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代表團在開幕式上亮相 圖片來源:官方通訊社
9月8日,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河南省鄭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開幕。
開幕式展演部分共分為「禮讚中華」「出彩河南」「擁抱夢想」三個篇章,展現了各民族同心攜手共享美好生活的幸福場景,描繪出河南的歷史和地域文化特色及現代城市發展;同時,還將諸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競賽項目融入表演中,帶給觀眾融合少數民族文化與體育特色的全新視聽體驗。
本屆民族運動會開幕式的主題是「中華民族一家親·攜手奮進新時代」。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國人民解放軍和臺灣少數民族共34個代表團、7009名各民族運動員參賽,參賽隊伍和參賽人數均為歷屆之最。展示出各民族兄弟姐妹相聚中原、同歡競技、融合情感、共襄盛會的熱情。
上海代表團總人數為226人,是參加歷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中參賽人數和參賽項目最多的一次。參賽運動員分別來自本市漢、回、藏、壯、維吾爾、滿、蒙古、土家、布依、白、苗、瑤、侗、拉祜、彝、黎、哈薩克、佤、水、達斡爾、哈尼、仫佬、普米等23個民族。
這些各民族運動員們將代表上海參加蹴球、毽球、射弩、陀螺、龍舟、押加、板鞋競速、民族武術、民族健身操等9個競賽項目和「火彝繩花」「瀟灑的牧馬人」「布魯光斯基撒鐺基」等3個表演項目。
作為我國級別最高、影響力最大的民族傳統體育賽事,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屆,迄今已成功舉辦10屆。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民族體育健兒將以高超的競技、精彩的表演,向新中國70華誕獻禮。
【連結】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知多少
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在天津舉辦,少數民族群眾第一次將民間傳統體育項目拿到全國體育舞臺上展示,在中國體育史上寫下了劃時代的一筆。20世紀80年代,經國務院批准,國家體委、國家民委確定了四年一屆定期舉辦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賽事模式,並將這次體育運動會定為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運動會分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兩大類。在歷屆民族運動會上,競賽項目從最初的摔跤、射箭,逐步擴展到賽馬、叼羊、射弩、搶花炮、鞦韆、打陀螺、毽球等,表演項目比競賽項目更多,這些民族體育項目走出深山、走出雨林、走出草原,走向世界,有些甚至經歷了從瀕臨「絕跡」到綻放異彩的重大嬗變。參賽選手多是業餘運動員,自第九屆全國民族運動會起,取消了金銀銅牌,改設一二三等獎,更突出了賽事的群眾性和參與性。
66年發展歷程,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勾畫的「同心圓」越來越大,全國各族人民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