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份全球製造業PMI為53.9% 經濟復甦態勢未變
中國網財經12月6日訊 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官網12月6日消息,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2020年11月份全球製造業PMI為53.9%,較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保持在50%以上。歐洲、美洲和非洲製造業PMI較上月有不同程度回落,亞洲製造業PMI較上月有小幅上升。
-
11月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53.9% 經濟復甦態勢未變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6日電 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官網消息,2020年11月份全球製造業PMI為53.9%,較10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保持在50%以上。歐洲、美洲和非洲製造業PMI較10月份有不同程度回落,亞洲製造業PMI較10月份有小幅上升。
-
季崢:標普500指數大幅反彈滿血復活還是迴光返照
中國平安(601318)預測,美國的新增確診人數高峰將發生在4月9日-15日,高峰新增確診人數4-6萬例,截至5月中旬的累計確診人數87-165萬例。 多家信源的預測基本接近。金融市場往往提前反應這種趨勢。
-
2021-22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
基準情形下,我們預計明年下半年央行小幅上調政策利率,市場利率在上半年有所上行,信貸增長放緩,信貸脈衝轉負。由於大部分減稅降費政策在今年年底即將到期,明年財政赤字可能收窄,房地產政策和金融監管可能會收緊。今年宏觀槓桿率可能上升25個百分點,我們預計明年有望下降2個百分點。考慮到企業營收修復和居民收入改善,政策調整對整體經濟的影響應相對有限。不過,明年信用違約事件可能會增加,銀行不良貸款可能會上升。
-
報告:警惕內需過度下滑和全球資本市場再次大幅波動
報告認為,當前全球經濟景氣度處於近年來的高點,未來面臨回調;國內經濟則處於經濟周期下半場,接下來的1-2個季度,中國宏觀經濟有望保持穩中趨弱的運行軌跡,內需和外需增長勢頭都有可能面臨趨緩的局面。製造業投資持續多年的下降局面在2017年有明顯放緩,但在中國經濟整體處於從製造到服務經濟結構轉型大背景下,製造業投資大幅反彈的概率微乎其微。「目前房地產和汽車銷售增速持續回落,價格增速也在繼續放緩,要警惕需求過度下滑。」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
清華ACCEPT研究院:預計明年實際GDP增速約為8%-9%
2020第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我國實際GDP增速驟降至-6.8%,此後隨著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兩個戰場的有序推進,實際GDP同比增速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別反彈至3.2%和4.9%。結合高頻數據測算,我們預計2020第四季度實際GDP增速將進一步回暖至5.5%左右,預計2020年全年實際GDP增速約為2.1%。
-
「慧眼」國君宏觀7月經濟數據預測:CPI短期回升至2.7% PPI斜率放緩...
(2)工業生產的高頻數顯示,高爐開工率70.17%,與上月基本持平,遠高於2019年66.44%,粗鋼產量增速繼續上行,從6月份的3.9%上行至5.8%。日均耗煤增速則從6月份的1.1%轉負至-5.9%,或許與多地汛期到來、氣溫偏低有關。(3)2019年生產季初高季末低的規律明顯,導致2019年7月生產增速較低,出於低基數的影響,綜合各項因素,7月生產增速預計進一步上行至5.4%。
-
財信研究評1-11月宏觀數據:經濟恢復由政策驅動向內生動能轉換
一是服務業恢復和居民收入回升支撐消費繼續回升無懸念;二是製造業接棒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向上恢復勢頭不變;三是海外疫情反彈下「中國生產、全球消費」的模式得以延續,全年人民幣計價出口增速有望實現5%左右的增長。>> 消費:汽車、通訊等升級品類支撐社零繼續改善,但全面恢復仍需時日。
-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總覽」2020年第2季度中國外部經濟環境...
應對危機需要全球聯合行動。一是倡導各國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全面降低關稅。二是倡導全球公共財政支出擴張,彌補市場需求不足。三是推動全球金融安全網更好地發揮功能。四是呼籲各國應在政治層面凝聚共識、擱置爭議、齊心應對。1、受新冠疫情影響,中國外部經濟在2020年4月份進入最差時刻,5-6月各國有不同程度反彈,整體活力孱弱,失業率仍在較高水平。
-
精算「數」說,新冠對產險行業的影響:車險增速放緩,預計全年增速...
來源:13個精算師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對各行各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衝擊,上周,小編有預告會請精算師們講講新冠疫情對產險行業的影響。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疫情之下,車險的增速會降到多少?健康險提速之後賠付壓力會否增加?疫情對於財險業運營模式又有哪些影響?
-
2021年經濟會不會好轉 中國經濟增速明年有望7.9%
數據看中國 | 中國經濟增速明年有望7.9%,到底是「碰運氣」還是「有底氣」? 7月29日,世界銀行發布《中國經濟簡報:砥礪前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推進中國改革議程》。報告預測,中國經濟增速今年將放緩至1.6%,為1976年以來的最低增速。
-
專家:全球疫情蔓延之下 國際金融市場還將大幅波動
由於投資者擔心全球經濟放緩,導致大宗商品需求減少,加之3月6日減產談判破裂,沙特和俄羅斯打響全球原油價格戰,因此原油價格大跌,布倫特原油3月9日盤中一度下跌31.1%,最低報31.02美元/桶,創逾四年新低,收報33.42美元/桶,跌幅多達26.5%,為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最大單日跌幅。2月20日至3月20日累計下跌51.7%,已被完全腰斬。
-
國泰君安內部研報曝光:2021年重點投資三個方向
結構角度,復甦引擎將呈現內外需求共振,新舊動能齊行的格局:投資:地產投資,在三道紅線下開始去庫存、去槓桿,有望開啟竣工周期,項目因素與穩槓桿制約基建增速大幅上行,內外需求共振復甦將帶動新一輪製造業景氣周期。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全年增速在9%左右。
-
華泰證券宏觀:一季度經濟可能受到短暫壓制 二季度經濟開始反彈
基準情形下,疫情可能在今年一季度得到控制,從二季度開始,各部門經濟活動逐漸轉為正常,二季度GDP增速反彈;悲觀情形下,經濟增速可能連續兩個季度低於6.0%。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從三季度開始,政策刺激力度可能超出市場預期。
-
英國高街品牌跌入6年低點 電商亦大幅放緩
無時尚中文網2015年9月5日報導:全球零售市場在經濟放緩、股市劇烈震蕩之下都呈現疲軟態勢,繼財新發布8月份47.3的六年最低中國PMI指數、Markit自5月份以來,英國高街品牌銷售已經連續4個月下跌,而這樣的情況是自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該公司援引Gatwick Airport 報告表示,8月份高街零售品牌銷售下跌部分受英國人在8月份選擇度假情況增多,而英鎊的堅挺和歐元的疲軟也是英國人選擇更多海外度假和歐元區消費。
-
有色金屬行業專題:中樞上行,斜率放緩,布局通脹對衝和高成長
只不過須警惕三點可能導致工業品上漲斜率放緩的因素:海外 景氣度上行趨緩壓制有色金屬上漲斜率、國內地產周期趨平致補庫 彈性弱於以往、流動性邊際收緊預期增強壓制大宗商品估值。上遊採礦業經歷連續18個月大幅 負增長後,從4月開始修復並在9月份轉正,中遊冶煉加工業則顯示出更大的利潤彈性, 從6月開始修復,增速自最低的-43.7%轉正至10月的5%。
-
新加坡:亞洲地區經濟增速最快(圖)
今年前三季度新加坡經濟分別取得了16.9%、 19.6%、10.6%的高增長,預計第四季度增長還會延續。 15%的增速將創下新加坡建國以來最高記錄,也讓新加坡成為亞洲地區今年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 什麼原因導致超速增長?
-
10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大幅回落1.2個百分點
0.5%,漲幅比上月大幅回落1.2個百分點。工業品方面,PPI有望溫和上行。一方面,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修復以及海外疫苗取得積極進展,9月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顯著反彈,對工業品價格有較好的提振。另一方面,由於生活資料價格下行會對PPI產生一定的拖累,需求復甦落後於供給的狀況仍對PPI產生壓制。 展望2021年,我們認為,中國的通脹壓力低於美國,這主要是由於面對疫情衝擊,中美採取不同刺激經濟方式。
-
全球貿易復甦面臨挑戰:區域差異明顯,中國亮點顯著
此外,隨著2020年接近尾聲,全球貿易增速可能會放緩,因為春季封鎖期間積累的商品需求已基本得到滿足,同時企業幾乎已經重建了庫存。根據其最新數據,2020年第三季度,北美、歐洲等地區放鬆「封鎖」措施,主要經濟體廣泛採取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全球貨物貿易量實現反彈,環比增長11.6%,但仍較2019年同期下降5.6%。
-
經濟數據有好有壞 美元任性走高為哪般
大多數與會者判斷,若後續數據符合第二季度經濟加速增長、勞動力市場狀況持續走強以及通脹進一步邁向委員會所設2%目標等條件,那麼委員會在6月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可能為合適之舉。美元處於強勢周期進入5月,美元一改1月底以來的下挫態勢出現大幅反彈,回升幅度達1.5%,創下6個月以來的最大漲幅,令其今年跌幅收窄至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