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8.11」匯改,形成了「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使得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更能反映外匯市場供求力量變化。同時,參照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提高了中間價報價的合理性。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程度提高,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彈性加強。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的年化波動率從2015年的3.2%抬升至2018年的4.9%。2019年由於逆周期因子發揮作用,年化波動率回落至3.9%。匯兌損益管理愈發成為企業財務管理中一個值得關注和重視的話題。在「8.11」匯改後的兩年時間裡,部分外向型企業出現了較大的匯兌虧損,匯兌成本超過了企業利息支出,有的甚至被侵蝕了淨利潤。
多年以來,交通銀行(以下簡稱「交行」)持續為企業提供匯率風險管理專業服務,運用豐富的外匯產品,助力企業提升抵禦匯率波動風險的能力,通過合理套期保值,體現財務中性理念,幫助企業聚焦主業經營。
A公司是大型出口貿易企業,主要從事醫療用品的生產銷售。今年新冠疫情暴發後,企業出口訂單量急劇攀升。無奈全球匯市波譎雲詭,美元等主要貨幣匯率一波三折,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困擾。交行抓住市場窗口期,靈活組合不同特點的外匯產品,為A公司量身定製了綜合套期保值方案。三月初,疫情全球蔓延疊加國際油價暴跌,美元指數快速上揚。交行根據A公司出口收匯帳期情況,推薦辦理了遠期結匯配套「匯增利」業務,鎖定遠期結匯牌價,提升收匯留存美元的綜合收益。五個月後,美元對人民幣即期匯率跌至6.95左右。A公司按期支取匯增利,獲得7.1的結匯價格,有效規避了匯率波動風險。
B公司是國內大型紡織品企業,有大量美元即期和遠期結匯需求。年中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震蕩升值。交行推薦B公司買入美元看跌期權,將未來結匯保底價格鎖定在6.9,以此應對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可能。四個月後,人民幣匯率已經升至6.7附近。由於B公司事先辦理了外匯期權業務,此時通過期權到期行權,獲得了比即期匯率高出約2000點的結匯價格。不僅如此,如果人民幣走勢逆轉,買入美元看跌期權還為企業保留了享有按較高即期匯率結匯的機會。
今年3月11日,為便利境內機構跨境融資,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國家外匯管理局將宏觀審慎調節係數由1上調至1.25。為應對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的負面衝擊,各個國家紛紛降息或釋放流動性,境外資金相對寬裕,跨境融資價格不斷下行。但是,大幅波動的匯率成為制約企業融入境外低成本資金的關鍵因素。
年初,C建築集團受疫情期間人員管控影響,項目建設被迫延遲,資金流承受壓力。而工程款和工人薪資牽動一連串民生,是集團面臨的首要問題。為解決企業的資金需求,交行推薦C集團辦理跨境直貸業務,通過發揮國際化優勢,由交行海外分行直接向C集團發放全口徑跨境貸款,同時辦理貨幣掉期鎖定資金成本,實現了境內企業提用美元資金並結匯人民幣使用的效果。當月,美元資金面受恐慌情緒影響出現流動性緊缺,外匯市場劇烈波動,交易時段內套期保值成本大起大落。交行代客和交易團隊每小時跟進市場報價,更新測算套期保值成本。經過連續一周的價格比對跟蹤,終於在臨近月末抓住符合企業期望價格的市場機會,為C集團鎖定外債綜合融資成本,順利發放全口徑跨境直貸5000萬美元,及時滿足了企業的融資需求。交行匯率管理綜合服務幫助企業拓寬跨境融資渠道,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多渠道籌集資金,合理降低融資成本。
隨著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受困於物理隔離,人際接觸減少,線上活動大幅增加。這種改變影響著人們社會生活與生產活動的方方面面。
交行運用新科技與金融場景深度融合,使企業辦理國際業務手續更簡便、操作更快捷。依託外匯業務先發優勢,交行已具備成熟的匯率避險產品體系,覆蓋全時區的全球交易平臺以及完備的線上服務能力。近年來,交行線上代客交易系列產品和服務不斷推陳出新,以便捷和高效的使用體驗,受到企業廣泛歡迎。
D公司是一家主營化工品原料進口的大型外貿企業,年進口額數億美元。疫情期間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大幅下跌。因短期內有多筆大額付匯業務,D公司顧慮後期美元反彈可能會遭受匯兌損失,急需鎖定未來一段時間內的購匯成本。疫情期間,企業無法頻繁前往銀行提交紙質資料,極易錯過理想的鎖匯價格。
交行針對企業疫情期間的特殊業務需求,向D公司推薦了「Easy兌」系列產品。通過企業網銀遠期外匯交易功能,企業可以自主在線辦理業務,線上上傳影像資料,實時或掛單鎖定目標匯率,大幅提高外匯交易的便利度和時效性,真正做到「足不出戶,E點即鎖」。D公司使用「Easy兌」成功辦理了10筆共計1500萬美元的遠期購匯業務,有效鎖定採購成本。
今年5月底以來,人民幣逐漸進入升值階段,且走勢趨穩。5月28日至今,人民幣升值幅度在7%上下,企業結匯率增加,售匯率下降,外匯供求和跨境資本流動形勢改善。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為0。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10月27日發布消息,部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基於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主動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此前,逆周期調節因子的使用主要是為了穩定匯率,避免在危機時出現匯率螺旋下行的順周期行為和企業爭相購匯的「羊群效應」。在經濟基本面和中外利差帶動下,預計人民幣將繼續處於強勢階段,考慮到四季度歐美可能會出現二次衰退和金融市場波動可能會帶動美元逆勢反彈,以及監管機構不斷釋放的調控意圖,預計人民幣匯率短期波動性將增大,圍繞潛在趨勢水平上下波動。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彈性增強的背景下,交行將一如既往積極助力企業防範匯率風險,樹立風險中性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