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房產圈有個消息格外引關注:11月17日,年僅10歲的上坤地產集團有限公司(06900.HK,以下簡稱「上坤地產」)正式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交易,成為今年下半年房企融資規模監管新規公布後第二家完成IPO的房企,也是今年上市房企中最年輕的企業。
上坤地產,這個很多人都沒聽過的地產品牌,2010年成立於上海,其名義上的公司董事長兼CEO為創始人朱靜,而實際擁有這家房企的為盈信國富集團(原盈信投資集團)創始人林勁峰。三年前上坤跑步進入百強榜,今年又在疫情大環境下風風火火上市,進度飛快。
不過,年輕在網際網路行業意味著活力與生命力。但在嚴重依賴資金與人脈資源的房地產行業,年輕,卻往往有著令人不安的聯想,甚至很可能擁有著完全相反的意義,比如冒進和不靠譜!
3個在蘇項目均遭投訴,是冒進還是實力不足?
目前,上坤在蘇州主要參與4個項目:獅山四季、雲棲簏、雲棲時光和望湖四季。其中獅山四季、雲棲時光和望湖四季主要由上坤開發,而雲棲簏由5家開發商聯合開發。
然而,除了尚未開盤的望湖四季之外,其他3個項目均遭投訴,投訴內容涵蓋產品質量、設計缺陷、流程違規等,凸顯出這個年輕的企業在底蘊和產品上的不足之處。
上坤·水岸四季,被投訴「質量奇差」上坤在蘇州最典型的項目應該是獅山四季。該項目位於新區蘇福路與塔園路交叉口,從位置上來看地段不錯,項目產品面積從 96㎡-176㎡,定位低密改善高檔社區。然而在2019年交房時,卻收穫差評如潮。
在寒山聞鐘上,有多名業主發帖痛斥水岸四季(又名獅山四季)裝修質量差:地板一踩就冒煙、而且牆體裂縫、廚房桌面破裂...
此外,還有業主反映該樓盤售賣過程中涉嫌欺詐,致使業主買到非標房源且投訴無門。
早在2018年該項目內部精裝工程施工時,就有業主發現其在施工過程中存在各種貓膩,比如垃圾未清理的前提下,就進行了水泥澆築等,行徑用「缺德」二字不足以概括。
已交付的上坤·獅山四季
雲棲麓減配嚴重,「微豪宅」變「偽豪宅」而科技城的雲棲簏同樣也是紛爭不斷。該樓盤雖然是5家聯合開盤,但掛名上坤,足以說明上坤在該樓盤開發中佔重要分量。
該項目因過度宣傳、設計不合理、交付減配嚴重、綠化稀疏等,引業主強烈不滿。比如其一期項目電梯未做風雨門,導致電梯屢次停運,且有安全隱患;
如其入戶單元門虛假宣傳,買家秀與賣家秀對比辣眼睛。
項目宣傳效果圖與實際交付之間差距巨大,引發業主強烈不滿!
如設計敞開式連廊,卻未安裝連廊門,致使積水頻發、管道阻塞,且有兒童跌落風險。
最典型的問題還是綠化減配嚴重。宣傳時承諾的櫻花大道、四季綠化等變成稀疏的草地。
實際交付圖
還有大門口裝飾拆除,變身「加油站」。
這些問題處處透漏著開發商最大限度壓縮成本、剋扣經費的苦心。再對比一下當初賣房時滿是溢美之詞的宣傳照,諷刺十足了。
畢竟這個樓盤當初宣傳的時候可是科技城輕奢住宅,主打高品質定位。他們甚至為此還造了一個「微豪宅」理念。結果業主拿到房後卻是哪哪寒磣、處處減配的「偽豪宅」,且宣傳詞與實際交付之間的對比過於強烈,甚至有些黑色幽默。業主當然是不能接受了。
來,帶大家直觀感受一下這個所謂的「科技城人居標杆」、「都市精英嚮往的輕奢微豪宅」。保準你也接受不了這個設定。
銷售慘澹,雲棲時光開盤首月網籤率僅4%目前上坤在售的唯一樓盤為相城元和的雲棲時光花園。該項目於8月6日首次取證272套房源,然而開盤首月,截止到8月底,該項目網籤共0套,籤約中12套,網籤率僅有4%。相比於各紅盤們嗷嗷叫著「一小時勁銷XX億」的春風得意,雲棲時光的銷售可以說是非常慘澹了。
近日雲棲時光又因為持續多日的半夜施工問題遭頻繁投訴,且投訴帖子一天一個。但上坤似乎都視若無睹,繼續瘋狂趕工。
我們不僅要問,上坤為什麼這麼著急?項目施工中究竟有什麼是需要在夜間進行的?要知道項目工期一般都是規劃好的,正常施工都會如期完工。上坤屢次半夜趕工,為什麼?!
如此種種不靠譜,或者說糟糕的體驗,讓蘇州網民們發出陣陣感嘆:買房時還是儘量選大品牌開發商。大品牌商好歹會顧全臉面,質量和售後相對來說都會有保障,而不會像小開發商一樣問題頻出且毫無顧忌。
當然,要從規模上來說,上坤也不算小了,畢竟能上市掙錢了。只是從業內人扒出的資料來看,上坤此次的上市似乎也沒那麼簡單。
財務報表堪稱魔術,跑步上市是為了?
今年8月份,銀行限制開發商融資的「三條紅線」正式出街,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全行業全面推行。三條紅線具體內容:
1、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
2、房企的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
3、房企的「現金短債比」小於1 。
政策一出,地產企業融資環境嚴峻,上坤選擇在這個時候上市,難免不讓人多想。
據悉,為了赴港上市,上坤火急火燎的遞了兩次表。招股書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上坤資產負債率達到88.41%,而在剔除91.79億元的合同負債後,其資產負債率仍高達81.77%,踩中一條紅線。
但是,頗為奇怪的是其淨資產負債率指標。2017年-2019年各年末,上坤地產的淨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84.9%、325.9%、118.8%,到了2020年4月末,已下降了整整45個百分點73.8%,精準避開了另一條紅線。
三年時間,資產負債率從684.9%下降到73.8%,這速度和效率,許家印也望塵莫及。如果說中間沒有貓膩,我是不信的。
而且2017、2018年連續兩年,上坤的經營性現金流都為負值,2019年才回正為20.08億。但在擴張過程中,上坤置業頻繁地通過信託等非銀渠道融資,其中大多是由盈信國富承擔擔保代償責任,這些融資計劃年化承諾兌付最低8.2%,最高的達到14%。截至2020年8月底,公司通過非銀渠道融資金額佔有息負債總額的75.6%,年利率在10.5%-18%之間,處行業高位,資金鍊岌岌可危。
在2018年年末,上坤首次進行股權質押,2019年下半年更是密集的進行了5次股權質押。某種程度上昭示著這個飛速發展的地產公司背後潛伏的危機。
在這種情況下,上坤跑步上市,仿佛是在抓緊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上市,也許是上坤融資僅剩的底牌。
但是,在愈來愈艱難的地產行業,在大魚吃小魚、甚至大魚們都開始洗牌的地產業,這麼一個問題頻出、名聲不佳、資金流緊缺的小開發商品牌,上市後究竟會給市場,給自己帶來什麼?編者對此持保守態度。你怎麼看?
轉載
#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