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來看來看娃娃魚的養殖及,人工繁殖技術
養殖技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珍稀動物引起人們高度重視。娃娃魚更以它那肉味鮮美、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成為人們宴席上的珍美佳餚。近幾年,娃娃魚身價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增長明顯,市場供求矛盾越來越突出,在一些地方已出現捕捉、飼養娃娃魚的熱潮。由於野生娃娃魚有殘食自己後代的習慣,故野生資源不夠豐富。
另外,娃娃魚生活環境獨特,缺乏自衛能力,難於戰勝天敵,加之人們過度捕捉等原因,單靠野生資源已無法滿足市場需要。為了使娃娃魚資源永續使用,國家已正式把娃娃魚(大鯢)列為二類保護動物。因此,人工養殖娃娃魚是很有意義的養殖業。
養殖娃娃魚,首先要熟悉和掌握野生娃娃魚的生活特性。娃娃魚在我國分布範圍廣,適應性強,但它對環境要求也很高。凡有野生娃娃魚的地方,都具備有長流水的溪河、清涼的潤溪、滲水巖洞、瀑布、陰河等自然條件。目前,上市的商品娃娃魚,都是靠捕捉野生的,各地人工養殖只是在近幾年才開始。公園裡飼養供觀賞的,數量有限。另外,因要供人觀賞,多在露天,已改變其生態環境,很難獲得幼鯢,故養殖技術仍在摸索之中。根據各地現有經驗,人工養殖娃娃魚,應從如下幾點做起。
種苗的來源娃娃魚養殖場,可向種繁殖場購買鯢苗。據有關資料介紹,自70年代末期起,湖南、湖北、陝西等省的研究單位都先後突破了親鯢培養、激素催產和人工授精孵化三道難關,孵出一批批幼鯢,實現了大鯢人工繁殖的設想。
一、野外捕捉苗如果自己捕捉幼鯢的話,首先要掌握什麼地方有娃姓魚生長,並懂得娃娃魚在水中有較好的保護色,以及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慣。總之捕捉幼鯢要容易一些,可在每年夏秋季,帶著捕撈工具,到有娃娃魚生長的河段上去尋找捕撈。幼鯢多棲息在淺水區,它們成群生活,身體修長,身上有花斑,白天會上岸曬太陽。但要將它們與各種蝌蚪區別開來,特別是棘胸蛙蝌蚪也是生活在溪流中。
蝌蚪都是體短、肚大、尾扁、四足集中在前部,尾巴逐步退化縮短。捕撈所得到的幼鯢,應立即放在水桶內,水上放些樹葉遮光,亦可防止其逃跑。然後按大小規格分別投放在養殖池內。幼鯢僅食植物性餌料,故生長很慢,三年內體長僅在20釐米、體重200克左右,兩年後開始捕食動物性餌料。因此,飼養幼鯢,生產周期長,經濟效益慢。
二、人工繁殖鯢苗種苗來源的另一種辦法是,人工繁殖娃娃魚苗種。首先要具備有成熟的親鯢,採用人工繁殖方法獲得幼鯢。娃娃魚屬一次產卵類型,每年5~8月為繁殖季節,每尾雌鯢約產300~1500枚,2~4周可孵出幼鯢。進行人工授精時,先將2~8毫升精液放在白碗中,隨即將雌鯢捕起,用手輕壓後腹部,使其的卵球一顆一顆地落入盆內,緊接著將精液倒在卵上,輕搖盆進行幹法人工授精。
究意娃姓負要生長到多大才算成熟呢?這涉及到親魄的選擇問題,而且到目前為尚未完全掌握。成年的大鯢,身長在60~70釐米、體重10多公斤的,並不罕見。據群究,一條大鯢需要20年才能長到75~80釐米。選擇親鯢時,要求身長起碼在50釐興以上,體重在5~~6公斤為理想。據捕提能手認*,一般40釐米左右,體重2~3公行的便可徽種鯢了。因此,應根據資源情況而定。
根據養殖者的經驗,人工養殖娃姓魚,最好是放養體長在20米以上、體重在0.公斤左右的少年鯢,以此經濟效益最好。因其食慾壓感,生長快,實際上是育肥形式。據說平均增平可達0.25公斤方右,此外,飼養、管理也較容號。但種首來源較困難,因為娃娃魚是常獨藍一洞,過著獨身生活(幼時群生,轉入少年師國獨生為主)。性好鬥。又居作陰河、巖洞內,難有大宗資源可捕捉,只能積少成,逐步增加。養症場的建築要求、根據娃娃魚的棲息特性和生活習性,養殖場必須具備有好的水源,有陰暗的滿室和飼料來源等條件。
作者認為:小編覺得選擇好水流娃娃魚屬變溫兩棲動鉤,落居住於清涼的溪流中。故要求冬溫夏涼,水溫變化在10~18C之間,於14~18°C為宜,一般不超過20。此外要求有長流清水直流入養殖場,注意忌鹼性水及泥濁水。水源的好壞,是關係養殖能否成功的關鍵問題。
本文由百家號:小孫帶你看三農原創;盜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