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特色校推薦:民族團結小學

2020-12-16 搜狐網

    西城區民族團結小學是一所具有鮮明民族團結教育特色的學校,是北京市民族團結教育示範校。學校地處氣勢輝宏雄偉的德勝門城樓下,佔地面積15500平方米,擁有4600平方米的體育場(館),面積近600平方米、藏書2萬餘冊的圖書館和民族展覽室。現有教學班26個,學生794人,其中有回族、滿族、蒙古族等9個少數民族的113名學生,約佔學生總數的14%,在編在崗教職工59人。學校始終積極努力地探索辦人民滿意的學校,師生在和諧、奮進的氛圍裡愉快的生活,實現著不斷向上的理想。

  第一、確定辦學理念,明確辦學目標

  學校以"繼承、創新、發展"為指導,確定把"以人為本,促進師生可持續發展"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堅持以民族團結教育為學校發展特色,努力培養"基礎紮實、眼界開闊、學有特長、健康快樂"的學生,積極打造"善研、樂教、智慧、大氣"的教師團隊。

  第二、加強隊伍建設,夯實發展基礎

  學校管理團隊的行動指南是——"三重":重學習、重實踐、重積累;"三做":做學習的表率、做和諧的表率、做奉獻的表率;"三加強":加強大局意識、加強責任意識、加強團結協作意識;"兩提高":提高幹部素質、提高管理水平。

  學校注重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職業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師德觀念,自覺規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我們以"用心、用情、用愛做教育"為主題,開展了系列的師德教育專題活動。

  第三、堅持特色設計,力促德育有效

  學校堅持全員育人,使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堅持全程育人。我們積極推進"三項合一"教育模式,深入挖掘、利用各種德育資源,本著"起點低一點,著眼點近一點,活動實一點"的原則,開展符合學生成長需求的德育活動,將小學德育回歸到基礎教育的軌道上。本著"先育學生成人,再育學生成才"的原則,抓養成、抓文明習慣,做到一日德育常態化。

  在學生中普及《弟子規》手語歌曲,以"童謠伴遊戲"的形式,開展了"遊戲中的德育"等研究,將深奧的大道理和各項規則轉變成充滿童趣的兒歌、歌謠和遊戲。在以"學習北京精神,爭做文明小學生"為內容的創編新童謠活動中,學生共創編新童謠1075首,其中部分優秀童謠還被收入市教委編輯的《首都小學生北京精神童謠冊》中。

  學校堅持藝術育人,立足以課堂教學作為藝術教育的主渠道,在一—四年級開設了古箏課,讓孩子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成立了陶藝、木工、合唱、古箏、舞蹈、空竹、葫蘆絲、民族打擊樂等各種社團,利用每周下午放學後時間進行活動。聘請專業的校外輔導老師,幫助有潛質的孩子進一步學習,培養他們的藝術特長,在每學期搞"達人秀"藝術節,為孩子提供了全方位展示的平臺。為了能讓每個孩子都有展示的機會和舞臺,學校普及了8首手語歌曲,自編了4支民族集體舞,利用每次集會時間組織全校學生跳集體舞《新疆好》、《愛我中華》和校舞《吉祥謠》,全校齊唱手語歌曲,伴著童謠跳皮筋,在歡快的樂曲中抖起手中的空竹。我校民族打擊樂的主要鼓手在2013年全國鼓手大賽中獲北京賽區金獎;合唱隊獲得二等獎;舞蹈隊參加了2013江蘇春晚的演出;校園集體舞獲西城區二等獎;《吉祥如意》獲得北京市第八屆民族健身操舞大賽最佳創編獎等,六年級畢業生以古箏特長被理想中學錄取。

  第四、追求科學施教,穩步提高質量

  "善研樂教"是教師發展目標的重要內容,持續打造專業研究型教師團隊,形成濃厚的研究氛圍,是學校一貫追求的目標。本著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邊提高的原則,圍繞不同的校本教研活動的主題,展開了互動式、專題式、聽評式、反思式等不同形式的校本教研探索和嘗試。

  學校以兩年一屆的"民族杯"為契機,引領教師的專業發展。第十二屆以"吃透教材,因材施教"為活動主題,倡導教師要在研磨教材和關注學情兩方面為基礎進行教學設計;第十三屆以"發揮好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創建高效課堂"為活動主題,全面貫徹市區減負文件精神,力求通過教師備課、授課、觀課促進我校常態課實效性的提升。兩屆評優活動均得到了北京教育學院專家團隊和區教育研修學院小學教研室的專職教研員的大力支持和具體指導,邀請特級教師親自到校進行授課,切實地幫助老師們增長教學本領和研究能力,對於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學校以課題立項為導引組織教師參與實踐、凝聚人心;以課題研究作為熔爐,培養打造骨幹教師;以課題成果為舞臺,為老師樹立信心,找到個人的發展點、成就點。通過近年的科研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老師們的科研意識提升了,骨幹教師的梯隊形成了,在近年各級各類的論文評選中,無論是撰寫的數量還是獎項的級別和篇目都在不斷提高:獲國家級獎項的3人次,市級獎項的7人次,區級獎項的35人次。

  經過近年的努力,學校教師隊伍已形成梯隊,骨幹教師比例不斷增長,其中,紫金杯班主任3人,市級骨幹教師1,區級學科帶頭人3人,區級骨幹教師7人,區兼職教研員7人。獲得了全國第八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一等獎1人;北京市基礎教育優秀課堂教學設計評選一等獎1人;第二、三屆北京市民族學校"巨人杯"課堂教學評優活動一等獎3人;3位教師承擔了北京市數字學校名師同步課程的教學任務,第十四、十五屆"金秋杯"教學設計、錄像課觀摩活動一等獎4人次,第九屆、第十屆"西城杯"課堂教學評優活動一等獎2人,二等獎7人,三等獎5人。由語文出版社出版的《新課程改革成果——北京市百所名校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論文集》中收錄了學校五位教師的教學案例或論文。

  第五、不斷開拓創新,深化辦學特色

  近年來,學校立足進一步發展辦學特色,重視形成學校的校園文化和教育風格。

  1.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圍繞著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主題,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同在藍天下,共育民族花"、"民小達人秀"、親子運動會等,受到了學生、家長的認可和好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打造特色的校園環境。從寬敞的校門步入大廳,學生的培養目標醒目地出現在書頁背景牆上,兩側立柱上是評選出的"民小美德少年"大幅照片,大廳一側擺放著一架雪白的鋼琴和古箏,每天學生伴著悠揚的樂曲走進校園,開始一天的學習。大廳北側是辦學理念,南側是民族班的班旗和同學們親手製作的56個民族的泥塑圖騰;大廳裡還擺放了三個書架,讓學生隨處有書看,一套鮮豔氣派的手繪民族鼓休閒桌椅讓孩子們在讀書的同時感受民族工藝的美。二層的美術長廊,陳列著師生創作的富有民族氣息的繪畫、書法、手工作品。各班門口懸掛著電子觸控螢幕,顯示著民族班的班徽、班主任寄語以及學生在各項活動中的照片、視頻,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時尚。民族班的班徽是學生和老師共同設計的,如:彝族班的班徽,就以彝族最典型的火把節為元素,將火把繪製在班徽裡,再配上富有藝術性的解說詞,讓人耳目一新,在設計班徽的過程中豐富了民族知識,增進了民族情感。

  地下一層的圖書館和民族教育展廳融為一體,更加寬敞明亮,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增民族情。下沉廣場的民族園中修建了噴泉、民族牆浮雕,氣勢恢弘的長江、黃河激勵著全校師生手牽手,心連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努力,學生們在這樣的環境薰陶、感染下,積極主動的接受著民族團結教育下。

  3.加強特色校本課程建設。學校以課程為載體創新民族團結教育特色,始終遵循基礎、務實、主體、發展這八個字,並形成了領導小組——教研組——教師——學生——家長五位一體的開發合力。藉助"UDS"合作項目,通過專家的指導,設置了文化、藝術、體育、科技、社團活動五大類課程,先後編寫出了《英語課外閱讀》教材讀本、《古箏》、《空竹》、《中國結——基礎結篇(一)》、《泥塑(人物篇)》等校本教材,初步形成了學校的校本課程體系。

  學校引進一部分專業人員,落實籃球、跆拳道、民族打擊樂等專業性極強的課程,為音樂老師聘請專業古箏教師進行培訓。特別是以語文、英語這兩門龍頭學科,加強學生課內外閱讀活動,實現了圖書館資源的有效利用。我們還分年段為每一個孩子印發了《閱讀成長手冊》,六年之後,這一套手冊將記錄他們閱讀伴隨成長的足跡,是孩子們畢業時的一份珍貴紀念。

  隨著課程的實施,學生的閱讀興趣、習慣、方法得到培養,圖書館、大廳、教室裡隨處都可見到孩子們讀書的身影,越來越多的學生養成了記錄《閱讀成長手冊》的習慣,許多家長也參與到親子閱讀活動中。在區級"書香燕京讀書"徵文活動中共上交學生作品82篇,好書推薦120部,共有41人次獲獎,連續三年均有學生獲區紅領巾讀書活動一、二等獎。

  一所生機勃勃、持續發展的學校就是鼓勵一切個體在一切可能的方面探索、努力、創新,只有這樣,發展學校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才能成為課程改革的靈魂,才可能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實現西城區民族團結小學健康、可持續發展!

learning.sohu.com true 搜狐教育 http://learning.sohu.com/20140317/n396727582.shtml report 3957 西城區民族團結小學是一所具有鮮明民族團結教育特色的學校,是北京市民族團結教育示範校。學校地處氣勢輝宏雄偉的德勝門城樓下,佔地面積15500平方米,擁有4600平

");}

相關焦點

  • 北京市西城區特色校推薦:三義裡小學
    > 第1頁:學校簡介 第2頁:辦學特色  北京市宣武區三義裡小學位於廣外地區蓮花河畔,總佔地面積4300平方米,有教學班16個,在校生554人,在崗教職工41人,其中大本學歷17人,大專學歷17人,小學高級教師11人。
  • 北京市西城區特色校推薦:進步小學
    下面就來談談我們在學校文化建設方面的實踐和探索:  (一)    學校文化理念的形成過程  進步小學是一所成長著的百年老校,它誕生於1902年香山四  王府的銳建營官學。2003年7月,當時位於西直門地區的西外大街小學、北禮士路二小、新興中巷小學、進步巷小學和展新小學合併成為進步小學。
  • 北京市海澱區特色校推薦:北科大附屬小學
    北京醫科大學附屬小學是海澱教育沃土上一株正在蓬勃生長的綠木,學校有著65年的建校歷史。在歷任校長與教師前輩的努力下,形成"平等尊重,團結進取"的良好教育風氣,文化氛圍濃厚,社會聲譽良好。  北醫附小現有36個教學班,1200名學生,教職工84人。
  • 永善縣民族小學:讓民族團結之花在校園精彩綻放
    黃樺 王義友近年來,昭通市永善縣民族小學堅持把民族文化教育作為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按照「文化立校、特色興校、品牌強校」的思路,創新管理模式、深挖民族資源、強化師資培訓,豐富活動形式,用厚重的民族文化為學生人生奠基,闖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辦學之路
  • 民族團結|回民區中山西路回族小學:百年小學綻放民族團結之花
    「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五十六個民族心連心,堅持民族團結,守望相助……」這是中山西路回族小學的學生在校本課上接受愛國主義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一幕。學校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內容,讓民族團結精神走進學校每名師生的生活。
  • 北京市民族教育第七屆燭光杯獎表彰大會舉行(組圖)
    出席表彰大會的嘉賓及媒體記者 (攝影 石磊)民委領導為獲表彰的先進教育工作者頒發證書 (攝影 石磊)西城區民族團結小學校長王玉芬在大會上發言(攝影 石磊)宣武區回民幼兒園園長孟春燕在大會上發言 (攝影 石磊)  千龍網北京11月13日訊(記者石磊)今天,北京市民族教育第七屆「燭光杯」獎表彰大會在北京市西城區民族團結小學舉行,共有25名在民族教育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民族教育工作者受到表彰
  • 胥各莊小學:民族團結進校園 特色教育結碩果
    胥各莊小學:民族團結進校園 特色教育結碩果唐山市豐南區胥各莊小學開展「中華一家親」主題班會。近年來,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胥各莊小學將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工作作為學校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將其貫穿於學校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通過深入開展多項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建立民族風土人情長廊等方式,真正做到了民族團結教育進課堂。
  • 民族團結一家親
    壯族、回族、苗族、土家族……近期,馬鞍鎮中心小學的校園長廊「舊貌換新顏」,56個少數民族的介紹被搬上了這個即將完工的「民族團結廊」,引得校內學生駐足觀看。不遠處的「民族團結園」雛形初現,重點展示了學校多年來的民族團結活動。「今年我們還在規劃建設一個民族團結工作室,保存並展示一手的相關資料。」負責民族團結工作的老師朱洪峰介紹。
  • 民族團結教育的沃土——防城港市桃源小學獲評為「第一批防城港市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
    日前,防城港市民族宗教委員會、中共防城港市委宣傳部、中共防城港市委統戰部聯合公布了第一批防城港市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名單,在全市的 33 個示範區(單位)中,防城港市桃源小學作為港口區的代表之一赫然在列。
  • 北京幼升小、小升初:西城區最新學區內小學、初中一覽表
    西城區的教育水平整體非常高,教育資源分布較北京市其他區來說也比較均衡。西城區學校數量眾多,每個學區的小學數量不等,初中學校數量則為每個學區八所(部分特色校不接收派位學生的除外),使得每個學區都有優質學校供學區內小學生選擇。
  •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旗創建丨我旗派出教師到北京市西城區跟崗研修學習
    為提升我旗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我旗以京蒙幫扶為契機,持續發揮兩地交流合作的「聯動效應」和「協同效應」,9月,派出18名教師到北京市西城區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跟崗研修學習西城區相關對接學校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召開對接會,並根據培訓教師需求精心策劃,安排了豐富的培訓學習活動。學習期間,派出教師將深入課堂跟班聽課,參與班級管理和各項活動,學習西城區先進的教學理念,精彩的課堂技藝和多元的教學思路,通過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提高學校管理及教師教育理念,推動課堂教學改革,逐步縮小少數民族地區與先進發達地區教育的差距。
  • 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小學:努力打造民族辦學特色促進民族團結教育之...
    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小學是我市唯一一所民族學校,肩負著傳承各民族平等、團結、友愛、和諧的使命。多年來,學校高度重視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有效傳承了民族文化,切實提高了師生民族團結意識,先後獲得了呼倫貝爾市和我市民族團結進步集體的榮譽。
  • 民族之花綻四季 特色教育春滿園——記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通榆縣蒙古族學校
    通榆縣蒙古族學校是吉林省唯一一所集小學、初中、高中教育為一體的蒙古族完全學校,這是一所三度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光榮稱號的學校,是在黨的民族政策雨露滋潤下成長壯大起來的一所少數民族學校,凝聚著太多人的關注與深情。該校1982年始建、2003年移址重建、2016年再易新址。
  • 北京市西城區三義裡第二幼兒園組織教師觀看芭蕾舞劇《白毛女》
    北京市西城區三義裡第二幼兒園近日組織全體教職工前往中國國家大劇院觀看了上海芭蕾舞團表演的芭蕾舞劇《白毛女》,使教師進一步深刻的感受了中國人民不懈努力和團結奮鬥的偉大精神。 《白毛女》芭蕾舞劇吸收了大量中國舞蹈元素,運用芭蕾進行精彩的呈現。
  • 必看丨西城特色4校小升初,招生條件匯總!
    西城區特色校—華夏女中、回民學校、月壇中學、西城外國語學校這4所學校特色都非常鮮明。其中,前3所特色校面向全市招生、西城外國語學校僅限西城區招生。今天就根據2020年情況,為大家整理了西城4所特色校的招生條件。
  • 北京市西城區確定實施多校劃片 學區房真的會涼涼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8日電 (彭婧如)「多校劃片,六年一學位,北京天價學區房要降溫了!」近日,北京西城區確定實施多校劃片的消息一出,唱衰學區房的聲音不絕於耳。事實真的如此嗎?家長、中介、業主都怎麼想?資料圖:北京某校學生在教室內學習。
  • 2018年北京西城區重點小學:北京小學(本部)
    校址不在一個地方,不要混為一談,至於掛牌校可能已經數不過來了!【諮詢電話】010-58370818【學校地址】西城區馬連道中街35號【學校概況】北京小學曾經是北京市市重點,現為北京市小學示範校。二、學校特色北京小學寄宿教育特色鮮明,學校針對當代獨生子女的發展需求,突出了「生活自理、學習自主、行為自尊、健康自強」的「四自」教育思想,使六個年齡段上千名住宿的小學生在科學化與規律化的教養下,精神飽滿,成長茁壯。
  • 民族團結進步月活動走進玉泉區民族實驗小學
    日前,玉泉區「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進步月進校園活動在玉泉區民族實驗小學隆重舉行,玉泉區教師代表和民族實驗小學學生代表近600人參加活動。玉泉區教育局、民委、司法局代表先後進行主題宣講。
  • 北京市西城區護國寺街的特色鮮明:原汁原味又不算破舊的北京胡同
    護國寺街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屬於北京市中心一條建設得比較好的胡同,這裡面有著原汁原文的老北京特色,但是又不算破舊。下面地圖表示了北京市西城區護國寺街附近的情況。北京市西城區護國寺街附近的情況北京市西城區護國寺街附近以平房為主,護國寺街剛好是一條東西向的長街,也就是圖中藍線的部分。護國寺街東接定阜街,西到新街口大街。
  • 2018年北京西城區重點小學:北京第二實驗小學
    010-66190600【學校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新文化街111號【學校概況】北京第二實驗小學,乃百年名校。2012年,西城區政府成立了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原玉桃園小學、原涭水河小學、原白雲路小學、原廣外一小,於同年加入「實驗二小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