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林草頭條丨河南:荒山成青山 沙丘變綠洲

2020-12-18 澎湃新聞

荒山成青山 沙丘變綠洲

——河南省防治荒漠化的新探索

濟源克井鎮閆營村的山坡上,林木茂盛,綠意盎然,而三十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禿嶺 資料圖片

今年6月17日,是第26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我國的宣傳主題是:「攜手防沙止漠,共護綠水青山。」

面對嚴重的荒漠化,如何既能實現沙退綠進、再現綠水青山,又能通過荒漠化防治,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全省各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荒山成青山、沙丘變綠洲,綠色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在中原大地徐徐展開。

綠水青山還復來

曾經,我省風沙肆虐最嚴重的地區當數蘭考。歷史上,因黃河多次在蘭考決口改道,造成「風沙、鹽鹼、內澇」三大自然災害。

而今,站在蘭考縣東壩頭鎮楊莊村,放眼望去,成片的苜蓿長勢良好。當年的座座沙丘已經變成片片綠洲。

從2018年開始,蘭考縣退耕還草,將黃河灘區12萬畝耕地打造為優質飼草示範種植基地,種植構樹、菌草、苜蓿等,形成了一邊「千裡黃河水滔滔」、一邊「風吹草低見牛羊」生態景觀。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省沙化土地面積128.9萬公頃。據2015年第五次全國沙化監測結果,我省沙化和荒漠化土地面積分別為596796.3公頃和1013.75公頃,沙化土地面積減少了53.4%,千萬畝沙地已變成了良田。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沙治沙的結果。我省在風沙嚴重的開封,以及蘭考、民權、寧陵、中牟等地營造防風固沙林667公頃,連續建起5條長達500公裡的基幹大型防風固沙林帶,還建立了22個國有林場,大大改善了沙區的生態環境。

近年來,我省沙區咬定風沙治理,宜林則林,宜草則草,造就綠水青山,每年新增造林面積25萬畝以上,已基本形成了點、片、網、帶相結合的綜合防護林體系,沙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八仙過海顯神通

目前,我省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南樂、範縣和臺前3個縣,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南陽市,涉及淅川、內鄉、西峽、桐柏等10個縣(市)。

針對不同地區的不同情況,我省各地因地制宜,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探索治沙防沙的新途徑、新方法。

淅川縣地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也是石漠化嚴重的地區之一。僅去冬今春,該縣就利用國儲林項目,投資6億元,種樹16萬畝800多萬棵,許多石頭裸露的荒山變成了草木蔥鬱的青山。

山上都是光禿禿的石頭,咋種樹?能不能成活?淅川縣創新造林方法,實施挖大穴、客土造林,把土像請客人一樣抬到挖好的穴中。一般大穴有60釐米深。挖不了的,就取石壘坑,確保樹木的成活。

同時,淅川縣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石漠化治理。印山因像個印而得名,整座山到處是裸露的巨石。2015年以來,當地企業家張明亮投資2億多元,修建梯田2000多畝,種植樹木500多萬棵,讓印山變了模樣,生態環境發生了巨變。

如今,我省已經形成了很多可供推廣的防沙治沙模式,為全國防沙治沙提供了經驗。

內黃、範縣、尉氏等縣將營造林工程、森林保護、公益林經營、治沙產業多方面結合起來,多措並舉,沙化治理成效明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商丘、蘭考的農桐間作,周口的農田林網,新鄭、內黃的棗糧間作,寧陵的桑糧間作,南樂沙區小雜果種植等模式,達到了林、糧、水果共同豐收的效果。

鄉村振興添動力

淅川縣老城鎮馬溝村,曾經是一個貧窮的小山村。如今,村裡的土地全部種上了杏李,一畝地年純收入超過3000元。每到收穫季節,這裡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隨著沙區生態環境的改善,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沙區呈現出林茂糧豐的景象。據統計,2019年,全省沙區林業總產值達800億元。

林下經濟有了飛躍發展。我省探索林菌、林藥、林禽、林牧等複合經營模式,形成了近期得利、長期得林、遠近結合、林農牧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民權縣城關鎮農民採取林藥套種的模式,林下種植牡丹、丹參等中藥材,畝均增收1600元,全縣林下飼養畜禽310萬頭,林下養殖收入達5000多萬元。

產業鏈條進一步拉長。沙區植樹造林,促進了相關產業的迅速興起。目前,全省沙區木材和果品加工企業星羅棋布,中小型木材加工企業達8000多家。蘭考縣民族樂器企業發展到42家,年產古箏、琵琶、二胡等65萬多臺(把),已成為國內重要的民族樂器生產基地。杞縣裴村店鄉鹿臺崗村人均擁有各類樹木200多株,林業成為沙區農民的錢袋子。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對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的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們真正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久久為功,一步一個腳印幹下去,必將會有更多的沙丘變良田、變綠洲,更多的石漠化荒山披上綠裝。

來源:河南日報

記者:李運海

原標題:《各地林草頭條丨河南:荒山成青山 沙丘變綠洲》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各地林草頭條|新疆洛浦縣:讓沙丘變綠洲
    各地林草頭條|新疆洛浦縣:讓沙丘變綠洲 2020-01-08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地林草頭條丨北京通州:森林溼地「擴容」候鳥有了新「驛站」
    各地林草頭條丨北京通州:森林溼地「擴容」候鳥有了新「驛站」 2020-11-09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地林草頭條丨「種」綠芙蓉國 「苗」繪瀟湘錦
    在這盎然勃發的綠色版圖上,13個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4個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1個國家草品種區域試驗站、10個省級重點林木良種基地、10個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28個省級保障性苗圃和各級林草主管部門……構成了比較完善的選、引、育、繁、推、管相結合的林草種苗體系,夯實了林業生態建設根基,為錦繡瀟湘美麗畫卷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生態文明先進事跡丨初心變恆心 大漠變綠洲 讓綠色成為發展最動人...
    生態文明先進事跡丨初心變恆心 大漠變綠洲 讓綠色成為發展最動人的色彩——遼寧彰武固沙造林科研團… 2020-12-04 1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人種樹多年荒山變綠洲,女兒卻因佔林罪被捕,真相果真如此嗎?
    並且為了這些樹,老大爺已經投入了差不多3000多萬,現如今當地原本的荒山已經因為這些樹變得生機盎然,然而令老大爺沒想到的是,因為這些樹,自己的女兒即將面臨牢獄之災,而自己也即將被取保候審。>老大爺女兒被拘捕的名義是非法佔林,而且據其本人描述,自己和女兒在15年前都曾經獲得過當地「荒山治理
  • 昔日荒山變青山變金山——我縣打造鄉村旅遊網紅景點
    誰也想不到,六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蕪,如今,荒山變青山變金山,成為鄉村旅遊網紅「打卡」地。 洣江生態園位於高湖鎮,毗鄰泉南高速,交通十分便利。 六年前,園區負責人單欽敏滿懷建設家鄉的豪情回到了高湖,開始了打造洣江生態園漫長而艱辛的路程。
  • 蘭州榆中北山造林人紮根荒山築綠洲
    原標題:榆中北山造林人紮根荒山築綠洲這些造林人和他們所喜愛的檸條一樣,紮根大山,用一輩子的時間將荒山變成了「綠洲」。2017年,榆中縣北部山區已完成造林面積51000畝、41個生態小康村建設等6項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北山生態修復、南山生態屏障、中部特色經濟林建設……榆中縣在大力實施生態綠化造林工程中,讓座座荒山成了「綠洲」。目前,全縣完成各類工程造林面積78.1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5.34%。
  • 各地林草頭條丨重慶:共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共繪綠色發展新藍圖
    城口縣率先與重慶林投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實施了全市首單國家儲備林項目,通過建設50萬畝國家儲備林項目,對流轉林地成材林木進行經營性採伐,增加了林木蓄積量,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助推脫貧攻堅。
  • 各地林草頭條|​​貴州生態文明「金字招牌」越來越靚
    要圍繞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把生態優勢鞏固好、提升好、利用好,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貴州人民的「幸福不動產」「綠色提款機」! 我們不難看出:貴州既充分審視了困難,更傳遞了決心和信心。 堅持鐵腕治汙提升生態優勢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
  • 草方格固沙,讓荒漠變綠洲
    不遠處沙漠草方格內種植的檸條、楊柳等抗旱植物,將沙丘緊緊地鎖住。昔日的沙漠變成了一個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沙漠綠色長城。在貴南縣浪歉溝第十八標段,100多名當地牧民正在設置草方格和沙帳。標段負責人魏佔全告訴記者,從今年7月2號開工建設,歷時60多天,目前,已完成253.3公頃(3800畝)草方格設置,到9月下旬完成300公頃(4500畝)治理任務,通過治理明顯感覺到沙丘緊了、流沙固定住了,同時帶動了當地牧民收入。下一步還要繼續往裡延伸,完成剩下46公頃(700畝)草方格治理,點播沙蒿、檸條等。
  • 各地林草頭條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當好「娘家人」 建功新時代
    來源:林海日報見習記者:李鵬飛原標題:《各地林草頭條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當好「娘家人」 建功新時代》閱讀原文
  • 甘肅民勤造「沙漠旅遊」廊道:「劈沙成途」讓風沙線變風景線
    甘肅民勤造「沙漠旅遊」廊道:「劈沙成途」讓風沙線變風景線 2019崔琳 攝   中新網蘭州5月31日電 (馬愛彬)5月底,行進在甘肅武威市民勤縣「沙漠旅遊」廊道中的民眾欣喜地看到,黏土、礫石、土工編織袋等防沙治沙新材料打成的網格狀的沙障將流動、半流動的沙丘捆綁得服服帖帖。眺望遠處,延伸至天際間的穿沙公路,仿佛是一幅生態畫卷中躍動的音符。
  • 各地林草頭條丨四川:扮靚竹林風景線,鋪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來源:四川日報作者:大強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各地林草頭條丨四川:扮靚竹林風景線,鋪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畫卷》閱讀原文
  • 400多名林科大學生走進林草科技一線
    他們聚焦90多個林草科技創新等熱點焦點問題,利用暑假深入21個省、市、自治區林草科技一線開展調研活動。據介紹,本次活動由中國林業教育學會主辦,主題是「科技裝扮綠水青山,創新助力鄉村振興」,將持續到9月底。
  • 民權林場:10餘萬畝人工林帶讓沙丘變綠洲
    「河南塞罕壩」迎來一年中最美時節   初冬季節林海牧羊一群羊可換一輛車   初冬的林帶,呈現出別樣韻味。   有些枝葉已落盡,枝幹遒勁,努力探向碧藍的天空,有些枝葉剛剛變黃,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申甘林帶的刺槐區,大片大片望不到邊,不多時,從林間走來一群羊,牧羊人正跟在後面。他告訴記者,養了大約百隻。   老鄉笑著說,這群羊能換一輛不錯的小轎車。「一隻羊能賣2000塊,一群羊可不是能換一輛好車!」見記者訝異,老鄉又進一步解釋道。
  • 「荒山」變「金山」 福建這個地方到底經歷了什麼?
    村裡貧困戶生產出來的雞蛋、百香果、火龍果、米粉、薑糖等農產品,通過電商遠銷全國各地,根本不用愁銷路,許多貧困戶都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好處…… 新建的扶貧小區、汙水處理廠、溼地公園、漂亮的房屋、乾淨的街道……如今的中復村處處展現出美麗鄉村的面貌。
  • 新疆伊犁有一個綠洲中的沙漠,傳說是情人的一滴眼淚凝固而成
    新疆伊犁有一個綠洲中的沙漠,傳說是情人的一滴眼淚凝固而成新疆綠洲裡有個沙漠?這裡有關於愛情的傳說和故事標籤:中國新疆旅遊、新疆伊犁霍城圖開沙漠、綠洲裡的沙漠、邊疆大漠風情風俗遊、旅遊景點推薦介紹新疆伊犁有一個綠洲中的沙漠,傳說是情人的一滴眼淚凝固而成。新疆有不少的大沙漠,而且在世界上也是響噹噹的。對於沙漠,人們的概念化也是非常頑固的,都是談到沙漠就色變,因為沙漠通常代表著寸草不生,而且沒有生命的跡象,是死亡的象徵。
  • 能讓沙漠變綠洲,印度:那我們怎麼辦
    能讓沙漠變綠洲,印度:那我們怎麼辦!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由於沙丘受風力的影響而伸展並經常移動,周圍地區的侵蝕正在擴大,因此在中國有必要進行控制,要知道,防砂是世界難題,經過30多年眾多科研學者和治沙工作者的努力,3萬畝沙漠成功地變成了試驗區的綠洲,成為了世界上的一大奇蹟。
  • 中國治沙奇蹟,沙漠變綠洲,被外媒成為中國魔方
    據統計,我國的沙漠總面積達到了130.8萬平方公裡,佔中國國土的十分之一了,所以我國很早開始就是實行開墾沙漠變綠洲的計劃了,所以沙坡頭上草方格的成功是必然的,而遍布草方格的地方就是我國的寧夏自治區。不過在偶然間,隊伍的隊員隨手撿起駝隊掉下的一捆麥草,隨後用鐵鍬將麥草插入沙丘,大風過後只有之一捆麥草依然屹立在這裡,這偶然的麥草開啟的治沙歷史。之後就出現了我們見到的麥草方格,沙漠變綠洲的願望也實現了。離開家鄉的寧夏人終於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鄉了,這個麥草方格也聞名世界,被中國稱為治沙奇蹟,被外媒稱為中國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