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演奏馬頭琴。
通榆縣蒙古族學校是吉林省唯一一所集小學、初中、高中教育為一體的蒙古族完全學校,這是一所三度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光榮稱號的學校,是在黨的民族政策雨露滋潤下成長壯大起來的一所少數民族學校,凝聚著太多人的關注與深情。該校1982年始建、2003年移址重建、2016年再易新址。目前,校園佔地面積404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0平方米,校內建築具有傳統的蒙古族風格,盡顯蒙校鮮明的民族特色。學校現有教學班34個,在校學生1460人,其中少數民族佔全校學生總人數的54%;教師213人,少數民族教師佔38%。該校1995年和2005年被省政府評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1994年、2009年和2019年三度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光榮稱號。多年來,通榆縣蒙古族學校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在促進民族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實現了學校自身的跨越發展。
繼承傳統再創新,成果喜人
學校為挖掘民族傳統,發揚民族傳統文化,從蒙古族人民的正直善良、英勇頑強、熱情好客等優良傳統入手,以「尊重為先,陽光修為」為辦學理念,以「從熱愛母親開始」為校訓,採用「民族民間文化教育」與教育新課程改革、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素質教育和創新意識培養的「三結合」方式,打造民族教育特色辦學方向。在此基礎上,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運行機制。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努力探索新形勢下教改、課改新思路,在抓好備課、講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考試考核等各個環節的同時,實施「三語」(蒙語、漢語和英語)教學。經過多年努力,學校教育教學成果顯著,小學畢業成績一直名列全縣前列,初中升入重點高中和本校高中人數達90%以上,高中連續10年位居全省同類學校高考升學率前列。
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具體情況,結合蒙古族生產生活傳統和民族學校優勢,編寫了富有趣味性、可讀性和貼近學生生活、傳承優秀文化的鄉土教材。同時,為加強校本教材的教育教學研究,樹立教師的專業化觀念,對專職教師所傳授的民族傳統文化知識,做到先培訓後上崗。在此基礎上,學校還在培養學生民族情感,豐富民族團結教育內容上下功夫,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挖掘隱性課程資源。
民族團結放首位,潤德入心
學校著力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分別建造了一座成吉思汗銅像、直徑15米的多功能蒙古包、1500平方米的蒙古射箭場、90平方米的民俗館,這些地標式的建築對學生起到了「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自2018年9月以來,學校先後承辦了「吉林省第一屆蒙古包論壇」「通榆縣蒙古族學校馬頭琴培訓班」等大型會議和學習培訓活動,得到社會各界好評。學校還新建了校史館,陳列了學校發展歷史、展示學校辦學歷程和不同時期學校面貌的場館,是學校傳統與校園文化集中表現的舞臺,更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學校辦學思想不斷發展的源泉,是激勵師生共同成長的重要土壤,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此基礎上,他們還建設了精品廳廊文化,依託五層教學樓,每層一個主題:一樓以「自尊自愛」為主題,二樓以「團結互助」為主題,三樓以「愛護我們的學校」為主題,四樓以「我們的民族」為主題,五樓以「中華民族一家親」為主題,涵蓋了個人成長、民族歷史、蒙古族乃至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和優良傳統等內容。5個主題各自獨立又互相聯繫,層層深入,步步提升,最後歸結到整個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高度。別具一格的校園廳廊文化使整個教學樓充滿了個性文化氛圍,營造了團結、和諧、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和藝術環境,提升了校園的文化品位,使教師們在良好的環境下工作,讓學生們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特色教育聚亮點,再創佳績
學校以開展常規活動為契機,增強民族團結教育效果。學校藉助廣播、校刊、牆報等媒介,大力宣傳民族文化知識,幫助師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民族團結的傳承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學校以開展交流活動為契機,增強民族團結教育效果。2009年,分別與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東北師大附中結成共建校,進行教師培訓、教改實驗和師生互訪等,發展民族教育教學;學校以開展聯誼活動為契機,增強民族團結教育效果。2018年9月,以該校為龍頭校,與縣內的向海鄉蒙古族學校、四井子學校、包拉溫都蒙古族學校、烏蘭塔拉學校、什花道學校及內蒙古自治區科右中旗準太本中心校、西日嘎中心校、新加木中心校、白音胡舒第一小學等9所民族學校結成聯誼校。每年定期舉行參觀互訪、體育比賽等活動,互觀互學,共促發展。
此外,學校每年都以開展大型活動為契機,增強民族團結教育效果。 如「六一」「五四」、學校那達慕大會等,不僅將民族團結教育吸納到活動中來,而且還規定表演節目或項目中,必須有「安代舞」「馬頭琴演奏」「蒙古長調」「蒙古象棋」「哈日靶(射箭比賽)」等,要求參加者不僅有少數民族師生,也要有漢族師生,推動大家學習民族文化知識的積極性。
2017年,該校被白城市民族事務委員會認定為「白城市蒙古族傳統文化傳承基地」。2018年,該校組隊代表白城市參加了「吉林省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取得了佳績,贏得了讚譽。
多年來,通榆縣蒙古族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實踐,為學校今日的發展打下了基礎。正是秉持廣泛開展創建活動,強化全校師生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採取多種形式引導和調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熱情關心創建活動,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才能在民族校園中綻放。
(陳彥軍 陳寶林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