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內圓明園文物現多處傷痕 曾為香妃禮拜殿建築構件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北大內圓明園文物現傷痕?

  昨日有網友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27日,他在北大參觀時發現北大西門內收藏的文物石雕三孔平橋上有多處明顯的傷痕。「從傷痕來看就是人為的,我猜測是最近形成的。」該網友稱。

北大內現存的圓明園三孔橋石構件

  北青報記者昨日下午在北大看到,三孔平橋上確實出現多處傷痕,相比於其他位置顏色顯得很白,與周邊風化過的石材表面有明顯不同,且破損處邊緣較為尖銳。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告訴北青報記者,現有的資料可以證明,這處三孔平橋來自圓明園的方外觀,屬於圓明園的流散文物之一。北京大學文保辦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已經聯合學校總務部門對三孔平橋進行了保護措施,避免傷痕進一步擴大。工作人員稱,此前石橋周邊曾因為施工進行了圍擋,未來將詳細調查傷痕是何時形成的。

  一塊石材上至少7道傷痕

  27日,有文物愛好者在微博發帖稱,北京大學內的一處石雕文物三孔平橋上出現了明顯的傷痕。這位文物愛好者告訴北青報記者,他27日在北京大學參觀時發現了這件文物上遍布著多處白色的傷痕,「這些傷痕幾乎可以肯定是人為的,而且像是近段時間形成的。石橋周圍很多地方都在施工,附近的路上也都是浮土,不知道是不是用機械造成的傷痕。」

石構件上出現的疑似「新傷」

  昨天下午,北青報記者在北京大學西門內北側的道路邊找到了文物愛好者所說的三孔石橋。石橋位於一處草坪中,背對著一片土坡,在石橋與土坡間的土石堆上可以看到被丟棄的靴子和廢棄油漆桶。

  整個石橋由六七塊石材組成,每塊石材上都可以看到精細的石雕花卉。而多塊石材上方表面可以看到多道平行的白色傷痕,部分石材的雕花也有明顯的白色破損,這些傷痕的顏色與石材周邊風化的表面格格不入。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最多的一塊石材上,有至少7道線狀的傷痕,每條線都幾乎橫跨整個石材表面。

  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告訴北青報記者,這些石材所屬的三孔平橋曾經位於圓明園方外觀前,是圓明園的流散文物之一。「我們很早就關注到了這座石橋,在圓明園的老照片等圖像中,都可以確認這座石橋曾位於方外觀。」

  一名在附近施工的工人告訴北青報記者,這些石材原本放在靠南側的位置,「前兩周那裡鋪設草坪,就把這些石雕挪到這裡了。」劉陽根據北青報記者發來的照片確認,「這處石雕相比之前安放的位置大約向北挪了20米。」

  石橋曾為香妃禮拜殿建築構件

  根據資料,石橋曾經的所在地方外觀位於今天的圓明園西洋樓景區內,曾為乾隆寵幸的維吾爾族妃子「容妃」,也就是民間常說的「香妃」做禮拜的場所。建築整體採取西洋風格,但屋頂採用中式的重簷琉璃瓦屋頂。

  北京大學負責園林綠化的工作人員稱,三孔石橋所在的草坪是近期剛剛整修完成的,「前段時間我們恢復了石橋所在地的草坪,幾天前才把那邊的圍擋撤掉。石橋以前也並沒有放在那裡,此前曾先後換過4個地方安放。」該工作人員表示,並不清楚石橋上的傷痕是如何產生的,相關情況可以向學校的文物保護部門溝通。

  北大調查文物傷痕何時產生等情況

  收到關於三孔石橋疑似出現傷痕的舉報後,北京大學文保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表示,將立即聯絡學校總務部門,調查三孔石橋的情況。昨天下午,該工作人員稱總務部門已經在石橋周邊加裝了保護措施,避免石橋遭受進一步傷害。她表示,因為此前事發地有圍擋,裡面曾進行施工,因此暫時還無法確認傷痕是何時產生的。學校文保部門將和總務部門一起繼續調查此事。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圓明園被毀後,不少園內石料、設施被挪為建築或其他用途。除了北大外,不少單位和機構都有圓明園流散文物。

  此前北京大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遵照北京市文物局《關於落實國家文物局同意開展圓明園散落文物徵集工作批覆的復函》中的「對於已構成國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主體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圓明園的文物』,應以保護現狀文物保護單位的整體性為主」的描述,北大對這些文物進行了及時收購和妥善安置保護,包括圓明園流散石構件在內的眾多遺存遺蹟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未名湖燕園建築」的有機組成部分。

  文並圖/本報記者 屈暢

  線索提供/朱女士

相關焦點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追索回國,馬首銅像將回到圓明園
    延伸閱讀曾流失海外百餘年的馬首銅像,年內將回到圓明園馬首銅像 資料圖,王海欣 攝去年11月13日,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在國家博物館舉辦,流失海外百餘年、在2007年由澳門企業家何鴻燊購得,並在澳門公開展示多年的馬首銅像被正式捐贈給國家文物局。經過雙方協商一致,文物局受捐後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
  • 圓明園香妃寢宮3D復原,用十數根漢白玉當石柱,中西合璧極盡奢華
    現在提到圓明園,想必大家的第一反應是「廢墟」兩個字。圓明園的真實景象,我們現在是難以見到了。記得網上傳有一個視頻,有兩位街頭魔術師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將圓明園的部分景觀用3D投放的方式將它們原本的建築形態給還原出來。他們的這一舉動也讓他們在網絡上擁有了不少的點擊率。
  • 中國商人向挪威博物館捐資 換7根圓明園石柱歸國
    黃怒波在中國境外最出名的事跡也許是曾試圖在冰島買地興建高爾夫球場。作為回報,這些石柱將於今年9月被送回中國,並放在黃怒波的母校北京大學展出。北大還與該博物館建立了一個學術合作項目。曾任KODE藝術博物館館長、目前是丹麥奧胡斯ARoS藝術博物館館長的埃倫德 赫耶斯滕說,黃怒波的捐款將為KODE博物館修繕其中國藝術藏品展位計劃提供一半的預算資金。
  • 馬首正式回歸圓明園 國家文物局長:不再是皇家私藏,是屬於全體人民...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因北牆外的小河擋住了火勢,倖免於難,部分建築和古樹留存至今。1日的入藏儀式上,封面新聞記者看到,圓明園馬首置於圓明園正覺寺文殊亭的中央。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指出,馬首歸園,樹立文物回歸新典範。國家文物局會同北京市有關方面,選定圓明園正覺寺作為馬首銅像展示場地,文物建築文殊亭作為馬首展區。
  • 「馬首」重回圓明園,文物回流還有多少待續篇章
    據悉,「馬首」將與其他六尊已經回家的獸首銅像聚首京城,在「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上亮相,之後將歸藏圓明園,結束百餘年的漂泊離散。圓明園馬首銅像,為清代圓明園長春園西洋樓建築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獸首噴泉主要構件之一。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慘遭劫掠焚毀,馬首銅像與其他11尊獸首銅像一同流失海外。
  • 百年夢圓:馬首銅像重回圓明園
    在清乾隆時期文物建築——圓明園正覺寺文殊亭內,色彩深沉的馬首銅像靜靜佇立、栩栩如生,毛髮分毫畢現,展現出極高的工藝水準。精煉紅銅的材質使得它歷數百年風雨而不鏽蝕。據介紹,馬首銅像系乾隆年間鑄造,為清代圓明園海晏堂外十二生肖獸首噴泉主要構件之一。
  • 圓明園珍寶無數,被哄搶後,剩下文物去哪裡了?毀在中國人手上
    其實,清朝的時候有一本關於圓明園內物品的書,叫做「陳設清冊」。清朝建立圓明園後,因為園內物品太多並且貴重,有專門的官員對園中的物品進行清點記錄成冊。,館內還有1000多件中國文物,這些都曾是圓明園中的物件,但這些很難拿回來了。
  • 秋遊圓明園——走進圓明園展覽館
    但不幸的是,這座一代名園竟於1860年和1900年兩次遭到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的野蠻焚毀和洗劫後,所有建築、文物都已蕩然無存,成為一片廢墟。解放後,黨和政府對圓明園遺址十分重視,進行了大規模的綠化並在1976年成立了圓明園管理處,對遺址進行保護、整修和利用。1979年,為配合愛國主義教育,建立了圓明園園史展室,1985年,在西洋樓遠瀛觀遺址西側新建圓明園展覽館。
  • 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後,那些些遺失的文物,如今在哪?
    圓明園作為皇家園林,其規模的豪華程度可想而知。全園一共分為三部分: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建設的時間之長曆經了六位皇帝,耗時150多年,佔地面積高達20多萬平方米。在世界上都是比較少見的建築。圓明園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建築精美,匯聚了大量的人文和民族精華,可以說是當時的世界級博物館。法國的雨果就曾將稱讚過圓明園是藝術的頂峰。
  • 浙江橫店圓明新園開園 獲贈圓明園流失文物(圖)
    大型神話功夫水秀——夢幻園明 李晨韻 攝鴻慈永祜 李晨韻 攝捐贈流失文物(中:徐文榮) 李晨韻 攝中新網東陽5月10日電 題:浙江橫店圓明新園今日開園 獲贈圓明園流失文物記者 柴燕菲 趙曄嬌155年前遭焚毀的北京圓明園已在浙江橫店重現。
  • 揭秘香妃死亡真正原因:並不是被皇太后賜死,太醫洩露其秘密
    在乾隆帝的眾多妃嬪中,有一位來自遙遠的新疆地區,她因「生而體有異香」,因此被人們稱為香妃。在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乾隆帝、香妃之間的故事,但是由於歷史記載的缺失,因此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那麼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香妃」,她又是怎麼死的呢? 根據史料的記載,「容妃,和卓氏,回部臺吉札賚女。
  • 北大15個院系36名同學歷經近7個月 完成燕園石刻文物數位化檔案
    這項工作由北京大學文物保護與管理辦公室、圓明園管理處共同發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與北京大學考古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承擔,北京大學文物愛好者協會和燕園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共同參與。在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張劍葳和學院工程師尚勁宇的指導下,工作坊中來自北大15個院系的36名同學,通過室內外作業,用近7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校園內30件石刻文物的數位化採集建檔工作。
  • 圓明園的西洋樓在很多人印象中是素色,但實際上它是「色彩繽紛」
    在很多人印象中,圓明園的西洋樓是素色的,但實際上它是「色彩繽紛」的。圓明園管理處正在進行的「修復1860」三期文物修復正在印證這一觀點。記者昨天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修復1860」三期將完成24件瓷器、5件琉璃共29件文物的修復工作,這也是圓明園首次嘗試對琉璃構件進行修復。昨天,記者走進圓明園文物修復工作站,「文物醫生」正在對部分文物開展修復工作。
  • 圓明園最初的樣子!讓國人傷心的事情,曾經的遺物都去哪了?
    在九州景區裡,這裡管理處的副科長辦公室裡有一座在拆遷房裡刨回來的黃色琉璃物件,是圓明園的遺物,有些被埋在地下。這些曾經光澤鮮豔的琉璃物件就這樣墜入泥土裡傷痕累累的,附近還居住的一個老百姓他好奇地撿了回去,嘴裡念叨著這是皇帝的物件兒吧,他這東西沒實用,也不能當飯吃,但是圓明園的部分寶貝就是這樣撿走了,而且量還很多。
  • 八國聯軍洗劫圓明園,德國率先道歉並歸還文物,唯獨此國恬不知恥
    圓明園中的珍寶實在是太多,根據當時一個英軍目擊者回憶:整個法軍營帳內堆滿了很多裝潢異常華麗的各色鐘錶,在士兵的帳篷周圍,到處都是綢緞和刺繡品。有一個名叫赫裡思的英國二等帶兵官,他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並享用終身。園內的文物珍寶很多都是價值連城,如今大部分已經不知去向。
  • 天啊嚕,北大文物動起來了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既有山環水抱,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自然精緻,又有飛閣流丹,朱簷碧廊,池館水榭等古典建築,自然風光與人文建築,錯落有致,相得益彰。2001年,「未名湖燕園建築」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燕園共有國家級文物建築、北京市級文物建築、海澱區級文物建築及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築近百座,有石碑、石雕及石構件等文物42件。
  • 圓明園珍貴流失文物在法被盜 小偷7分鐘盜15件展品
    昨天,位於巴黎南部的楓丹白露博物館中國館15件珍貴展品遭竊,其中包括圓明園核心文物銅胎掐絲琺瑯麒麟和鍍金鑲珊瑚松石壇城,均為「無價之寶」。其中琺瑯麒麟原為一對,另一隻現被臺灣一位文物家收藏。歐仁妮皇后作為1860年英法聯軍遠徵中國的支持者,收到法軍進貢的從圓明園搶掠來的無以計數的珍寶。英軍則將掠獲物獻給了維多利亞女王。  1863年,皇后決定將所有物品移放至楓丹白露城堡側殿的底層。據描述,在這座中國館的主廳內,裝飾天花板的是三張巨大的緙絲毯,織物華麗無比。
  • 此人2.7億元買下圓明園文物,拒絕付款後,稱:必須無償歸還我國
    雨果曾這樣讚揚過我國的圓明園,他說這是一個世界奇蹟,是一個匯集了人類想像力的地方,是一個震撼人心,但是卻不被人熟知的傑作。這裡的建築無法用言語描述,這是仙境。圓明園不僅有藝術珍品,還有無數的金銀財寶,但是這個奇蹟卻被兩個強盜破壞了,一個是法蘭西,一個是英格蘭。雨果說,他們所有的教堂珍品加起來也比不上這座東方的博物館。
  • 圓明園流失文物將在英拍賣 文物局稱尚無法禁止
    新京報訊 (記者蔣彥鑫)繼2009年圓明園兩獸首在巴黎拍賣引發公眾關注後,日前有人爆料稱,又有兩件圓明園文物將在英國被拍賣。  對此,昨日國家文物局表示將高度關注此事。但要禁止拍賣行在國外拍賣中國文物,尚存困境。
  • 在國外拍賣的圓明園文物已被持有者收回 Looted Chinese relics...
    ,將拍賣兩件圓明園流失文物。  文物確認來自圓明園  10月下旬,英國邦瀚斯拍賣行(Bonhams)在其網站上宣布,將於11月8日拍賣兩件來自中國「夏宮」的文物。分別為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以及清乾隆青玉雕仿古獸面紋提梁卣,為青玉雕成。此前還曾在上海預展過。有關專家考證了兩件文物的出處,「夏宮」就是中國的圓明園,文物的流失過程也顯示其確實來自圓明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