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1月24日訊 廣發「招賢令」,集聚精英才。作為一座正在創業的城市,在今年,青島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迫切,而回望城市自身,這裡正逐漸成為創新要素集聚,人才茁壯成長的「熱帶雨林」。
2020年5月,上海海事大學與青島市人民政府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上海海事大學青島研究院。研究院於2020年10月註冊成立,落戶青島國際航運中心第30層。
時間走到11月21日,「慧海達航」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高峰論壇暨上海海事大學第三屆全球校友聯誼會活動在市北區舉行。在上海海事大學黨委書記宋寶儒、校長陸靖、副校長楊萬楓以及上海海事大學各地校友會負責人的見證下,論壇現場舉行了上海海事大學山東校友會的成立儀式。隨後,在上海海事大學相關領導以及市北區相關的領導的見證下,上海海事大學青島研究院揭幕儀式成功舉行。
風從「上海」來。我們可以看到,以上海海事大學青島研究院成立為契機,一座立足於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為人才發展提供廣袤空間、為青島港航產業注入創新引力的複合型產業基地已初具模型。
山東校友會成立+青島研究院落地,「雙招雙引」成績再加碼
當上合示範區、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等一系列機遇疊加,這些種種,構成了新時代青島城市發展的「天時」。
從曾經的小漁村變身國際化大都市,從青島港奠基到郵輪母港區,青島用了一百年的時間。青島因海而生,向港而興。圍繞港口做城市發展文章,對青島而言是「地利」。
如今,市北聚焦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打造創新中心核心區,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亟需引進和培養一大批與之相適應的高層次緊缺人才,亦急需藉助高端的港口、航運、物流、供應鏈、自貿區等領域的智力資源和創新力量。
上海海事大學山東校友會和上海海事大學青島研究院的成立,也進一步促成了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過程中的「人和」。
國家級、部市級重點學科13個,15個國家級、省部級重點研究和教學基地,工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港航物流學科領域全球第一,在航運、物流、海洋等特色專業上,一直以來上海海事大學都是國內科研教育的先行者。
上海海事大學被譽為我國高級航運人才的搖籃,累計培養出超過16萬人的優秀畢業生,他們中許多人已經成為行業翹楚、國之棟梁。把握教育培訓、科學研究、行業智庫等方面的突出優勢,目前學校已與多個地市開展了深度合作。
據了解,上海海事大學青島研究院計劃5年內完成如下任務:選派350名全日制研究生赴青島實習實踐;在青島本地化培養450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完成1000人次的高端人才培訓;建設上海高級國際航運學院、亞洲郵輪學院等駐青島派出機構;通過科研合作,服務當地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舉辦各類國際會議、專題論壇、講座等,搭建國際化交流合作的平臺;助力青島市建成北方國際航運信息中心。
對學校自身而言,上海海事大學山東校友會的成立是學校校友工作新模式的又一探索,而對於創新中心核心區而言,校友會的成立和研究院的落地是其開展人才招引工作的一項重大成果。作為把握核心產業要素的人才平臺,立足青島輻射山東,校友會將在學校與青島的合作中發揮重要力量,下一步,以匯聚校友所具備的優質的人才資源和企業資源為主,開展人才招引工作,校友會的成長將更加積極地融入青島的發展戰略。
用平臺思維做乘法,助推創新中心核心區產業建設
本次正式揭牌並開學的上海海事大學青島研究院,未來以此為依託,將成立上海海事大學青島研究生院、青島自貿區供應鏈研究院的一套運行班子。
借力上海海事大學的人才、技術資源,青島圍繞港口、航運產業的研究得以深化,專業領域相關點企業合作將不斷加強,從這一角度來說,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的影響力將不斷擴大。
隨著「慧海達航」論壇的舉辦,上海海事大學的目光一路向北,最終決定與青島攜手,圍繞港口產業做文章,帶動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發展。此次上海海事大學接受青島拋出的「橄欖枝」,促成了「強強聯手」,從另一層面來看,已成為創新中心核心區以「平臺思維」「生態思維」助推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樣板。
本著「精誠合作、互利共贏」的原則,合作中初衷所依據的「青島市、市北區經濟發展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實際需求」,直指青島的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
根據協議,上海海事大學青島研究院將聚力構築具有影響力的北方航運高端人才培養平臺、港航高端智庫平臺、國際化合作交流平臺,為青島市打造創新型、複合型高端產業人才鏈。
邁入新時代,青島認為,「搞活一座城」,平臺思維是其關鍵。現在,青島提出,城市的建設要以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以平臺思維整合資源,以平臺思維營造科技創新大生態,積極搭建各類平臺,用開放的視野在更大空間整合資源,推動財富與產業、技術、人才等要素在青島互動耦合,創造新的組合,實現價值倍增。
去年4月25日,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出席「雙招雙引」攻勢作戰方案答辯時強調:「抓 『雙招雙引』工作,要提升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樹立平臺思維,提高聯想力和想像力,不能用傳統思維做加法,要用平臺思維做乘法,通過平臺整合資源,形成不同要素之間的互動,開展集群化和產業鏈招商,實現價值倍增效應。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用生態思維創發展環境。」
把握平臺思維、生態思維進行「雙招雙引」,這為上海海事大學青島研究院能順利落地帶來了強大驅動力。我們可以發現,創新中心核心區內的創新要素不斷集聚、整合,「產學研」「政校企」的合作不斷深化融合,這裡正構築越來越和諧的生態發展體系,而在青島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的進程中,這裡正成為城市開放、創新發展的新高地。
「走出去」「引進來」雙輪驅動,真正實現互利共贏
「下一步,青島市各方面將傾力為上海海事大學青島研究院提供全方位優質的服務,全力支持研究院的發展,我們也殷切地希望,青島研究院能夠架起連接青島和上海的新橋梁,將更多的行業論壇、高級峰會、科研成果帶來青島,助力青島打造成為航運、產業、信息技術、人才等要素聚集的新高地。我們真誠地邀請上海海事大學全球的校友多來青島走一走,看一看,共敘友誼,共話發展。」
在論壇現場的致辭中,青島市政協副主席卞建平再次表達了對於青島和上海海事大學攜手的美好願景。
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調整的今天,黨中央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新格局中,青島勢必將承擔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雙節點」職責。
「走出去」+「引進來」,這是青島把握時代策略,開放發展的風向標。
今年6月28日,青島派出赴上海專業實訓幹部51名,主要拜上海的企業、機構為師,利用一切機會學習鮮活的上海經驗、上海場景;7月7日,以現代服務業為紐帶,王清憲率領青島市黨政考察團一行來到上海市,向上海的高校、企業發出了共同發展的邀請函;8月28日,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服務管理局在上海虹口區成功舉辦上海-青島發展服務業合作對接論壇,面向長三角大力推介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等核心產業。
去年以來,青島發起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航運、貿易、金融、高新科技成為創新中心核心區取經上海的重點領域。圍繞航運做貿易,圍繞貿易繁榮金融,以金融放大貿易,以貿易撬動航運,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將極大提升青島在航運、貿易、金融領域的全球影響力。與上海海事大學的合作,創新中心核心區正是牢牢把握了航運為引領的產業發展思路。上海海事大學研究院的成立將更好的助力創新中心核心區以海洋賦能經濟發展,為港口航運領域的高質量互動合作注入澎湃動力。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開放配置上海的更廣資源,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的核心產業發展,也將因為研究院的落地獲得強大的發展動能,帶動城區建設向更廣闊的舞臺啟航。下一步,青島市、市北區將與上海海事大學在人才培養、智庫建設、政產學研合作、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等領域廣泛深入開展合作,助力青島提升在港口航運、自由貿易、物流、產業供應鏈等領域的全球知名度,展現這座崛起的國際化大都市的開放魅力。
信網記者 杜杲燃
[來源: 信網 編輯:光影]
【來源:信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