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八百壯士的由來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開始向我國華北地區伸出魔掌。當年10月,856名西充熱血男兒肩扛「為民先鋒」「抗戰到底」兩面旗幟,告別親人,開赴抗日前線。他們衝鋒陷陣,英勇殺敵,為保衛祖國大好河山拋頭顱灑熱血,立下汗馬功勞,史稱「西充八百壯士」。西充八百壯士中的絕大多數人後來都戰死沙場,以身殉國,倖存下來並返回西充的壯士,只有李宏毅一人。垂暮之年,李宏毅把自己與西充八百壯士的抗戰經歷寫成《徵途札記》一書。他心中始終裝著855個兄弟的囑託:誰要是活著回去,誰就要給西充人一個交代。所以,他必須在生前給弟兄們和鄉親們一個交代。
李宏毅的照片和他的《徵途札記》 王紅強攝(源自華西都市報)
2015年,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由中共西充縣委宣傳部發起的「追尋西充八百壯士抗戰路」大型採訪活動於7月30日正式啟動,8月15日圓滿結束。整個活動歷時17天,行程近萬公裡,途經重慶、江西、浙江、江蘇、安徽等8個省市。沿著李宏毅《徵途札記》所記述的路線,邊追蹤,邊挖掘,尋找新線索,收集新信息。先後深入九江、景德鎮、衢州、金華、南昌等20餘個縣(市、區)的社區民居、農家院落、戰場遺址、烈士陵園、醫院病房等進行實地採訪,活動大獲成功。《南充晚報》為此發表專稿20個版面,對採訪活動進行了較全面、完整的報導;西充縣委報導組也在《南充日報》刊發了兩個專版跟進報導;光明網等全國多家網站轉發了消息;《潯陽晚報》、《瓷都晚報》等多家紙媒進行了互動採訪報導;湖口電視臺還對西充採訪團做了專訪。
川軍血戰衢州城
據李宏毅在《八百壯士赴國難》一文中的回憶,1944年6月,他所在的第48軍29師78團一千多人守衛衢州城,遭到敵人一倍於我軍的優勢兵力包圍。我軍與敵浴血奮戰,傷亡慘重。在突圍泅渡衢江時,又遭到敵人強大火力的掃射,「頃刻間,血染衢江,沙灘上,忠骸遍地。78團官兵和跟隨部隊突圍的群眾計兩千多人躺在血泊中。」此役後,「西充八百義勇壯丁所剩無幾,78團只活了我一個。」西充八百壯士和參與衢州保衛戰的大批川軍將士血灑衢州城,挺身鑄國魂,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的英雄讚歌。
衢州市衢州區(圖片源自網絡)
2015年8月6日,「追尋西充八百壯士抗戰路」採訪團在衢州採訪期間,獲得大量珍貴史料,以更具體、詳實的記載,再現了那場驚天動地、可歌可泣的戰役,謳歌了西充八百壯士和廣大川軍英勇殺敵、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和犧牲精神。
衢州在浙江省錢江上遊,乃浙西門戶,東南鎖鑰,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944年6月,日軍繼1942年浙贛戰役後,以第70師團主力再侵衢州,企圖給守軍以殲滅性的打擊,並奪取機場,威懾閩贛。我軍根據第三戰區的部署,以第49軍26師78團為主力,另配以105師315團的一個營、26師工兵連的一個排作為加強團來固守衢州三日,誘敵深入,然後圍而殲之。第21軍145師435團負責保衛機場,434團堅守城南及子午山高地,433團為預備隊,隨時策應兩團的作戰。
第26師原屬川軍楊森部,後劃歸原東北軍系統的第49軍;第21軍則向為川軍。第49軍副軍長王克俊(西充籍著名抗日將領王纘緒之子)、26師師長曹天戈,第21軍副軍長兼145師師長孟浩然、434團團長羅心亮、435團團長劉一等都是四川人。所以,保衛衢州城的重任主要是由川軍承擔。西充八百壯士也多分散在這些部隊中。
浙贛鐵路上的碉堡(圖片由作者提供)
78團進駐衢州後,即命一、二兩營分別扼守東、南兩門。日軍又從杭州增派了一個旅團的兵力,從6月21日起進犯衢州。6月25日,日軍從正面襲擊東門,遭到我軍頑強抵抗,被迫敗退10裡。當晚初更以後,在裝甲車的配合下,南郊與西南之敵同時發起進攻;東路之敵則以飛機、重炮猛轟城牆。26日凌晨,東門城牆被轟毀坍塌,大南門也被攻破,日軍蜂擁入城。我第78團在團長於丕富的率領下奮起反擊,逐屋爭奪,浴血苦戰;我外圍大軍則因連日大雨,道路泥濘,遲遲未能按時到達指定地點,主力部隊沒能形成合圍之勢,無法達成將敵軍圍而殲之的預期。78團獨力難支,傷亡慘重,僅在大南門甕城內就堆積了200多具屍體。在完成了固守三天的任務後,被迫撤退。由於上級調度失誤,在強渡衢江時不僅沒有友軍的接應,反遭日軍從南北兩岸以機槍夾擊,空中又有日機反覆低空掃射。一時屍骸蔽江,水為之赤,竟至下遊地區無法使用。包括團長於丕富,營長張雄虎、陳檄文等約三千官兵殉國,慘烈至極,可謂壯哉烈哉!
悲壯慘烈的機場爭奪戰
衢州機場位於一馬平川之地,無險可守,435團團長劉一親率部分兵力堅守,其餘人馬協助守城。他們先後五次擊退敵人的進攻,殺傷甚眾。敵人增派兵力,配以空中轟炸,我方工事被完全摧毀,敵人攻入機場。劉一集合起最後不到一個連的人馬,與敵展開殊死搏鬥。機場上空硝煙瀰漫,刀光閃爍,喊殺聲和慘叫聲不絕,到處血肉橫飛。敵人看出劉一是指揮官,幾名日軍馬上「哇哇」直叫撲上去把他團團圍住。劉一身受多處槍傷和刀傷,仍圓瞪雙眼,毫無懼色,與敵搏殺。他左劈右刺,最終因體力耗盡,血水、汗水模糊雙眼,被一日軍少佐掄刀從左肩揮過右腰,劈為兩段,滿腔熱血迸濺天地。其餘戰士也陣亡殆盡。在戰後掩埋屍體時,機場上的300多人大都是被砍斷或炸碎的殘屍,其悲壯慘烈令人震撼。同為川軍將領的孟浩然師長特擬輓聯吊劉一:「他鄉揮客淚悽風苦雨吊忠魂,何處覓君頭野草花間埋俠骨。」戰友與同鄉深情,洋溢於字裡行間。
絕地反攻,光復衢州
衢州淪陷後,第21軍副軍長兼145師師長孟浩然召集軍、總兩部派來的高級參謀與本部參謀長,第434團團長羅心亮等商議,決定主動發起反攻,遂於6月29日全師出動。434團以雷霆萬鈞之勢迅猛出擊,窮追日軍直至城下。同時,第433、435團均奮力出擊,向城郊壓迫。城內之敵以為我方增援大軍趕到,驚恐萬狀,倉皇奪路逃竄。凡所掠各種軍需及民間財物,無一運走;甚至將所有傷病員棄之不顧,更任其陣亡官兵暴屍於野。其狼狽之狀,實為少見。
30集團軍總部駐地遺址(圖片由作者提供)
衢州戰役終以中國人民的勝利而載入史冊,給了驕橫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
衢州大南門上的日軍炮彈痕跡(圖片由作者提供)
歷史學家、文學家、詩人,衢州先賢劉映璞在其日記體紀實作品《壬午衢州抗戰記》中對川軍的表現大加讚賞。他說:「南路第26師鏖戰之烈,為浙東諸役所僅見。若人如此,淨倭寇,收復失地,可以!」第145師434團老兵徐壽祥在其生前的口述史中,也讚揚說:「1944年的龍衢戰役,主要是川軍。四川兵特別厲害!」又說:「這場戰爭殘酷激烈的程度真的很少見,因為這是一場沒有一個俘虜的戰爭。」相反,日軍反被我軍俘虜8人。
大型戰爭影視巨作《川軍團血戰到底》圖片
西充八百壯士與大批川軍將士血灑衢州,以他們的血肉之軀捍衛了祖國疆域、民族尊嚴。他們的事跡和精神將永垂不朽!
(載《巴蜀史志》2017年第6期,總第214期)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吉懷康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方志四川」微信號。
轉載請註明來源:方志四川,ID:scsdf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