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種族歧視:了解歷史上的人種歧視,提防其死灰復燃

2020-12-13 巴德侃侃

人種的歧視

在法國大革命之前,各國幾乎沒有人種意識。尤其在帝國主義下殖民政策開始之前,人們根本沒有這種想法。尤其在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沒出現之前,優秀人種,也就是所謂的「適者」,淘汰劣等人種也無所謂,是不存在的。

進化論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雅利安人(Aryan)人種(別名北人種)的神話不是納粹的專利,英國、美國、法國等西歐各國的列強多多少少都被這個魔力附身。

1788年英國的學者威廉.瓊斯指出希臘語、拉丁語、波斯語、凱爾特語、日爾曼語等語言之間,有類似性,這些語言應該有共同的祖語。

1813年託瑪斯.央格醫生把這群共通的語言群命名為印歐語族。漸漸的,語言系統轉化成人種系統,很多人開始相信說印歐語族的種族擁有共同的祖先。

後來一些學者用印度日爾曼語取代印歐語。但是由於日爾曼很容易讓人與德國畫上等號,法國和英國的語言學者一般都用印歐語。

1859年德國人米拉指出印歐或印度日爾曼應該改稱為雅利安,因為入侵印度說善斯各裡特語的種族自稱為雅利安(Aryan),他們才是歐洲人、波斯人、印度人的祖先。「雅利安」開始變成「高貴」的代名詞。當時的學者認為這個種族由於一種無法壓抑的衝動,從原住地遷往西北歐洲。很多人認為歷史上的偉大進步都是雅利安人種(有時是白人,有時是某特定人種)完成的,這種想法到現在還存在。

人種論者法國人約瑟夫· 阿瑟·戈賓諾(1816—1882)有極大影響力,他著有「人種不平等論」(1853年至1855年出版),對後來在西歐發展起來的種族主義理論及其實踐活動曾產生巨大影響,19世紀後的國家主義民族主義者也從他的書得到啟發。

種族主義者戈賓諾

戈賓諾以人種的特殊性、混血、滅亡來解釋歷史,他將人種區分為黑、黃、白三人種其理論突顯雅利安人種的「高貴」和「文明」。

白色人種英勇、有領導能力、有活力、有理想,他們熱愛自由,愛惜自己和別人的生命,他們重視名譽,創造文明。

黃色人種具有安定性和豐饒性,他們喜歡實用,尊重秩序,某種程度知道自由的價值,他們自己雖不懂得發明,但是只要認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會承認其價值而引進,因此黃種人明顯地比黑人優秀,但是他們無法創造文明。

黑人則最劣等,智慧低,他們的欲望就是吃,不知節制地吃,連腐敗的肉也吃,他們無法區別善惡,而且不關心自己和別人的生命,他們毫無理由高興地殺人,他們具有官能性和藝術性衝動。當下等的血混入統治階層時偉大的人種便會雜種化,文明就會頹廢。猶太人是黑人的一種,他們用他們的血毒化整個地中海區域,讓法國(戈賓諾的祖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頹廢,變成下等種族,這些國家的奴隸根性都是受到黑人的血所影響。

戈賓諾認為雅利安人應該是金髮碧眼,他也自認為自己是雅利安人,可是實際上戈賓諾並不是金髮碧眼,而是黃褐色的眼睛與淡慄色的頭髮。在戈賓諾看來,西歐文明並不全都是好的,他就不喜歡商業,他認為這些不好的部分是受到人種混交的毒害之故。

戈賓諾的極端種族思想後來成為德國納粹黨意識形態核心的重要來源之一。戈賓諾將雅利安人種塑造成「高貴」和「文明」的化身,宣揚並且誇大雅利安人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他認為,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包括古埃及、中國、墨西哥、秘魯文明都是由雅利安人所建立的,同時只有白人才是人類始祖亞當的後代。

戈賓諾當時因「雅利安人為主宰種族」的理論而知名,同為種族主義者的音樂家理察·華格納很欣賞戈賓諾,而華格納的女婿是休斯頓·斯圖爾特·張伯倫。

休斯頓·斯圖爾特·張伯倫(Houston Stewart Chamberlain 1855—1927)是德國人,主張雅利安人比其他民族優秀,提供納粹理論的基礎。他熱烈宣揚戈賓諾的思想。他還於1894年組成戈賓諾協會,並且說戈賓諾是「19世紀最卓越的人之一 ,得到神的靈感,是救世主。」

而希特勒一直很欣賞理察·華格納的歌劇,並且給華格納的子孫優厚的待遇,休斯頓·斯圖爾特·張伯倫便自然進入了希特勒的視野,而休斯頓創作的《十九世紀的基礎》也成為後來納粹種族政策的重要文獻來源。

希特勒在華格納家族花園中

英、法的人種歧視

託馬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 1795—1881)大力鼓吹國粹式的撒克遜主義,他相信將盎格魯.撒克遜的文明傳給落後的人種是英國人的道德使命。他是貴族主義者,討厭民主主義的平等原理,認為用投票來選舉是危險的,政府應該交給「看得見的人」掌管,他認為愚笨的人應該服從優秀者的領導,他贊成奴隸制。

羅伯特.諾克斯是英國非理性人種主義的元祖,他極端厭惡黑人,認為猶太人和吉普賽人都是劣等人種,他認為人種決定一切。他著有《人種論》,裡面提到:撒克遜族是地球上最強的人種,他們守秩序、遵守工作時間、愛清潔整齊、尊敬善人,這些個性使他們成為無可匹敵的人種。他認為移住到澳洲和美國的英國人,因為不習慣當地的水土而退化了,因此優秀的人種只剩下住在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族。

羅伯特.諾克斯認為英國統治海外的殖民地是「白人的任務」。

「白人的任務」這句話是英國著名詩人拉迪亞德·吉普林創造的,他曾獲得諾貝爾獎,他寫詩讚美盎格魯.撒克遜族的勇敢,並且祝福他們永遠繁榮,他曾寫詩「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不會有交集。」他的很多主張雖然充滿了無知的迷信,卻廣受很多英國民眾歡迎。

拉迪亞德·吉普林

法國也有人種歧視。法國的人種主義者認為凱爾特人是法國的祖先,而且凱爾特人是最優秀的人種,這叫凱爾特主義。最極力提倡凱爾特主義的是小說家、政治家莫裡斯·巴雷斯(Maurice Barres 1862—1923),他反對社會主義,因為社會主義傾向消除人種的境界。他視猶太人如仇敵,因為他認為猶太人是劣等人種,他們破壞高貴、神話、敘事詩、哲學、科學和市民生活的價值。他認為驅使猶太人行動的不是知性,而是本能。

普法戰爭之後的歐洲為法國的人種論提供了很好的散播條件,國家主義的興起、進化思想的俗惡化、列強積極經營殖民地,還有普通選舉讓大眾參加政治也強化了人種論,因為候選人可以用單純的、煽情的口號來吸引選票。

法國的人類學者卡特魯法吉著《普魯士人種論》,他認為德國人不是雅利安族,是芬蘭人和斯拉夫人的混血,法國是高盧人種的國家,高盧人種才是最優秀的人種。

而相對於英、法的人種主義,沒有比納粹的人種主義更露骨的,因此讓人產生錯覺,以為人種主義是納粹創造的,事實上人種主義的歷史很長,不是納粹的專利品,但是把人種主義當成一個國家的政策則是納粹統治下的第三帝國。

1920年代希特勒在獄中寫的《我的奮鬥》裡面,早就可看出戰後德國此後將走的方向。希特勒認為德國之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慘敗完全是因為住在德國的猶太人之故。他並且說被猶太人的血汙染的德國人不是德國人。

其實視猶太人如眼中釘並不是自希特勒開始,自古以來,基於宗教理由,就有反猶太主義。以戈賓諾為首的人種主義者自19世紀中期以來常常高喊猶太人種劣等論,他們認為猶太人個性狡猾、冷酷、自私、貪財、精神不安定,而且有體臭。

事實上希特勒之所以那樣猛烈攻擊猶太人有四個原因:

第一,讓德國人統一,一致面對戰爭。

第二,給戰敗後的德國自信,借著藐視猶太人,讓自己覺得高人一等。

第三,沒收猶太人的財產,對德國的經濟不無小補。

第四,將侵略戰爭「正當化」。

1935年秋,納粹德國制定的《紐倫堡法案》生效,猶太人的市民權被剝奪,禁止德國人和猶太人發生性關係、結婚,猶太人的小孩被學校退學(祖父母只要有一人是猶太人,那人就是猶太人)。1936年,猶太人的財產被沒收。1937年,猶太人被禁止從事商業活動。1938年11月10日,猶太人開始被大量逮捕、迫害。希特勒的《我的奮鬥》不斷重版,賣了一千萬本。

被逮捕的猶太人

美國的人種主義

1620年五月花號抵達美國,1619年黑人奴隸就開始輸入到美國,從歐洲、亞洲、澳洲來的移民也陸續登陸美國,美國成為「人種的熔爐」。南北戰爭結束後,黑人奴隸獲得解放,但是南部的保守主義者卻仍舊想要恢復奴隸制度。最積極行動的是1865年創始的秘密結社三K黨。

H.Ada、ms與John Fiske等歷史學家提倡白人,尤其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種的優秀性,他們認為為了世界的文明與人類的福祉,白人統治其他人種是白人的使命、義務和權利,John Fiske還預言英國人的後裔將統治全世界。

「黃禍論」

1895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送給俄國皇帝尼古拉二世一幅名為「黃禍圖」的版畫。這幅「黃禍圖」中,刻畫著佛陀(黃色人種)乘在一隻吐著紅色火焰的龍上,從海上向陸地攻擊,天使和女神們(白色人種)則站在岸邊還擊。同時威廉二世還宣言為了維護基督教文化,對抗亞洲的「野蠻」威脅,歐洲列強應該團結起來。

「黃禍圖」

當時歐美有很多所謂的知識分子倡導「黃禍論」,認為黃色人種很可能徵服、統治白色人種,為世界帶來災禍。這種議論是源自白色人種對黃色人種的恐懼、厭惡、輕蔑的感情。

1877年美國加州勤勞黨的成立宣言之中,該黨的領袖狄尼斯卡尼說白人無法和任何一位中國勞工共存,「以一切符合法律的手段,將中國人趕出加州。」反華工人聯盟,比如工人騎士團和工黨,在整個美洲大陸範圍內宣傳他們的口號:「中國人從美國滾出去!」

澳洲也是一樣,1851年澳洲發現金礦以後,中國移民就大量流入澳洲,澳洲便實行「白澳政策」,1901年以後並且完全拒絕亞洲來的移民。這種對亞洲系移民的歧視政策,也出現在加拿大、南非、紐西蘭等地。

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出現一種「文明化的使命」論調,支持這種論調的英國人相信基督教的白人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將這個真正的文明移植到歐洲以外的「野蠻」世界,是自己的「使命」 。從1890年至1930年的40年間,美國的人種主義非常昌盛,不止是黑人,亞洲人、猶太人、天主教徒都遭受到精神上與經濟上的打擊。原因是新移民的問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二十年間,有好幾百萬的新移民湧到美國,特別是從義大利、波蘭、希臘和奧地利蜂擁而來大量移民,這些新移民搶了美國人的工作,讓美國人產生敵意。而人種主義者們擔心美國人與這麼多雜亂的人種混血,美國將來的命運會如何?

M.Grant在他的《偉大人種的滅亡》(1916年)中大罵東南歐洲來的新移民,說他們是最下層出身的,劣等、智慧不足、沒有用處,他們擠滿了美國的監獄、精神病院、貧民救濟設施,美國人的生活因為他們而惡劣化、俗惡化。他也稱讚北方人種的優秀,並且呼籲要保持血統的純淨,他還批評墨西哥人沒有自治能力,黑人無法靠自己的力量進步,黑人雖然和白人一樣說同樣的語言、穿同樣的衣服、到同樣的教會做禮拜,可是黑人終究無法和白人一樣,不如給他們一塊殖民地,讓他們住在那兒。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人種憎惡又達到高潮,美國新生三K黨的成員達到四百萬人以上,他們之所以能獲得那麼多會員,是因為對天主教徒、猶太人和黑人的恐懼,他們想恢復美國的道德與秩序。

美國三K黨的氣焰於1923年達到頂點後,開始衰退。美國的人種主義於1937、8年之後急速衰退。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新政強調機會平等,醞釀出對待少數民族的人道主義氣氛,此外,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的發達,教導人們以前的人種論,尤其是白種人優秀之說根本是毫無根據的論調。

1920年代炙手可熱的《偉大人種的滅亡》在1933年重版時,徹底成為人們的笑料。

結語:195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發表人權宣言,指出所有人類的集團都是混血兒成的,沒有純粹的人種。「機會的均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普世價值不因為人種的差異而有不同。毫無疑問,人種主義在人類社會已經漸漸走向衰退之路。但是我們還必須小心提防萬一有一天世界經濟發生嚴重問題時,人種主義說不定又會死灰復燃。

相關焦點

  • 美國:無法消除的種族歧視
    無法消除的歧視怒火終於延燒至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北京時間8月26日,為抗議黑人男子雅各布·布雷克被警察連開7槍導致癱瘓,NBA球隊雄鹿隊,拒絕出戰與魔術隊的季後賽比賽。許多NBA球員表示,目前的情況讓他們感到沮喪,因為他們在賽場上用不同方式,或單膝下跪,或穿印有反對種族歧視的比賽服,傳達出的信息並未引起人們重視,反而成了美國社會的一種「噪音」。凱爾特人隊球員杰倫·布朗質問: 「我有個問題,美國是不是認為所有黑人或有色人種就是未開化的野蠻人?就是天生的不合群?我們是自己所處環境的產物嗎?」「我們難道不是人?
  • 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 | 如何根除種族主義?
    在3月21日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之際,教科文組織將組織圓桌會議,討論種族偏見的根源、種族主義的影響以及當代社會中仍持續存在的種族偏見。會議將於10:00-13:00(巴黎時間)在教科文組織總部11號廳舉行。
  • 美國「種族歧視」根深蒂固,永遠無法消除,歷史原因是這樣
    美國對黑人的「種族歧視」 根深蒂固,永遠消除不了!距弗洛伊德脖子被跪壓至死,在不到幾個月的今天又發生美警察槍擊手無寸鐵的黑人,黑人一次次的非人對待也引發美國內黑人的不滿!集體抗議越演愈烈!NBN集體罷賽,黑人詹姆斯說到「實在是受夠了」是什麼原因導致美國「種族歧視」如此嚴重?
  • 中日韓都輪不上,亞洲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大國居然是它……
    韓國民眾擔心種族歧視損人不利己,印度學者希望政府儘快出臺「零容忍」的反種族歧視政策,日本眾議院剛通過消除針對特定人種和民族發表「仇恨言論」的對策法。在德國學者看來,種族問題是涉及「政治正確」的敏感問題,亞洲社會應吸取西方的教訓,不要再為之付出代價。
  • 美國的歧視鏈:白人歧視黑人,黑人歧視亞裔
    人種歧視的歷史 種族又稱為人種,主要有四大人種,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以及棕種人。種族歧視開始於殖民時代,隨著歐洲的工業革命和殖民擴張的開始,就實行著從上到下的種族隔離政策,種族隔離制度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不同種族將人群分割開來,根據人種的不同分配不同的社會資源。
  • 種族歧視:一個主義,多重面具
    三大表現形式種族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也是一種社會行為:它相信不同種族或膚色可以解釋人與人之間特徵及能力上的差異,相信一定的種族優於其他種族;它還是一種憑藉種族或膚色判斷而引發帶有偏見或歧視傾向的言行。從這個意義上講,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在含義上有時可以交替使用。
  • 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呼籲美國遵守國際義務:進行結構性改革...
    15日,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3次會議上,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呼籲美國立即進行結構性改革來結束種族歧視,以及履行國際公約義務,消除一切形式的種族歧視。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在15日發表的正式聲明中,敦促美國政府充分尊重《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並確保美國執法官員通過培訓和教育課程廣泛了解這一公約。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主席阿米爾在聲明中表示,「幾百年來,系統性和結構性的歧視充斥著美國政府機構。
  • 黑人在中國與美國的區別,黑人:為什麼中國沒有種族歧視?
    眾所周知許多歐美國家對種族歧視很嚴重,他們將不同膚色的人們分成三六九等白人至上的觀念淵源已久,西方美國的白人開始對外擴張,奴役黑色人種建立殖民地。沒有受戳的白人從此有了種族優越感。,白人和有色人種不能通婚,不能在同一個餐館吃飯,這個持續了將近100年的種族歧視在1964年被終止。
  • 中國為什麼沒有種族歧視?吃瓜群眾:地域歧視比種族歧視更可怕
    在美國,種族歧視更加嚴格,他們在17世紀專門為黑人制定了法律,並實行種族隔離,黑人沒有資格與白人一同上學,也甚至不能乘坐白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更不能與白人通婚。黑人站在白人人群中,他就像個異類,不會有人同情他,只會傳來刺耳的嘲笑,他沒有做錯什麼,只是因為他是黑人,所以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
  • 種族歧視只是表象,美國社會的歷史告訴你:這才是最美的風景線
    在美國種族歧視的問題上,人們普遍知曉,卻又缺乏足夠的了解。種族歧視在美國的存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經歷了歷史上的逐步變遷。歷史上歐洲移民乘坐五月花號來到北美大陸以後,富饒的土地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歐洲移民。不過隨著殖民地實力的不斷壯大,他們和當地居民印第安人之間的矛盾也變越來越不可調和。而歐洲文明的先進,讓美國土地上滋生了對這些原住民的歧視。
  • 種族歧視讓美國「不能呼吸」
    種族歧視讓美國「不能呼吸」■李莞梅6月3日,美國中西部明尼蘇達州州檢察長埃利森宣布,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執法死亡案中
  • 今天是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記住我們的口號——BU...
    懂球帝首頁>足球視頻> 懂球號> 今天是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記住我們的口號——BU... 今天是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記住我們的口號——BU... 懂球號作者: 國際米蘭足球俱樂部 2019-03-21 19:11 今天是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記住我們的口號——BUU (Brothers Universally United)!四海之內皆兄弟。一起寫下BUU,而不是說出來;對種族歧視說「不」!
  • 從一起對中國人的種族歧視看網際網路上的種族偏見
    ,"their brain are so small like their eyes (他們的腦子跟他們眼睛一樣小)",這些針對中國人的種族歧視言論出現在Youyube上一個標題為 Women run to save parking space(女人跑著佔車位)。在這段視頻中,兩位女士以肉身佔據了一個空車位,與一輛正要進入這個車位的車主對峙。
  • 種族歧視的背後:多種族之間的摩擦還是與生俱來的膚色歧視
    自從美國歷史上偉大的總統之一——亞伯拉罕·林肯在1863年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後,黑人也在美洲大陸重獲新生,他們也逐漸成為美國人種和民族中的一分子,慢慢的繁衍生根至今。從19世紀中後期到20世紀中葉,美國黑人都在為爭取他們合法的權利作鬥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馬丁·路德·金,這位美國歷史上著名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最終被種族主義分子暗殺,但他的努力也為無數的美國黑色人種爭取到了更多的權利。反對種族歧視是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共識。
  • 《綠皮書》:種族歧視與自我歧視
    近年來,關於種族平權尤其是黑人平權的電影,逐漸成為好萊塢的顯學,比如《為奴十二年》《芝加哥》《月光男孩》等,它們往往會成為第二年奧斯卡等頒獎禮上的大贏家。2018年同樣不例外,除了《綠皮書》之外,甚至就連商業電影《黑豹》都試圖憑藉著黑人題材競爭奧斯卡最佳電影。
  • 深度剖析:中國為什麼沒有種族歧視?
    而在中國的很多人其實並不理解為什麼外國總是鬧種族歧視事件,似乎中國就沒有過這種對於種族的相關問題。關於這個問題還要從三個方面來解釋:首先我們國家的民族政策確實是非常合理的;再有從歷史上中國的民族問題向來都可以共存並蓄;而且在傳統文化上讓中國各民族之間養成了良好地融合習慣,成為了避免種族問題的關鍵。
  • 美國系統性種族歧視問題愈發嚴重
    △1995年10月16日,來自美國各地的黑人在首都華盛頓集會並舉行「百萬黑人大遊行」,抗議美國社會對黑人的種族歧視。聯合國:需正視種族主義根源問題美國制度性的種族歧視導致社會矛盾難以調和、分裂日益加劇,也引發了國際社會對美國國內嚴重人權問題的高度關注。早在今年6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就通過決議,對美國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執法死亡事件表示強烈譴責。
  • 翻譯:阿祖萊2020年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致辭
    Audrey Azoulay, Director-General of UNESCO, on the Occasion of 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德蕾·阿祖萊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致辭
  • 種族歧視出現緩和?白人警察跪著為黑人洗腳,網友:這只是個開始
    警察表示他們這樣的做法,只不過是為了懺悔自己身上的罪行,彌補兩個種族之間的隔閡。這個操作連路人都愣住了,難道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出現緩和了?不過出現這樣的轉變,也可以說是一個好事,不少網友都表示:這只是個開始。因為彌補中種族之間的傷痕絕非一日之功,美國還有著很長的路要走。而舉辦這個活動的是一對黑人牧師夫婦,他們主持著一個教堂,是當地很著名的黑人宗教領袖。
  • 科普篇 | 小談反歧視法和種族歧視(一)
    2006年8月,「普遍平等待遇法」(AGG)俗稱Anti-Diskriminierungsgesetz「反歧視法」。在德國生效,這是一個促進社會更加公正和團結和諧的重要信號。反歧視法詳細規定了工作生活中因歧視行為可能引發的法律後果。此項法律條文,禁止基於年齡,性別,種族,民族,性取向,宗教和信仰或殘疾對人進行任何形式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