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李廣|歡迎關注我 ,一起學習更多的育兒及家庭教育知識。
一天,小傑睡著後,媽媽打開兒子的平板電腦,在微信裡翻看到了兒子和同學的聊天記錄,其中有位女同學表示喜歡小傑。媽媽看後笑道:「沒想到我兒子還挺招女孩子的。」
第二天送孩子上學的時候,媽媽旁敲側擊地問兒子:「在班上有沒有哪個女生喜歡你呀?你有沒有喜歡哪個女同學呀?」兒子都搖頭表示沒有。
幾天後,幾位家長帶孩子聚餐,在飯桌上,媽媽們圍坐在一桌,一起聊著孩子的事情,彼此開著玩笑,小傑媽媽順口就把那位女生喜歡自己兒子的事情給說出來了。
家長們聽了都哈哈大笑,誇小傑有魅力。媽媽在邊上有點自豪地說:「那是,我兒子幼兒園的時候就有女孩子喜歡呢!」
媽媽們在開心地談笑風生,卻沒注意到旁邊那桌上,小傑滿臉通紅的臉,同學們也在一臉壞笑地看著小傑。
回到家後,小傑責怪媽媽讓他在同學和家長面前出醜了,讓他以後在學校難很堪,會被同學笑話的。
媽媽說:「這有什麼,你們才六年級小學生,哪懂什麼,不都是好玩嗎?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可能就喜歡那個了,不要介意的!」
小傑聽了氣得大聲說:「我不是小孩子了,請你尊重我!」然後進了自己房間,門嘭地一聲關上了。
父母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隱私
每個人都有不想為他人所知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不管孩子的思想是否成熟,他們都想有擁有隱私的權利,父母不能用愛的名義去窺探孩子的隱私,更不能把孩子隱身當作玩笑去告訴他人。那樣對孩子無疑是一種傷害。
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就有明確的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父母也不能隨意查看孩子的日記或者信件,侵犯孩子的隱私。
可是在現實社會當中,還是會有很多的父母隨意侵犯孩子的隱私,究其原因,只有兩個:
一是父母認為孩子在父母面前沒有什麼好隱瞞的,沒有什麼不能讓父母知道的。
父母認為孩子未成年,家長對孩子的事情有知情權,所以女孩子不應該有隱私。
第二是父母對孩子不放心。對孩子缺乏信任,重新擔心孩子交上壞朋友,或者染上壞習氣。
其實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相對空間和自由,孩子的思想和情感需要有一個自我表達和傾訴的途徑,而往往有時候是通過日記的形式體現出來,其實這有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成長。
父母要想了解孩子,應該在平時多與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了解孩子在學校學習和生活的情況。
父母不應該去窺探孩子的日記、聊天記錄,以此想了解孩子的隱私,這是十分不可取的行為。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就會帶給孩子極大的傷害,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侵犯孩子的隱私帶來的弊端:
1、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隱私通常包括個人的缺陷(包括生理的、行為的),這些又是孩子最忌諱的,自尊心容易遭受打擊的地方,所以父母要尊重和認真對待,保護好孩子的隱私,不要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2、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都希望有一定的獨立性。不希望自己的錯誤和失利,讓更多的人知道,而是想偷偷改正,如果自己的所犯錯誤和事例被曝光,反而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3、麻痺孩子的羞恥心
孩子因為知羞恥才把過去的一些過失、缺陷看做隱私,如果被隨意被揭開、公布,孩子起初可能會覺得難堪、痛苦,可是時間一長,反而會變得麻木,甚至是「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這樣反而會挫傷孩子的上進心
4、削弱孩子的自省力。
孩子寫日記是一種自我反省的方式,是一種成長的經歷,如果家長偷看孩子的日記,是不尊重孩子的隱私行為,孩子就不會再重視這種自省的方式,這樣雖然滿足了家長的好奇心,但是卻大大的削弱了孩子自我反省的欲望和能力。
5、破壞孩子的人際關係
孩子的一些隱私會涉及到同學、朋友,比如微信、QQ聊天記錄、日記等,如果家長私自野蠻的窺探了孩子的隱私,就會使孩子遭受朋友和同學的怨恨,這樣就會破壞孩子與同學朋友之間的友誼。
6、削弱親子關係
父母如果隨意侵犯孩子的隱私,會使孩子對父母產生反感、不信任,甚至怨恨,給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傷害,就算事後父母及時的補救,也難免會有隔閡,父母以後再想有效的引導和教育孩子就會有很大的阻力。
所以父母要換位思考,充分尊重孩子,與孩子多交談溝通,同時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孩子擁有自己的小秘密,可以讓孩子給自己的隱私上把鎖,尊重和幫助孩子保護好他的隱私,一起守護好孩子的內心健康。
(配圖源於網絡,侵聯刪)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給小李廣點讚並分享給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