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6日在泰安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泰安市財政局局長 劉 斌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託,現將泰安市2017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8年預算草案提請市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7年全市和市級預算執行情況
2017年,在新一屆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十七屆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全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財政預算目標圓滿實現。
(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1、全市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據財政快報統計,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7.1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同口徑增長3.9%。其中,稅收收入146.8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同口徑增長6.2%;非稅收入60.3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下降1.6%。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56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5.9%,增長7.7%。
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加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補助140億元、上年結轉9.5億元、新增一般債券轉貸收入4.7億元、調入資金及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5億元,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96.3億元。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加上解支出17.4億元、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6.9億元、債務還本支出1.4億元,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381.7億元。收支相抵,結轉下年支出14.6億元。
2、市級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2017年,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4億元(其中市直26.9億元、市高新區20.3億元、泰山景區6.2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1.2%,同口徑增長8.6%。其中,稅收收入21.8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8.9%,同口徑下降0.7%;非稅收入31.6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2.8%,增長16%。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3.4億元(其中市直71.9億元、市高新區23.9億元、泰山景區7.6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7.7%,增長29.8%。
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加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補助16.2億元、上年結轉5.1億元、新增一般債券轉貸收入2億元、縣(市、區)上解收入28.2億元、調入資金及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7.5億元,市級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22.4億元。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加上解支出3.3億元、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4億元、債務還本支出1.2億元,市級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111.9億元。收支相抵,結轉下年支出10.5億元。
(1)市級收入主要項目完成情況
稅收收入:增值稅6.2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5%,同口徑增長16.6%;企業所得稅2.6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7.3%,下降29.6%;個人所得稅1.2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3.8%,下降4.5%;其他稅收收入11.8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5.8%,增長7.4%。非稅收入31.6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2.8%,增長16%。
(2)市級支出主要項目完成情況
――教育支出11.3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2.1%,增長29.1%;加對下轉移支付6.2億元,這方面支出共計17.5億元。其中:投入4.5億元,支持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和「兩免一補」政策落實,全市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分別達到910元和710元;投入1億元,用於學前教育、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中、普通高校等學生獎學金、助學金和免學費補助;投入1174萬元,提高寄宿制學校公用經費保障水平。投入2.7億元,支持解決中小學大班額問題,全市新建、改擴建校舍28.7萬平方米,泰安一中新校區、市特教中心建成啟用;投入5030萬元,採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全面改薄」工作開展。
――科學技術支出1.8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82.6%,增長25.3%(主要是市高新區年初預算安排的部分科技創新發展資金和科技企業孵化資金當年未支出);加對下轉移支付4197萬元,這方面支出共計2.2億元。其中:投入1.5億元,支持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推動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投入100萬元,將泰山科技創業資金規模擴大至3000萬元;投入950萬元,支持特色塔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投入200萬元,支持發明創新;投入3663萬元,用於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化,重點支持了46個自主創新科技項目、12個關鍵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範項目。
――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3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10.6%,增長17%;加對下轉移支付7740萬元,這方面支出共計3.1億元。其中:投入2979萬元,用於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投入1600萬元,落實文藝院團經費,鼓勵優秀傳統劇目傳承和新劇目創作;投入3263萬元,支持農家書屋、送戲下鄉、農村電影放映和基層文化服務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務工程建設;投入618萬元,支持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免費開放;投入300萬元,支持開展泰安首屆文化惠民消費季活動;投入2000萬元,支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投入3781萬元,支持遺址保護、文物維修、考古發掘和規劃編制等。投入35141770萬元,支持體育事業發展。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1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15.9%,增長23.8%;加對下轉移支付14.7億元,這方面支出共計24.8億元。其中:投入7.3億元,完善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投入2611萬元,支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投入5.2億元,用於社會福利救助、優撫對象保障等政策落實;投入1328萬元,為18791名有需求的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投入3879萬元,支持穩定和促進就業;投入9515萬元,用於退役士兵安置和權益保障政策落實;投入1.1億元,解決軍隊離退休幹部和機構管理經費。
――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0.2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90.2%,增長84.1%(主要是寧陽縣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省級配套資金改列市級支出);加對下轉移支付12.6億元,這方面支出共計22.8億元。其中:投入11.7億元,完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將政府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投入1.5億元,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由年人均45元提高到50元;投入1.1億元,用於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投入3689萬元,支持泰山社會福利中心和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投入3992萬元,支持創建省級食品安全城市。
――節能環保支出9192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33.6%,增長67.3%(主要是省級下達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增加);加對下轉移支付2.3億元,這方面支出共計3.2億元。其中:投入1.7億元,用於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及自然保護區和農村環境治理;投入5292萬元,用於綠色建築和建築節能改造等。
――城鄉社區支出18.1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8.2%,增長12.1%;加對下轉移支付2.9億元,這方面支出共計21億元。其中:投入11.7億元,用於泮河大街改造和萬官大街上跨京滬鐵路立交橋等重點城建項目建設;投入3.1億元,用於城市基礎設施維護;投入1.9億元,推動省「兩區一圈一帶」區域規劃目標任務落實;投入9984萬元,用於市區汙水處理;投入1.1億元,支持城鎮垃圾處理和汙水管網建設;投入4100萬元,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
――農林水支出5.2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9.4%,增長9.6%;加對下轉移支付19.9億元,這方面支出共計25.1億元。其中:投入專項扶貧資金2.67億元,支持脫貧攻堅;投入2890萬元,支持高效特色農業及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投入2.1億元,支持全面實行河長制以及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水肥一體化、農村飲水安全、引水上山等水利工程建設。投入7145萬元,支持造林綠化、林業資源修復、生態效益補償等綠色生態發展。投入1.4億元,用於庫區移民易地扶貧搬遷。投入1.1億元,用於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投入5700萬元,支持「強村固基」工程實施;投入4300萬元,開展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試點,納入省級和市級試點的村分別達到28個、50個;投入3175萬元,支持41個村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投入7334萬元,支持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
――交通運輸支出3.4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24.3%,增長16.3%;加對下轉移支付4.6億元,這方面支出共計8億元。其中:投入2.3億元,支持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3980萬元,支持村級公路網化示範縣建設;投入3610萬元,用於公路養護和運輸管理;投入1.1億元,用於城市公交、計程車和農村道路客運補貼;投入1.7億元,用於新能源公交車購置及運行補貼等。
――住房保障支出2.2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12.5%,增長28.8%;加對下轉移支付4.9億元、政府性基金安排1000萬元、省級直接列支撥付的棚戶區改造補助資金2.8億元,這方面支出共計10億元。其中:投入5.8億元,支持全市實施棚戶區改造34039套;投入5246萬元,支持縣級改造農村危房3147戶;投入3102萬元,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投入636萬元,用於發放租賃住房補貼。另外,爭取國家開發銀行棚戶區改造專項貸款39.6億元,支持24個棚戶區改造項目建設。
2017年,市及以上對下稅收返還和一般公共預算轉移支付補助123.8億元,增長4.9%。其中,稅收返還13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73.2億元、專項轉移支付37.6億元。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17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86.6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7.3%,增長30.1%。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05.4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88%,增長23.6%。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加省級補助和新增專項債券轉貸收入31.3億元、上年結轉和調入資金15.3億元,全市政府性基金總收入133.2億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加調出資金及上解支出11.3億元,全市政府性基金總支出116.7億元。收支相抵,結轉下年支出16.5億元。
市級政府性基金收入42.4億元(其中市直39.9億元、市高新區2.4億元、泰山景區818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4.9%,增長35.2%。市級政府性基金支出42.9億元(其中市直37.8億元、市高新區4.9億元、泰山景區1843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82.9%,增長32.8%。市級政府性基金收入,加省級補助和新增專項債券轉貸收入18.1億元、上年結轉7.6億元,市級政府性基金總收入68.1億元。市級政府性基金支出,加補助縣(市、區)支出8.3億元、上解支出及調出資金6.4億元,市級政府性基金總支出57.6億元。收支相抵,結轉下年支出10.5億元。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2017年,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3億元(其中縣級200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9.1%,下降32.7%(主要是市級國有股權轉讓收入比上年減少)。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7億元(其中縣級320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12%,增長55.41%。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加上年結轉4655萬元、省級補助收入7056萬元,減去按照19%的比例調入一般公共預算2458萬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7億元,結轉下年支出0.5億元。
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3億元(市直1.3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9.1%,下降33.1%。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7億元(市直1.7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11.1%,增長55.4%。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加上年結轉4655萬元、省級補助收入7056萬元,減去按照19%的比例調入一般公共預算2420萬元、補助下級支出158萬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7億元,結轉下年支出0.5億元。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17年,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75.4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2.2%,增長8.3%,其中社會保險費收入120.6億元。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支出165.7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1%,增長11.7%,其中社會保險待遇支出160.4億元。當年收支結餘9.7億元,年末滾存結餘183.7億元。
市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81.9億元(其中市直77.9億元、市高新區3.1億元、泰山景區8970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58.1%,增長85.8%(主要是「兩區」管轄範圍調整影響),其中社會保險費收入50.6億元。市級社會保險基金支出74億元(其中市直70.6億元、市高新區2.7億元、泰山景區7208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65.5%,增長76.6%,其中社會保險待遇支出69.8億元。當年收支結餘7.9億元,年末滾存結餘61.9億元。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四本」預算執行數據是初步匯總數,2017年財政決算編制完成後,部分數據將會有所變化。屆時,我們將按照規定及時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有關情況。
(五)市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決議落實情況
過去的一年,在市人大依法監督和市政協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級政府及其財稅部門按照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全面落實人大決議,加快推進財稅改革,依法加強財政管理,認真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1、收入質量穩步改善。面對營改增翹尾、降費力度加大、重點行業去產能以及上年營業稅清繳造成收入基數較高等不利因素,各級財稅部門強化責任擔當,密切協調配合,想方設法抓徵管、促增收。財政部門發揮牽頭抓總作用,著力強化組織協調、調研分析、激勵約束和調度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制定應對措施。稅務部門積極創新徵管手段,通過深化聯合辦稅,強化綜合治稅以及開展發票搖獎和「最美納稅人」評選等活動,促進了稅收收入平穩增長,帶動了財政收入結構和質量穩步改善。全市稅收收入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70.9%,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同口徑提高1.6個百分點。
2、槓桿作用充分發揮。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增強運用財政槓桿支持和引導發展的能力。強化政策調控。著重在「降成本」上下功夫,通過營改增等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為全市企業減輕稅負60多億元;通過取消、停徵、調整53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進一步減輕了企業負擔。組建財金集團。加快推進政府融資平臺市場化轉型,統籌整合泰山投資、東嶽金財等平臺公司資產,成立註冊資本100億元的市財金集團,搭建促發展、培財源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設立直投基金。市縣財政共同出資,撬動金融資本在5個縣(市、區)及市高新區各設立10億元的產業直投基金,並確定兩批、7個項目的股權投資方案,總投資額11.4億元。其中,4個項目的7.5億元投資全部到位,後續項目投資正有序辦理。用好組合工具。綜合運用融資租賃、政銀合作、融資擔保等方式,著力緩解實體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其中,中垠(泰安)融資租賃公司10億元的註冊資金全部到位,完成項目資金投放12.5億元。
3、重點支出保障有力。堅持統籌兼顧、有保有壓,著力壓一般、保重點。加大民生事業投入。全市一般公共預算中用於民生的支出達到282.2億元,佔財政支出的比重為79.3%,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確保了各項民生政策落實。其中,圍繞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市及以上財政落實資金7.6億元,支持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各類項目加快實施。圍繞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落實資金3億元,支持大氣、水、土壤等汙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全力成功爭取泰山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納入國家第二批試點範圍,中央和省財政下達首批補助資金9.6億元。嚴控行政運行成本。嚴格執行會議費、接待費、出國經費等管理制度,從嚴控制樓堂館所建設和節會、慶典等活動支出。其中,全市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費同比壓減4560萬元、下降20.9%。依法依規做好政府投融資工作。市級總平臺全年融集到位資金127.1億元(含政府置換債券資金56.1億元),有力保障了棚改、水利等重點工程建設和還本付息需要。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全市共儲備PPP項目68個,概算總投資額1086億元。其中,已籤約並開工項目12個,合同吸引社會資本投資83.6億元,投資19億元的博陽路改造項目,已進入工程招標階段。
4、財稅改革深入推進。預算管理方面,紮實推進預決算公開,其中市級公開了2016年政府決算、部門決算和「三公」經費決算以及2017年相應預算,並建立了預決算公開平臺,實行集中公開。完善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市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規模擴大至4億元。財力統籌方面,將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南水北調工程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並取消排汙費、水資源費等以收定支、專款專用規定,政府財力統籌能力進一步增強。建立健全預算支出進度和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激勵約束機制,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進度始終居全省前列;市直共清理回收結轉結餘資金6.8億元。稅制改革方面,嚴格落實營改增、簡化合併增值稅稅率及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認真研究水資源稅、環境保護稅改革政策,加強調研分析,做好徵收準備。財政體制方面,結合市高新區、泰山景區管轄範圍調整,核定了區(市)和市直下劃單位財政劃轉基數,調整了市級收支預算,明確了劃轉後各區的財政體制。積極穩妥推進市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出臺了具體實施意見。債務管理方面,嚴格按照財政部統一部署,積極開展政府債務違規問題整改,並制定出臺進一步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實施意見,切實防範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全市政府債務率較上年壓減5.59個百分點,低於省核定我市政府債務率上限5.61個百分點。加大政府債券資金爭取力度,全市爭取新增債券30.3億元、置換債券100億元,既支持了重點項目建設,又緩解了還本付息壓力,節約利息支出5億元。
各位代表,2017年全市預算執行情況總體是好的,但也面臨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綜合實力不夠強,質量效益有待提高,財稅收入總量偏小、結構質量有待進一步改善;受重點行業去產能和結構性減稅、普遍性降費等因素影響,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而剛性支出持續增加,加之政府債務壓力較大,財政收支矛盾不斷加劇;財經秩序需進一步規範,個別單位在會計核算、財務管理、資產管理方面仍存在薄弱環節,依法理財意識需進一步增強,等等。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8年預算草案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編好2018年預算,做好財政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
(一)全市財政形勢預測分析
今年,我市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錯綜複雜,尤其是財政減收增支因素疊加積聚,財政保障和改革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經濟層面,轉型升級壓力較大。我市傳統產業特別是煤炭、鋼鐵、化工、裝備製造等支柱行業,受環保督查、行業整治和安全生產、重點行業去產能等因素影響,短期內轉型升級仍面臨較大壓力。同時,新興產業尚處於起步和成長階段,短期內對財稅增收難以形成有力支撐。收入方面,政策性減收因素增多。國家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維持減稅降費總趨勢,加之化解過剩產能帶來的短期內財政減收,都將直接影響今年的財政收入增長。支出方面,剛性增支有增無減。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舊動能轉換等,都需要增加大量支出。初步測算,2018年市級財力預計增加8億元,支持新舊動能轉換、落實民生政策、歸還地方政府債券本息等就需要增加支出17.7億元,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二)2018年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
根據中央和省預算安排及深化財稅改革的總體部署,我市財政預算安排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繼續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著力支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著力深化財稅體制和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著力強化財政資金統籌使用,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集中財力保障重點支出;著力推進依法治稅管費,確保完成全年收入預算;著力加強財政風險管控,防範和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為建設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安提供有力保障。
(三)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安排意見
1、代編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情況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和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綜合考慮稅制改革和減稅降費等因素,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增長6%,稅收比重適當提高;按照統籌兼顧、量力而行、收支平衡原則,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增長6.5%左右。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收支計劃安排是預期性的,待各級預算經同級人大批准後,我們將及時匯總,報市人大常委會備案。
2、市級一般公共預算安排情況
2018年,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目標58.6億元(其中市直29.9億元、市高新區22.2億元、泰山景區6.5億元),增長9.8%。根據收入預算和現行財政體制計算,預計2018年市級一般公共預算總財力134.5億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則,市級總支出安排134.5億元,增長4.8%。其中,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9.3億元(其中市直83.4億元、市高新區27.6億元、泰山景區8.3億元),增長15.4%,對下轉移支付安排15.2億元。主要支出項目安排情況是: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1.1億元,下降2.3%;國防及公共安全支出10億元,增長3.8%;教育支出14.5億元,增長28.7%;科學技術支出1.8億元,增長4.8%;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3.1億元,增長33%(主要是泰山景區安排博物館建設資金1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7億元,增長5.3%;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6.9億元,增長66%(主要是縣市區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省級配套資金調整為市級列支);城鄉社區支出1615.8億元,同口徑增長9.9%;農林水支出5.3億元,增長1.5%;交通運輸支出1.8億元,同口徑增長3.6%;住房保障支出2.4億元,增長9.2%。
――預備費1.2億元(其中市直7500萬元、市高新區3180萬元、泰山景區1500萬元),用於預算執行中難以預見的其他開支。佔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符合《預算法》的規定。
――市對下轉移支付15.2億元,佔市級總支出的11.3%。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12.1億元、專項轉移支付3.1億元。
3、市級支出預算保障重點
2018年,市級支出安排著力保障以下「四個」重點:
一是人員經費和機關運轉。這方面的資金共安排46.5億元,比上年增加7.7億元,其中安排人員經費39.5億元、運轉經費7億元。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今年對市直培訓費、辦公用房維修費、信息化建設經費、通用辦公設備購置經費實行統一管理。即:不在部門預算中細化安排,由財政統一預留,部門按規定程序報批後,再安排預算。
二是民生政策兌現落實。這方面的資金安排21.5億元,比上年增加3億元。其中:安排3.1億元,用於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將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450元提高至490元;安排3186萬元,用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將人均經費標準由50元提高至55元;安排1億元,用於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政府補助;安排2440萬元,支持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安排4247萬元,用於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安排8540[U1]萬元,用於落實精準扶貧政策;安排3200萬元,用於「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安排3000萬元,用於「強村固基」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補助。安排3358萬元,用於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安排3億元,用於解決大班額問題及改善辦學條件;安排1010萬元,落實中職免學費政策。安排2300萬元,支持泰山社會福利中心建設;安排2.2億元,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及維護。安排7266萬元,用於泰城公共汽車運行補貼、車輛更新及老年人免費乘車補助;安排5052萬元,用於泰城居民供熱補貼;安排3844萬元,用於泰城社區工作經費。安排1.4億元,用於企業破產改制;安排8500萬元,用於機關事業單位、困難企業和破產改制企業離休人員及軍隊離退休人員醫療費;安排1億元,用於彌補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缺口。
三是穩增長、調結構、培財源。這方面的資金共安排9.7億元,比上年增加1.8億元。其中: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及財源建設資金4.6億元、國有企業資本注入7100萬元、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5000萬元、服務業發展資金3300萬元、泰山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配套資金3100萬元、落實市重點建設項目優惠政策資金3000萬元、文化產業和事業發展資金2000萬元、農業產業化資金2000萬元、人才工作專項經費2000萬元、旅遊業發展資金1600萬元、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1250萬元、節能專項資金1100萬元、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資金1000萬元。
四是政府債務付息。安排支付政府債務利息資金8億元。
(四)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情況
2018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預期目標111.1億元,增長28.3%。加上年結轉、省級補助收入及新增專項債券轉貸收入41.7億元,減上解支出和調出資金16.8億元,全市政府性基金總財力為136億元。按照以收定支原則,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安排126.4億元,增長19.9%,結轉下年支出9.6億元。
市級政府性基金收入預期目標54.5億元(其中市直43.4億元、市高新區11.1億元),增長28.7%。加上年結轉和新增專項債券轉貸收入26.9億元,減調出資金6.7億元,市級政府性基金總財力為74.7億元。按照以收定支原則,市級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安排59.4億元(其中市直47.5億元、市高新區11.9億元),增長38.6%,補助縣(市、區)支出8.6億元,結轉下年支出6.7億元。
(五)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情況
2018年,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期目標9580萬元(其中縣級200萬元),下降25.9%。加上年結轉0.5億元,扣除按照20%的比例調入一般公共預算1916萬元後,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總收入為1.3億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則,安排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3億元(其中縣級160萬元),下降25%。
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期目標9380萬元(其中市直8880萬元、市高新區500萬元),下降26.4%。加上年結轉0.5億元,扣除按照20%的比例調入一般公共預算1876萬元後,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總收入1.3億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則,安排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3億元(其中市直1.2億元、市高新區400萬元),下降24.5%。
(六)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安排情況
2018年,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期目標202.87億元,增長15.6%,其中社會保險費收入132.1億元。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安排197.9億元,增長19.5%,其中社會保險待遇支出190.9億元。當年收支結餘4.98億元,年末滾存結餘188.65億元。
市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期目標100.7億元(其中市直96.3億元、市高新區3.5億元、泰山景區9252萬元),增長23%,其中社會保險費收入60.3億元。市級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安排96.8億元(其中市直92.9億元、市高新區3.1億元、泰山景區8350萬元),增長30.8%,其中社會保險待遇支出92.8億元。當年收支結餘3.9億元,年末滾存結餘65.8億元(其中市直64.4億元、市高新區1.2億元,、泰山景區1634萬元)。
根據《預算法》第54條規定,在本草案經本次大會審議批准前,截至1月5日,市級撥付資金1.1億元,主要是參照上年同期預算支出數額撥付的本年市級部門工資及運轉支出。
三、確保完成2018年預算任務的主要措施
(一)狠抓財源培植,著力夯實財稅增收基礎。在繼續落實好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舊動能轉換的基礎上,發揮好市財金集團的平臺作用,著力培財源、促發展。突出扶持重點。堅持工業強市和主體支撐作用不動搖,大力支持「一高三強兩突破」工業布局落實落地。立足現有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支持打造特高壓輸變電設備、新型建材、現代物流、文化旅遊「四大」優勢產業集群。健全基金體系。堅持「財政+基金+金融」市場化運作模式,將產業直投基金規模擴大至70億元,並按照積極穩妥、分批到位原則,設立總規模80億元的新舊動能轉換基金,支持「四大」優勢產業集群和網信安全、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三強」企業發展;設立文化旅遊發展投資基金,支持做強文化和旅遊產業;設立20億元的風險投資基金,支持「雙創」、小微種子和上市後備等企業加速成長;設立人才科技基金,支持人才引進、人才培養和高科技產業發展。聯合北京天星資本等國內知名投資機構,設立100億元的泰山雲安智能小鎮基金,支持鎮內項目填充、企業發展,著力打造網絡信息安全產業高地。用好PPP基金,支持城市、園區基礎設施改善和生態文明建設。用好融資租賃、融資擔保、過橋還貸等工具,為企業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提供融資支持。防控投資風險。研究制定市級政府引導基金管理辦法,建立健全項目篩選、論證、決策和投資監管、退出等長效機制,嚴格防範基金投資風險,保障投資安全,確保投資效益。
(二)狠抓收支管理,著力增強財政保障能力。收入方面,堅持依法治稅。大力支持稅務部門深化聯合辦稅,開展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全面推行社區綜合治稅;針對小餐飲、小運輸和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等徵管薄弱環節,組織開展專項清理清查,嚴厲打擊偷逃騙稅行為,堵塞跑冒滴漏。強化稅源監控。利用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和大數據手段,密切跟蹤重點稅源變化和稅收繳納情況,有針對性地加強稅源管控,挖掘稅收增長潛力。完善激勵機制。繼續開展好發票搖獎、「最美納稅人」評選等活動,落實好「百強納稅企業」和「三強」企業納稅定期發布制度,引導納稅人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納稅遵從度。研究建立稅收總量和稅收佔比爭先進位激勵機制,調動各級培植財源、強化徵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經濟發展的成果充分體現到稅收上來。強化非稅收入管理,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2018年將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提高至20%。支出方面,嚴格執行支出進度通報、約談等制度,加快支出預算執行進度,壓減結轉結餘和暫付款,減少資金滯留,提高使用效益。加大各類預算及項目資金之間的統籌和行政事業資產盤活力度,增強政府調控能力。硬化預算剛性約束,嚴格控制預算調整事項,年度預算執行中原則上不再追加預算。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格執行各項經費管理制度,從緊從嚴控制「三公」經費,集中財力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保改革。積極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健全以結果導向配置公共資源的績效管理機制,推進績效管理與預算編制、執行、監督有機結合。
(三)狠抓改革創新,著力提升科學理財水平。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積極推進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合理確定市縣兩級財政事權,理順支出責任。統籌推進縣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域內公共資源優化整合,加快建立「限高、託低」調節機制,推進「五個基本統一」政策落實。積極構建透明財政。嚴格執行《泰安市預算公開實施方案》,進一步擴大公開範圍、細化公開內容、規範公開程序,提高預算透明度。深化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融資平臺市場化轉型,通過依法注入優質資產、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推動現有平臺重組整合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土地收儲力度,依託泰城發展框架,配合濟泰高速、泰山慢谷、泰城水系等重大項目建設,著力加大對泰城東部、徂汶景區、旅遊經濟開發區以及水系和主幹道兩側等重點區域的土地收儲力度;積極參與土地收儲和項目開發建設,在確保工程項目建設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土地增值收益和項目經營收益,化解政府存量債務。加強財政監督管理。增強預算法治意識,引導各級各部門把落實《預算法》作為預算和財務管理的基本遵循;。健全財政專項資金監管制度,重點加強對泰山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建設資金的監管,確保資金安全和績效。抓好審計問題整改,加強財政監督檢查,嚴肅財經紀律,整飭財經秩序,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財水平。
(四)狠抓風險防控,著力推動財政持續健康發展。嚴防債務風險。嚴格落實政府債務限額管理、預算管理等制度,健全風險預警、風險防控、應急處置、考核問責等長效機制,規範舉債融資行為,力爭全市政府債務率壓減3個百分點,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風險的底線。進一步規範PPP、政府投資基金、政府購買服務等市場化合作行為,融資建設政府公益性和準公益性項目必須充分考慮財政未來償還能力,進行財政可承受能力論證。嚴控投資規模。嚴格執行政府投資年度計劃,對納入盤子的建設項目,聯合相關部門從項目策劃、決策到項目立項、實施,直至項目竣工、決算,實行全過程跟蹤監管,嚴禁擅自變更建設規模、內容、施工方式等,杜絕工程造價超預算現象;對未納入盤子的項目,原則上不予安排政府投資。
各位代表,今年全市財政改革發展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將認真落實本次會議決議,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自覺接受市人大監督指導,虛心聽取市政協意見建議,銳意進取、埋頭苦幹、狠抓落實,不斷推動各項財政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建設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安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主 要 名 詞 解 釋
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即以往所指的「地方財政收入」「公共財政收入」或「一般預算收入」。按照2015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預算法,統一改稱「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2、政府性基金收入:是指經國務院或財政部批准,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根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徵收的政府性基金,以及參照政府性基金管理、具有特定用途的財政資金。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指以國家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國有資本收益,並對所得收益進行分配而形成的收支預算,是政府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財政部門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主管部門,各級國資監管部門和單位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單位。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是指根據國家社會保險和預算管理法律法規建立、反映各項基金收支的年度計劃,是政府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包括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八個險種。
5、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是指各級財政利用預算超收收入等建立的具有儲備性質的資金,用於彌補短收年份預算執行的收支缺口,以及根據年初預算安排和平衡情況調入預算安排使用。
6、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是指政府和社會資本在基礎設施建設及公共服務領域建立的一種長期合作關係。通常模式是由社會資本承擔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基礎設施的大部分工作,並通過「使用者付費」及必要的「政府付費」獲得合理回報;政府部門負責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價格和質量監管,以保證公共利益最大化。
7、政府引導基金:是指由政府出資設立並按市場化方式募集運作的政策性投資基金。政府通過設立引導基金,吸引專業投資機構或基金管理機構合作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以更好地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種子期、初創期中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基礎設施,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8、推進「五個基本統一」:是指推進市域內縣城間民生政策保障標準基本統一;推進市域內縣域間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待遇基本統一;推進市域內縣級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性收入政策基本統一;推進市域內縣鄉機構運轉經費保障標準基本統一;推進市域內縣城間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標準基本統一。
1、一般轉移支付8200萬元;2、少數民族扶貧200萬元;3、第三方入戶調查14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