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花綻四季 特色教育春滿園——記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通榆縣蒙古族學校

2020-09-14 白城日報

學生在演奏馬頭琴。

通榆縣蒙古族學校是吉林省唯一一所集小學、初中、高中教育為一體的蒙古族完全學校,這是一所三度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光榮稱號的學校,是在黨的民族政策雨露滋潤下成長壯大起來的一所少數民族學校,凝聚著太多人的關注與深情。該校1982年始建、2003年移址重建、2016年再易新址。目前,校園佔地面積404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0平方米,校內建築具有傳統的蒙古族風格,盡顯蒙校鮮明的民族特色。學校現有教學班34個,在校學生1460人,其中少數民族佔全校學生總人數的54%;教師213人,少數民族教師佔38%。該校1995年和2005年被省政府評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1994年、2009年和2019年三度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光榮稱號。多年來,通榆縣蒙古族學校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在促進民族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實現了學校自身的跨越發展。

繼承傳統再創新,成果喜人

學校為挖掘民族傳統,發揚民族傳統文化,從蒙古族人民的正直善良、英勇頑強、熱情好客等優良傳統入手,以「尊重為先,陽光修為」為辦學理念,以「從熱愛母親開始」為校訓,採用「民族民間文化教育」與教育新課程改革、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素質教育和創新意識培養的「三結合」方式,打造民族教育特色辦學方向。在此基礎上,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運行機制。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努力探索新形勢下教改、課改新思路,在抓好備課、講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考試考核等各個環節的同時,實施「三語」(蒙語、漢語和英語)教學。經過多年努力,學校教育教學成果顯著,小學畢業成績一直名列全縣前列,初中升入重點高中和本校高中人數達90%以上,高中連續10年位居全省同類學校高考升學率前列。

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具體情況,結合蒙古族生產生活傳統和民族學校優勢,編寫了富有趣味性、可讀性和貼近學生生活、傳承優秀文化的鄉土教材。同時,為加強校本教材的教育教學研究,樹立教師的專業化觀念,對專職教師所傳授的民族傳統文化知識,做到先培訓後上崗。在此基礎上,學校還在培養學生民族情感,豐富民族團結教育內容上下功夫,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挖掘隱性課程資源。

民族團結放首位,潤德入心

學校著力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分別建造了一座成吉思汗銅像、直徑15米的多功能蒙古包、1500平方米的蒙古射箭場、90平方米的民俗館,這些地標式的建築對學生起到了「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自2018年9月以來,學校先後承辦了「吉林省第一屆蒙古包論壇」「通榆縣蒙古族學校馬頭琴培訓班」等大型會議和學習培訓活動,得到社會各界好評。學校還新建了校史館,陳列了學校發展歷史、展示學校辦學歷程和不同時期學校面貌的場館,是學校傳統與校園文化集中表現的舞臺,更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學校辦學思想不斷發展的源泉,是激勵師生共同成長的重要土壤,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此基礎上,他們還建設了精品廳廊文化,依託五層教學樓,每層一個主題:一樓以「自尊自愛」為主題,二樓以「團結互助」為主題,三樓以「愛護我們的學校」為主題,四樓以「我們的民族」為主題,五樓以「中華民族一家親」為主題,涵蓋了個人成長、民族歷史、蒙古族乃至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和優良傳統等內容。5個主題各自獨立又互相聯繫,層層深入,步步提升,最後歸結到整個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高度。別具一格的校園廳廊文化使整個教學樓充滿了個性文化氛圍,營造了團結、和諧、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和藝術環境,提升了校園的文化品位,使教師們在良好的環境下工作,讓學生們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特色教育聚亮點,再創佳績

學校以開展常規活動為契機,增強民族團結教育效果。學校藉助廣播、校刊、牆報等媒介,大力宣傳民族文化知識,幫助師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民族團結的傳承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學校以開展交流活動為契機,增強民族團結教育效果。2009年,分別與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東北師大附中結成共建校,進行教師培訓、教改實驗和師生互訪等,發展民族教育教學;學校以開展聯誼活動為契機,增強民族團結教育效果。2018年9月,以該校為龍頭校,與縣內的向海鄉蒙古族學校、四井子學校、包拉溫都蒙古族學校、烏蘭塔拉學校、什花道學校及內蒙古自治區科右中旗準太本中心校、西日嘎中心校、新加木中心校、白音胡舒第一小學等9所民族學校結成聯誼校。每年定期舉行參觀互訪、體育比賽等活動,互觀互學,共促發展。

此外,學校每年都以開展大型活動為契機,增強民族團結教育效果。 如「六一」「五四」、學校那達慕大會等,不僅將民族團結教育吸納到活動中來,而且還規定表演節目或項目中,必須有「安代舞」「馬頭琴演奏」「蒙古長調」「蒙古象棋」「哈日靶(射箭比賽)」等,要求參加者不僅有少數民族師生,也要有漢族師生,推動大家學習民族文化知識的積極性。

2017年,該校被白城市民族事務委員會認定為「白城市蒙古族傳統文化傳承基地」。2018年,該校組隊代表白城市參加了「吉林省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取得了佳績,贏得了讚譽。

多年來,通榆縣蒙古族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實踐,為學校今日的發展打下了基礎。正是秉持廣泛開展創建活動,強化全校師生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採取多種形式引導和調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熱情關心創建活動,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才能在民族校園中綻放。

(陳彥軍 陳寶林 文/攝)

相關焦點

  • 一心為了民族幼教事業——記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吳海棠
    2002年,吳海棠組織本園教師編寫出版《城鎮蒙古族幼兒園教師用書——蒙古文》,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二等獎;同年還承擔研發「幼兒學具教學法」,使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幼兒園成為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幼兒園學具教學法試驗示範基地;2003年,她承擔大陸和香港「多元智能創意課程」課題研究任務;2007年,她承擔自治區課題《蒙古族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民間文化、藝術教育部分研究任務;2008年,她承擔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十一五研究課題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心為了民族幼教事業 ——記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吳海棠
    2002年,吳海棠組織本園教師編寫出版《城鎮蒙古族幼兒園教師用書——蒙古文》,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二等獎;同年還承擔研發「幼兒學具教學法」,使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幼兒園成為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幼兒園學具教學法試驗示範基地;2003年,她承擔大陸和香港「多元智能創意課程」課題研究任務;2007年,她承擔自治區課題《蒙古族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民間文化、藝術教育部分研究任務;2008年,她承擔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十一五研究課題
  •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 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表彰全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
    ,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廣泛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不斷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進一步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譜寫了內蒙古民族團結進步的新篇章。
  • 模範稱號!安醫專一系部獲頒「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安醫專一系部獲頒「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2020-12-17 17:03:28   來源:安青網
  • 烏拉特中旗蒙古族學校舉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暨中學部開學典禮
    9月18日,烏拉特中旗蒙古族學校舉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暨中學部開學典禮,240多名中學部師生歡聚一堂,在莊重而熱烈的氣氛中迎接新學年到來。活動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學校對湧現出的一批班風正、學風濃的先進班集體、優秀學生、優秀團員和優秀班主任進行了表彰獎勵,激勵全體同學向受表彰的同學學習,爭取新學期取得更大進步。烏拉特中旗蒙古族學校是巴彥淖爾市唯一一所小學、初高中一貫制的蒙古族學校。在富有濃鬱民族特色的校園裡,現代化的教學生活設施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學習生活環境。學校是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陣地。
  • 市蒙古族中學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
    以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學校為主題的文化長廊,教學樓裡的特色展板,校園內不定時、不間斷的民族團結進步主題講座、班會,每年九月份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系列活動……走進烏蘭察布蒙古族中學,隨處可以感受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濃厚氛圍,在這裡學校把民族團結進步的「金色種子」播撒到每一位師生的心田裡,為民族團結之花盛開培植肥沃土壤和環境。
  • 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學部榮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會上宣讀了《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表彰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的決定》,並為受表彰的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代表頒獎。我校護理學部被授予「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王勁松代表學校領獎。
  •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先進事跡摘登
    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先進事跡摘登 ,同心共築中國夢」的良好局面,湧現出一大批全國和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   為大力弘揚民族團結的優良傳統,在自治區第37個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期間,經自治區民委推薦,本報選取部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譽稱號獲得者的先進事跡進行摘登,激勵全區各族人民團結拼搏、萬眾一心、銳意進取、改革創新,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新時代模範自治區努力奮鬥!
  • 讓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成為高校文化特色——營口市民宗局在高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取得成效
    近年來,在營口市民宗局指導下,地區內各高校高度重視各族學生的思想建設,以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根本任務,全面、深入、持久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一是通過個人自學、集中學習、討論交流、宣講報告、調查研究等形式,把黨的統一戰線理論、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規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納入學校黨委理論中心組專題學習、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重要內容;通過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講,邀請黨政領導、專家學者深入師生群體,宣講闡釋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及地方民族文化,深化師生思想認識。
  •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推薦名單公示
    國務院擬於近期表彰近年來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經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和國家機關相關部門等推薦,為體現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現將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推薦名單予以公示。
  • 通榆縣圖書館與少數民族學校攜手共創書香校園
    9月1日,吉林省通榆縣圖書館在向海鄉烏蘭塔拉蒙古族小學開展「分享閱讀、分享快樂」主題讀書會活動。校園的操場上學生們正進行著蒙古族特色「安代舞」表演,蒙古族民族風情特殊方式的迎接,盡顯社會主義幸福生活、欣欣向榮景象。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烏拉特中旗蒙古族學校舉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暨中學部開學典禮
    9月18日,烏拉特中旗蒙古族學校舉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暨中學部開學典禮,240多名中學部師生歡聚一堂,在莊重而熱烈的氣氛中迎接新學年到來。  活動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學校對湧現出的一批班風正、學風濃的先進班集體、優秀學生、優秀團員和優秀班主任進行了表彰獎勵,激勵全體同學向受表彰的同學學習,爭取新學期取得更大進步。  烏拉特中旗蒙古族學校是巴彥淖爾市唯一一所小學、初高中一貫制的蒙古族學校。在富有濃鬱民族特色的校園裡,現代化的教學生活設施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學習生活環境。  學校是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陣地。
  •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表彰重慶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的...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近年來,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積極投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積極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湧現出一大批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維護民族團結進步的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
  • 手牽手心連心 讓民族團結之花永遠綻放
    九月是自治區民族團結教育月,九月是收穫的季節。在收穫的九月裡,民族團結之花會開得更旺盛,更鮮豔。一支箭易折斷,五支箭難折的故事告訴我們,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只有齊心協力、團結共進,把生命和力量結合起來,才能發展進步。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族學生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9月17日晚,通遼蒙古族中學以班級為單位,召開了「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中華民族一家親」主題班會。
  • 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召開
    他強調,要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紮好民族團結同心結,畫好民族繁榮同心圓,走好民族復興同心路,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巴蜀大地常開長盛,為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貢獻四川力量。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主持會議,省委副書記鄧小剛出席。國家民委致賀電。
  • 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及天祝藏族自治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我們謀劃實施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一廊一區一帶」行動,傾力打造「河西民族團結進步示範走廊」,努力建設「隴東南民族團結進步鞏固區」,著力創建「沿黃河—洮河民族團結進步提升帶」。各片區聯創共建工作開局良好、進展有序、成效初顯。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50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156名模範個人受到國務院表彰;省委、省政府先後表彰1026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1922名模範個人。
  • 和林格爾縣蒙古族學校:民族團結和睦要從孩子抓起
    9月7日上午,和林格爾縣蒙古族學校一年級(1)班的教室裡書聲琅琅,老師命安正在給學生上蒙語文課,課堂氣氛活躍,教學井然有序。開學以來,孩子們臉上洋溢著期盼已久的興奮和喜悅。命安在和林格爾縣蒙古族學校任教已經7年,她說:「我教的是一年級和二年級的蒙語文課,孩子們都能認真聽講,看著他們的每一次進步,我心裡特別開心。」「我們通過學生共同參與運動會、藝術節等活動,為各民族學生加深認識和了解提供機會。」蒙古族學校校長雲國喜說,不同民族的學生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重新認識彼此,在一個個需要合作的比賽項目中體會到彼此幫扶協作的重要,共同進步。
  • 四川宜賓興文縣人民政府獲評「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葉青青 封面新聞記者 伍雪梅9月27日,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成都召開,興文縣人民政府獲評"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也是宜賓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據悉,興文縣全縣總人口50萬人,其中苗族人口5.2萬人,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縣,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多年來,興文縣以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為抓手,認真執行新時期黨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始終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推動民族地區跨越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
  • 「原創」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雲南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成績顯著雲南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自創建以來,承擔著為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培養中等專業技術人才和民族幹部的重任多年來,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始終奉行「以學生為本,以就業為導向」,以「發展職業教育,振興民族經濟」為宗旨,秉承「崇德尚能,至善至美」的校訓,堅持「辦民族特色學校,育專業技術人才,為民族地區服務」的辦學理念,打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和諧平安校園環境。
  • 全國人大代表農融:全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自治區每年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大力培樹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典型。「十三五」期間,全區共有34個單位和39名個人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200個單位和299名個人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三是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進一步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