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喜歡狗,喜歡到了極致。有的人自己不捨得吃、不捨得喝,卻給狗提供最好的食物和居住環境,把自己養的狗叫做兒子、女兒的比比皆是。甚至在國外某人去世後,把千萬家產都留給自己的寵物狗。
在我國,古人雖然喜愛狗,但更多的是把狗當作工具,看重的是其實用性,比如看家護院、抓捕獵物,喜愛程度與現代人相比更是天壤之別。
古人在幾千年的詞彙裡,關於狗的詞語多是貶義,這是因為狗長期與人為伴,古人通過狗性看到了人性,而且非常準確。
01 狗眼看人低
古人認為狗的眼睛很奇特,能把高大的東西看得比自己矮小。正因如此,狗根本不能對面前的事物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失去了應有的懼怕感,對比自己高大很多的騾、馬、牛等大型牲畜也敢撕咬。
現實社會中,有的人就和「狗眼看人低」描述的一樣,他們往往在沒有了解對方的真實情況下以貌取人,還向對方做出蔑視、侮辱等不當言行。導致這種行為的根本原因在於教養問題,一個有教養的人在面對不如自己的人時,也會保持應有的尊重及基本的禮儀。
「狗眼看人低」的這種人在社會上並不少見,雖往往會因此吃虧,但因為這種根深蒂固的教養,就如狗的天性一樣很難改變,奉勸諸位遇到這樣的人敬而遠之,不要結交。
02 搖尾乞憐
如上所述,狗眼看人低會讓狗對比它高大的動物發起進攻,當對方輕輕一腳就把狗踢到一邊後,狗也會意識到對方的厲害,不是夾的尾巴逃跑就是向對方搖尾乞憐,期待對方不要再傷害它,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得到一點好處,前後變化之大讓人咂舌。
而作為社會中的一種常見現象,「搖尾乞憐」的人大有人在,在一次交鋒之後,就輕易地屈服於對方的強硬之下。這種人毫無節操與氣節,為了一點好處與利益可以毫不猶豫地捨去尊嚴與臉面,小人的嘴臉暴露無疑。
「搖尾乞憐」的人看似無害,其實心中也有兇狠的一面,當他感覺不能從你這裡得到好處,或是當他認為你不如他的時候,會狠咬你一口讓你防不勝防。所以說,這種人要小心交往,並時刻保持你的強大,讓他永遠有敬畏之心。
03 狗仗人勢
古人的觀察與總結只能用精闢來形容,「狗仗人勢」是對狗的主要特性最直白的總結。狗在一次次吃虧後知道有很多它惹不起的事物,在獨自面對時會戰戰兢兢,也會搖尾乞憐,一旦身後站著一個強勢的主人,狗就會一改小心翼翼的樣子,敢於向對方齜牙咧嘴,大聲犬吠。在小區裡人們也常見到小狗站在主人前面,對著其它的狗或人狂吠不止,一副兇猛的模樣,一旦主人離開立即恢復本來面目。
現今社會,有太多的人因站在強者身邊而獲得了無窮的勇氣,敢於向強他百倍的人出言不遜、指手畫腳,對方不予理睬他會認為你善良可欺,對方稍微施以手段就會原形畢露。
「親君子,遠小人」,這種「狗仗人勢」的人就是典型的小心,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一定要趁早遠離,他不但不會對你有所幫助,還會給你惹來無妄之災。
04 狼心狗肺
古人發現,即使從小養大的狗在某些特定時刻,也會反咬主人一口。具體原因古人一直無法真正弄清楚,只是認為狗的肺和狼的心臟有毒,才會出現這種現象,所以古人從不食用狗肺而將之拋棄,怕的就是吃了狗肺後變得和狗一樣。
古人對狗的特性最痛恨的一點就是「狼心狗肺」,而現今社會這種人依然存在。你救了他,他卻反咬你一口,訛詐你的錢財,近幾年因扶老人被訛詐的事件時有發生,讓人對社會道德都失去信心,根本原因就是這種「狼心狗肺」的人。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某些時候,做好自我保護是無奈之舉,希望「狼心狗肺」之人少一點,不要寒了做好事人的心,寒了廣大善良之人的心。
大唐皇帝李世民曾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筆者想說:以詞為鏡,可以辯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