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021-02-23 獨立視點7

1912年3月8日,南京臨時參議院通過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約法》分總綱、人民、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副總統、國務員、法院、附則等7章56條。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在南京正式公布了這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根本大法。

1912年3月8日,南京臨時參議院通過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約法》分總綱、人民、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副總統、國務員、法院、附則等7章56條。它仿照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三權分立」的原則,規定全國的立法權屬於參議院;臨時大總統行使職權須有國務員到署;法官有獨立審判的權利。它規定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國民有人身、財產、言論、通信、居住和信教等自由,有請願、選舉、被選舉的權利。在國家機構體制上,規定實行內閣制,內閣總理由議會的多數黨產生,總理對總統要辦的事項,如不同意,可以駁回,總統頒布命令須由內閣總理副署才能生效。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在南京正式公布了這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根本大法。

民國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

第一章 總綱

第一條 中華民國由中華人民組織之。

第二條 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

第三條 中華民國領土為二十二行省、內外蒙古、西藏、青海。

第四條 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

第二章 人民

第五條 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

第六條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項之自由權。

一 人民之身體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審問、處罰。

二 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

三 人民有保有財產及營業之自由。

四 人民有言論、著作、刊行及集會結社之自由。

五 人民有書信秘密之自由。

六 人民有居住遷徙之自由。

七 人民有信教之自由。

第七條 人民有請願於議會之權。

第八條 人民有陳訴於行政官署之權。

第九條 人民有訴訟於法院受其審判之權。

第十條 人民對於官吏違法損害權利之行為,有陳訴於平政院之權。

第十一條 人民有應任官考試之權。

第十二條 人民有選舉及被選舉之權。

第十三條 人民依法律有納稅之義務。

第十四條 人民依法律有服兵之義務。

第十五條 本章所載民之權利,有認為增進公益、維持治安或非常緊急必要時,得依法律限制之。

第三章 參議院

第十六條 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

第十七條 參議院以第十八條所定各地方選派之參議員組織之。

第十八條 參議員每行省、內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選派五人;青海選派一人。其選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參議院會議時每參議員有一表決權。

第十九條 參議院之職權如左︰

一 議決一切法律案。

二 議決臨時政府之豫算決算。

三 議決全國之稅法幣制及度量衡之準則。

四 議決公債之募集及國庫有負擔之契約。

五 承諾第三十四條、三十五條、四十條事件。

六 答覆臨時政府諮詢事件。

七 受理人民之請願。

八 得以關於法律及其他事件之意見建議於政府。

九 得提出質問書於國務員,並要求其出席答覆。

十 得諮請臨時政府查辦官吏納賄違法事件。

十一 參議院對於臨時大總統認為有謀叛行為時,得以總員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員四分三以上之可決彈劾之。

十二 參議院對於國務員認為失職或違法時,得以總員四分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員三分二以上之可決彈劾之。

第二十條 參議院得自行集會開會閉會。

第二十一條 參議院之會議須公開之。但有國務員之要求或出席參議員過半數之可決者,得秘密之。

第二十二條 參議院議決事件諮由臨時大總統公布施行。

第二十三條 臨時大總統對於參議院議決事件,如否認時,得於諮達後十日內聲明理由,諮院覆議。但參議院對於複議事件,如有到會參議員三分二以上仍執前議時,仍照第二十二條辦理。

第二十四條 參議院議長由參議員用記名投票法互選之,以得票滿投票總數之半者為當選。

第二十五條 參議院參議員於院內之言論及表決,對於院外不負責任。

第二十六條 參議院參議員除現行犯及關於內亂外患之犯罪外,會期中非得本院許可,不得逮捕。

第二十七條 參議院法由參議院自定之。

第二十八條 參議院以國會成立之日解散。其職權由國會行之。

第四章 臨時總統

第二十九條 臨時大總統、副總統由參議院選舉之。以總員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滿投票總數三分二以上者為當選。

第三十條 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

第三十一條 臨時大總統為執行法律或基於法律之委任,得發布命令並得使發布之。

第三十二條 臨時大總統統帥全國海陸軍隊。

第三十三條 臨時大總統得制定官制官規,但須提交參議院議決。

第三十四條 臨時大總統任免文武職員,但任命國務員及外交大使公使須得參議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條 臨時大總統經參議院之同意,得宣戰媾和及締結條約。

第三十六條 臨時大總統得依法律宣告戒嚴。

第三十七條 臨時大總統代表全國接受外國之大使、公使。

第三十八條 臨時大總統得提出法律案於參議院。

第三十九條 臨時大總統得頒給勳章並其他榮典。

第四十條 臨時大總統得宣告大赦、特赦、減刑、復權。但大赦須經參議院之同意。

第四十一條 臨時大總統受參議院彈劾後,由最高法院全院審判官互選九人組織特別法庭審判之。

第四十二條 臨時副總統於臨時大總統因故去職,或不能視事時得代行其職權。

第五章 國務員

第四十三條 國務總理及各部總長均稱為國務員。

第四十四條 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負其責任。

第四十五條 國務員於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時須副署之。

第四十六條 國務員及其委員得於參議院出席及發言。

第四十七條 國務員受參議院彈劾後,臨時大總統應免其職。但得交參議院複議一次。

第六章 法院

第四十八條 法院以臨時大總統及司法總長分別任命之法官組織之。

法院之編制及法官之資格以法律定之。

第四十九條 法院依法律審判民事訴訟及刑事訴訟。

但關於行政訴訟及其他特別訴訟,別以法律定之。

第五十條 法院之審判須公開之。但有認為妨害安寧秩序者得秘密之。

第五十一條 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上級官廳之幹涉。

第五十二條 法官在任中不得減俸或轉職。非依法律受刑罰宣告或應免職之懲戒處分,不得解職。懲戒條規以法律定之。

第七章 附則

第五十三條 本約法施行後限十個月內,由臨時大總統召集國會。其國會之組織及選舉法由參議院定之。

第五十四條 中華民國之憲法由國會制定。憲法未施行以前,本約法之效力與憲法等。

第五十五條 本約法由參議院參議員三分二以上,或臨時大總統之提議,經參議員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員四分三之可決得增修之。

第五十六條 本約法自公布之日施行。

來源:網絡

  《獨立視點7》3月(上)

震撼世界的一段碑文

▋請把槍口抬高一釐米

▋成就世界上迄今最偉大新聞事業的刊物

▋誰是世界史上最偉大的人?

▋良心的底價

▋一直善良下去,你定會幸福的

▋請記住那些曾經仰望星空的人

▋如何不負此生?

▋除了有識之士,中國更需要無畏之人

▋猶太人最經典的10句話

▋歷史的事實,可以為我們明鑑

▋什麼是 「三權分立」?

獨立視點7·人文·敬請關注和轉發

相關焦點

  •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
    1912年3月11日取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開始施行,於1914年5月1日因《中華民國約法》(袁記約法)的公布而被取代,1916年6月29日為大總統黎元洪所恢復。1917年9月10日以廣東為基地建立的中華民國軍政府展開護法運動,所護者即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該法具有明顯的因人設法的特徵,主要是針對袁世凱的。
  •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013法學、非法學)
    1.簡述《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主要內容。
  • 綱要丨孫中山公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在106年前的今天,1912年3月11日 (農曆正月廿三),孫中山公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3月8日(距今106年),南京臨時參議院通過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約法》分總綱、人民、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副總統、國務員、法院、附則等7章56條。它仿照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三權分立」的原則,規定全國的立法權屬於參議院;臨時大總統行使職權須有國務員到署;法官有獨立審判的權利。它規定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國民有人身、財產、言論、通信、居住和信教等自由,有請願、選舉、被選舉的權利。
  •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原件
    第一章 總綱  第一條 中華民國由中華人民組織之。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2012法學、2017法學、非法學)
    (2012法學)簡述《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性質和歷史意義。(2017法學、非法學)1.《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以下簡稱《臨時政府組織大綱》):(1)是辛亥革命勝利後各省都督府代表會議通過的關於籌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綱領性文件,於1911年12月3日通過,1912年1月2日修訂,共4章21條。
  • 【每日一案】高中歷史《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成立》
    學生思考完回答:改用公曆,以中華民國紀年。民國紀年=公元紀年 -1911(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過渡:一個階級獲得政權之後,往往都要頒布憲法來鞏固政權的穩定。那麼, 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頒布了什麼憲法呢?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 學生回答: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八年級上冊歷史《中華民國的創建》知識點+練習題
    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內容和性質。【學習重難點】1、重點:中華民國建立的基本史實;《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難點: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子目關係】中華民國的建立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標誌著辛亥革命達到高潮,是這場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
  • 部編版:八上歷史第10課《中華民國的創建》
    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內容和性質。【學習重難點】1、重點:中華民國建立的基本史實;《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難點: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子目關係】中華民國的建立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標誌著辛亥革命達到高潮,是這場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
  • 八年級上冊第10課《中華民國的創建》教案
    【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和掌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及中華民國的成立;清帝退位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過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及其內容和性質。2.通過對中華民國內、外政策的材料補充,使學生認識南京臨時政府的性質,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 八年級上冊歷史第10課《中華民國的創建》知識點+練習題
    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內容和性質。【學習重難點】1、重點:中華民國建立的基本史實;《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難點: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子目關係】中華民國的建立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標誌著辛亥革命達到高潮,是這場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
  • 《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的主要內容
    (《龔成思·2020年法律人日曆》截圖)        問:《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的主要內容?
  • 孫文:中華民國建國大綱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孫文一、國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以建設中華民國。二、建設之首要在民生。中華民國十三年四月十二日制定建國大綱宣言自辛亥革命以至於今日,所獲得者,僅中華民國之名。國家利益方面,既未能使中國進於國際平等地位。國民利益方面,則政治經濟牽牽諸端無所進步,而分崩離析之禍,且與日俱深。
  •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0課《中華民國的創建》
    (辭職≠解職)----1912年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4月,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臨時政府遷往北京。2、孫中山提出限制袁世凱權力的辭職三條件:臨時政府設在南京、新任大總統應到南京就職、新總統必須遵守臨時約法。3、結果: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 2022法碩-中國法制史-​南京臨時政府法律制度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以下簡稱《臨時政府組織大綱》):(1)是辛亥革命勝利後各省都督府代表會議通過的關於籌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綱領性文件,於1911年12月3日通過,1912年1月2日修訂,共4章21條。
  • 為什麼說中華民國的成立是中國三千年來最大的變局?
    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返回中國;12月29日,中國各省代表以16贊成票對1反對票推選孫中山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正式宣布中華民國成立,並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黎元洪當選為臨時副總統,黃興任陸軍部長。
  • 中華民國(1912——1949)
    中華民國(1912——1949),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 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
  • 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知識點
    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時間:1912.3.11內容:①中華民國的主權屬於全體國民;②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地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 關於中華民國早期歷史研究的認識與思考
    文|張華騰原文載《歷史與社會文摘》2015年第4期,注釋從略。中華民國早期與中華民國後期有著很大差別:第一,首都不同,前者在北京,後者在南京;第二,國旗不一樣,前者是象徵中華五大民族漢、滿、蒙、回、藏的紅黃藍白黑五色國旗,後者是象徵國民黨統治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第三,憲法不同,前者是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為主體,後者則主要是《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以及《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控制中央政府的統治集團不一樣,前者主要是北洋集團,後者主要是國民黨集團;第五,統治形式不一樣
  • 部編版:八上歷史第3單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常考點匯總
    3、結果: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4月,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的職務。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2)1914年5月,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為總統制。(3)修改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可以無限期連任,可指定繼承人。(4)為實現皇帝夢犧牲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接受日本提出的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
  • 在中國歷史存在37年的中華民國 八位大總統分別是誰 有何背景
    中華民國(1912——1949),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按照《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但其中並未列明何為固有之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