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農增收 變廢為寶 小小青花椒「撬活」貧困村

2021-01-13 封面新聞

劉煜瑞 唐明潤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8月25日,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雙橋鎮萬畝花椒基地一片豐收的景象,村民們忙著將青花椒採摘到背簍、塑料框中。

「目前已經採摘、銷售了25萬公斤,預計還有150萬公斤左右。」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採摘下來的花椒在裝框、計件後,將直接被運送到凍庫進行儲存,當晚就會有批發商來拉貨。

近年來,作為東興區花椒產業的先行者、探路者,雙橋鎮上塘坊村依託萬豐鼎盛種植專業合作社,不僅整村發展起九葉青花椒產業,成為東興區萬畝花椒基地的核心區,還帶動了周邊村、鎮,開啟了花椒產業脫貧致富之路。2019年,萬豐鼎盛種植專業合作社6000畝花椒投產實現產值2750萬元,周邊村民在花椒基地務工人員達到330人,全年共發放工資460萬元,人均達到1.39萬元。

拔除窮根 廣種青花椒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要趕在到9月中旬全部採摘完成,需要的人力缺口還很大。」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天,整個基地1.1萬畝花椒已經全部投產,光在用人上估計就要付出500餘萬元的工費。」

在東興區一個如此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裡,這一顆顆青花椒早已成為周邊村民的「脫貧致富果」。

萬畝花椒基地核心區域所在的上塘坊村地處雙橋鎮東北部,曾經是出了名的「省級貧困村」,地處偏遠,大量耕地荒廢,村裡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殘幼。2015年1月,當地鎮、村兩級幹部群眾以新農村建設為目標,引進了四川萬豐鼎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並成立萬豐鼎盛種植專業合作社,以上塘坊村為中心發展九葉青花椒,開啟了花椒產業脫貧致富之路。

四川萬豐鼎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濤介紹說,九葉青花椒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產量大、價值高,可用來生產食用調料、香料、油料、藥材及保健品化妝品等多種產品。

目前,青花椒產業園區生產道路硬化達40公裡,道路設施逐漸完善,荒廢的土地得到了利用,有勞動能力的人也有了可以務工增收的機會。

2018年2月,上塘坊村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四好村」,被內江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四好村」。4月被評為全國第八批「一村一品」示範村。截至2020年7月底,該村集體經濟已實現收益13.4萬元,人均集體經濟收入79.29元,已分配收益3.78萬元。全村已實現生產生活用電、廣播電視、通信網絡全覆蓋,飲水安全有保障。

補齊短板 強鏈補鏈助力鄉村振興

走進上塘坊村花椒基地廠房,能夠看見一臺臺智能溫控花椒烘乾機正在轟隆隆的運作中。從山上採摘的新鮮花椒會先送到這裡烘乾、篩選,然後放入不遠處的凍庫中進行短期貯存,再由批發商組織人手前來裝車銷往各地。

作為東興區首個規模化種植花椒的鄉鎮,雙橋鎮青花椒目前是內江面積最大的花椒基地。在種植青花椒的同時,四川萬豐鼎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及雙橋鎮也在思考著如何實現產業「強鏈」「補鏈」、「延鏈」。

在基地,除了花椒果外,修剪下來的花椒枝既沒有丟棄,也沒有直接焚燒,而是送到山下的生物燃料廠粉碎後製作成生物燃料,避免了燃燒煤炭等帶來的汙染,既節能又環保,讓花椒產業形成了一個循環利用的鏈條。

截至目前,以上塘坊村為核心,雙橋鎮共在周邊四個村流轉土地發展九葉青花椒種植1.1萬餘畝,在上塘坊村建成乾花椒加工廠房13000平方米、年產20000噸生物燃料廠1個。

王濤表示,下一步,專合社要進一步實現從種植基地到產業園區的蛻變,逐步將花椒種植過渡到花椒油生產、花椒精油提煉等精深加工領域,繼續摸索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相關焦點

  • 新明鄉:「一茶一果」助農增收
    新明鄉:「一茶一果」助農增收 2020-05-13 09:41:52   來源:黃山日報
  • 南充「體彩+公益」助農增收「益」起聚力走進白堡村
    四川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南充分中心莊林致辭2020年12月2日,四川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南充分中心、南充市網際網路聯合會、南充市運動協會和南充市戶外公益協會攜手開展了南充「體彩+公益」 脫貧攻堅、助農增收「益」起聚力走進白堡村以購代捐助農活動。
  • 畢節市大方縣:巧用林地發展冬蓀種植助農增收
    春分時節,位於烏蒙山腹地的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核桃鄉核桃村的山林裡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們忙著搶抓農時種植林下冬蓀。近年來,核桃鄉將綠色發展與脫貧攻堅相結合,利用山林地、退耕還林資源,引導群眾發展特色林下冬蓀產業5000餘畝,既能留住青山,又能助農增收。(圖/羅大富 文/才淦、楊飛)
  • 將樂「紅美人」橙子助農增收
    原標題:將樂「紅美人」橙子助農增收   10月20日,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村民在「紅美人」橙子園進行果業
  • 【強村富民】高田有機稻助農增收
    【強村富民】高田有機稻助農增收 2021-01-12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巍雅斯公司:真情回報家鄉,助農穩步增收
    2018年公司又積極投身到全縣「百企幫百村」的行動中來,用真情回報家鄉父老,用實際行動助農增收。走進辛店鎮墩子村,一座新建的水庫映入眼帘,據了解這個自蓄水庫蓄滿水後,將使墩子村239戶村民受益,增加土地灌溉面積700多畝。
  • 滴滴啟動「橙心助農」計劃 助力鄉村振興農民增收
    1月7日,滴滴旗下社區電商橙心優選發布橙心助農計劃,建立促生產、保流通、助消費的扶貧助農體系,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目前,橙心優選小程序已上線「橙心助農」專區,實現全國貧困縣200多種助農產品的對接銷售,「從鄉野到餐桌,消費扶貧,讓每一份耕耘都有收穫。"
  • 消費扶貧生活館:「線上+線下」助農增收
    紅網吉首站12月10日訊(記者 石豔)12月8日,吉首消費扶貧生活館正式啟動,聚齊全市優質農特產品,通過「線上+線下」的運營模式擴大銷售範圍和渠道,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吉首市領導谷綱要、黃承業參加啟動儀式。
  • 寧波海曙投入千萬元幫扶資金助「中國花椒之鄉」擴產增收
    「眼望花江河,有水喝不著;石縫種苞谷,只夠三月活;想要吃米飯,除非坐月婆;姑娘往外嫁,媳婦討不著。」這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頂壇片區的歌謠,反映了當地村民生活的艱辛與無奈。「種水稻肯定是不行的,但是種玉米也很勉強。
  • 助農團團丨貞豐頂椒花椒油,吃在口中,麻在嘴上,爽在心裡
    貞豐縣,隸屬貴州省黔西南州,地處貴州省西南部、珠江上遊北盤江畔,屬於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6.6攝氏度,年降雨量在1000至1400毫米之間,無霜期260至340天,非常適合花椒培養。
  • 中山移動和WeGo助農行動第三波,開拓助農增收新模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五桂山金煌芒收購和銷售渠道受阻,為幫助農戶解農貨銷路受阻問題,中山移動和WeGo團隊深入五桂山龍塘村,開展「戰疫助農」實地勘察,與農戶一道戰「疫」,嚴把農產品質量關,開拓網上銷售渠道,助力農戶增收。
  • 襄陽南漳大力推進「以旅助農」促農民增收
    左相虎的農場目前有60餘名農民僱工,部分是土地流轉前的土地擁有者,2016年,左相虎帶動當地農民增收68萬元,為33貧困戶增加工資性收入38萬元,人均收入1.5萬元。左相虎表示,希望能通過生態農場這一平臺,帶動一系列附加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在農場裡,各種不知名的植物茁壯成長,2014年至今,左相虎在園裡種植了將近3萬餘株綠化植物,左相虎形容說,再過幾年站在園裡恐怕抬頭只有樹蔭,看不著太陽了。
  • 電商和物流助力農產品走出大涼山:喜德1.94萬斤花椒、鹽源6500萬斤
    喜德出產的大紅袍花椒 如何將農產品更快、更好賣出去的同時又賣個好價錢,激發市場持續不斷的購買力,讓貧困群眾脫貧並持續增收曾是困擾這裡的幹部
  • 【百企幫百村】巍雅斯公司:真情回報家鄉 助農穩步增收
    【百企幫百村】巍雅斯公司:真情回報家鄉 助農穩步增收 2020-03-31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彩生活加入扶貧聯盟 攜易居樂農構建"扶貧助農"
    這是易居樂農推行的「社區支持農業」扶貧助農模式第一次在彩生活服務集團服務集團管理的社區落地。聯盟把「社區支持農業」作為扶貧助農的核心理念,由易居樂農精選全國592個貧困縣的優質農產品,與村集體合作社直接對接,做好品牌包裝、市場準入、品質控制、物流溯源等基礎服務工作,並直接面向北上廣深等近一萬個社區落地推廣。居民可以先體驗、再購買,在滿足城市居民消費升級需求的同時,直接幫助農民尤其是貧困戶增收。
  • 「蒲瓜被單」別有風味 好吃耐藏助農增收
    「蒲瓜被單」別有風味 好吃耐藏助農增收 2020年08月12日 04:37:54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共享聯盟永嘉站 潘金花 楊莎莎 陳張彬 記者 戚祥浩
  • 創建天府旅遊名縣 大安旅遊助農增收
    「現在自貢玫瑰海沒啥活,就到這裡來打工。」湯桂蓉說。玫瑰海景區位於朝天村,離她家很近,景區有活的時候,她就去幫工,每月有2000元收入。  旅遊經濟是富民產業。大安區在創建天府旅遊名縣的帶動下,積極引導群眾主動融入文化旅遊新業態。  2020年,該區全年接待遊客6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實現65億元。
  • 上黨區東呈村:彩椒種植助農增收
    上黨區東呈村:彩椒種植助農增收近日,在長治上黨區東呈村聯豐農業發展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內,筆者看到村民們正在忙碌地採摘成熟的彩椒,一個個紅色、黃色的大彩椒倒掛在秧苗上,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進行運作,讓更多的村民把土地流轉到合作社,並參與到合作社的日常工作中,進一步拓寬了村民增收的路子。目前,合作社共建有18座果蔬大棚,種植面積達130餘畝。合作社成立以來,抱著「勞動群眾共同致富」的理念,以「家庭貧困者、因年齡大及家庭原因不能外出打工者優先使用」為原則,帶動了東呈村40餘戶農民就業。
  • 【助農公益視頻】手工月餅酥脆味美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助農公益視頻】手工月餅酥脆味美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09-18 1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延伸枇杷產業加工鏈,助農增收生產枇杷膏
    通過大量收購新鮮枇杷果子,帶動果農增收!」在新民村一處廠房裡,石棉縣三索窩科技有限公司十來名工人往來忙碌。我們生產枇杷膏,剛好大量需要,所以變廢為寶,把原來只能丟棄的枇杷利用起來,從而增加了果農收入!」在枇杷膏生產線邊上,一名工人熟練地操作機器,並一邊告訴了記者他們這段時間忙碌不停的緣由。據悉,枇杷膏的生產,每1000公斤鮮果通過分離皮、核並壓漿後,可壓榨好600公斤左右枇杷漿鮮汁,然後大約可生產100公斤枇杷膏半成品。