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急造王臺的蜂群中,誰在控制蜂群?真相,老王早有「遺詔」

2020-12-17 蜂部落

對蜜蜂有點了解的朋友可能都聽說過,在一個蜂群中有一隻蜂王,這隻蜂王控制著整個蜂群,是一個蜂群中的王,就像我們古代的皇帝一樣,蜂群中所有的蜜蜂都要聽它,它接受蜂群中的蜜蜂的餵食,接受其他蜜蜂的朝拜,儼然就是昆蟲世界的帝王。

隨著現代化蜜蜂養殖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對蜜蜂的生活觀察越來越明顯,發現了我們過去認為的蜂群中至高無上的蜂王,實際上就是一隻產卵的母蜂,雖然擁有一定權力,但是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大。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蜂群中的每一隻蜜蜂,都是蜂王的後代,如果蜂王從蜂群中失去,找不到替代蜂王的蜜蜂,則這個蜂群就預示著滅亡,但是現代化的蜜蜂養殖已經發現,想要讓一個失去蜂王的蜂群滅亡,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就是說,就算蜂群中的蜂王死亡了或者消失了,蜂群也未必就滅亡

現代化的養蜂已經可以完全觀察到,在一個正常的蜂群中,哪怕是在沒有人工幹預的情況下,蜂群中都會產生王臺,而王臺就是培育蜂王的巢房,簡單說就是在一個蜂群中,蜜蜂是可以培育蜂王的,一般分在分蜂期出現的自然分蜂王臺、在蜂群中老王老劣不能用的時候出現的交替王臺以及在蜂群中失去蜂王以後工蜂培育的急造王臺。

可以說每一種王臺都意味著蜂群不會滅亡,只要新王出房交尾成功,蜂群就能延續下去,這一事實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蜂群中失去蜂王以後,蜂群不一定會毀滅,除非蜂群中培育蜂王失敗。

其實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上面我們提到的三種王臺中,急造王臺並不是在蜂群中有王的情況下產生, 而根據我們過去的看法,蜂王是一個蜂群中主持大權的根本,只要沒有蜂王,蜂群的整個秩序就會混亂 ,那麼在蜂群中出現急造王臺的情況下,其實蜂群中就已經沒有了蜂王,而建造急造王臺,這是一個有計劃地進行的蜂群活動,那麼這個活動,究竟是哪只蜜蜂在指導呢?其實要嚴格的來說這個問題,蜂部落小編認為說有其他蜜蜂在主導不算確切,嚴格的來說只能說是蜂王太高明,我們可以理解為蜂王在沒有死亡的時候就已經立下了「遺詔」。雖然說蜂王死亡以後蜂群中沒有蜂王,但是蜂群仍舊會根據蜂群中的具體情況發展下去,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蜂王控制蜂群的方式

現代化的蜜蜂養殖已經發現,蜂王的確控制了整個蜂群,但是蜂王控制的是有關繁殖的事情。在很多時候我們經常會聽說蜂群中的分工明確,管理深嚴,其實蜂群中的管理制度,也是體現在分工上的,蜂王在蜂群中的權力,也與分工有關,而蜂王在蜂群中的主要作用就是產卵,所以蜂王的一切權力,都圍繞繁殖展開,比如抑制工蜂卵巢發育、抑制工蜂建造王臺等等,這些都是由蜂王控制的

那麼蜂王究竟是使用什麼方法來控制工蜂的呢?其實就是我們聽說過的蜂王物質。其實蜂王物質就是一種蜂王分泌的信息素,蜂王的不同器官會分泌不同的信息素,不同的信息素中含有的成分各不相同,與其他的信息素或者單獨或者聯合的方式來控制整個蜂群,所以說蜂王對工蜂的控制,實際上當蜂王死亡的時候,這些物質就已經消失,那些曾經控制工蜂的物質也就消失了,工蜂過去不會做的事情,現在也就會做了。

蜂王留下的「遺詔」

其實我們細心觀察會發現,蜂群中不管發生怎麼樣的變化,最後蜂群的變化都是圍繞蜂群中的具體情況來展開的,比如蜂群失去蜂王以後,一般就是兩個變化,一是蜂群中建造急造王臺,然後培育出新的蜂王,蜂群恢復正常;二是蜂群中無法培育出蜂王,出現工蜂產卵現象。

也就是說,一個蜂群中的變化,是非常有規律的,這種規律,就像一個制度一樣,但是這個事件的發生,還是由蜂王決定的。比如蜂群中建造自然分蜂王臺,是蜂王物質不足的一種體現,老劣的蜂王產卵減少,蜂王物質減弱等等都是有規律的進行的,就如我們上面說到的失去蜂王的蜂群,除了建造急造王臺和出現工蜂產卵之外,不經過人工幹預,所有蜂群都是這樣的變化,這就是蜂王的「遺詔」,不用宣讀,只要蜂王死亡,馬上生效。

蜂王控制蜂群,就像一個「魔咒」,它把蜂王與蜂群綁在一起,只要蜂王死亡,這麼「魔咒」就被破解,工蜂根據蜂群中的具體情況,可以培育蜂王的情況下,由於沒有收到蜂王物質影響,開開心心的培育急造王臺,如果沒有培育蜂王的條件,則出現工蜂產卵,這些情況的消失,都是建立在蜂群中有新的蜂王出現的前提下。

急造王臺的利用

隨著現代化養蜂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於蜂群失去蜂王以後會培育王臺的事實已經越來越清楚,不但清楚蜜蜂群失王以後工蜂會培育蜂王的事實,還知道了具體的條件,那就是蜂群中還有3日齡以下雌性蜜蜂幼蟲或者受精卵,只要這樣的條件存在,哪怕失去蜂王蜂群中也能培育出新的蜂王。

雖然說沒有了蜂王只要蜂群中有幼蟲也能培育出蜂王,但是畢竟這是一種應急的蜂王,相當於一個突然被推上王位的「普通」王子,而真正的蜂王從卵期就開始接受了王的待遇,所以急造王從概率上來說並沒有真正的蜂王質量那麼好,在實際養殖中只是用來應急,但是對於新手來說,由於知道了急造王產生的方式,在蜂群中失去蜂王的情況下,如果不具備人工育王或者儲備蜂王,採用急造王仍然是很多養蜂人的選擇,可以說再有經驗的養蜂人也採用過,也拯救了不少過去認為已經無救的蜂群,被大量新養蜂的朋友所採用。

相關焦點

  • 養蜂新手以為蜂群失王,蜂群都會開始急造王臺?養蜂師傅:不一定
    養蜂新手和老師傅都會遇到蜂群失王的情況,在飼養蜂群的過程中,蜂群都會出現失王的情況,蜂群剛剛失王的時候,蜂箱內的工蜂會發出嗡嗡的雜亂聲,工蜂出巢採集次數減少,養蜂人發現蜂群出現這樣的情況,需要及時對蜂群進行箱外觀察和開箱檢查,避免耽誤給失王蜂群介入新蜂王的時間,導致蜂群出現工產的情況
  • 蜂群中沒有雄蜂能造王臺嗎?與雄蜂無直接關係,滿足條件即可
    導讀:蜂群中沒有雄蜂能不能造王臺的問題,蜂部落認為從蜜蜂養殖的角度來來說,蜂群中建造王臺與蜂群中有沒有雄蜂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只是蜂群建造王臺的方式很多,有的情況下會出現建造王臺前會培育雄蜂的情況,但是這種情況並不是普遍存在的,很多時候蜂群中雖然建造了王臺,
  • 今天查看蜂群,有一箱已失王,急造王臺都封蓋了,怎麼辦
    好久沒有來檢查蜂群了,今天查看箱時,發現一箱已經失王,還起了好多急造王臺,又沒有現成的新王或者王臺介入,又不想合群,這可怎麼辦呢?其實,蜂群早已適應了大自然,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失去了蜂王,當蜂王信息素消失後,開始的1、2個小時蜂群會有點急躁,到處找蜂王,大約1天後還找不到王的話,工蜂就會把工蜂房擴大,改造成「急造王臺」,開始培育新的蜂王。急造王臺的特點是數量較多,我這此發現的有12個,位置大多出現在巢脾的中央、上部、下部,只要有卵蟲的巢房都有可能被改造,急造王臺基本成彎曲狀態。
  • 急造王臺幾天能出蜂王?與正常王臺有何差別?養蜂人告訴你答案
    對於蜜蜂來說,我們都知道正常情況下蜜蜂繁殖後代的方式是通過培育蜂王來進行繁殖,但是根據實際情況,蜜蜂培育的蜂王又略有不同,除了我們人工培育的蜂王之外,大致可以分為自然分蜂王臺、自然交替王臺、急造王臺三種。
  • 中蜂王臺封蓋幾天可以介入其它蜂群?養蜂人:看王臺的顏色變化
    導讀:關於中蜂王臺封蓋幾天才可以移出去放到其它蜂群這個問題?蜂部落來分享在養蜂經歷中所積累的一些育王繁蜂的小技能,其實這是每個養蜂新人遲早都要經歷過養蜂技能而已,或許我比一小部分養蜂人經歷早一點點。其實育王分蜂,換王,這些在養蜂當中也是比較重要的環節,想要蜂群保持旺盛,或是蜂群數量的擴展,通過育王的方法可以節省養蜂的很大部分成本,有的甚至通過育王出售,或者育王繁群出售,也是一種養蜂收入。
  • 新手養蜂,子脾上出現雄蜂封蓋子和蜂卵,可以培育急造王臺嗎?
    所以蜂部落認為這個問題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子脾上出現了雄蜂封蓋子脾,且有蜂卵存在,是不是可以用這個蜂群來培育急造王臺,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一下這個操作是不是可以實現。雄蜂封蓋子脾和蜂卵可以用來培育急造王臺嗎?
  • 蜂群中有沒有蜂王,原來可以這樣判斷,真的好簡單!
    蜂王對蜂群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養蜂很大程度上可說是在「養王」,由此可見蜂王對養蜂有多麼的重要,但蜂群意外失王卻是極為普遍的事情,失王后發現得早蜂群完全能補救回來,因此判斷蜂群中有沒有蜂王是養蜂人必須掌握的技術。
  • 談談蜂王對蜂群採蜜量的影響
    為了區別和查明在主要流蜜期不同蜂王組群形式對產蜜量影響,分別對有產卵王組織採蜜群、老王組織採蜜和王臺或處女王組織採蜜群進行對比,經測定,發現採蜜量差距很大。通過實驗對比,王臺和處女王採蜜群產量最不可取,工蜂採集和出勤率最低。如果喜歡採用此法可在流蜜前期利主副群。在流蜜期前10~15天左右,將原群老王提出分出副群放在原群一側,原群放王臺,副群老王在小群繁殖,一旦王臺不成或處女王交尾失敗,進入流蜜前或流蜜初期可將原老王分出副群連王一同併入採蜜群。因原群老王在原群裡產卵已下降或已出現分蜂熱,通過提出分為小群,老王得到充分休息,早已恢復正常產卵。
  • 蜂群出現雄蜂是什麼原因?
    一、新王交尾沒成功二、失王出現工蜂產三、蜂群發生分蜂前四、老王哀老產雄蜂中蜂群③蜂群發生分蜂前外界氣候溫暖,蜜粉源植物充足,蜂群發展強大後,蜂王會受環境和工蜂群勢的影響便會產生一部分未受精卵發育成雄蜂為分蜂后便於新蜂王出臺後交尾
  • 南方早春抓好蜂群這「五早」,就抓住了春季乃至於全年的豐收
    1 早繁殖南方屬於亞熱帶氣候,中蜂在冬季蟄伏時間短,甚至有些地方的蜂群都不停產。2 早取蜜若早春天氣好、外界蜜源充足、工蜂又出勤積極,那麼無論蜂箱裡存蜜多少,都應該及時取出,有些好的年份,頭年12月初取過冬蜜,第二年2月底就可以開始取蜜。只要天氣好、蜜源足,上午取得蜜,當天也可以進不少蜜,在加上每群留有2脾不取,即使有幾天倒春寒、外界下大雨,蜂群也不會缺蜜。
  • 雄蜂未出蜂箱卻起了1個王臺,蜂群要交替嗎?養蜂人講了實話
    關於雄蜂未出蜂箱卻起了王臺是不是意味著蜂群要自然交替的問題,如果從蜜蜂培育王臺的情形來看,蜂群中產生的王臺數量滿足自然交替的情形,所以蜂部落認為如果我們的蜂群中只出現一個王臺,交替的可能還是非常大的,具體來看一下。什麼是蜜蜂的自然交替?
  • 蜂群失王后,蜂脾上有急造王臺,該怎麼辦?
    蜂脾起了王臺封了蓋,沒有蜂王進入該怎麼辦?蜂脾起了王臺,並且已經封了蓋,而蜂群已經失去了蜂王。這就說明,蜂群已經失去蜂王最少有10天時間了,蜂脾上的王臺是蜂王產卵後失去的,當蜂王失去後1~2天內,是蜂群緊急改造王臺,並且已經封蓋。
  • 意蜂群培育中蜂王臺,「引漿」的操作工作,養蜂人看來多此一舉!
    俗稱藉助意蜂群培育中蜂王臺的方法,其實,就是藉助意蜂群進行「引漿」的過程中,什麼是「引漿」?這裡給大家分享人工育王的一個重要技巧,育王框上的王臺基經過工蜂清理之後,接著就會開始進行人工移蟲的操作,為了提高蜂群對幼蟲的接受率,養蜂人使用引漿筆和蜂王漿,在王臺基底部引入少量的蜂王漿,能夠提高幼蟲的接受率。那麼,意蜂群中培育中蜂王臺能不能行呢?
  • 蜂群裡沒有雄蜂,如果突然失王,急造王出來能交尾成功嗎?
    蜜蜂養殖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不明原因的失王,蜂群出現急造王臺的現象,而偏偏又不在分蜂期,蜂群中也根本沒有雄蜂,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新出臺的處女王能交尾成功嗎?對於這個現象,養過蜜蜂的人基本上都有遇到過,也並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
  • 如何選擇人工育王的種群?老蜂農:這七種蜂群千萬不能用
    人工育王的成功率除了和養蜂人的操作技巧有關,另外跟育王種群的選擇也非常的關鍵,育王種群如果選擇不對,輕則會導致大量無效王臺出現,重則會導致全部失敗。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人工育王的種群呢?在聽蜂之語看來,以下這七種蜂群是千萬不能用來做育王種群的:
  • 中蜂急造王價值的重新審視
    在通常,人們總以蜂王體形的大小,是人工王臺、自然王臺還是急造王臺來衡量蜂王的優劣,其次是進一步鑑別蜂王的產卵能力,最後才是看此蜂王產卵育成蜂群的採集能力。在選留蜂王時,中蜂急造王臺及其所育成的蜂王因其形態小等原因首先在淘汰之列。
  • 蜜蜂群失王,導入的王臺為什麼還會被工蜂咬掉?
    最近有一位養蜂的朋友反應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檢查蜂群時沒發現王,介入王臺進去後,王臺卻被工蜂給清理掉了。這種情況並不多見,按道理也非常不符合邏輯。蜂群一旦失王,有的時候根本就不需要介王臺就會起急造王臺,那麼出現咬王臺具體會有哪些原因呢?
  • 蜂群培育的急造王真的很差?
    >急造王,就是蜂群內部的正常產卵蜂王出現突發情況不見或者死亡後,蜂群為了維持種族的繁衍便怱忙從巢房裡挑選健康的幼蟲大量飼餵高營養,高質量的蜂王漿培育新蜂王的應急措施。急造王②強群培育急造王養蜂人飼養蜂群時,如果蜂群突然出現失王的情況,又沒有合適的產卵蜂王應急使用。怎麼辦?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中蜂王臺從完全封蓋到羽化出臺大約需要6.5天時間,一般,在王臺封蓋後的第2~5天,蜂群發生分蜂行為,在天氣不適宜、或人為幹擾、刺激時,分蜂可能提前或推遲。蜂群發生分蜂后,老王及遷飛蜜蜂在新址形成新群,王臺、蜂兒及剩餘蜜蜂在原址形成原群。新群與原群由不同的蜜蜂組成,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和行為趨向,應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應對。
  • 中蜂有很多雄蜂失王介入什麼王好呢?這3種蜂王都適合介入蜂群!
    感謝邀請:關於中蜂有很多雄蜂失王介入什麼王好的問題,蜂群失王之後,蜂群內還有較多的雄蜂,這時養蜂人可以選擇給蜂群介入這3種蜂王,產子蜂王、處女蜂王、蜂王臺。因為蜂群內雄蜂數量較多,蜂群能夠進行培育新蜂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