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養蜂的朋友反應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檢查蜂群時沒發現王,介入王臺進去後,王臺卻被工蜂給清理掉了。這種情況並不多見,按道理也非常不符合邏輯。蜂群一旦失王,有的時候根本就不需要介王臺就會起急造王臺,那麼出現咬王臺具體會有哪些原因呢?聽蜂之語分析了一下四點:
一、檢查不仔細。
有的時候檢查不仔細,漏掉了蜂王。這個在我們查蜂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旦漏掉了蜂王沒檢查到,那介入的王臺自然會被清理掉。
二、導入的王臺有問題。
介王臺需要將整個王臺沿著底部仔細切割後再介入,操作過程要輕微細緻,一旦把王臺弄壞,或者傷到了裡面的幼蟲。工蜂發現這種情況遲早會把這種無用的王臺清理掉。
三、出新蜂王了。
在時間過久的情況才察覺蜂群失王;亦或分蜂情況下察覺老王飛走。這個時候蜂群內部極有可能已經出了新王了,只是還沒有交尾肚子小,一旦沒有發現它,此時介王臺自然會被清理掉。
四、導入王臺太早。
蜂群失王后,一般過一個晚上介王臺比較好。如果剛失王,馬上就介王臺,蜂群感知失誤,以為老王還在,新王臺就會出現被咬的情況。當然,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並不高,畢竟蜂群對自己有無蜂王的覺察度是非常高的。
總之,如果出現失王三天的情況下,介入的王臺還被咬掉,那蜂群肯定是有蜂王的。如果沒有蜂王,即使蜂群咬掉了介入的王臺,自己還是會急造王臺的。
如果您有更多補充,歡迎留言分享,文中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