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4月23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發布2018年第一季度宏觀政策報告。報告認為,當前全球經濟景氣度處於近年來的高點,未來面臨回調;國內經濟則處於經濟周期下半場,接下來的1-2個季度,中國宏觀經濟有望保持穩中趨弱的運行軌跡,內需和外需增長勢頭都有可能面臨趨緩的局面。
具體來看國內投資需求的的當前走勢,報告認為,房地產雖然庫存水平較低,但在周期性放緩和嚴格的房地產調控政策雙重影響下,房地產銷售增速持續走低,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趨勢將持續。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治理和資管新規對基建項目的資金來源帶來了一定壓力,接下來的基建投資增長難有起色。製造業投資持續多年的下降局面在2017年有明顯放緩,但在中國經濟整體處於從製造到服務經濟結構轉型大背景下,製造業投資大幅反彈的概率微乎其微。
「目前房地產和汽車銷售增速持續回落,價格增速也在繼續放緩,要警惕需求過度下滑。」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因此,張斌認為,未來1-2個季度,中國宏觀經濟有望保持穩中趨緩的運行軌跡,「GDP增速保持在6.5%應該問題不大」,但需要關注以下幾方面風險:
一是中美貿易摩擦是個長期過程。未來一段時間內,有可能出現中美貿易或者中美其它方面爭端的波浪式運動軌跡。中國方面要避免情緒衝動,總結教訓並理性應對。
二是全球資本市場再次大幅波動。美國股市經歷了長期的高估值、低波幅之後,2018年一季度全球的大幅調整可能是個開端,影響將波及全球資本市場。低利率和尚好的企業盈利預期是支撐美國股市的兩大關鍵因素,但這兩個支柱都在弱化。一旦美國股市出現大幅調整,對全球資本市場將帶來顯著影響。
三是內需過度下滑。當前長期利率持續上行、M2和社會融資增速放緩說明國內的信用條件處於收緊狀態。對地方政府舉債的嚴格要求,以及資管行業新規會進一步制約信用擴張。這種信用環境制約了需求增速。如果需求增速本身就處於放緩趨勢當中,這種環境則加劇了需求增速的放緩。
面對上述風險點,報告建議,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不宜再緊。當前CPI處於合意水平,PPI仍在下行通道當中,槓桿率水平趨穩,企業償債能力改善,這種局面下貨幣政策宜保持穩健。考慮到未來經濟下行概率遠大於上行,貨幣政策不宜再緊。
「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市場利率水平就在抬升,至於下一步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是否會出現微調,還是要看經濟走勢。未來1-2個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應該還會保持相對平穩,但4季度下行壓力較大。」張斌說。
此外,報告還建議,財政政策是穩定總需求的重要工具,這個工具要發揮好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倉促出臺對需求過度下滑的項目建設,難以保障項目建設的設計和品質;缺少提前對項目建設的合理融資安排,地方政府不得不藉助高成本的融資來源,增加項目建設資金成本,不利於金融體系穩健運營。這些都是2008年以來刺激方案帶來的教訓。因此,今後更好地發揮財政政策對穩定宏觀經濟的積極作用,需要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