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財政收入增速回落至6.2% 預計2019年繼續放緩

2020-12-13 財新

  【財新網】(記者 程思煒)受經濟增長放緩、減稅降費政策等影響,2018年財政收入同比增長6.2%,增速較上年回落1.2個百分點,但仍完成年初預期目標。

  財政部1月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352億元,同比增長6.2%,增速較上年回落1.2個百分點,低於6.6%的GDP增速,但仍完成6.1%的年初預算目標。其中,稅收收入同比增長8.3%,增速較上年回落2.4個百分點;非稅收入同比下降4.7%,連續兩年負增長,降幅較上年縮小2.2個百分點。

相關焦點

  • 多地前7個月財政收入增速回落,減稅降費持續發力
    財政收入是地方經濟運行晴雨表,7月全國財政收支情況將於近期公布,一些地方已經率先披露當地財政收支情況,財政收入增速繼續回落是普遍情形。財政收入居全國第二位的江蘇近日披露的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34億元,同比增長4.4%。與江蘇省上半年收入5%增速相比,7月份收入增速繼續回落,而這主要是稅收收入增速回落。今年上半年江蘇省稅收收入4131.60億元,增長3.2%,而今年前7個月稅收收入增速回落至2.6%。
  • 財政支出增速回落,2020期待寬貨幣穩財政
    如果合併這兩項計算狹義財政支出增速的話,11月已經回落至-4.4%,降至2017年以來的低點。廣義財政支出也在走弱。在計算廣義財政的時候,我們在狹義財政的基礎上進一步考慮了證金債、鐵道債和城投債的淨融資額以及PSL的淨投放。2019年前11月廣義財政支出增速放緩至10%,已經低於2018年同期水平。
  • 地方一季度財政收入增速普遍回落,二季度減稅大潮將加大收支矛盾
    儘管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情況不同,各地財政收入增速快慢不一,但增速回落的共同原因之一是經濟下行大背景下受到減稅降費的影響。隨著2萬億元減稅降費主要政策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正式實施,財稅專家預計,地方財政收入將受到更大衝擊,地方財政收支矛盾將更加突出。為了緩解財政收支矛盾,地方將多渠道增加收入,壓減不必要的支出,過緊日子。
  •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 財政收入增速首次回落
    財政部12日最新數據顯示,前8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2868億元,同比增長9.4%。這是今年以來累計財政收入增速首次回落至個位數增長。據財政部國庫司有關負責人介紹,8月單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077億元,同比增長4%。
  • 長江證券:2018年中國財政實際赤字規模和赤字率均創歷史新高
    財政部數據顯示,12月財政收入同比僅增長1.9%,2018年全年財政收入同比增長6.2%,較2017年回落1.2個百分點。 長江證券表示,財政收入持續放緩主要受到稅收收入下滑拖累,說明減稅影響持續顯現。
  • 報告:預計2018至2019年中國銀行業整體淨利潤增速將繼續向好
    由中國銀行業協會主辦的《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8)》(下稱「報告」)發布會11日在京舉行。報告預計,2018至2019年中國銀行業整體淨利潤增速將繼續向好。  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銀行業總體經營穩健,發展態勢向好。2017年中國銀行業經營環境趨於改善,全球經濟增速溫和回升,國內經濟開啟高質量發展,並實現穩健增長。
  • 財政部報「帳」:2018稅收增幅回至個位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2017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0.7%,還維持在兩位數的增幅。相比之下,2018年稅收收入增速回落至個位數區間、非稅收入同比下降,這也表明我國正明顯加大減稅降費的力度。
  • 國泰君安:預計美聯儲12月再次加息 2019年加息2-3次
    美國經濟出現私人投資增速放緩、出口增速出現回落等跡象,未來經濟增長可能有所放緩。但在就業強勁、消費者信心向好、財政刺激效果仍存等因素影響下,高景氣仍將持續至19年中期。預計今年12月美聯儲將再次加息,2019年基準情形下加息3次,若美國經濟放緩和通脹風險緩釋速度快於預期,則不排除加息2次。事件 美聯儲公布11月份FOMC會議聲明,決定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在2%-2.25%不變,重申未來循序漸進加息,符合市場預期。美元指數大幅上漲,美股三大指數集體下跌,兩年期美債收益率再創新高。
  • 瞭望: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宏調或可緊貨幣松財政
    瞭望: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宏調或可緊貨幣松財政 2008年07月21日 10: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7月21日電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刊載文章稱,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
  • 財政部發布2018年財政收支情況並答問
    此外,全年PPI同比上漲3.5%,也帶動了以現價計算的財政收入增長。第二、減稅降費政策有效落實,政策實施後相關收入增速明顯放緩。分稅種看,國內增值稅一、二季度分別增長20.1%、13%,三、四季度相繼回落至2.2%、0.5%;關稅一季度增長6.3%,二、三、四季度分別下降6.4%、2.1%、17%;個人所得稅一、二、三季度分別增長20.7%、19.9%、23%,四季度轉為下降2.7%。非稅收入前三季度均為同比下降,第四季度開始由降轉升,主要受部分中央企業和金融機構上繳利潤收入同比增加等因素帶動。
  • 【深度】2019年中國經濟會怎樣?這些預測和建議值得一讀
    根據上述的一些定性判斷,利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模型—CMAFM模型,不考慮2018年國家國內經濟核算方法調整的因素,設定主要宏觀經濟政策假設:2018年與2019年名義財政預算赤字率分別為2.6%與3%;2018年與2019年人民幣與美元平均兌換率分別為6.8:1與6.9:1。分年度預測2018年與2019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
  • 固投增速繼續回落 實體去槓桿加碼
    在這一過程中消費會成為穩定經濟的主要支撐力量,工業領域的價格和需求調整則要密切關注;房地產投資繼續回落,產能過剩企業和殭屍企業的去槓桿力度明顯加大。「經濟觀察報月度觀察」由《經濟觀察報》發起,每月進行一次。本次共有20家機構參與月度宏觀數據預測。國家統計局將於4月11日公布2018年3月的CPI和PPI數據。
  • 潘向東:備戰經濟蕭條 2019年中國經濟金融展望
    歐元區經濟自2018年以來持續放緩,歐元區前三季度實際GDP同比增速持續下降,分別為 2.4%、2.2%和 1.7%,尤其是三季度GDP環比初值僅錄得0.2%,創2014年以來最低增速,不及預期和前值的0.4%。歐元區製造業也顯現出疲軟的態勢,歐元區製造業 PMI 從 2017年12月60.6%的高位一路下滑至2018年11月的51.8%。
  • 新時代證券2019年展望:股市或迎來戰略性機會
    歐元區經濟自2018年以來持續放緩,歐元區前三季度實際GDP同比增速持續下降,分別為 2.4%、2.2%和 1.7%,尤其是三季度GDP環比初值僅錄得0.2%,創2014年以來最低增速,不及預期和前值的0.4%。歐元區製造業也顯現出疲軟的態勢,歐元區製造業 PMI 從 2017年12月60.6%的高位一路下滑至2018年11月的51.8%。
  • App Store2019年增速放緩 但賺得仍比Google Play多
    來源:36氪原標題:App Store交出2019年成績單,增速放緩,但賺得依舊比Google Play多 作為世界上最賺錢的應用商店和蘋果最賺錢的業務之一,App Store 在 2019 年為蘋果帶來了約
  • 受汽車銷售拖累,7月消費增速回落2.2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7.6%,增速較6月份回落2.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4.8%,增速比6月份回落1.5個百分點;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5.7%,增速比1—6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
  • 財信研究評7月貨幣數據:需求和政策因素致社融回落,預計合意利率...
    反映到消費數據上,2019年1-6月,國內房地產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1.0%和5.6%,增速較1-5月繼續回落但較年初仍呈改善態勢;2019年1-7月,國內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1.4%,降幅較1-6月收窄,但汽車銷量增速已連續13個月為負(見圖6)。
  • 信用擴張放緩 拿掉豬以後 11月金融與物價數據解讀
    3)受5月以來超寬鬆貨幣政策退出影響,疊加貨幣向信用傳導時滯因素,11月存量社融增速環比回落0.1個百分點至13.6%,信用擴張放緩。年末至明年,考慮政府信用擴張放緩,逆周期政策逐步退出,順周期部門的融資需求相對逆周期部門較弱,明年社融增速下行壓力較大。
  • 2018年幹散貨運輸市場回顧及2019年展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均調低至3.5%,比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世界銀行和經合組織(OECD)也下調了經濟增長預期,分別為2.9%和3.5%,均較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中國經濟有較大下行壓力,美國經濟亦可能不如2018年,日本及歐盟增長緩慢,印度及其他新興經濟體如越南等發展較好。
  • 「慧眼」國君宏觀7月經濟數據預測:CPI短期回升至2.7% PPI斜率放緩...
    (2)工業生產的高頻數顯示,高爐開工率70.17%,與上月基本持平,遠高於2019年66.44%,粗鋼產量增速繼續上行,從6月份的3.9%上行至5.8%。日均耗煤增速則從6月份的1.1%轉負至-5.9%,或許與多地汛期到來、氣溫偏低有關。(3)2019年生產季初高季末低的規律明顯,導致2019年7月生產增速較低,出於低基數的影響,綜合各項因素,7月生產增速預計進一步上行至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