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末時期,北京失去家園的流民一家三口。從母親的表情上,仿佛都看到她所經歷的歲月的磨難。而右邊小孩天真的表情,似乎已經適應了生活的苦難。
2.北京街頭一位賣竹耙的小販(左),一位滿族姑娘叼著菸捲在挑選(中)。照片中發現,和電視劇中格格漂亮的滿族衣服相比,普通滿族姑娘的衣服顯得太寒酸了。
3.在那個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人們依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樂子。照片中如此舒適的滑冰裝備,真是別有一番風情。那個年代的衣服,挺儉樸的。
4.1909年,法國攝影家阿爾貝·杜帖特拍攝的前門大街上的車馬與行人。大街上車水馬龍的樣子,和今天的感覺完全不同。照片中大多是生活在北京本地的平民百姓,而今天你在前門看到的都是來旅行的遊客。
5.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後,慈禧和光緒倉皇往西南方向出逃,到了西安。與列強談判後,1901年10月開始離開西安,照片中是1902年1月8日她們回到北京時拍攝的照片。
6.上海不愧是時尚之都!在近百年前,追求個性、愛慕時尚的女子,已經熱衷到照相館拍攝寫真照片。衣著已經有些「暴露」,把女子特有的美麗,自信大方地展現出來。
7.上海虹口市場,1900年代。當時的有錢人,還比較少坐汽車,都是坐黃包車出行。農民則靠獨輪車、挑擔子到城裡賣貨。類似的情景,相信70後、80後多少有點熟悉。
8.清朝末年,上海小東門。這裡是上海老城隍廟的入口,我們依然能看到留有辮子的清朝人。人們在街頭行色匆匆,一片繁忙的樣子。而店鋪的「邁春樓」,給人一種老字號的感覺。
9.晚清時期,上海城牆的水門。水門的設計,是明朝的時候,出於預防倭寇來犯而進行的防禦措施。到1913年前後,上海城牆被拆除。
10.窮人的出租工具——獨輪車。在100多年前的上海,有汽車的家庭要麼是官宦人家,要麼就是做生意的大商人。
11.清末時期的廣州的五口之家。廣州在我國歷史上,是最早開放的城市之一。由於很多外國人做貿易都要經由廣州,所以給廣州這座城市帶來很多不一樣的氣息。這張照片是英國攝影師湯姆遜拍攝的。
12.晚清時的廣州城西門。廣州人一定聽過地鐵站「小北」,那是指清朝時城牆的「小北門」,而這張照片則是西門,位置大約在陳家祠附近。如今那個位置已經是廣州老城區靠近中心的地方了,但當時還那麼像鄉下。
13.一百年前拍攝的廣州照片,1919年的廣州長堤大馬路街景。熟悉老廣州的讀者,或許還可以在越秀區的珠江北岸,尋找到這樣的地方。石板路多少有一點熟悉的味道。照片中穿「T裇」的小夥子,看起來和現在沒什麼兩樣。
14.民國時期的中國第一高樓——廣州南方大廈。這座大廈於1922年竣工,原為城外大新公司。照片拍攝的位置,就在越秀區南邊的珠江邊,至今仍是廣州老城區的繁華地段。
15.民國時期的越秀公園牌坊。至今近百年過去了,它依舊在越秀山頂上可以找到。不過,牌坊右側的觀音廟,現在再也沒有了。在那裡建了中山紀念碑,設計者和南京中山陵是同一位建築學家——呂彥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