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瑞 唐明潤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8月25日,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雙橋鎮萬畝花椒基地一片豐收的景象,村民們忙著將青花椒採摘到背簍、塑料框中。
「目前已經採摘、銷售了25萬公斤,預計還有150萬公斤左右。」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採摘下來的花椒在裝框、計件後,將直接被運送到凍庫進行儲存,當晚就會有批發商來拉貨。
近年來,作為東興區花椒產業的先行者、探路者,雙橋鎮上塘坊村依託萬豐鼎盛種植專業合作社,不僅整村發展起九葉青花椒產業,成為東興區萬畝花椒基地的核心區,還帶動了周邊村、鎮,開啟了花椒產業脫貧致富之路。2019年,萬豐鼎盛種植專業合作社6000畝花椒投產實現產值2750萬元,周邊村民在花椒基地務工人員達到330人,全年共發放工資460萬元,人均達到1.39萬元。
拔除窮根 廣種青花椒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要趕在到9月中旬全部採摘完成,需要的人力缺口還很大。」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天,整個基地1.1萬畝花椒已經全部投產,光在用人上估計就要付出500餘萬元的工費。」
在東興區一個如此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裡,這一顆顆青花椒早已成為周邊村民的「脫貧致富果」。
萬畝花椒基地核心區域所在的上塘坊村地處雙橋鎮東北部,曾經是出了名的「省級貧困村」,地處偏遠,大量耕地荒廢,村裡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殘幼。2015年1月,當地鎮、村兩級幹部群眾以新農村建設為目標,引進了四川萬豐鼎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並成立萬豐鼎盛種植專業合作社,以上塘坊村為中心發展九葉青花椒,開啟了花椒產業脫貧致富之路。
四川萬豐鼎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濤介紹說,九葉青花椒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產量大、價值高,可用來生產食用調料、香料、油料、藥材及保健品化妝品等多種產品。
目前,青花椒產業園區生產道路硬化達40公裡,道路設施逐漸完善,荒廢的土地得到了利用,有勞動能力的人也有了可以務工增收的機會。
2018年2月,上塘坊村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四好村」,被內江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四好村」。4月被評為全國第八批「一村一品」示範村。截至2020年7月底,該村集體經濟已實現收益13.4萬元,人均集體經濟收入79.29元,已分配收益3.78萬元。全村已實現生產生活用電、廣播電視、通信網絡全覆蓋,飲水安全有保障。
補齊短板 強鏈補鏈助力鄉村振興
走進上塘坊村花椒基地廠房,能夠看見一臺臺智能溫控花椒烘乾機正在轟隆隆的運作中。從山上採摘的新鮮花椒會先送到這裡烘乾、篩選,然後放入不遠處的凍庫中進行短期貯存,再由批發商組織人手前來裝車銷往各地。
作為東興區首個規模化種植花椒的鄉鎮,雙橋鎮青花椒目前是內江面積最大的花椒基地。在種植青花椒的同時,四川萬豐鼎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及雙橋鎮也在思考著如何實現產業「強鏈」「補鏈」、「延鏈」。
在基地,除了花椒果外,修剪下來的花椒枝既沒有丟棄,也沒有直接焚燒,而是送到山下的生物燃料廠粉碎後製作成生物燃料,避免了燃燒煤炭等帶來的汙染,既節能又環保,讓花椒產業形成了一個循環利用的鏈條。
截至目前,以上塘坊村為核心,雙橋鎮共在周邊四個村流轉土地發展九葉青花椒種植1.1萬餘畝,在上塘坊村建成乾花椒加工廠房13000平方米、年產20000噸生物燃料廠1個。
王濤表示,下一步,專合社要進一步實現從種植基地到產業園區的蛻變,逐步將花椒種植過渡到花椒油生產、花椒精油提煉等精深加工領域,繼續摸索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