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那年,經過3次落榜錘鍊,曾國藩終於考中了進士,在封建官場裡不算晚,但也絕不算早,至少他自己是這樣認為的,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留京任職,從此開始了一生的宦海生涯,一呆就是10年,這10年對於曾國藩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10年的積累,才促成了日後的功勳卓著譽滿天下。
年輕時代的曾國藩,一度輕狂傲慢和盲目自大,28歲正當盛年,對官場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還不甚了解,所以時常任意品評他人優劣,正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因為口無遮攔得罪了不少朝中權貴,讓曾國藩吃了不少虧,可算讓他長了不少見識,才逐漸明白宦海的深淺,最終形成了謹慎謙虛的品格,不管身在官場還是民間,生活都是很現實的,人生每一個階段,必然有不同的感悟,這3句話暗藏玄機。
打脫了牙和血吞,聽起來很慘痛,但仍然沒有現實殘酷,京城的10年是相當平穩的,一朝到了地方才真正知道官場險惡現實殘酷,在長沙辦團練時因朝廷軍隊與湘軍的武裝械鬥,曾國藩差點被趾高氣揚的八旗綠營兵殺死,倉皇躲進湖南巡撫衙門才撿回了一條命;還有更要命的,因為自己的大意輕敵,兩次與太平軍交手均慘敗,要不是身旁近隨死命拽住,險些投江自盡,這些經歷讓曾國藩對所處的險惡環境心有餘悸,還不能向皇帝申訴,更不能在同僚跟前表現的過於軟弱,只好躲在陰暗的角落裡偷偷的將打碎的牙和著血沫子一起吞下,這種痛苦沒有人能夠替代,只能苦苦的忍耐,最後總算守得雲開見月明,直到攻克金陵的那一刻才得以釋懷。
耐得千事煩,收得一心靜,1864年曾國藩攻下太平軍的首都天京後,官拜兩江總督,節制江南七省所有軍務,手上更是握有十萬雄兵,在清廷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總制兵馬、錢糧、賦稅、民生、刑獄等大小事務,對曾國藩的個人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再加上曾國藩謹小慎微的性格,處理事情來就必定比別人操更多的心,既要讓皇帝放心,又要令手下兵將同心,還要讓地方上的百姓安心,如此繁複紛雜的事務,最考驗一個封疆大吏的耐心,曾國藩處理的井井有條,而且能夠在閒暇仍然保持一顆無為無求的靜心,潛心讀書作文,如同道家至上境界:無為而無不為。
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某一日深夜,曾國藩在睡夢中醒來,提筆寫下這麼兩行字,這是他對於自己修身養性的一種總結,多年的宦海沉浮,讓他領悟到富貴榮華不過是過眼煙雲,而且功勞越大越遭人忌恨,職位越高處境越危險,所以凡事還是看淡了為好,如沐春風一般的雲淡風輕,只有挺起甘於平凡的脊梁,才能長久的獲得豁達質樸的人生高度,這在他的家訓中體現的很直白,他希望家族不要處於仕宦階層,而依舊能夠耕讀相繼才是長久安寧的法則,這種超然達觀是多少身居高位手握權柄的封建官僚們根本不具備的。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隨著經歷的不同,心中的感悟必然不同,沒有一成不變的人生態度,如果想要最終的身心的自由,必然要經歷過程中漫長的束縛和羈絆,任何事情不去經歷,是不會有真切深刻的體會的,曾公一生都是在思考人生、記錄人生、感悟人生的三種步驟裡走過的,他的每一步就是對人生在世最直接的考量和最透徹的感悟,值得現代的我們去深思,以期領悟人生的真諦,達到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