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見了鬼了呢?從概念到量產,有人比喻是夢想照進現實的過程,當然這見鬼的概率還挺大。更多的時候,那些驚豔四座的概念車就真的只是一個白日夢,做夢時,它光芒萬丈;眼一睜開,它便煙消雲散。
既不對應某一款具體的車準備量產,也不會對未來數年內新的家族化設計指引,這一類概念車的段位更高,束縛更少。
它們是對未來技術的展望,對未來系統的規劃,或者單純的只是設計師一時靈感觸發。它們集科幻的設計、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高科技於一身,也因環境、科技水平、成本因素的限制無法實現,只作為企業對未來汽車發展的理解展示。
2016年是寶馬的百年華誕,它一口氣推出了BMW Vision Next 100、MINI Vision Next 100以及Rolls-Royce Vision Next 100共3款概念車型,3款同為「Vision Next 100」的概念車展現了寶馬對未來汽車的理解。
既然是要作為展望未來100年汽車發展的概念車,而且還是這種百年大廠,它對汽車的理解早已超脫了單一「交通工具」的理解,你看到的是一臺概念車,而寶馬在概念車上展示的是一整套出行方案。
寶馬發布這臺概念車的時候還推出了BMW汽車共享計劃、多模式路線規劃服務,你不必擁有一輛汽車,但是可以在需要的時候使用它,而且車輛會在自動駕駛狀態下幫你規劃最佳路線。
BMW Vision Next 100還採用了諸多創新理念,車外的「靈動結構」會讓車身始終像一層柔軟的皮膚包裹車輪,從而降低風阻,概念車的風阻係數僅為0.18Cd。
HUD抬頭顯示在這裡升級到頂級版本,因為一整塊擋風玻璃都是顯示器,中控大屏、全液晶儀錶盤統統說再見。
中控臺上方又有一處「靈動結構」,由約800個可移動三角組成,通過三維運動變換不同形狀,給駕駛者提供不同的信號。
未來汽車的發展基本就3個點:電動化、自動駕駛和智能互聯。在寶馬推出Vision Next 100系列之前,奔馳也曾帶來一款展示自動駕駛的F 015 Luxury in Motion概念車。
造型和 Vision Next 100一樣不食人間煙火,也不用考慮任何量產的可能性。其前排座椅可實現向後旋轉,這樣前後排成員就可以在車內鬥個地主打個麻將什麼的了,至於開車的任務,就交給電腦和各種傳感器吧。
據悉新車將配備巨大的全液晶儀錶盤,提供豐富的駕駛信息,多媒體系統也將全部交給可觸控的大尺寸液晶屏完成。連車門板上,也能投影出豐富的信息。尾燈,還能隨意組合成文字顯示,給後方車輛提醒。
和上一臺類似,大眾Sddric概念車展示了大眾未來發展的兩個重點方向:自動駕駛和汽車共享。當然,也是電力驅動。
Sedric是大眾第一款以SAE第五級自動駕駛為目標的概念車,也就是駕駛過程完全不需要人的參與。
大眾還將Sedric概念車定義為「城市移動解決方案的核心組成部分」。結合其新的控制系統,Sedric給自動駕駛概念賦予了全新的意義。只需觸摸按鈕,Sedric自動駕駛汽車就會自己駛過來,然後便捷的載上乘客,安全的抵達目的地。」
Sedric沒有電門踏板和剎車,作為開展汽車共享服務的自動駕駛車隊,大眾為之配備了一個召喚手柄,當觸摸手柄上的按鈕時,Sedric就會知道乘客所在的地理位置,然後向乘客駛來。大眾表示,當車輛抵達時,召喚手柄會震動,並發出不同色彩的光,這一設計是為了方便有視力障礙的人出行。「這個按鈕是乘客和Sedric連接的紐帶。」
最後這一臺其實都不確定是不是能叫概念「車」了,它由空客和喬治亞羅設計公司共同研發,沒錯,就是造飛機的Airbus那個空客。
在設計師的大腦中,這是一臺能在地面上跑的汽車,也是一臺能在天上飛的汽車。它還打破了傳統飛行汽車必須帶著一套大翅膀的固定思維,創新的使用了模塊化結構。
Pop Up由3個部分組成:座艙、飛行模塊、行駛模塊。兩人份的乘員艙是主體,安裝四個車輪還是四個旋翼,需要到專門的換裝站點去挑選——也即是說,你不必在高速公路上帶著四個大旋翼,也不必在空中舞動著不符合空氣動力學的行駛底盤。
在路面行駛狀態下,空客為其設計理念上也加入了自動駕駛系統,達到SAE 5級標準,定義為完全自動化,也即是「無人駕駛」,所有道路和環境條件下均可脫手不理。
不論任何時候,人類都不乏對未來的想像力,一些先知會將他們眼中的未來提前展示給大家看,這就是概念車存在的原因。
至於它最終會不會量產,既重要,也不重要。重要是因為,它們量產後才會最終和我們的生活產生交集;不重要是因為,即使沒量產,這些概念車展示的理念也會引導汽車行業的一次次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