一把保護傘,不管幹什麼都不會有多大懲罰。

他們都不壞,那悲劇為什麼會發生呢?

難道受害者被「孩子」傷害了,就真的活該嗎?

 

而學校的教育在某種意義上和家庭教育一樣,認為孩子「本性不壞」,能聽從勸導接受改正,只要面談的時候態度誠懇,及時認錯。

老師和領導只會冠冕堂皇地說「你換成被傷害的同學想想「,」父母含辛茹苦把你們送這兒念書,你換成他們會怎麼想「,」我在你這年紀的時候都…。「 

站在成年人的高點俯視孩子們,是大多數老師和校領導的通病,覺得孩子能分清楚利弊,知道好歹。你們試圖把自己和孩子換位思考一下嗎?有沒有嘗試觸及未成年人的思考領域去溝通,說到底還是成年人的傲慢。


有一句話叫:「有一些人,他們不適合做老師這份職業,他們缺乏共情,缺乏耐心,缺乏為孩子考慮的心。有些校領導為了政績,為了臉面,一味地壓制受害者。他們不明白孩子的世界比成年人的世界更殘酷,童年的血色青春下,赤裸裸的弱肉強食。他們更多的時候是不想明白。」

學校裡老師領導對校園暴力的視而不見,以及整個社會對校園暴力態度的冷漠和選擇性忽略,都成為了殺死受害者的幫兇。

讓我們心驚的不僅僅是暴力本身,還有群體性緘默。

而最令人失望的現狀是,法律在孩子們的校園暴力面前的無能為力。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四條: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應當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我國《刑法》規定,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只對八種較為嚴重的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對所犯的所有罪行承擔刑事責任。

而這幾乎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藉口與保護傘。

那個在電梯裡摔打1歲半男童並將其扔下25樓的女孩,最後家長只能通過民事訴訟來維權。

那個因為不滿網吧工作人員就防火燒網吧,導致25人死亡的孩子,因為不滿14歲就免於刑事處罰。

那個在14歲之前就掐死一名兒童的「孩子」,因為是個孩子所以沒有被重判,結果14歲又殺人未遂,因為還是個「孩子」,所以從輕減刑。

結果19歲出獄後姦殺一名11歲女童。

那個在14歲以前就用刀捅傷一人的14歲男孩,在等待傷情鑑定時將另一名同學殺害。

被抓後仍不悔改,說我就是想弄死他,反正我才14歲。

因年滿14,在檢察院堅決抗訴下,才被判無期。

三名未滿14歲未成年人夜晚竄至一小學宿舍,搶劫殺害了一名52歲的女教師。

處理結果,不負刑事責任,送往工讀學校。

太多案例表明,如果對未成年重大刑事罪犯寬容,就是對我們守法的大多數殘忍。這些寬容並不能帶來他們的蛻變,反而是在我們身邊安上一個又一個定時炸彈。

我14歲的時候已經什麼都懂了,我周圍有人14歲的時候已經談戀愛或者出去做生意了。如果一個「孩子」,做了錯事,沒有被懲罰,只會把他推向更罪惡的深淵。

 

網際網路時代讓大家對於信息掌握的差距逐漸縮小,未成年人在知識層面上的了解並不比成年人少,反倒是價值觀世界觀處在萌發和建立的邊緣。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不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做出相應的調整?未成年人並不是曾經懵懂、心智不全、單純爛漫的群體了,我們時刻都處在信息、知識包裹的生活中。

 

電影《心靈捕手》中有段對話,總結起來大概是:「一個被知識武裝起來的壞蛋才是最可怕的壞蛋。「

未成年人不是壞蛋,但如果沒有被教育正確的觀念,導致走上歪路,又清楚的知道自己做任何事不會受到懲罰,這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是一顆定時炸彈。

 

法律應該是籠子裡關起來的猛獸,守法的人不把手伸進籠子,安然無恙。

不守法的人,擅自伸進籠子被咬傷,怪不得誰,哪怕他是個孩子。

「世界好像經常不小心裂開了一個口子,讓人看到了一眼後面的齒輪。「


作者簡介:雷斯林,他之前有個同名公眾號被封了,歡迎關注他的新號「為你寫一個故事」(raistlin2017)

緩緩說(huanhuanshuo520):一個有趣有用又有溫度的公眾號,這裡會有不正經的胡扯,會有無趣的深刻,也會有熱氣騰騰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太原師範學院校園暴力事件」最新回應來了!
    普通人遭受校園暴力已經不是什麼新聞,就連明星都沒有擺脫這種事情,其中就有飛輪海的炎亞綸有遭受過,導致炎亞綸患有抑鬱症,也造就了他生活方式的不同。所以校園暴力是對青少年成長有很大的影響。近日,太原師範學院一學生在網絡發布消息稱,受到來自同宿舍室友的「校園暴力」,該事件引發網友廣泛關注。29日,學校做出回應稱,已在第一時間召集相關當事人進行認真核查,將根據核查結果做出相應回應處理,並及時進行公布。
  • 大二女生自述遭室友校園暴力 校方:正認真核查
    (原標題:太原師範學院回應「女生自述遭室友的校園暴力」:正認真核查)
  • 2021事業單位面試熱點:校園暴力事件,校方回應惹眾怒
    2021事業單位面試熱點:校園暴力事件,校方回應惹眾怒由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1事業單位,面試熱點,校園暴力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如有問題也可點擊聯繫各校區。
  • 2021寧夏事業單位面試熱點:校園暴力事件,校方回應惹眾怒
    一.背景   網民「@王芝芝會有狗的」發布微博稱,她是太原師範學院大二學生,在大一、大二期間,同宿舍女生李梓瑤和趙湘給她起「潘金蓮」等侮辱性外號,經常以玩鬧為藉口對她進行身體上的攻擊,並多次和同學趙湘扒掉她的衣服並錄製視頻
  • 2020年,黑惡勢力已經遠去,那麼校園欺凌,何時才能告別校園
    2020年,黑惡勢力已經遠去,那麼校園欺2020年,黑惡勢力已經遠去,那麼校園欺凌,何時才能告別校園早年間學生經常會聽說在學校有人收保護費,如果不交就要被欺負,而校園暴力,也是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保護費,校園暴力真實存在嗎?不要詫異,這不是電影橋段,而是真實存在的,這些人有的是早早輟學,有的是正在上學的學生,卻因為年即小,盲目崇拜電影中的某些人物片段,混起了他們所謂的江湖。
  • 校園暴力層出不窮,原來是這些原因,遠離暴力刻不容緩!
    近日,發生多起校園暴力行為,陝西一名6年級學生遭遇4名學生長達半年施暴,目的是為收「保護費」。學校竟然毫不知情,知情的宿管員也沒上報,知道有這種行為發生,卻沒想到這麼嚴重,所以沒上報。因為家長在外打工,孩子是寄宿。數月回家後家長才發現傷痕,還有刀傷。真是觸目驚心,這對於孩子的心理影響有多大?
  • 報告:校園暴力案件呈逐年下降趨勢 宿舍成高頻詞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5日電 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5日公布的一則報告顯示,從2015年至2017年,中國校園暴力案件呈逐年下降趨勢,一審審結的校園暴力案件審理法院主要集中在河南、貴州、山東等地。此外,「宿舍」成為校園暴力案件中的高頻詞語。
  • 湖北新生在宿舍被圍毆致死,對校園暴力大膽說「NO」!
    東津新區教育局胡勇局長稱公安機關已經介入,正在調查中。據最新消息,目前,公安機關已將三名涉案嫌疑人(金某某、尤某某、程某某)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02什麼是校園暴力事件?這並不是我們第一次聽說校園暴力。
  • 校園暴力報告:涉及故意殺人罪的案件中 65.12%出現這一詞
    昨天,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報告》顯示,校園暴力案件中,55.12%因發生口角、小摩擦等瑣事引發,而「宿舍」已成為校園暴力案件中高頻詞語。在涉及故意殺人罪的校園暴力案件中,65.12%的案件出現了「宿舍」一詞。近三年呈逐年下降趨勢《報告》顯示,近三年,校園暴力案件呈逐年下降趨勢。
  •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
    近日,電影《少年的你》在全國上映,作為國內少有的聚焦校園暴力題材的作品,口碑與票房不斷上升的同時,將校園暴力這個話題再次推向公眾面前。類似情節不僅存在於影視作品,現實生活中,校園暴力的嚴重程度,絲毫不遜色於影片的描述。今年7月,江蘇宜興一女生在公園裡被一群女生瘋狂扇耳光,且被逼下跪。今年4月,甘肅隴西一初中生被5名學生強行毆打致重傷,送醫院搶救無效後死亡。
  • 從「校園暴力」現象看溝通的重要性
    影片中女主人公深受校園暴力的迫害,女主的同學更是因此選擇跳樓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一幕幕劇情,讓觀眾如鯁在喉,原來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裡,有數不清的惡正在暗自滋長。2015年6月10日,福建永泰,初三男生在學校宿舍遭到同班3名學生毆打,脾臟積血,無奈只能切除,此前他已被同學欺凌4年之久。
  • 機械工業學校開展「預防校園暴力 遠離黑惡 創建平安校園」法制講座
    (文圖/關迪)9月2日,機械工業學校邀請市強制隔離戒毒所黨委書記、所長、一級高級警長、三級警監張婁義警官,市強制隔離戒毒所黨委委員、副所長,二級高級警長、三級警監吳國龍警官,為全體同學做了主題為「預防校園暴力遠離黑惡
  • 杜立:校園內有預謀的暴力侵害案件分析及防範
    下面是幾類女生暴力案例: 案例112012年春天某日晚,廣東某市一所中學發生命案,5女生在宿舍裡兩次毆打一女生。被打女生情急之下,持水果刀刺中帶頭女生,被刺者於次日凌晨在醫院不治身亡。不少學校以前沒有學生住宿,對住校生的管理缺少經驗;一些學校的宿舍因陋就簡,安保成了問題;有些學校管理宿舍的老師並沒有起到管理的作用,實際上成為看門人,負責攔阻陌生人進入宿舍區域、禁止住校學生外出。宿舍本就是私密的地方,加之上述原因,宿舍成為校園暴力事件的高發地點,筆者統計的樣本中,發生在宿舍裡的暴力侵害事件佔48%。如果學校宿舍成為防範暴力侵害的死角,發生在宿舍裡的侵害就會越來越多。
  • 校園暴力何時休?
    一直以來,校園暴力和校園凌霸都是讓整個社會擔憂的事。而發生的校園的凌霸和暴力事件也並不在少數。韓國電影《懲戒者》的原型就是廣東人李創發。他從小學開始被校園凌霸,長達6年。因為膽小,他被毆打,潑墨水,扔垃圾石頭。放學被追到公路,踩壞書包,文具盒,被彈弓打眼睛,被脫褲子羞辱等等。
  • 【社論】應對校園暴力
    【社論】應對校園暴力        中國的校園暴力事件頻發,並且藉助行動網路四處傳播,用「偶發」、「個案」之類說辭來遮掩毫無意義。
  • 女生疑宿舍內被打 校園暴力如何預防和自我保護
    校園暴力如何預防和自我保護.  經初步調查,2018年1月3日晚9時許,寧都縣思源學校學生郭某紅、溫某紅、何某露、何某婷、溫某玉、郭某、黃某等7名女生懷疑同班同學曾某(被打女學生)向老師舉報她們吸菸,就寢期間,郭某紅用手抓住曾某的頭髮並扇打其臉部數下,造成曾某臉部和嘴角輕微受傷,其他女學生也不同程度地對曾某踩踏、踢打,並讓其在地上打滾。
  • 初三女生放學路上遭電擊毆打,頻發的校園暴力,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視頻中受害者為連江浦口中學初三女生小程,她在放學路上被幾個同齡人圍毆,甚至還有人拿出電擊棒對她施暴。視頻中可以看見,一個黑色衣服的女生將小程壓在地上毆打,拉扯頭髮等暴力行為。期間,還有一個人拿著一把電擊棒,電小程的膝蓋。程先生說,當天下午5點半許,他接到妹妹的電話趕到事發現場,施暴者已經離開,只剩下他妹妹在那哭,於是,他們立即報警。程先生告訴記者,第二天,他妹妹到醫院檢查,有輕微腦震蕩、身體個別部位軟組織挫傷,身體多處被抓傷,膝蓋被電擊部位皮膚發黑。
  • 宋雨綺閨蜜徐穗珍涉嫌校園暴力,臺版《熔爐》中失聰少年的罪與惡: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你能想像到的校園暴力是到什麼程度?狂扇耳光、逼下跪、拳打腳踢還是性侵事件?.不窮的校園霸凌背後帶來的是伴隨受害者一生的「噩夢」更有甚者,不堪其辱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孩子的惡,是純粹的惡這種惡,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可怕你有見過或者經歷過校園暴力嗎?
  • 女生遭遇校園霸凌,在宿舍被毆打,學校的處理方法讓人大跌眼鏡
    校園暴力、校園欺凌已經成為我們口中最沉重的話題。不僅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身體上的傷害,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家長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在家裡的孩子身上。校園生活應該是一種非常簡單而美好的生活,但它卻因為這個沉重的話題讓人感到難過,希望所有的孩子可以在外面學會保護自己,更不能欺負別人。在晉中發生了這樣一件校園霸凌的事情。一個小女孩在宿舍被幾十個人圍毆。經過十多分鐘的毆打,小女孩的心理和身體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然而,學校的處理方式卻讓家長們不滿,傷了他們的心。
  • 校園暴力大數據揭示了什麼?
    這次發布的司法大數據顯示,在校園暴力案件中,88.74%的受害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傷亡情況,其中11.59%的案件受害人死亡,31.87%的案件中受害人涉及重傷。涉及故意殺人罪的校園暴力案件中,67.44%是因瑣事而起,21.74%是因感情問題引起,4.65%是為發洩個人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