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宏調或可緊貨幣松財政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瞭望: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宏調或可緊貨幣松財政


2008年07月21日 10: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7月21日電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刊載文章稱,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早已在大部分研究者的意料之中。正因如此,宏觀調控政策是否應相機微調成為焦點。

  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了今年上半年中國國民經濟運行數據。《瞭望》周刊採訪多位經濟專家,對半年宏觀經濟數據進行分析解讀,以期判明全年經濟的脈絡走向。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室主任張曉晶表示,從上半年10.4%的GDP增幅和7.9%的CPI增幅來看,目前宏觀經濟仍處於較高增長和較高通脹區,因此預計下半年宏觀調控的基調不會改變。「特別是由於PPI呈現逐月加速上漲的態勢,儘管當前CPI已開始逐漸下行,但由於傳導機制的存在,物價上漲壓力可能會延緩貨幣政策鬆動時間和力度」。

  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依然較快,也不適宜放鬆貨幣政策。但也應看到,上半年,部分企業,特別是南方的不少出口型企業在經營上遇到了困難。這一點,也可從統計數據中窺見一斑: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3%(6月份增長16.0%),比上年同期回落2.2個百分點。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20.9%,較上年同期回落21.2個百分點。

  文章說,出口增速也呈現出回落態勢。上半年,出口增長21.9%,回落5.7個百分點;進口增長30.6%,加快12.4個百分點,貿易順差為990億美元,同比減少132億美元。通過宏觀調控政策限制「三高一低」產品出口,加快技術改造、產業升級確實是一條提升中國產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但其中也存在兩方面的問題。對此,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韓保江表示,「一方面,實現產業升級需要時間和資金;另一方面,有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產業升級的空間很小,而它們對於發展地方經濟,緩解就業壓力都具有不小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國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在他看來,在當前在貨幣政策不宜鬆動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在財政政策上做文章。「比如可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支持一些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在物價高漲的條件下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財政補貼和救助,以及實施更為靈活的稅收政策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也認為,減稅不僅可以降低企業轉型中的成本,也有利於理順國民收入分配的關係,同時,減稅也是增加企業支出、擴大內需的有效手段,最終將使國家財力得到可持續的增長。

編輯:邱觀史】

相 關 報 道

相關焦點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或近期召開 "緊貨幣松財政"成看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或近期召開 "緊貨幣松財政"成看點
  • 世界銀行預測中國今年經濟增速放緩至2% 明年料可回升至7.9%
     《聯合早報》12月24日報導:世界銀行昨天發布中國經濟簡報,預測中國今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2%。明年隨著消費者和企業信心增強以及勞動力市場狀況改善,經濟活動擴大到私人投資和消費,增速將回升至7.9%。
  • 財政支出增速回落,2020期待寬貨幣穩財政
    來源:一財網最近幾個月,財政支出增速出現了明顯的回落,背後的主要原因在於預算內收入和土地財政的放緩,以及地方政府隱性負債連續兩年零增長。往前看,財政支出節奏會前移,但全年來看,依然有很多牽制,與其期待穩貨幣、寬財政,不如期待寬貨幣、穩財政。
  • 2018年財政收入增速回落至6.2% 預計2019年繼續放緩
    【財新網】(記者 程思煒)受經濟增長放緩、減稅降費政策等影響,2018年財政收入同比增長6.2%,增速較上年回落1.2個百分點,但仍完成年初預期目標。  財政部1月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352億元,同比增長6.2%,增速較上年回落1.2個百分點,低於6.6%的GDP增速,但仍完成6.1%的年初預算目標。其中,稅收收入同比增長8.3%,增速較上年回落2.4個百分點;非稅收入同比下降4.7%,連續兩年負增長,降幅較上年縮小2.2個百分點。
  • 荷蘭駐華大使凱羅:經濟增速放緩是成熟標誌
    (原標題:荷蘭駐華大使凱羅:經濟增速放緩是成熟標誌)
  • 地方一季度財政收入增速普遍回落,二季度減稅大潮將加大收支矛盾
    財政收入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其中稅收收入更是經濟「晴雨表」。第一財經記者查閱各省份今年一季度財政收支情況發現,各地財政收入尤其是稅收收入增幅普遍回落,包括經濟活躍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一些財力雄厚的東部省份,而貴州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滑5.2%。這一情形在近十年中少見。
  • 中國GDP增速回落 經濟增速放緩怎麼看
    中國經濟在2012年走出了下行、企穩、回升(四季度)的曲線後,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幅又回了一下頭,從7.9%降到7.7%,「四升一降」,人們的疑慮和擔心由是而生。一季度投資消費有所下行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潘建成博士從統計數據的角度對這一現象做了分析。他首先強調,「四升一降」並不能簡單理解成四季度經濟升上去了,一季度又降下來了。
  • 2021-22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
    中美關係或有所緩和,但短期可能維持現有關稅等待美國大選最終結果完全確定後,中美關係可能會有所緩和、降低進一步惡化的風險,但明年美國可能不會調降或取消目前對華加徵的關稅,已有的對華科技限制也不會取消。我們預計美國對華態度可能會依然偏強硬,但政策的可預見性提高,因此市場的風險溢價可能會降低。
  • 臺經濟景氣增長放緩 10日審議2020年軍公教調薪案
    中新網7月8日電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導,臺當局「人事行政總處」10日將召開軍公教(註:軍人、公務員、教師)員工待遇審議委員會,討論2020年度軍公教員工待遇調整案,是否調薪可望明朗化。不過,嫻熟軍公教員工待遇調整的臺當局官員透露,如要調薪,以3%上調幅度可能性最大,經費約200億元(新臺幣,下同)。
  • 多地前7個月財政收入增速回落,減稅降費持續發力
    財政收入是地方經濟運行晴雨表,7月全國財政收支情況將於近期公布,一些地方已經率先披露當地財政收支情況,財政收入增速繼續回落是普遍情形。財政收入居全國第二位的江蘇近日披露的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34億元,同比增長4.4%。與江蘇省上半年收入5%增速相比,7月份收入增速繼續回落,而這主要是稅收收入增速回落。今年上半年江蘇省稅收收入4131.60億元,增長3.2%,而今年前7個月稅收收入增速回落至2.6%。
  • 宜家加碼中國市場:業績增速近年放緩 質量問題頻現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宜家加碼中國市場:業績增速近年放緩,質量問題頻現 繼續加碼中國市場,宜家又更新了在中國市場的策略。8月26日,「家的無限值」宜家中國2021財年啟動會在上海舉行。事實上,近幾年宜家遭遇業績增速放緩、質量問題頻現等問題。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家居行業興起了很多新的商業模式,新零售的崛起也賦予了家居品牌更多玩法,該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對宜家的發展也會是一個巨大挑戰。
  • 【全球經濟有望大幅反彈 但增速可能即將放緩】在截至9月份的三個...
    2020-09-15 00:37:37來源:FX168 【全球經濟有望大幅反彈但增速可能即將放緩】在截至9月份的三個月裡,全球經濟大有完全恢復之勢,不過有跡象顯示,自此之後經濟復甦可能放緩,因新冠疫情仍嚴重拖累消費者服務和其他業務。
  • 經合組織將韓國今年經濟增速下調至2.0%
    據韓聯社11月21日報導,經合組織(OECD)21日發布經濟展望報告,將韓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2.0%,並預測明年經濟增長2.3%。OECD今年5月和9月分別將韓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調降至2.4%、2.1%。
  • 中國潛在產出增速與「十四五」期間經濟增長
    由於統籌防疫得力和逆周期政策調節,讓中國經濟逐季改善,-6.8%、3.2%、4.9%……前三季度經濟增速「深V」反彈,成為全球唯一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我國經濟長期增長中樞仍然處於正常運行軌道。那麼,「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速趨勢如何?國內經濟能否保持平穩增長?這一系列關鍵問題亟待給出明確的答案。
  • 全球市場再沁寒意 中國經濟宜「文火慢調」
    中新社北京8月11日電 題:全球市場再沁寒意 中國經濟宜「文火慢調」  中新社記者 周銳  暴跌、企穩再暴跌,各國股市災難般的表現,讓沁入市場的寒意日趨加深。當世界經濟瀕臨「二次衰退」邊緣,增速已開始「向下走」的中國經濟又該如何應對?
  • 北大光華:今年中國GDP增速或達9%,下半年壓力較大
    記者 辛圓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光華思想力」宏觀經濟課題組日前發布報告稱,今年中國經濟有望增長8.2%-9%,全年呈現前高后低走勢。隨著復甦動能逐漸減弱,尤其是下半年增長回歸正常軌道之後,中國經濟可能因動力不足而再次面臨較大壓力。
  • 精算「數」說,新冠對產險行業的影響:車險增速放緩,預計全年增速...
    1.1 車險增速下降,全年預計2.8%-3.8%①業務發展:新車銷量下滑,保費增速進一步放緩2020年1-2月,新車銷量223.8萬輛,同比下降42.0個百分點,降幅環比1月份擴大23.3個百分點。此次疫情,預計影響健康險需求後移,不會放緩甚至可能會因為居民健康管理意識的提高而迎來進一步發展。
  • 美聯儲哈克:美國經濟「正在放緩」 因疫情持續蔓延且缺乏財政援助
    來源:金融界網站美國費城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哈克周三表示,隨著新冠病毒蔓延和財政救助計劃逐一到期,美國經濟增長正在放緩,一些被永久裁員的工人將面臨特別艱難的復甦之路。哈克稱,他預計今年剩餘時間和2021年第一季經濟將溫和增長,且將保持在疫情爆發前的水平以下。「確實,我們目前看到了經濟放緩的跡象,」哈克在為一場線上討論準備的講話中表示,「這既要歸因於病毒繼續蔓延,也要歸因於財政支持結束。」
  • 印度經濟增速被指明年超中國 英報:可能性不大(2)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月20日報導,IMF在該組織最新的預測中下調了對包括中國在內的超過十二個全球大國的經濟前景預期。該組織稱,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速將較之前的預期低0.3個百分點。IMF目前預計,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將分別增長3.5%和3.7%。
  • 信用擴張放緩 拿掉豬以後 11月金融與物價數據解讀
    存量社融規模283.25萬億元,同比增速13.6%,環比回落0.1個百分點。伴隨經濟恢復主力向順周期部門切換、貨幣財政政策回歸正常化,社融的主力支撐由財政部門加槓桿向實體部門投融資需求改善切換,拉力將明顯減弱。年末至明年,信用擴張周期進入下行階段,社融增速將由前期的快速上行轉向逐步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